-
题名1986 你说,我有得读大学吗
- 1
-
-
作者
鲁引弓
-
出处
《中学生天地(高中综合版)(B版)》
2018年第7期8-9,共2页
-
文摘
1986年7月7日,早晨起床的时候,我看见父亲在阳台上为我削铅笔。几缕阳光落到窗前的天竺葵上,那是酷热的一天。
父亲用外科医生的手,小心翼翼地给我削着一支支铅笔。我想,这么多笔,我考一场数学用得完吗?
那时候,姐姐特地从外地的大学溜回家来,她拿着毛巾站到我的床边,对我说快洗快洗,然后又悄声说:“看看咱爸这样给你削笔,你这辈子都不能不记着爸爸啊。”
-
关键词
大学
外科医生
铅笔
父亲
学用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从别离到相依
- 2
-
-
作者
鲁引弓
-
出处
《江南》
2016年第5期207-208,共2页
-
文摘
《江南》是我的福地,我的首部长篇《小别离》有幸首发于《江南》,随后被多家报刊杂志转载,也引来了影视版的打造契机.
-
关键词
《江南》
报刊杂志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小相聚
- 3
-
-
作者
鲁引弓
-
出处
《江南》
2016年第5期125-207,共83页
-
文摘
一
美国西雅图,秋天的早晨.
从窗棂透进这屋子里来的第一道阳光,穿过凌乱的客厅,落在餐桌上,落在冒着热气的早餐上,也落在16岁中学生方朵儿的睫毛上.
-
关键词
西雅图
中学生
-
分类号
I247.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那些年的情敌
- 4
-
-
作者
鲁引弓
-
出处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59,共16页
-
文摘
我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和友琳搭讪时的情景。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同乡会上.这个笑容利落,有点小布尔乔亚的女孩,和我同学院,不同专业,当时她招惹了许多人的视线。
-
关键词
80年代
同乡会
大学
女孩
学院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隔壁,或者1991年你在干啥
- 5
-
-
作者
鲁引弓
-
出处
《收获》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9,共9页
-
文摘
1990年秋,我大学毕业,因为前一年的运动,我被分到了珠三角D镇。在D镇,我最初的工作是宣传计划生育,所以那年秋天我常在田埂上飞跑,追逐村里的一些男女。我对着他们喊,生男生女一个样。每天黄昏,我一身汗水回到镇上的招待所。我趴在床上,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电视剧《渴望》。那一年温婉女性刘慧芳,成了全中国男人的渴望。每当电视上哭啼没完的时候,我就下楼去小街上逛悠。有一条小狗跟着我。我不知它从哪里来。有一个小姑娘坐在街边擦皮鞋。有一天我坐在她对面的时候,她告诉我她来自温州,十七岁,1987年就出来做了,准备明年回老家,因为她们姐妹仨在外面做了这几年攒了点钱,家里想开个开关作坊,以后就不用出来了。我逗她,说不定等你家厂办好了,哪天我去打工。那小姑娘吃吃地笑着说,哪会呢,我家怎么可能发财啊。
-
关键词
大学毕业
计划生育
《渴望》
电视剧
珠三角
招待所
姑娘
-
分类号
C913.2
[经济管理]
-
-
题名1986 父亲为我削铅笔
- 6
-
-
作者
鲁引弓
-
出处
《中学生天地(初中综合版)(A版)》
2018年第7期8-9,共2页
-
文摘
1986年7月7日早晨,起床的时候,我看见父亲在阳台上为我削铅笔。几缕阳光落到窗前的天竺葵上,那是酷热的一天。父亲用外科医生的手,小心翼翼地给我削着一支支铅笔。我想,这么多笔,我考一场数学用得完吗?
