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上) 被引量:62
1
作者 鲁国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6-549,共14页
音韵学之经典名文《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古往今来,称引斯言者众,深究其义者鲜,在昔学人累千载而不悟,笔者不揆梼昧,欲破解此颜之推所设之千古之谜。本文首次揭明并考证"... 音韵学之经典名文《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古往今来,称引斯言者众,深究其义者鲜,在昔学人累千载而不悟,笔者不揆梼昧,欲破解此颜之推所设之千古之谜。本文首次揭明并考证"颜之推谜题"的可靠性、确定性及内涵,运用二重证据法,以传世文献与现代活方言相互发明,立切韵音系为参照系,深考"谈""覃""寒""桓"四韵之今音,兼据通泰方言、吴方言和赣方言,以窥四世纪前古吴方言及南朝通语之一斑。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将"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相结合。本文重申作者以前的假说:西晋末年之北方移民南徙至淮南与江南,其语言形成南朝通语,此南朝通语乃江淮方言之源,南朝通语之流并非现代吴方言。严格地说,本文只是尝试破解"颜之推谜题"之半,而实际上最多只能解读其一隅而已。本文提出了几个汉语史的专门用语:"颜之推谜题"、"语言入侵"、"声韵谐接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学 “颜之推谜题” 二重证据法 传世文献 现代活方言 汉语 “语言入侵” “声韵谐接原则” 《颜氏家训·音辞篇》
原文传递
“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下) 被引量:47
2
作者 鲁国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五辩二陆与颜之推之同现在我们可以来研读跟颜之推几乎同时的两位著名学者的类似的说法。陆法言(约559-?)的《切韵》成于601年,《切韵·序》说:'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伤重浊','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陆德明(约55... 五辩二陆与颜之推之同现在我们可以来研读跟颜之推几乎同时的两位著名学者的类似的说法。陆法言(约559-?)的《切韵》成于601年,《切韵·序》说:'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伤重浊','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陆德明(约550—630)的《经典释文》写定于王世充称帝期间(606—621)。《经典释文·序录》:'楚夏声异,南北语殊。''方言差别,固自不同,河北江南,最为钜异,或失在浮浅,或滞于沉浊。'如果我们对《颜氏家训》中的含有大量方位词和地区词的一段名言还记忆犹新的话,那么这儿的二陆的'河北、江南'、'吴楚、燕赵'、'河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之推谜题” 《额氏家训》 《切韵》 陆德明 陆法言 音韵学 古代汉语 切韵 韵书 古覃韵字 古谈韵字 通泰方言 古寒韵字 现代语音 古代语音 古桓韵字 江淮方言
原文传递
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问题——读《利玛窦中国札记》 被引量:48
3
作者 鲁国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85年第4期47-52,共6页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生子意大利的马塞拉塔城,1571年加入天主教内忠于教皇的耶苏会,1582年来到澳门,翌年进入广东肇庆,此后历韶州、南昌、南京,1601年入北京,并深入宫庭,1610年卒于北京。利玛窦来中国的目的是传教,...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生子意大利的马塞拉塔城,1571年加入天主教内忠于教皇的耶苏会,1582年来到澳门,翌年进入广东肇庆,此后历韶州、南昌、南京,1601年入北京,并深入宫庭,1610年卒于北京。利玛窦来中国的目的是传教,但为了方便他的宗教活动,他采取了种种策略,始穿僧服,继着儒装,与明末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上层官员广泛结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中国札记》 基础方言 官话 明代 中国知识分子 宗教活动 意大利 天主教
原文传递
论“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兼议汉语研究中的“犬马鬼魅法则” 被引量:45
4
作者 鲁国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共6页
