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刻度、短板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41
1
作者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7-188,共12页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刻度表现为“三个层次、两个维度”,即“三个层次”为物质生活层、公共文化层和精神生活层,“两个维度”为空间维度(纵向差异性)和时间维度(横向发展性)。“三个层次”体现于空间差异性和时间发展性两个纵横坐标之中。...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刻度表现为“三个层次、两个维度”,即“三个层次”为物质生活层、公共文化层和精神生活层,“两个维度”为空间维度(纵向差异性)和时间维度(横向发展性)。“三个层次”体现于空间差异性和时间发展性两个纵横坐标之中。基于刻度,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短板主要表现为空间和时间维度下物质生活的现实掣肘问题、公共文化的效能不足问题、精神生活的模糊认识问题。着力于补齐短板,需要从发挥物质生活可行能力的基础功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增强精神生活问题的价值和制度回应等三个方面着力,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础夯实、供给优化和需求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刻度 短板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23,共10页
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安全观是对马克思经典作家粮食观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粮食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升华,更是对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问题的精准把握。围绕着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的地位、形势、目标、方法、机制等重大问题,习... 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安全观是对马克思经典作家粮食观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粮食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升华,更是对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问题的精准把握。围绕着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的地位、形势、目标、方法、机制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安全观。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安全观为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工作赢得了主动权,为新时代粮食安全战略规划提供了新思路,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粮食安全观 战略地位 新冠疫情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探略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学俭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2013年第5期8-12,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回应和价值自觉,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效用和意义,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化创新,培育和建构"理性生态人"。当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回应和价值自觉,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效用和意义,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化创新,培育和建构"理性生态人"。当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可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引、丰富生态教育的内容、完善生态教育的机制建构、强化生态教育的环境塑造、推动生态教育的方式创新五个方面着力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调适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文明 生态价值
原文传递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被引量:11
4
作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CSSCI 2022年第3期26-33,共8页
基于唯物史观的理论视角,可以从根本上理解和把握“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新的时代命题。从精神生活本身来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深刻体现了人的精神特质、精神需要及精神追求。从精神生活实践的本质来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体现了鲜... 基于唯物史观的理论视角,可以从根本上理解和把握“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新的时代命题。从精神生活本身来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深刻体现了人的精神特质、精神需要及精神追求。从精神生活实践的本质来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体现了鲜明的新时代实践特征。立足新时代,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出发点和落脚点,展现出明确的实践意向性和价值导向性,彰显了新的历史阶段下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唯物史观 新时代
下载PDF
新形势下优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媒介路径探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学俭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50,共4页
媒介通过构建社会话语体系,搭建公共舆论平台,塑造主导文化传播的共享意义等方式,不断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转化为社会个体的认知理念和价值共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众传播理论为基本视角,针对当前中国化马克思... 媒介通过构建社会话语体系,搭建公共舆论平台,塑造主导文化传播的共享意义等方式,不断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转化为社会个体的认知理念和价值共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众传播理论为基本视角,针对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主要问题,系统地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媒介传播的主体、受众、方式、内容、反馈五个方面探寻提出了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媒介 传播 路径
下载PDF
数字文化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1
6
作者 冯荟帆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47-255,共9页
数字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深入研究其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影响意义重大。从数字文化消费中把握人民精神生活的趋向,在此基础之上辩证分析数字文化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效能:一方面,数字文化激发了人们参与精神生活的... 数字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深入研究其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影响意义重大。从数字文化消费中把握人民精神生活的趋向,在此基础之上辩证分析数字文化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效能:一方面,数字文化激发了人们参与精神生活的积极性,促进了更广泛的文化传播,增加了人们之间的精神交往;另一方面,数字文化存在生产的异化和内容供给良莠不齐、精神交往缺乏深入以及产生新的交往壁垒、物质能力限制数字文化消费能力的问题。针对现存的问题,应该生产高质量的数字文化产品并优化内容供给,建设数字文化平台,加深人们之间的精神交往,提升人们的数字文化消费能力和理性自觉,充分发挥数字文化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 精神生活 共同富裕 逻辑理路
下载PDF
风险与信任:现代社会的内在张力——一种基于传统与现代的比较视野 被引量:7
7
作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8-164,共7页
