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活性剂减阻剂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焦利芳 李凤臣 +4 位作者 苏文涛 杨治金 宇波 王屹 《节能技术》 CAS 2008年第3期195-201,共7页
本文报道了2007年12月在我国首次进行的实际集中供热系统中加入减阻剂从而获得湍流减阻、增输和节能效果的应用试验研究。本次试验所用的减阻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表面活性剂,同时配以等质量浓度的水杨酸钠(NaSal)。试验用集... 本文报道了2007年12月在我国首次进行的实际集中供热系统中加入减阻剂从而获得湍流减阻、增输和节能效果的应用试验研究。本次试验所用的减阻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表面活性剂,同时配以等质量浓度的水杨酸钠(NaSal)。试验用集中供热系统为青岛市内某供热小区,总水容量约为70 m3。试验过程中减阻剂加入浓度达到500 ppm,获得了明显的减阻增输和节能效果:主供水泵转速不变时加剂前后增输率最高达11.7%;假定通过降低泵转速使系统总流量在加剂前后保持不变,泵运行功率(耗电量)最大可减小28.4%。文中同时对本次试验中发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系统 湍流减阻 节能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腔式太阳能吸热器热性能的模拟计算 被引量:19
2
作者 方嘉宾 +1 位作者 董训伟 王跃社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8-432,共5页
腔式吸热器是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发电系统的效率,因此对吸热器内的太阳能热流密度及吸热器的效率进行计算在吸热器设计中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腔式吸热器是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发电系统的效率,因此对吸热器内的太阳能热流密度及吸热器的效率进行计算在吸热器设计中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利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来模拟吸热器内太阳光束的行为,得到吸热器内的太阳能热流密度分布;然后利用流动换热的相应公式计算出吸热器内吸热管道的壁温;接着再对吸热器内空气的流场进行计算得到吸热器管道的热损失.利用这种综合计算的方法可以估算出太阳能在吸热器表面的热流密度分布以及吸热器的效率,为吸热器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式吸热器 蒙特卡罗方法 热损失
下载PDF
柱状微结构表面强化沸腾换热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永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8,共12页
沸腾换热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热传递方式,不论在地面常重力环境还是空间微重力环境下都有十分重要和广泛的应用。强化表面结构是一种有效的无源强化换热技术,而强制对流和射流冲击作为高效的直接冷却方式,在有源强化换热技术中被认为是最... 沸腾换热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热传递方式,不论在地面常重力环境还是空间微重力环境下都有十分重要和广泛的应用。强化表面结构是一种有效的无源强化换热技术,而强制对流和射流冲击作为高效的直接冷却方式,在有源强化换热技术中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冷却方式。结合无源强化换热技术和有源强化换热技术同时进行强化沸腾换热是进一步提高换热能力的有效途径。以电子器件高效冷却技术为背景,对自主开发的微米级柱状微结构表面强化沸腾换热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常重力条件下池沸腾、流动沸腾、射流冲击、流动-喷射复合式沸腾换热以及微重力条件下的池沸腾换热。同时,与其他强化沸腾换热表面结构进行了对比,总结并分析了各种强化表面结构及换热方式的优缺点,为下一步的学术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微结构 池沸腾 流动沸腾 射流冲击 微重力 传热 相变 两相流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两性界面活性剂的减阻特性 被引量:14
4
作者 川口靖夫 David J.Hart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750-2754,共5页
对一种新合成的两性界面活性剂N,N,N-三甲胺-N′-油酸酰亚胺在二维通道内的减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为了能进行低温测试,以20%的甘醇不冻液为溶剂.溶液质量浓度范围为(5×10-5)^(1×10-3),测试温度为-5℃和25℃.用粒子成像测速... 对一种新合成的两性界面活性剂N,N,N-三甲胺-N′-油酸酰亚胺在二维通道内的减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为了能进行低温测试,以20%的甘醇不冻液为溶剂.溶液质量浓度范围为(5×10-5)^(1×10-3),测试温度为-5℃和25℃.用粒子成像测速仪对减阻流动的湍流特性进行了测量.实验表明,这种新型界面活性剂溶液呈现明显减阻特性,且减阻特性与浓度和温度均有很大的关系,最大减阻值可高达83%.该界面活性剂中加入NaNO2,在低温和低浓度条件下能有效改善减阻效果,而在常温和高浓度条件下反而降低减阻效果.添加界面活性剂抑制了湍流速度脉动和湍流涡脉动,使雷诺剪切应力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 两性界面活性剂 减阻 湍流特性
下载PDF
密相液固两相流动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姜培正 王长安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50-355,共6页
本文推导了适用于考虑浓度变化影响的密相液固两相流动数值计算的DIPSAR算法,对竖直上升管中密相液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符合。
