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条形码技术在肉品防欺诈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邱德义 胡佳 +3 位作者 刘德星 刘国雄 岳巧云 《肉类研究》 2013年第4期40-43,共4页
以DNA条形码技术鉴别进出口监督抽检的鱼肉等水产制品的种类来源,用以判别其与申报或产品标签是否相符。分别提取鱼肉等样品的基因组DNA,以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OⅠ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测序分... 以DNA条形码技术鉴别进出口监督抽检的鱼肉等水产制品的种类来源,用以判别其与申报或产品标签是否相符。分别提取鱼肉等样品的基因组DNA,以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COⅠ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测序分析后,将得到的扩增片段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同时提交Barcoding Life DNA条形码数据库(BOLD)进行鉴定分析。本批次监督抽检的16份鱼肉、鱼丸等水产制品中除1份样品未能成功获得鱼肉COⅠPCR扩增外,其余15份样品均顺利得到种类来源鉴定,鉴定结果约有31.25%的样品与产品标签标示不符。作为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分子鉴定技术,DNA条形码可以直接应用于鱼肉等动物源性食品的种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冷冻鱼肉 动物源性食品 种类鉴定
下载PDF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口岸截获的国内未见分布蚊种 被引量:15
2
作者 邱德义 +1 位作者 岳巧云 郭智屏 《检验检疫学刊》 2014年第6期46-49,67,共5页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口岸截获的形态特征破坏严重的未知蚊类进行种类鉴定。[方法]提取从荷兰进口的废纸中截获的一头形态严重破坏的蚊类的基因组DNA。采用无脊椎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的通用引物LCO1490和HCO2198扩增目...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口岸截获的形态特征破坏严重的未知蚊类进行种类鉴定。[方法]提取从荷兰进口的废纸中截获的一头形态严重破坏的蚊类的基因组DNA。采用无脊椎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的通用引物LCO1490和HCO2198扩增目的片段。然后纯化、克隆测序、序列分析、与BOLD中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该未知蚊类的DNA条形码序列与BOLD中环带林蚊(Sylvicola cinctus)的序列相似性超过99.8%;并与原产地专家交流确认截获的蚊种为环带林蚊。经科技查新,确认为首次截获的国内未见分布蚊种。[结论]DNA条形码能克服传统物种鉴定依靠完整的外部形态的局限,有效提高外来物种的种类鉴别能力,大大缩短检测周期,降低外来物种对我国生态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环带林蚊 国内未见分布种
下载PDF
国内未见分布蝇种:澳洲麻蝇的形态和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德星 岳巧云 +3 位作者 廖俊蕾 陈健 胡佳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应用DNA条形码与形态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准确鉴定在中山口岸入境船舶截获的1只蝇类。方法 2014年4月30日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神湾办事处从澳大利亚入境载有鲜葡萄的货船上截获1只蝇类,做成针插标本,并拍照存档。进行形态学鉴... 目的应用DNA条形码与形态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准确鉴定在中山口岸入境船舶截获的1只蝇类。方法 2014年4月30日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神湾办事处从澳大利亚入境载有鲜葡萄的货船上截获1只蝇类,做成针插标本,并拍照存档。进行形态学鉴定,然后取1条后足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动物DNA条形码的通用引物(LCO1490和HCO2198)扩增目的片段,并进行纯化、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与NCBI及BOLD中的序列进行比对,构建NJ树。结果形态学鉴定截获蝇类为雌性麻蝇科种类,由于缺少关于雌性麻蝇鉴定特征描述的参考资料,无法将该蝇鉴定到种,所获得的DNA条形码序列与BOLD中的澳洲麻蝇[Sarcophaga australis(Johnston et Tiegs,1921)]的序列相似度达100%。经过科技查新,确认是中国未见分布种。结论根据鉴定结果,判定所截获的蝇类为雌性澳洲麻蝇,是我国首次截获。应用DNA条形码与形态鉴定相结合可以准确快速鉴定雌性麻蝇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性澳洲麻蝇 国内未见分布种 条形码与形态鉴定 中山口岸