“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都是传统的方法,如今都应该珍重、继承、发扬。褒此抑彼,或只取其一,都有碍于学术发展。笔者认为,研究汉语史的最佳方法,或者最佳方法之一是将“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结合、融会,这是新... “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都是传统的方法,如今都应该珍重、继承、发扬。褒此抑彼,或只取其一,都有碍于学术发展。笔者认为,研究汉语史的最佳方法,或者最佳方法之一是将“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结合、融会,这是新的“二重证据法”,笔者提倡此法。也运用此法,写成《“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笔者还提出语言研究中的“犬马鬼魅法则”,指出“鬼魅犬马化”和“犬马鬼魅化”都是值得警惕的现象,实事求是是语言研究的基石,是语言学人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考证法 历史比较法 汉语研究 "犬马鬼魅法则" 二重证据法 "颜之推谜题"
下载PDF
研究明末清初官话基础方言的廿三年历程——“从字缝里看”到“从字面上看” 被引量:25
5
作者 鲁国 《语言科学》 2007年第2期3-22,共20页
在明清官话的研究中,基础方言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作者在1984年写成《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问题——读〈利玛窦中国札记〉》,1985年正式发表,此文首次提出明代官话的基础方言是南京话的假说,这是起点。此后作者继续利用其他资料作纵深的开... 在明清官话的研究中,基础方言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作者在1984年写成《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问题——读〈利玛窦中国札记〉》,1985年正式发表,此文首次提出明代官话的基础方言是南京话的假说,这是起点。此后作者继续利用其他资料作纵深的开掘,学术观点也随之有一些改变,于今二十三年。文章前四节陈述作者多年来上下求索的历程,取以“史”带“论”的方式。作者认为,考据须与义理结合,故第五节对有关明清官话基础方言的多种论点,逐一述评,仿效先哲,故取对话录的体裁。末节则呼吁决破罗网,突破数十年的凝固化的研究范式,提倡“文史语言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官话 基础方言 文史语言学 利玛窦 金尼阁 瓦罗
下载PDF
宋代辛弃疾等山东词人用韵考 被引量:26
6
作者 鲁国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79年第2期104-118,共15页
一、引言 有清一代近三百年问,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广韵》和《诗经》音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对宋以后的“北音”,就很少有人注意。直到本世纪初,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在音韵史的价值才得到表彰。到了五十年代,开始有了纵贯... 一、引言 有清一代近三百年问,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广韵》和《诗经》音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对宋以后的“北音”,就很少有人注意。直到本世纪初,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在音韵史的价值才得到表彰。到了五十年代,开始有了纵贯古今的汉语语音史的著作,筚路蓝缕,诚为有功。但汉语历史悠久,很多问题尚是空白,因而前述语音史在论述语音发展过程时,从《诗经》音至《切韵》音;再从《切韵》音至《中原音韵》基本上是跳跃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辛弃疾 《中原音韵》 汉语语音史 用韵 词人 山东 《诗经》
原文传递
通泰方言研究史脞述 被引量:14
7
作者 鲁国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1-314,共14页
在学术史上,关于汉语方言研究史的论著寥若晨星。本文将从清初康熙十二年起迄今329年的通泰方言研究的历史勾勒出一个轮廓,分成传统方言学时期和现代方言学时期两个阶段,在二十世纪前半叶二者交错。本文夹叙夹议。叙则有漏,议必有谬,敬... 在学术史上,关于汉语方言研究史的论著寥若晨星。本文将从清初康熙十二年起迄今329年的通泰方言研究的历史勾勒出一个轮廓,分成传统方言学时期和现代方言学时期两个阶段,在二十世纪前半叶二者交错。本文夹叙夹议。叙则有漏,议必有谬,敬请方家刊谬补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泰方言 汉语方言研究 方言学 论著 阶段 学术史 研究史 现代 传统 清初
原文传递
创造新词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14
8
作者 鲁国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5,共8页
本文如有特色 ,即在于“实话实说” ,详述创造新词的心理活动过程。汉语外来词很多 ,引进之时即为新词。这种新词的创造过程 ,鲜为人知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序”说过他的艰苦 :“一名之立 ,旬月踟蹰”。但是他没有讲述他吸收外来词... 本文如有特色 ,即在于“实话实说” ,详述创造新词的心理活动过程。汉语外来词很多 ,引进之时即为新词。这种新词的创造过程 ,鲜为人知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序”说过他的艰苦 :“一名之立 ,旬月踟蹰”。但是他没有讲述他吸收外来词时的反复思考的过程。现在我来“解剖自己” ,袒露心迹 ,讲述斗胆“创造”新词 (包括外来词和学术术语 )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词 外来词 译例 汉语 反复 《天演论》 创造过程 讲述 “实话实说” 特色