关键词 密相液固两相流动 DIPSAR算法
下载PDF
Formation of BiOI/g-C_3N_4 nanosheet composites with high visible-light-driven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被引量:16
6
作者 Hua An Bo Lin +4 位作者 Chao Xue Xiaoqing Yan Yanzhu Dai JinJia Wei Guidong Y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4-663,共10页
Constructing binary heterojunctions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g‐C3N4).In this paper,a novel g‐C3N4 nanosheet‐based composite was constructed via ... Constructing binary heterojunctions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g‐C3N4).In this paper,a novel g‐C3N4 nanosheet‐based composite was constructed via in situ growth of bismuth oxyiodide(BiOI)nanoplates on the surface of g‐C3N4 nanosheets.The crystal phase,microstructure,optical absorption and textural properties of the synthesized photocatalysts were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ultraviolet‐visible(UV‐vis)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DRS),and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 measurements.The BiOI/g‐C3N4 nanosheet composite showed high activity and recyclability for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the target pollutant rhodamine B(RhB).The conversion of RhB(20 mg L?1)by the photocatalyst was nearly 100%after 50 min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The high photoactivity of the BiOI/g‐C3N4 nanosheet composit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enhanced visible‐light absorption of the g‐C3N4 nanosheets sensitized by BiOI nanoplates as well as the high charge separation efficiency obtain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rnal electric field between the n‐type g‐C3N4 and p‐type BiOI.Based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a double‐transfer mechanism of the photoinduced electrons in the BiOI/g‐C3N4 nanosheet composite was proposed to explain its activity.This work represents a new strategy to understand and realize th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g‐C3N4 nanosheet‐based heterojunctions that display highly efficient charge separation and trans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3N4 BiOI NANOSHEET PHOTODEGRADATION Double‐transfer mechanism Visible light
下载PDF
离心泵闭式叶轮内颗粒运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春波 姜培正 《水泵技术》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5,共3页
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离心泵闭式叶轮流道内的颗粒运动进行了观测实验,给出泵叶轮内两相流运动中颗粒平均速度分布和浓度分布以及单颗粒在叶道内的运动轨迹及速度分布,得到了叶轮内易严重磨损的部位,并提出了相应的杂质泵设计改进措施。
关键词 离心泵 闭式叶轮 两相流 杂质泵 颗粒运动
下载PDF
离心泵叶轮内密相液固两相湍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8
作者 姜培正 宇波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作者建立的描述密相液固两相湍流的 KET模型和推导的基本控制方程组 ,在处理壁面边界条件时考虑了颗粒和叶片的相互碰撞作用 ,对离心泵叶轮内密相液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得到了泵叶轮内两相流动的一些规律 ,为液固两相流泵的... 利用作者建立的描述密相液固两相湍流的 KET模型和推导的基本控制方程组 ,在处理壁面边界条件时考虑了颗粒和叶片的相互碰撞作用 ,对离心泵叶轮内密相液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得到了泵叶轮内两相流动的一些规律 ,为液固两相流泵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相 流固两相湍流 离心泵 叶轮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零下温度时二维通道内界面活性剂减阻流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川口靖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3,共5页