-
关键词
铅笔
父亲
外科医生
-
分类号
TS951.12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小别离
- 7
-
-
作者
鲁引弓
-
出处
《江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0-207,共68页
-
文摘
42岁的方同做梦都没想到女儿方朵儿的留学计划,最初竟然始于表姐林红的登门哭诉,凶为她怀疑自己的老公许光明出轨了。
-
关键词
留学计划
竟然
哭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姐是大叔
- 8
-
-
作者
鲁引弓
-
出处
《江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92,共38页
-
文摘
大清早的电梯里没别人,空寂、闪亮。
我像是被扔到了这四壁包围着镜子的空间中。微蓬的头发,松松垮垮的灰色运动衣,肩膀上挂着双肩包宽宽的带子,把衣服勒得歪歪斜斜,宽阔的裤管灰中发黑。这样子没任何赏心悦目之处,甚至随意得不像一个女孩。如果你也刚好走进电梯,猛一眼你可能会把我当成一个大叔。
-
关键词
运动衣
电梯
镜子
衣服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合伙人
- 9
-
-
作者
鲁引弓
-
机构
浙江传媒学院
-
出处
《长江文艺》
2017年第7X期92-99,共8页
-
文摘
2004年正是传媒业潮涌的年份,也正是年轻一代媒体人信奉'新闻推动进步'的年月。我从政府机关跳槽到了一家杂志社工作。白天黑夜,我兴奋地采访,然后拼命地写,因为内心实在澎湃,责任感爆棚,所以采写的社会新闻常涉雷区,稿子时有被毙。同事安慰我,因为遍布敏感区,所以不能随便碰。有一个女孩闻此言在我身后乐不可支地'咯咯咯'笑起来,那就是欧阳小雨。我认识小雨的时候,她大三,看着却像个中学生,她来我们杂志社实习,背着个LV、穿着个BURBERRY,我一眼认定是假冒货。
-
关键词
合伙人
她的声音
出租房
-
分类号
I247.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那些年的情敌
- 10
-
-
作者
鲁引弓
-
出处
《长江文艺》
2016年第4X期21-37,共17页
-
文摘
我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和友琳搭讪时的情景。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同乡会上,这个笑容利落,有点小布尔乔亚的女孩,和我同学院,不同专业,当时她招惹了许多人的视线。一堆人围着她名词轰炸,弗洛伊德卡夫卡尼采……我从没见过这么热爱谈吐的女孩。那天不知为什么,她最后把手里的留言卡给了我—'地球是圆的,所以我们相遇'。几周以后,我与她再次相遇,不过不是在地球的另一端,而是在火热的大街上。那天我从食堂出来,看见一群人打着旗吵吵嚷嚷地往校门那边去。我问,你们这是去干啥?他们说食堂涨价了,官倒太多了,生活太假了。我知道他们这是上街。
-
关键词
卡夫卡
对我说
告诉我
徐志摩
志摩的诗
问友
女诗人
三店
校门口
我自己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你和我
- 11
-
-
作者
鲁引弓
-
出处
《江南》
2015年第3期144-208,共65页
-
文摘
一、如诉
冯安宁拿着长笛,从琴房里出来,他走在爱音乐团大楼狭长的走廊里,听见了一缕竹笛声,它正从民乐队的排练房传过来。
丝丝缕缕,声息特别,仿佛晨光穿越天边的云层,纤弱,但明晰,有着忧愁的光影,它顽强地从虚掩的门,从走廊那头,从上午十点穿窗而人的街道市声中,飘过来。
-
关键词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学雷锋
- 12
-
-
作者
鲁引弓
-
出处
《芙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124,共9页
-
文摘
1998年福利分房的最后班车与我擦肩而过。
赶上车的人都走了。留下落单者还滞留在单位的集体宿舍楼里。走廊上人越来越少,偶尔,彼此迎面而遇,眼神里都有会意:既然这样了,那就不急了,守株待兔吧。
-
关键词
学雷锋
1998年
福利分房
集体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姐是大叔
- 13
-
-
作者
鲁引弓
-
机构
红旗出版社
《钱江晚报》
-
出处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3年第9期27-70,共44页
-
文摘
你身边有没有那种"女大叔"?正值青春却灰不溜秋,焦虑的"杜拉拉"们争相上位,她们却静处一角,修一份"退"与"无用"。大叔的炼成各有原因,王若兰的故事,你是否也有共鸣?
-
关键词
莺莺
我不知道
对我说
告诉我
给你
若兰
三个星期
我自己
回过头
摇摇头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每一个小小的秘密
- 14
-
-
作者
鲁引弓
-
机构
浙江省作家协会
浙江传媒学院
-
出处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C版)》
2019年第1期12-16,共5页
-
文摘
2016年,根据我的同名小说改编,由黄磊、海清主演的电视剧《小别离》在上映后走红,人们由此开始关注、讨论中学生中考升学、留学现象。这以后,我以教育为题材,经过多地多所学校的实地采访,创作了聚焦高考的《小欢喜》。
-
关键词
同名
实地
电视剧
升学
学校
中考
中学生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少年捉奸队
- 15
-
-
作者
鲁引弓
-
机构
红旗出版社
钱江晚报
-
出处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1年第3期87-127,共41页
-
文摘
"露台门"的主角到底是哪一对男女?是男孩在阿姨的要求下监视的姨夫和他的女下属,还是女孩的爸爸和某某?这些人,这些事,就像少男少女们眼中的砂,硌疼了他们的眼睛,硌疼了他们感知世界的神经,于是,轰轰烈烈的少年捉奸队行动了……
-
关键词
大猩猩
办公室
高老头
少年
露台
中学生
社会实践
手机
研究生
单位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放学路上
- 16
-
-
作者
鲁引弓
-
机构
红旗出版社
-
出处
《小学生时代》
2015年第12期35-35,共1页
-
文摘
故事都发生在放学路上……
-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小别离,深牵挂
- 17
-
-
作者
鲁引弓
-
出处
《中学生天地(高中综合版)(B版)》
2017年第10期1-1,共1页
-
文摘
丹翎问:上了高中,我开始住校,经常会在深夜想家。我知道成长就要学会独立,但独立意味着离开。不知道远方的妈妈,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突然联想到《小别离》中说:"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爱最终指向别离。"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鲁引弓答:一个月前,在加拿大多伦多国际机场与4位中国少年相遇时,我面对了相似的问题。他们来自南京,将入读多伦多的高中,
-
关键词
中国少年
国际机场
不知道
中说
千里之外
对我说
渐行渐远
骨肉分离
未来生活
心理空间
-
分类号
G571.1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