原文传递
口岸截获国内未见分布种褐小家鼠的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11
4
作者 单振菊 刘德星 +1 位作者 岳巧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中山口岸从柬埔寨进口木薯干中截获的外部形态特征破坏严重的2只未知鼠样本进行种类鉴定。方法提取截获鼠样本的基因组DNA,采用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的通用引物LCO1490和HCO2198扩增目的片段。然后...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中山口岸从柬埔寨进口木薯干中截获的外部形态特征破坏严重的2只未知鼠样本进行种类鉴定。方法提取截获鼠样本的基因组DNA,采用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的通用引物LCO1490和HCO2198扩增目的片段。然后测序、序列分析,与NCBI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并选取NCBI中序列相似度高的部分序列构建NJ树。结果 2只鼠的DNA条形码序列相似度高达99.8%,与NCBI中褐小家鼠(Mus cervicolor)的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8.5%;大于DNA条形码判断物种的相似度98%的阈值。经科技查新,确认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的国内未见分布鼠种。结论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截获鼠类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褐小家鼠,为国内未见分布种。DNA条形码能克服传统物种鉴定依靠完整的外部形态的局限,并能克服鉴定资料、专业人员缺乏等因素带来的困难,有效提高外来物种的种类鉴别力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小家鼠 国内未见分布种 DNA条形码
原文传递
新截获中国未见分布种杜比亚丽蝇形态和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11
5
作者 廖俊蕾 岳巧云 +3 位作者 邱德义 刘德星 贾凤龙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09-513,共5页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外来媒介生物,提高物种鉴定的速度与准确度。方法对2013年9月在中山神湾口岸截获来自澳大利亚的丽蝇进行形态与DNA条形码鉴定,通过与澳大利亚的蝇类专家进行标本交流,进一步确认鉴定结果;并与相似种螳丽蝇进...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外来媒介生物,提高物种鉴定的速度与准确度。方法对2013年9月在中山神湾口岸截获来自澳大利亚的丽蝇进行形态与DNA条形码鉴定,通过与澳大利亚的蝇类专家进行标本交流,进一步确认鉴定结果;并与相似种螳丽蝇进行形态与DNA条形码上的比较。结果通过形态观察与DNA条形码鉴定,所截获的丽蝇为杜比亚丽蝇;经科技查新,确认为中国未见分布种。结论 DNA条形码是传统形态分类的有力补充,对在国境卫生检验检疫工作中及时鉴定媒介生物,减少媒介生物本身及其携带病原体的扩散,减少对公共卫生的安全威胁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比亚丽蝇 DNA条形码和形态鉴定 中国未见分布种
原文传递
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快速鉴定入境船舶上截获的昆虫蛹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德星 聂维忠 +5 位作者 邱德义 郭智屏 陈健 胡佳 岳巧云 《检验检疫学刊》 2014年第5期53-57,共5页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快速准确鉴定从入境船舶上截获的未知双翅目昆虫蛹。[方法]将截获的5只蛹,1只蛹直接冷冻,4只孵化出成蝇;对蛹、蛹壳及孵化出的成蝇进行拍照留档。分别从蛹、蛹壳和孵化成蝇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动物DNA条形码通...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快速准确鉴定从入境船舶上截获的未知双翅目昆虫蛹。[方法]将截获的5只蛹,1只蛹直接冷冻,4只孵化出成蝇;对蛹、蛹壳及孵化出的成蝇进行拍照留档。分别从蛹、蛹壳和孵化成蝇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动物DNA条形码通用引物(LCO1490和HCO2198)扩增目的片段,并进行纯化、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与NCBI及BOLD中的序列进行比对,构建NJ树;对孵化成蝇进行形态鉴定。