原文传递
论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方法和我的“结合论” 被引量:16
9
作者 鲁国 《汉语学报》 2007年第2期2-10,共9页
此文是方法论论文,但论的不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而是中间层次和最低层次的方法,亦即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方法。笔者认为历史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都是经过长期检验的传统方法,各有千秋,不应妄加轩轾,而应两者并重。发扬之道在将二者结合、... 此文是方法论论文,但论的不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而是中间层次和最低层次的方法,亦即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方法。笔者认为历史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都是经过长期检验的传统方法,各有千秋,不应妄加轩轾,而应两者并重。发扬之道在将二者结合、化合,此即"新二重证据法"或汉语史研究中的"二重证据法",这种"结合论"应该大加提倡。本文叙述笔者研讨音韵学研究方法直至提出新"二重证据法",以及反对"单一论"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历史文献考证法 历史比较法 结合论 冯契 梅耶 汉语音韵学
下载PDF
台湾光复后的国语推行运动和《国音标准汇编》 被引量:12
10
作者 鲁国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共8页
194 5年日本投降 ,光复时的台湾 ,语言使用情况十分混乱。 194 6年 4月 ,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成立 ,领导推行国语的工作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所编订的《国音标准汇编》作为地方政府的法令公布。此书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推广汉语通语... 194 5年日本投降 ,光复时的台湾 ,语言使用情况十分混乱。 194 6年 4月 ,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成立 ,领导推行国语的工作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所编订的《国音标准汇编》作为地方政府的法令公布。此书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推广汉语通语运动的最重要的“物质遗产” ,是中国语言学史的珍贵文献。文章介绍台湾光复初期国语推行的简况 ,叙述《国音标准汇编》的内容梗概 ,以及魏建功先生等对国语运动的杰出贡献。不忘往史 ,缅怀先贤是该文的旨趣。考虑到若干文献在大陆或台湾都不经见 ,故文中对史料多直接征引 ,并对若干历史记载或考订 ,或存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国语 国语运动 国音标准汇编 魏建功 俞敏
原文传递
语言学和接受学 被引量:12
11
作者 鲁国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2-10,95,共10页
历史学家、思想家陈寅恪先生(1933)指出:"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本文结合实际叙述对"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的感悟,四十多年前发源于德国的&qu... 历史学家、思想家陈寅恪先生(1933)指出:"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本文结合实际叙述对"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的感悟,四十多年前发源于德国的"接受学"已传入我国,呈风靡之势,而中国语言学却基本处于"视若无睹"的状态。本文对"接受学"有所申解、发挥,并呼吁中国语言学界接受"接受学",倘能如此,必可促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接受学 接受史 负接受 语言学
下载PDF
关于《汉语方言大词典》的通用口语词 被引量:7
12
作者 石汝杰 鲁国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8-210,共13页
本文利用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的资料,讨论了10个各地方言口语中的常用词的分布和来源等,提出“汉语通用口语词”的概念。并对《大词典》的特点和有关问题作了评述。
关键词 口语词 《汉语方言大词典》 常用词 通用 来源 主编 资料 评述
全文增补中
提高语文素养 重视母语教学——访南京大学中文系鲁国尧教授 被引量:11
13
作者 桑哲 鲁国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4期4-5,共2页
关键词 《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 南京大学中文系 兼职教授 语文素养 母语教学 博士生导师 鲁国尧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中学 语文教学