为了进行零下温度时区域供冷系统的界面活性剂减阻设计,测量了-5℃时以质量分数为20%的甘醇不冻液为溶剂的界面活性剂溶液油醇基二羟乙基甲基氯化铵在二维通道内的减阻特性,同时用粒子成像测速仪对减阻流动的湍流特性进行了测量.实... 为了进行零下温度时区域供冷系统的界面活性剂减阻设计,测量了-5℃时以质量分数为20%的甘醇不冻液为溶剂的界面活性剂溶液油醇基二羟乙基甲基氯化铵在二维通道内的减阻特性,同时用粒子成像测速仪对减阻流动的湍流特性进行了测量.实验发现:质量分数为5×10^-5~5×10^-4的低浓度油醇基二羟乙基甲基氯化铵界面活性剂溶液在一定的雷诺数范围内均呈现减阻特性,且其减阻特性与质量分数和温度呈复杂关系,最大减阻值可高达70%以上;在湍流液体中只需加入少量该界面活性剂即可大幅度减少液体输送的动力消耗.与单独的质量分数为20%的甘醇不冻液湍流流动相比,添加界面活性剂抑制了湍流速度脉动,使雷诺应力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供冷 界面活性剂 减阻 湍流特性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湍流减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崇海 徐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60-1675,共16页
表面活性剂较高分子聚合物在流体管道输运中具有可逆机械降解特性的优点,更适用于存在高剪切的场合以及封闭的循环回路进行减阻,但存在对其复杂流变特性及减阻机理认识不完善的问题,使得其在减阻领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回顾了作者... 表面活性剂较高分子聚合物在流体管道输运中具有可逆机械降解特性的优点,更适用于存在高剪切的场合以及封闭的循环回路进行减阻,但存在对其复杂流变特性及减阻机理认识不完善的问题,使得其在减阻领域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回顾了作者近年来在表面活性剂溶液微观结构、复杂流变学特性、湍流结构以及其与减阻和传热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减阻和壁面微沟槽协同作用减阻的研究成果;指出通过拉伸流的方式能够在压损较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提高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传热性能。针对表面活性剂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提出4条建议作为表面活性剂的未来研究方向,分别为开发环境友好型高效表面活性减阻剂、强化换热装置的优化设计及优化布置、表面活性剂与其他减阻方式耦合特性的深入研究以及表面活性剂在尺度放大、防腐和减阻持久性方面的实际工业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湍流 流变学 传热
下载PDF
板翅式换热器流动和换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海燕 龙延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85-1788,共4页
本文采用实验及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研究了板翅式换热器流动和换热的性能。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出换热器内各截面的温度场、压力场分布,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得到了不同状况下努塞尔数Nu,表面换热因子j,阻力系数f和功率因子α*等换热器性... 本文采用实验及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研究了板翅式换热器流动和换热的性能。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出换热器内各截面的温度场、压力场分布,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得到了不同状况下努塞尔数Nu,表面换热因子j,阻力系数f和功率因子α*等换热器性能参数。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随着Re的增大,换热器的努塞尔数Nu、传热表面功率因子α*均在增大;而j因子及f因子则随着Re的增大在逐渐减小。获得了Nu、α*及f与Re的关联式,为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翅式换热器 换热特性 流动性能
原文传递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光伏/光热与燃煤发电机组联合供能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海平 于鑫玮 +2 位作者 冯蕾 徐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51-2260,共10页
设计出独立双层流道式和回路双层流道式结构的水冷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光伏/光热(CPC-PV/T)电热联用装置,分析比较2种装置的特征,CPC-PV/T集热单元之间采用蛇形对冲式连接方式;提出将多个CPC-PV/T电热联用装置并联连接组成的CPC-PV/T预... 设计出独立双层流道式和回路双层流道式结构的水冷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光伏/光热(CPC-PV/T)电热联用装置,分析比较2种装置的特征,CPC-PV/T集热单元之间采用蛇形对冲式连接方式;提出将多个CPC-PV/T电热联用装置并联连接组成的CPC-PV/T预热系统辅助加热燃煤机组凝结水,以及作为扩容蒸发式太阳能蒸汽发生系统(VEESG)辅助燃煤机组联合热发电的预热段2种集成方式,针对2种集成方式研究其集成机制。结果表明,联合发电系统机组热经济性随CPC-PV/T进水流量的增加成线性递增趋势;其出水温度可达90℃以上,在一定进水流量范围内,CPC-PV/T热效率随进水流量的增加而降低,随辐射强度的增强而提高;CPC-PV/T电效率随进水流量的增加呈波形递增趋势,其平均电效率、热效率分别在13.4%、42%左右。与独立的光伏或光热系统相比,CPC-PV/T占地面积小、太阳能利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光伏/光热(CPC-PV/T)电热联用装置 扩容蒸发式太阳能蒸汽发生系统 燃煤机组 集成机制