[结果]所检测的蛹、蛹壳以及孵化成蝇的DNA条形码序列与NCBI和BOLD中大头金蝇(Chrysomyia megacephala)的序列相似度达100%;孵化成蝇与大头金蝇的形态特征相符。[结论]根据测定结果,判定截获的未知双翅目昆虫蛹为大头金蝇的蛹;证明DNA条形码技术是一种鉴定未知昆虫蛹的有效手段。对于口岸截获的外来未知昆虫蛹、成虫残肢甚至蛹壳均可直接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种类鉴定,大大缩短鉴定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大头金蝇 入境船舶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丽蝇科49种常见种的分类鉴定 被引量:8
7
作者 邱德义 廖俊蕾 +1 位作者 岳巧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22-331,共10页
目的建立丽蝇科49种常见种的DNA条形码鉴定方法,通过获得其DNA条形码数据为丽蝇科种类鉴定提供技术支持和参比数据,并解决个别雌虫、残缺个体和幼虫等无法准确鉴定的难题。方法对2012-2015年采自全国各地的丽蝇科49种166份标本进行形态... 目的建立丽蝇科49种常见种的DNA条形码鉴定方法,通过获得其DNA条形码数据为丽蝇科种类鉴定提供技术支持和参比数据,并解决个别雌虫、残缺个体和幼虫等无法准确鉴定的难题。方法对2012-2015年采自全国各地的丽蝇科49种166份标本进行形态学鉴定,并获取相应种类雌雄个体的DNA条形码数据,与已有序列共同构建系统进化树,验证DNA条形码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丽蝇科49种的166条序列均提交至Gen Bank数据库,其中28种丽蝇DNA条形码序列为全球范围内首次获得。丽蝇科同种不同个体间差异<1%,不同种间的DNA条形码差异度随形态学差异的增大而增高。丽蝇科常见种类DNA条形码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DNA条形码是传统分类学的有力补充,特别是针对昆虫的残体、非成虫态及雌性个体均可鉴定,可提高物种鉴定的准确度,对国境口岸准确快速地鉴定媒介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蝇科 DNA条形码 分类鉴定
原文传递
德国小蠊及其近缘种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被引量:8
8
作者 邱德义 +1 位作者 吴可量 岳巧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准确鉴定德国小蠊及其近缘种的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方法。方法比较德国小蠊、拟德国小蠊、双纹小蠊、毛背小蠊和单尾小蠊等小蠊属近缘种的外部及雄性尾器的形态特征。获得种类分子鉴定普遍采用的标准DNA条形码片段——细...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准确鉴定德国小蠊及其近缘种的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方法。方法比较德国小蠊、拟德国小蠊、双纹小蠊、毛背小蠊和单尾小蠊等小蠊属近缘种的外部及雄性尾器的形态特征。获得种类分子鉴定普遍采用的标准DNA条形码片段——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分析其序列、种内和种间序列差异度,构建Neighbor-Joining树。结果德国小蠊及其近缘种在外部形态上差异较小,部分外部特征在相同种不同个体间不稳定,但其雄性尾器特征差异明显且稳定;种内不同个体间的DNA条形码序列差异<2%,种间DNA条形码序列差异均>2%。结论雄性尾器是德国小蠊及其近缘种形态鉴定的金标准,DNA条形码可作为种类分子鉴定的工具,为形态学鉴定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近缘种 形态和分子鉴定
原文传递
基于复杂网络图论分析的慢性肩周炎患者脑功能连接及拓扑结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之恺 +6 位作者 周航 王泽一 闫超群 王旭 张亚男 石广霞 刘存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17-121,139,共6页