下载PDF
“振大汉之天声”——对近现代中国语言学发展大势的思考 被引量:9
14
作者 鲁国 《语言科学》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胡明扬教授非常关注语言学理论的建设,也非常关心本刊的发展,不仅提议本刊要重视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和建设,还亲自组稿,撰写了编者按语,胡明扬教授这种对中国语言学事业发展的拳拳之心,让我们深为感佩。语言学理论是语言科学研究的指导思... 胡明扬教授非常关注语言学理论的建设,也非常关心本刊的发展,不仅提议本刊要重视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和建设,还亲自组稿,撰写了编者按语,胡明扬教授这种对中国语言学事业发展的拳拳之心,让我们深为感佩。语言学理论是语言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任何科学的语言研究,不论明言与否,都有一定的理论背景。国外语言学特别重视理论探索,因此语言理论不断创新,20世纪语言学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阶段就得益于这种不断创新的追求。我国语言学界重视事实,这也是一种理论倾向,自有其长处,无可厚非,但是长期不重视,甚至忽视理论探索,不支持理论论争,恐怕也是一种缺陷。我国语言学要自立于世界语言学之林,不能永远追随国外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必须重视语言理论的研究和探索。这组语言学理论研究笔谈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从宏观上对语言学发展大势的思考,也有从微观上探讨语言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既有分析汉语的,也有调查研究民族语言的。我们希望开展平心静气、友好善意的科学讨论,切磋琢磨,共同前进;《语言科学》刊发论文的学术规范也一贯要求对不同观点应以理服人,不宜讽刺挖苦,嘲弄伤人,更不宜断章取义,曲解原意。切磋性的文章更应力求用词平和,与人为善。另外,被批评者也有反批评的权利,不过同样希望在切磋探讨中富有学者风度。本刊愿意和语言学界一起为营造一个自由、坦诚、友好的学术探讨和争论的良好氛围而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 中国语言学 语言学理论 大势 笔谈 外交家 巴黎和会 《左传》 外交官员 政治家
下载PDF
元遗山诗词用韵考 被引量:9
15
作者 鲁国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86年第1期26-38,共13页
一、引言 元好问,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卒于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太原秀容(今止西忻州市)人,字裕之,因曾在遗山(在今山西定襄县城东北十八里)读过书,自号遗山山人。他是金、元两代最杰出的诗人、词人,生前身后... 一、引言 元好问,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卒于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太原秀容(今止西忻州市)人,字裕之,因曾在遗山(在今山西定襄县城东北十八里)读过书,自号遗山山人。他是金、元两代最杰出的诗人、词人,生前身后都有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遗山 用韵 诗词 中国文学史 元好问 金章宗 忻州市 诗人
原文传递
“徐通锵难题”之“徐解”和“鲁解” 被引量:7
16
作者 鲁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63,共6页
已故北京大学徐通锵教授曾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美国语言学和中国语言学原本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什么却走了不同的道路?笔者将这一发人深省的问题命名为"徐通锵难题"。徐通锵先生自己对这一"难题"的解答,可名之... 已故北京大学徐通锵教授曾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美国语言学和中国语言学原本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什么却走了不同的道路?笔者将这一发人深省的问题命名为"徐通锵难题"。徐通锵先生自己对这一"难题"的解答,可名之曰"徐解";笔者对这一"难题"的解答则名之为"鲁解"。中外史实证明,国家之强盛必然带来其学术文化的强势,这即是笔者提出来的"国力学术相应律"。近年中国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大增,中国语言学人自可循"不崇洋,不排外"之原则,以中国语言学的优良传统为根源,取西方以及其他地区的语言学的精华而融通之,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的中国语言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通锵难题 国力学术相应律 自主创新
下载PDF
谈“主要从文献研究汉语语音史”──序刘晓南《宋代闽音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鲁国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7,共4页
