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种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论威廉斯对“人类偏见”的辩护 被引量:7
1
作者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24,160,共11页
当代有一批哲学家并不介意将“物种主义”作为其立场的标签,他们认为,人类的物种身份本身就是人类享有更高道德地位的充足依据。威廉斯的立场便可被归入这样的物种主义。本文认为,威廉斯对于物种主义或者人类偏见的辩护格外有趣和有力,... 当代有一批哲学家并不介意将“物种主义”作为其立场的标签,他们认为,人类的物种身份本身就是人类享有更高道德地位的充足依据。威廉斯的立场便可被归入这样的物种主义。本文认为,威廉斯对于物种主义或者人类偏见的辩护格外有趣和有力,不仅能够有效地打击到与其对立的立场,即道德个体主义,还可以回答物种主义所遭遇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难题:一,物种主义为什么不可以类比于种族主义或者性别歧视?二,人类的物种身份为什么会具有规范意义或者道德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主义 人类偏见 威廉斯 道德个体主义
原文传递
外在理由真的存在吗——威廉斯和麦克道威尔之争
2
作者 《道德与文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5,共9页
关于行动理由的内在主义,麦克道威尔和威廉斯之间有过一次有趣的争论。麦克道威尔声称,可以在不挑战动机休谟主义的前提下证明外在理由是存在的,而威廉斯则批评麦克道威尔的看法陷入了某种“榜样模型”。威廉斯对于麦克道威尔的回应并... 关于行动理由的内在主义,麦克道威尔和威廉斯之间有过一次有趣的争论。麦克道威尔声称,可以在不挑战动机休谟主义的前提下证明外在理由是存在的,而威廉斯则批评麦克道威尔的看法陷入了某种“榜样模型”。威廉斯对于麦克道威尔的回应并不十分成功,因为他的理由内在主义也是某种榜样模型,更好的回应是诉诸行动理由与行动解释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为麦克道威尔所说的外在理由无法满足解释行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由内在主义 外在理由 转变 榜样模型 行动解释
原文传递
威廉斯论道德相对主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5期101-116,共16页
伯纳德·威廉斯提出过一套名为"距离的相对主义"的理论,认为"我们"应该悬置对于遥远的古代或者未来生活的道德判断,因为"我们"无法转投到古代或者未来的道德系统中生活,因而与它们只处于"名义... 伯纳德·威廉斯提出过一套名为"距离的相对主义"的理论,认为"我们"应该悬置对于遥远的古代或者未来生活的道德判断,因为"我们"无法转投到古代或者未来的道德系统中生活,因而与它们只处于"名义上的对抗"。结合威廉斯"内在理由"的主张,系统地重构出他对于"距离的相对主义"的论证,由此可以发现,威廉斯对"名义上的对抗"这一相对主义适用条件的刻画,并不足以保证相对主义只适用于古代或者未来的道德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纳德·威廉斯 距离的相对主义 名义上的对抗 内在理由 道德相对主义
下载PDF
元伦理学是基于一个错误吗
4
作者 《哲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2-92,126,共12页
罗纳德·德沃金对于元伦理学研究有一个激进的批评。根据他的看法,根本不存在独立于一阶道德判断的、关于道德真理是否存在的二阶问题,道德真理既不需要外在的确证,也不会被任何基于非道德理由的怀疑论所颠覆。因此,“元伦理学是基... 罗纳德·德沃金对于元伦理学研究有一个激进的批评。根据他的看法,根本不存在独立于一阶道德判断的、关于道德真理是否存在的二阶问题,道德真理既不需要外在的确证,也不会被任何基于非道德理由的怀疑论所颠覆。因此,“元伦理学是基于一个错误”。本文旨在批评德沃金的这一观点。德沃金的论证并不足以支撑他的主张,元伦理学理论与道德实践之间的关系比德沃金所设想的更加复杂。前者尽管可以确证或者威胁到后者,但要通过非演绎的间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沃金 元伦理学 错误怀疑论 地位怀疑论 休谟原则
原文传递
威廉斯与元伦理学 被引量:3
5
作者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102,共12页
伯纳德·威廉斯对于伦理客观性的探讨多有创见,但其主张在当代元伦理学版图中难以定位。本文试图阐明威廉斯对于伦理客观性的看法及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定位其元伦理学立场,进而指出威廉斯的元伦理学主张并不能完全符合某种主流的“... 伯纳德·威廉斯对于伦理客观性的探讨多有创见,但其主张在当代元伦理学版图中难以定位。本文试图阐明威廉斯对于伦理客观性的看法及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定位其元伦理学立场,进而指出威廉斯的元伦理学主张并不能完全符合某种主流的“主义”。他对于使用厚概念的伦理判断持认知主义的看法,却对于使用薄概念的伦理判断持非认知主义的看法;他反对个人主义式的主观主义,同时也拒绝做一个道德实在论者;他否认客观道德价值的存在,同时拒斥错误理论;他承认相对主义中蕴含着真理,却不愿全盘接受相对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伦理学 科学与伦理学 关于世界的绝对概念 厚概念
原文传递
元伦理学中的寂静主义实在论:解释与定位 被引量:2
6
