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ST和Chl-a的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渔场时空变动分析
1
作者 崔国辰 玄文丹 +4 位作者 陶迎新 苏施 余谦超 朱文斌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0-19,共10页
阿根廷滑柔鱼是西南大西洋的重要捕捞品种,其资源年间波动剧烈。本文基于2014、2016、2017、2018年度西南大西洋渔捞日志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及叶绿素a(chlorophyll-a,Chl-a)浓度数据,运用渔场重心分析、地... 阿根廷滑柔鱼是西南大西洋的重要捕捞品种,其资源年间波动剧烈。本文基于2014、2016、2017、2018年度西南大西洋渔捞日志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及叶绿素a(chlorophyll-a,Chl-a)浓度数据,运用渔场重心分析、地统计插值、GAM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究西南大西洋公海阿根廷滑柔鱼不同年度、月份渔场变动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年度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分布于42°S~47°S、58°W~61°W公海海域,各月产量重心经纬度分布范围广;2016—2018年度分布于45°S~47°S、59°W~61°W海域,各月产量重心较为集中;渔场的最适SST范围是12~14°C,最适Chl-a浓度范围是0.1~2.0 mg·m-3。研究认为该海域渔获主要为夏季产卵群体和南部巴塔哥尼亚群体,渔场变化的影响机制复杂,年度、月份是CPUE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大西洋 阿根廷滑柔鱼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GAM模型
下载PDF
浙江中北部近海三疣梭子蟹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
作者 陶迎新 朱文斌 +4 位作者 张洪亮 龙翔宇 李振华 玄文丹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385-390,共6页
三疣梭子蟹是东海重要的经济蟹类之一,为了解其资源时空分布规律,根据2015—2018年4月(春季)和11月(秋季)浙江中北部近海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两阶段广义加性模型(Two-stage GAM),分析其资源时空分布与水深、底温、底盐、溶解氧... 三疣梭子蟹是东海重要的经济蟹类之一,为了解其资源时空分布规律,根据2015—2018年4月(春季)和11月(秋季)浙江中北部近海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两阶段广义加性模型(Two-stage GAM),分析其资源时空分布与水深、底温、底盐、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等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季节变化,2016年三疣梭子蟹的丰度最高,2017年丰度最低,秋季丰度明显高于春季,春季三疣梭子蟹主要分布在122°30′E以西的近岸浅水区,秋季分布范围扩展至122°30′E以东的深水区。水深和底温是影响三疣梭子蟹时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三疣梭子蟹春秋两季的丰度均随水深增大而减小,随底温增大而增大,其最适水深为3~30 m,最适底温为19~22℃。该研究阐明浙江中北部近海三疣梭子蟹资源分布状况,为实施科学的捕捞和管理策略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时空分布 两阶段广义可加模型 浙江中北部近海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丁香鱼围网副渔获物鱼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3
作者 朱海晨 朱文斌 +5 位作者 张亚洲 张洪亮 蒋日进 卢占晖 崔国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3-580,共8页
根据2019年4—6月丁香鱼围网渔业生产数据,对其副渔获物鱼类组成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丁香鱼围网共捕捞副渔获物鱼类25种,隶属于7目19科。相对重要指数结果显示:副渔获物中未出现常见种;一般种为7种,包括日本鲭、褐菖鲉、... 根据2019年4—6月丁香鱼围网渔业生产数据,对其副渔获物鱼类组成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丁香鱼围网共捕捞副渔获物鱼类25种,隶属于7目19科。相对重要指数结果显示:副渔获物中未出现常见种;一般种为7种,包括日本鲭、褐菖鲉、青鳞小沙丁鱼、中华侧带小公鱼、蓝圆鲹、带鱼、银鲳;其余为少见种。日本鲭平均体质量为1.38g,优势叉长为21~50mm;褐菖鲉平均体质量为0.45g,优势体长为21~30mm;青鳞小沙丁鱼平均体质量为0.52g,优势叉长为21~50mm;中华侧带小公鱼平均体质量为2.12g,优势叉长为61~70mm;蓝圆鲹平均体质量为0.45g,优势叉长为10~40mm;带鱼平均体质量为0.74g,优势肛长为21~50mm;银鲳平均体质量为1.84g,优势叉长为31~70 mm。日本鲭、青鳞小沙丁鱼、带鱼、中华侧带小公鱼、银鲳主要分布在浙江南部和中部近岸海域,其平均相对渔获密度分别为2.46×10^(3)、0.80×10^(3)、1.07×10^(3)、1.48×10^(3)、1.18×10^(3)尾/h;褐菖鲉的平均相对渔获密度为4.54×10^(3)尾/h,主要分布在浙江南部近岸岛礁海域;蓝圆鲹的平均相对渔获密度为1.32×10^(4)尾/h,主要分布在浙江中北部近岸海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丁香鱼围网捕捞作业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鱼围网 副渔获物 分布特征 浙江沿岸