我是刘晓南同志的《宋代闽音考》的初稿、二稿……直至现在的定稿的最早的读者之一,因为这个缘分,晓南同志要我作序,忝在知交,义不容辞。正好今秋日本东京大东文化大学中文系邀我作短期学术访问,京都大学的平田昌司教授也发来E-m... 我是刘晓南同志的《宋代闽音考》的初稿、二稿……直至现在的定稿的最早的读者之一,因为这个缘分,晓南同志要我作序,忝在知交,义不容辞。正好今秋日本东京大东文化大学中文系邀我作短期学术访问,京都大学的平田昌司教授也发来E-mail,要我去作一次关于传统音韵学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研究 汉语语音史 新音韵学 《全宋诗》 方言 文献资料 “扬长避短” 对外汉语教学 研究方法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新知:语言学思想家段玉裁及《六书音均表》书谱 被引量:6
18
作者 鲁国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5,95,共14页
此文的亮点有三:第一,创"书谱"形式以表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撰作的历时过程。人之编年纪事谓之"年谱",仿此,书之编年纪事则可谓之"书谱"。人之"年谱"创自宋代,自古迄今,在中华大地上生存过和... 此文的亮点有三:第一,创"书谱"形式以表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撰作的历时过程。人之编年纪事谓之"年谱",仿此,书之编年纪事则可谓之"书谱"。人之"年谱"创自宋代,自古迄今,在中华大地上生存过和正生存的人累计当逾百亿,而自著或他人为之著年谱者仅约万人。同理,应为之撰书谱的著作只能是凤毛麟角,《六书音均表》即是。第二,首创之举:尊段玉裁为中国语言学思想家。立论基于其《六书音均表》,这本专著富含独创的思想,而且自成一完整而严密的体系,表明中国学者具有高度的"抽象""分类"、创建理论的能力,《六书音均表》应定性为中国语言学思想史上的前无古人后乏来者的大制作。而时人和后人对此缺乏认识,虽近代文化名人梁启超、王国维亦不能免。"中国语言学思想史""语言学思想家段玉裁",此二者学界多年来未之或省,今一旦划发,"岂非稽古大快事欤"?戴震《六书音均表序》有"增以新知"语,兹借用后二字作为文题,因系我之新知,亦中国语言学之新知也。第三,提倡以"全球史观"观照、评骘中国语言学史:十八世纪,中国语言学在理论思维、思想建设、形成体系等方面处于世界语言学的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思想史 语言学思想家 书谱 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全球史观
下载PDF
语言学与美学的会通:读木华《海赋》 被引量:6
19
作者 鲁国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4,95,共13页
名高当代、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对木华《海赋》予以很高的评价,拙文从词汇学、修辞学的角度盛赞木华的文笔给读者的审美享受,继而将《海赋》与古罗马学者朗吉弩斯的《论崇高》结合起来研究,指出一着力创作实践,一注重理论建构,... 名高当代、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对木华《海赋》予以很高的评价,拙文从词汇学、修辞学的角度盛赞木华的文笔给读者的审美享受,继而将《海赋》与古罗马学者朗吉弩斯的《论崇高》结合起来研究,指出一着力创作实践,一注重理论建构,相互辉映,"东海西海,心同理同",可视作对钱钟书先生的一点补充。复从汉语音韵学的视角,提出"韵集"和"音耦"两个概念,分析、诠释《海赋》对"韵集"和"音耦"的巧妙使用与精心组织,指出这是《海赋》的高度的音韵美的根源。本文提出"同齐"与"异别"是音韵美的两个相反而相成的、具有辩证关系的概念,两者并重,"同齐"与"异别"间错交互,是《海赋》音韵美的规律,此当适合其他辞赋,甚至广义的诗歌。本文通过对西晋木华《海赋》的美学诠释力图将语言学与美学会通,臻于创造的境地,这是本文的旨归。文末提出珍视、探究和利用中国自己的美学资源,将有助于中国美学的建立和成长,又呼吁建立有真知灼见的基于汉语的语言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韵集 音耦 同齐 异别
原文传递
中国音韵学的切韵图与西洋音系学(Phonology)的“最小析异对”(minimal pair) 被引量:6
20
作者 鲁国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0,共9页
中学与西学两者结合,古学与今学两者结合,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语言学的一条途径。笔者以唐宋元的切韵图和西洋音系学的"最小析异对"原理为研究对象,发掘出宋人卢宗迈的一段精辟言论,指出切韵图及后世的音节表都植根于... 中学与西学两者结合,古学与今学两者结合,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语言学的一条途径。笔者以唐宋元的切韵图和西洋音系学的"最小析异对"原理为研究对象,发掘出宋人卢宗迈的一段精辟言论,指出切韵图及后世的音节表都植根于汉语的特点,千年以前的中国学者很懂得"最小析异对"原理,并据以创造出神奇之物——切韵图,彰显先贤的这种原创精神是我侪分内之责。本文最后向中外语言学家、音系学家进一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韵学 切韵图 卢宗迈 音系学 最小析异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