作者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最近二十年来,有一批道德实在论者声称,道德实在论无须应对规范领域外部的挑战,尤其是形而上学挑战。这一立场可称为元伦理学中的"寂静主义实在论"。虽然这个立场已经引起了一些注意,但它尚未得到清晰界定。这一立场可以归到&... 最近二十年来,有一批道德实在论者声称,道德实在论无须应对规范领域外部的挑战,尤其是形而上学挑战。这一立场可称为元伦理学中的"寂静主义实在论"。虽然这个立场已经引起了一些注意,但它尚未得到清晰界定。这一立场可以归到"非自然主义的道德实在论"阵营,其特殊之处在于,它认为实在论的主张只能在一阶的道德视角中得到阐明和辩护。寂静主义实在论背后蕴含着对"方法论的自然主义"的抵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寂静主义实在论 道德实在论 道德事实 外部挑战 方法论的自然主义
原文传递
人生意义先于道德——重思威廉斯对道德的批判 被引量:1
7
作者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82,共11页
对于普遍的、不偏不倚的道德观的批判是贯穿伯纳德·威廉斯几乎所有伦理学著作的主题。一般认为,威廉斯的批判可以总结为,不偏不倚的道德观对个人生活提出了过分的要求。对于威廉斯的观点有两类回应:一类是完全否定威廉斯的论证效力... 对于普遍的、不偏不倚的道德观的批判是贯穿伯纳德·威廉斯几乎所有伦理学著作的主题。一般认为,威廉斯的批判可以总结为,不偏不倚的道德观对个人生活提出了过分的要求。对于威廉斯的观点有两类回应:一类是完全否定威廉斯的论证效力;另一类则试图证明,不偏不倚的道德可以为个人生活或者个人视角留出足够的空间。这两类回应都没有抓住威廉斯的批评的实质。威廉斯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人生意义先于道德",亦即道德的权威必须最终依赖于我们在个人的视角中对自己人生意义的期许。威廉斯无法充分说明道德的规范性,他对于人类心理的刻画并不符合正常的人类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斯 根本计划 绝对欲望 人生意义
原文传递
道德实在论可以没有本体论承诺吗——论斯坎伦的寂静主义实在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9-136,共8页
寂静主义实在论者认为,道德实在论无须应对规范领域之外的形而上学挑战,因为道德的客观性并不要求我们作出任何额外的本体论承诺。以斯坎伦的寂静主义实在论为讨论对象,在批判性地考察其论证细节的基础上,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个适用于所... 寂静主义实在论者认为,道德实在论无须应对规范领域之外的形而上学挑战,因为道德的客观性并不要求我们作出任何额外的本体论承诺。以斯坎伦的寂静主义实在论为讨论对象,在批判性地考察其论证细节的基础上,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个适用于所有寂静主义实在论者的挑战,即“对称性问题”。为了维护道德的客观性,尤其是为了打破两套内部融贯的道德话语的对称性,道德实在论者必须承诺,在规范推理之外存在着客观的规范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寂静主义实在论 斯坎伦 道德实在论 本体论承诺 规范推理
原文传递
历史与道德辩护的限度——内格尔和威廉斯之争
9
作者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9-127,共9页
道德发展变化的历史应该怎样影响我们对道德本质的理解?元伦理学家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看法。本文借助"内在解释"和"外在解释"的区分,梳理了内格尔和威廉斯关于道德辩护的客观性的一场辩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q... 道德发展变化的历史应该怎样影响我们对道德本质的理解?元伦理学家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看法。本文借助"内在解释"和"外在解释"的区分,梳理了内格尔和威廉斯关于道德辩护的客观性的一场辩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错误论证"。此论证基于道德的历史性来反对普遍主义的道德辩护观,其要旨在于指出,普遍主义的道德辩护观难以解释古代人的道德"错误"。进而,本文将指出,历史错误论证不仅挑战了普遍主义的道德辩护观,还会对普遍主义的道德观以及道德实在论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格尔 威廉斯 外在解释 内在解释 道德的历史
原文传递
斯坎伦解决随附性问题了吗
10
作者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8-156,共9页
多数哲学家都同意,规范属性随附于非规范属性。但这一共识却对非自然主义实在论构成了挑战:如果规范属性和非规范属性是两类不同的属性,如何解释两者之间的随附关系?T.M.斯坎伦对此问题提出的解答,要点是区分混合的规范判断和纯粹的规... 多数哲学家都同意,规范属性随附于非规范属性。但这一共识却对非自然主义实在论构成了挑战:如果规范属性和非规范属性是两类不同的属性,如何解释两者之间的随附关系?T.M.斯坎伦对此问题提出的解答,要点是区分混合的规范判断和纯粹的规范判断,只有混合的规范判断所对应的规范事实才随附于相关的非规范事实。斯坎伦不能解释对非自然主义构成挑战的全局随附,因为他既没有证明纯粹规范事实所具有的形而上学必然性,又无法通过将全局随附视为概念真理而取消其中的形而上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然主义 随附性问题 纯粹的规范判断 形而上学必然性 概念真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