下载PDF
密相液固两相湍流K-ε-T模型及其在管道两相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胡春波 +1 位作者 姜培正 刘宇陆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8-476,共9页
为了准确预测密相液固两相湍流流动 ,建立了 K_ε_T模型 ,推导了控制方程组· 利用该模型对竖直上升管中的密相液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
关键词 密相 液固两相流 湍流 管道 K-ε-T模型
下载PDF
一种界面活性剂减阻溶液的流变特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姚志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5-340,共6页
利用ARES流变仪对具有湍流减阻作用的阳性界面活性剂CTAC/NaSal水溶液的剪切黏度进行了测量。溶液的质量浓度范围为5×10^-5~2×10^-4,温度范围为20~40℃。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Giesekus模型可较好地拟合不同浓度和温度... 利用ARES流变仪对具有湍流减阻作用的阳性界面活性剂CTAC/NaSal水溶液的剪切黏度进行了测量。溶液的质量浓度范围为5×10^-5~2×10^-4,温度范围为20~40℃。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Giesekus模型可较好地拟合不同浓度和温度下界面活性剂溶液的剪切黏度。得到了不同溶液浓度下Giesekus模型参数与温度的关联式,从而揭示了溶液减阻特性与其流变特性的内在联系。利用对向喷嘴装置RFX流变仪对CTAC/NaSal水溶液的拉伸黏度进行了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特性 界面活性剂 减阻 Giesekus模型
下载PDF
中等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马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4,59,共6页
为研究剪切速率和溶液浓度对中等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在25℃、1~300s-1剪切速率范围内,对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07%、0.10%和0.15%的CTAC/NaSal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稳态模式下的流变测量.研究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 为研究剪切速率和溶液浓度对中等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在25℃、1~300s-1剪切速率范围内,对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07%、0.10%和0.15%的CTAC/NaSal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稳态模式下的流变测量.研究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由剪切诱导转变引起的黏度增稠率依次减小,当浓度达到某一临界饱和值时不再有剪切诱导转变发生,该浓度所对应的黏度-剪切速率流变曲线称为最大黏度线.当浓度低于临界饱和浓度时,在以临界剪切速率为界的两区域内,剪切速率-剪切应力流变曲线分别符合对数模型.从能量的视角分析了剪切诱导结构(SIS)可能的形成机理,指出诱导SIS形成的临界能量值本质上是由胶束结构决定的.从流变的角度指出,对于中等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SIS不再是产生湍流减阻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流变 最大黏度线 剪切诱导结构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典型离心压缩机性能预测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曹志柱 刘安 +2 位作者 宇波 孙东亮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4-20,共7页
开发了一款能够实时精确预测生产现场天然气压缩机实际运行性能的应用软件。依据BWRS气体状态方程开发了天然气多组分物性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计算的天然气密度等物性数据与国外压缩机厂家提供数据一致;根据流体力学相似原理构建了各种... 开发了一款能够实时精确预测生产现场天然气压缩机实际运行性能的应用软件。依据BWRS气体状态方程开发了天然气多组分物性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计算的天然气密度等物性数据与国外压缩机厂家提供数据一致;根据流体力学相似原理构建了各种压比下压缩机性能换算模型,并用该模型预测中石化天然气川气东送管道上下游多台GE PCL503型压缩机的性能。以现场多组具代表性实际工况运行数据为验证样本,结果发现,模型结果与样本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表明本模型预测准确,所开发的软件能够即时给出各种实际工况下准确的压缩机性能参数,对现场压缩机生产运行调度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缩机 天然气管道 性能预测 喘振控制 相似原理
下载PDF
新建大落差管道试压排水爆管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罗金恒 杨锋平 +3 位作者 马秋荣 赵新伟 王海涛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1-444,393,共4页