伴随着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现代性在营造全球化风险氛围的同时,也使处于风险景象下的人们形成了一种新的现代性认同,信任便是观测现代性境遇下人的认同状况的重要视角。作为展示人的认同状况的主要窗口,信任在现代境遇中经历着由地域性向... 伴随着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现代性在营造全球化风险氛围的同时,也使处于风险景象下的人们形成了一种新的现代性认同,信任便是观测现代性境遇下人的认同状况的重要视角。作为展示人的认同状况的主要窗口,信任在现代境遇中经历着由地域性向脱域性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了现代风险对人的社会认同所产生的影响。即通过信任所作出的未来预期来评估和预测潜在的风险,在"未来中的现在"获得信任的确证和回报,这种未来性的拓殖形成了风险意识。风险意识作为现代信任的基本存在场域,其对风险的应对首先获得了来自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信任迁移,其次以"未来拓殖"为基础,在对不同风险的适应性反应中也暗含着信任的成分。通过风险意识,风险与信任架构出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社会 传统社会 现代性 风险 信任 风险意识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培育刍议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学俭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19,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需求、环境需要和发展演进的价值自觉。生态培育要求依靠生态性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生态化创新,培育和建构"理性生态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培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机制、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需求、环境需要和发展演进的价值自觉。生态培育要求依靠生态性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生态化创新,培育和建构"理性生态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培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机制、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现实瓶颈,需要从思想指引、内容厘定、机制建构、环境塑造和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培育 现实困境 教育改革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学思想的教育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学俭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2,共8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所蕴含的丰富人学思想,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从马克思对人的发展和解放的系统研究可知,明确人的物质生活与交往规律,是人的教育的前提;把握人的意识生成和演变规律,是人的教育的关键;顺应人的现实发展与解放规... 《德意志意识形态》所蕴含的丰富人学思想,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从马克思对人的发展和解放的系统研究可知,明确人的物质生活与交往规律,是人的教育的前提;把握人的意识生成和演变规律,是人的教育的关键;顺应人的现实发展与解放规律,是人的教育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人的发展解放 教育价值
下载PDF
教师要做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被引量:5
10
作者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共3页
习近平在人大考察时强调教师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这一论断不仅表达了对教师的尊重和敬意,而且也对新时代教师职业追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大先生”体现了师者的风骨与师魂的传承,新时代更加突出了“大先... 习近平在人大考察时强调教师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这一论断不仅表达了对教师的尊重和敬意,而且也对新时代教师职业追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大先生”体现了师者的风骨与师魂的传承,新时代更加突出了“大先生”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榜样效应。广大教师要取法乎上、见贤思齐,对标“大先生”的标准,博学善教,言传身教,立德树人,真正将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先生 新时代 教师
下载PDF
中国精神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1
作者 《社会科学动态》 2018年第10期22-31,共10页
中国精神既是一个历史话题,也是一个时代热点。自近代以来,在文化参照的基础上,学界开始重新思考和研究中国精神;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界对中国精神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提出中国精神的概念以来,中国精... 中国精神既是一个历史话题,也是一个时代热点。自近代以来,在文化参照的基础上,学界开始重新思考和研究中国精神;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界对中国精神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提出中国精神的概念以来,中国精神的研究进入到新的阶段,学界围绕着中国精神的价值、概念、内容、关系、教育等内涵展开了系统研究。当前和今后,中国精神的研究需要注重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精神的发掘和转化,注重多学科视野和跨学科整合,注重研究的"应然"与"实然",注重全面系统的中国精神教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精神 爱国主义 中国梦 改革发展
下载PDF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图景:进展、难点及展望
12
作者 《理论与评论》 2024年第3期83-96,共14页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自提出以来,学界主要围绕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等方面的时代语境,从主体论、过程论、方法论、特征论、概念论等方面的时代内涵进行分析阐释,展现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什么”“是什么”的出场逻辑。但当研...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自提出以来,学界主要围绕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等方面的时代语境,从主体论、过程论、方法论、特征论、概念论等方面的时代内涵进行分析阐释,展现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什么”“是什么”的出场逻辑。但当研究深入到“怎么办”,即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方法论和理论要素论域中时,却面临着“刻度”和“问题域”的研究难点。基于此,今后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研究,需要综合把握应然与实然、宏观与具体、基础与推进等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出场逻辑 刻度 问题域 方法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学俭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5-28,共4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高度凝练和升华,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对社会意识生成发展、结构层次和运作机理作了全面探索和科学阐释,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思想指南。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高度凝练和升华,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对社会意识生成发展、结构层次和运作机理作了全面探索和科学阐释,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思想指南。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以物质生产和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回应和引领社会思潮为关键,以价值理念的个体转化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意识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下载PDF
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历史生成的三个论域——基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文本考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学俭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7,共5页
考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著作,恩格斯致力于从"理性王国批判"、"思维方式考察"和"物质事实发现"三个论域,详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生成的思想准备、思维向度和历史必然。即空想社会主义的... 考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著作,恩格斯致力于从"理性王国批判"、"思维方式考察"和"物质事实发现"三个论域,详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生成的思想准备、思维向度和历史必然。即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积淀和理论准备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材料;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逻辑生成将科学社会主义置于真实的历史基础之上;生产力社会本性的历史回归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必然。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生成使社会主义不再是以往头脑中单纯思维着的"理性",也不再是仅仅对现实不公的批判与嘲讽,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性思维与现实基础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想社会主义 唯物主义历史观 生产力社会本性 科学社会主义