下载PDF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Dosidicus gigas)小型群体资源分布及其渔场环境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玄文丹 崔国辰 +6 位作者 李哲 陶迎新 刘连为 陈峰 陈新军 朱文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4-1241,共8页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当前针对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秘鲁海域,而在赤道海域则研究较少。根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赤道海域获取的茎柔鱼生物学数据,以及同期的渔业生产和环...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当前针对茎柔鱼渔场分布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秘鲁海域,而在赤道海域则研究较少。根据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赤道海域获取的茎柔鱼生物学数据,以及同期的渔业生产和环境数据,运用胴长-体重关系拟合、Arcgis地统计插值、广义可加模型(GAM)探究其资源分布及渔场环境状况。结果表明: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胴长范围为136~407 mm,体重范围为117~1557 g;2019年12月~2020年4月各月渔获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2月渔获量最高;CPUE(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除2月增加外,总体呈下降趋势;渔场集中分布于0°~3°S、105°~114°W海域,不同月份渔场中心经向变化明显;渔场最适SST范围是24.5~25.5℃,最适chl a范围是0.16~0.20 mg/m^(3),月份是影响茎柔鱼CPUE的主要因子。进一步分析表明:该海域茎柔鱼渔获主要为小型群体;小型群体生长发育期(2~3月)对渔场分布有重要影响,生长发育期前茎柔鱼集群度高,生长发育期后逐渐分散活动;单一影响因子与茎柔鱼CPUE相关性不显著,综合考虑其他环境因素及其交互影响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东太平洋 小型群体 渔场分布 GAM模型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研究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苏施 朱文斌 +2 位作者 郭爱 玄文丹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7期54-62,共9页
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分析了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中2001—2020年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相关的文献,对年度发文量、合作机构、国家合作和... 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分析了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中2001—2020年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相关的文献,对年度发文量、合作机构、国家合作和关键词聚类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发现:近20年共发表外文文献634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文文献128篇,总体呈水平波动趋势;国外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美国鱼类及野生动植物管理局,研究机构间合作较为紧密,国内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分散;美国发文量占比为58.20%,与其他国家交流最为密切,中国发文量占比仅为3.31%,与国际合作关系不紧密;国外的研究热点主要是种群动态分布、栖息地利用和遗传多样性等,海洋与淡水物种均有研究;国内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区域性保护措施,主要以淡水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研究为主,研究范围存在局限性。综合分析认为,我国应增进国内外研究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海洋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与研究,加强种群动态评估,开展国内对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栖息地利用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研究,从而实现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种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可视化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我国可捕规格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帆 朱文斌 +4 位作者 方佩儿 朱海晨 崔国辰 徐汉祥 《中国渔业经济》 2021年第5期112-122,共11页
可捕规格制度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管理技术性控制措施。论文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以可捕规格为主线,收集1980-2020年发表的218篇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bibliometric analysis)对我国可捕规格的研究进展及制度... 可捕规格制度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管理技术性控制措施。论文基于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以可捕规格为主线,收集1980-2020年发表的218篇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bibliometric analysis)对我国可捕规格的研究进展及制度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捕规格的研究文献数量呈阶段性增长趋势,其中以《水产学报》与《中国水产科学》发文量最高,以涉海涉渔高校为中心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稳定,关键词以生长、死亡、年龄为主;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捕规格研究主要集中在东海及南海区,占81%,研究对象主要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带鱼(Trichiuridae)和二长棘鲷(Paragyrops edita Tanaka)等;淡水流域主要集中在长江和珠江,占62%,研究物种较为分散;以小黄鱼、带鱼为例,科学研究结果与渔业管理条例对比发现,两者联系不明显。因此,我国可捕规格的研究需要继续加强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促进信息共享,优化研究方法,将科学与管理结合,加强有效执法,同时注重实施效果评价,从而完善可捕规格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分析 可捕规格 渔业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