基于两次爆管的4个相似特征,分析了某大落差管道两次试压排水爆管原因:事故管道高程存在起伏,排水时管道高点聚集气体,排水后期,由于排水口径较小,试压头背压较大,在清管器推动下,气体压缩破裂,引起弥合水击,产生瞬时高压,击破钢管。根... 基于两次爆管的4个相似特征,分析了某大落差管道两次试压排水爆管原因:事故管道高程存在起伏,排水时管道高点聚集气体,排水后期,由于排水口径较小,试压头背压较大,在清管器推动下,气体压缩破裂,引起弥合水击,产生瞬时高压,击破钢管。根据水击增压公式的估算结果,弥合水击产生的瞬时高压可达41.6MPa,大大超过该管道的承载极限。为验证该论断,在第三次试压排水中,增大排水口径以减小水击影响,同时在线监测爆管处附近的压力。此次试压排水顺利完成,并且在排水末期监测到峰值为1.75MPa的典型水击压力信号,证明气体确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大落差 试压 排水 爆管 弥合水击 瞬时高压
原文传递
减阻用表面活性剂溶液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飞 刘冬洁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71-990,共20页
减阻用表面活性剂在能源动力及化工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在管道流体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流动阻力大大降低从而节约能源,对于表面活性剂减阻机理的讨论也是近些年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不仅对课题组前些年在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 减阻用表面活性剂在能源动力及化工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在管道流体中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流动阻力大大降低从而节约能源,对于表面活性剂减阻机理的讨论也是近些年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不仅对课题组前些年在表面活性剂溶液流变性、湍流减阻、减阻与传热的相关性、布朗动力学模拟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概述,而且详细介绍了近三年来在表面活性剂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粗粒化模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等诸多领域.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面的工作包括: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流变性能与微观结构、表面活性剂溶液湍流减阻机理研究、湍流减阻失效分析三个部分.通过对表面活性剂溶液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的回顾,作者认为,利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可以合理揭示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结构与流变性的对应关系,对胶束的断裂与再连接能力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如胶束的拉伸能、断裂能、最大拉伸长度、结合能、ζ电势、疏水基驱动作用等方面.并对"黏弹说"减阻机理进行分子模拟层面的验证,对实际应用中的湍流减阻失效原理进行初步分析.最后,根据对近几年分子动力学模拟工作的总结,展望了未来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表面活性剂方面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湍流减阻 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 流变性 减阻机理 减阻失效
下载PDF
教练机座舱气流组织和热舒适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熊贤鹏 刘卫华 +2 位作者 昂海松 高秀峰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9-644,共6页
对某型号教练机座舱在不同进气温度方案下的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舱内空气湿度、人体散热率和衣服热阻等因素的影响,获取了座舱内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通过数值模拟所得到的速度场和温度场,改进了Fanger的舒适性假设中人体表面对流... 对某型号教练机座舱在不同进气温度方案下的气流组织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舱内空气湿度、人体散热率和衣服热阻等因素的影响,获取了座舱内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通过数值模拟所得到的速度场和温度场,改进了Fanger的舒适性假设中人体表面对流散热损失的计算方法,并取得了不同工况下座舱的热舒适性指标.这可为座舱环控系统的优化设计和不同热环境条件下的运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舱 气流组织 舒适性
下载PDF
不同倾角下平板型环路热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龙延 吕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43,共6页
为了解决电子元器件的高效散热问题,自行设计了一套平板型环路热管,从减小平板型环路热管背向漏热及改善系统内部流动性能方面,对蒸发器结构及管线布局进行改善,重点讨论了0°、30°、45°、60°、90°倾角时平板... 为了解决电子元器件的高效散热问题,自行设计了一套平板型环路热管,从减小平板型环路热管背向漏热及改善系统内部流动性能方面,对蒸发器结构及管线布局进行改善,重点讨论了0°、30°、45°、60°、90°倾角时平板型环路热管的启动性能、运行特性及传热特性。结果发现:与0°倾角相比,有倾角存在时系统有更低的启动功率,在相同功率范围内,蒸发器运行温度更低,运行过程更加稳定,但对于倾角之间的各种情况,系统的运行特性差距很小;在传热性能方面,系统热阻都随功率的增加而减小,最后趋于平稳;在相同功率范围内,0°倾角时系统热阻略高于有倾角时的情况,而对于各倾角之间的情况,仅在功率很低(20W以内)时系统热阻差较大,但随着功率的增大,系统热阻变化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型环路热管 启动性能 运行特性 传热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