下载PDF
创新政协参与社会管理机制 完善多元化的社会管理模式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学俭 李晓莉 《中国政协》 2013年第4期65-69,共5页
社会管理主导在政府,多方参与是关键。当前,在构建多元主体的社会管理格局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协参与社会管理的优势,不仅可以弥补政府社会管理覆盖不足的缺陷,而且也可以在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形成桥梁和纽带,联系群众,整合民情、民意、民... 社会管理主导在政府,多方参与是关键。当前,在构建多元主体的社会管理格局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协参与社会管理的优势,不仅可以弥补政府社会管理覆盖不足的缺陷,而且也可以在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形成桥梁和纽带,联系群众,整合民情、民意、民智,反映意见和诉求,为党和政府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针对当前人民政协参与社会管理机制所面临的困难和瓶颈,要进一步创新和改进人民政协参与社会管理的界别机制、协调机制、监督机制和沟通机制,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多主体、多元化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发挥政协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协 社会管理 机制创新
原文传递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体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6年第8期49-55,共7页
中国体验是对我国改革发展的心理和文化体验的总结和表达,是对中国经验的精神补阙。关注中国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情怀和时代特征使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本立意、育人使命的自觉。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体验,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立足... 中国体验是对我国改革发展的心理和文化体验的总结和表达,是对中国经验的精神补阙。关注中国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情怀和时代特征使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本立意、育人使命的自觉。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体验,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立足阶段发展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传承的民族特色,针对具体历史阶段中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积极引导思想观念、调适社会心态、弘扬中国精神,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和精神体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体验,要注重社会心态调适,凝聚中国体验的心理之维;要促进核心价值建构,确立中国体验的价值之维;要加强中国精神培育,构筑中国体验的精神之维;要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中国体验的信仰之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体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价值的方位判定与功能指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学俭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1,共4页
社会主义价值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解放为终极价值诉求,在具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又显示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明确提出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信念,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 社会主义价值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解放为终极价值诉求,在具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又显示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明确提出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信念,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在个体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价值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反映,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灵魂。在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和现实推进过程中,社会主义价值具有批判与建构功能、规范与凝聚功能、维护与创新功能以及引领与整合功能,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与现实推进的理念支撑和精神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价值 核心价值观 功能
下载PDF
算法视阈下文化虚无主义新症候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3
18
作者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44,104,共11页
算法作为数字时代新的逻辑和规则设定,其技术变革深刻改变着文化的时代言说方式和场景架构,呈现出价值性与工具性、通俗化与庸俗化、精准化与圈层化、主导性与多元化的文化张力,由此而产生的负面效应,使文化虚无主义在算法场景中表现出... 算法作为数字时代新的逻辑和规则设定,其技术变革深刻改变着文化的时代言说方式和场景架构,呈现出价值性与工具性、通俗化与庸俗化、精准化与圈层化、主导性与多元化的文化张力,由此而产生的负面效应,使文化虚无主义在算法场景中表现出内容上的“深度伪造”试图“以假乱真”,对象上的“标签管理”促成“精准投放”,形式上的“泛娱乐化”制造“用户沉迷”,渠道上的“算法黑箱”形成“匿迹隐形”,效果上的“信息茧房”导致“盲目认同”。对此,需要坚持导向为魂,以价值理性引领工具理性;坚持内容为王,以优质内容破除文化虚无;坚持创新为要,以算法优势促进文化创新;坚持监管为底,以科学监管保障算法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 文化虚无主义 症候 应对
原文传递
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学俭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5年第7期27-31,共5页
当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促进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以明确"两个巩固"的学科新定位、培育"中国精神"的学科新使命、掌握"看家本领"... 当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促进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以明确"两个巩固"的学科新定位、培育"中国精神"的学科新使命、掌握"看家本领"的学科新要求、讲好"中国故事"的学科新样态,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力和整合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平台建设,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规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学科新内涵 学科新定位 学科新使命 学科新要求 学科新样态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中国精神培育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0年第6期11-18,39,共9页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百年历程中,高度重视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主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中国精神,以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振中国精神,以宣传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塑...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百年历程中,高度重视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主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中国精神,以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振中国精神,以宣传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塑造中国精神,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育中国精神,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中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100周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精神 培育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