目的:通过基于复杂网络的图论分析方法探讨慢性肩周炎患者(CSP)的脑功能连接及拓扑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37例CSP患者(CSP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与其相匹配的24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获取2组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图论分析方... 目的:通过基于复杂网络的图论分析方法探讨慢性肩周炎患者(CSP)的脑功能连接及拓扑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37例CSP患者(CSP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与其相匹配的24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获取2组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图论分析方法分析2组大脑功能网络的差异;将2组具有显著差异的功能连接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CSP组拓扑结构参数中聚类系数和局部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3.461,P=0.001;t=-2.502,P=0.015)。通过对功能连接(复杂网络的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CSP组右侧眶内额上回与左侧枕中回、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与左侧枕中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均P<0.05);左侧眶部额上回与右侧回直肌、左侧眶部额中回与右侧眶部额中回、左侧回直肌与右侧回直肌、左侧楔叶与右侧梭状回之间的功能连接降低(均P<0.001)。CSP组左侧楔叶与右侧梭状回的功能连接值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368,P=0.025)。结论:CSP患者脑网络拓扑结构及功能连接发生了改变,可能与其疼痛的发生发展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肩周炎 脑功能网络 磁共振成像 图论分析 功能连接
下载PDF
中山市白纹伊蚊现场种群击倒抗性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罗菊 刘德星 +4 位作者 陈健 李婷婷 邱德义 刘环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检测广东省中山市不同生境白纹伊蚊现场种群的击倒抗性(kdr)基因突变,了解其抗药性水平,探讨kdr基因突变与性别间抗药性差异的关系,为蚊虫的抗性机制研究以及科学防制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8-11月在中山市选择5个生境采集白纹伊蚊幼... 目的检测广东省中山市不同生境白纹伊蚊现场种群的击倒抗性(kdr)基因突变,了解其抗药性水平,探讨kdr基因突变与性别间抗药性差异的关系,为蚊虫的抗性机制研究以及科学防制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8-11月在中山市选择5个生境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和蛹569只,实验室饲养至成虫,提取单只成蚊基因组DNA,扩增并测序分析kdr基因突变情况,并应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成蚊kdr基因突变的差异。结果共检测中山市5个生境的白纹伊蚊569只。kdr基因1532位点未发生突变,等位基因为野生型ATC/I,基因型为F/F。1534位点存在突变,有5种等位基因,分别为野生型TTC/F,突变型TTG/L、TCC/S、TCG/S、TGC/C;8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F/F,野生突变型杂合子F/L、F/S和F/C,突变型纯合子L/L和S/S,突变型杂合子L/S和L/C。雌雄蚊个体间kdr基因1534位点的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8,P>0.05)。结论中山市白纹伊蚊kdr基因突变频率较高,提示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产生抗性,雌雄蚊在kdr基因突变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抗药性 击倒抗性基因 性别差异
下载PDF
粗野粉蝇的DNA条形码和形态鉴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邱德义 +1 位作者 岳巧云 刘德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应用DNA条形码与形态分类相结合鉴定中山口岸入境船舶截获的雌性蝇类。方法 2015年3月26日,在中山小榄港口岸对截获的爱尔兰进口废旧瓦楞纸箱中的雌性蝇类进行DNA条形码与形态鉴定;与相似种伪粗野粉蝇进行形态与DNA条形码的比较。... 目的应用DNA条形码与形态分类相结合鉴定中山口岸入境船舶截获的雌性蝇类。方法 2015年3月26日,在中山小榄港口岸对截获的爱尔兰进口废旧瓦楞纸箱中的雌性蝇类进行DNA条形码与形态鉴定;与相似种伪粗野粉蝇进行形态与DNA条形码的比较。结果所截获的蝇类为雌性粗野粉蝇;粗野粉蝇与伪粗野粉蝇在形态上的区别较细微,而在658 bp的DNA条形码序列上有32个核苷酸的差异,差异高达4.86%,远大于DNA条形码2%的种判断界限。结论应用DNA条形码与形态分类相结合方法可以准确快速鉴定蝇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性蝇类 粗野粉蝇 伪粗野粉蝇 DNA条形码和形态鉴定
原文传递
2020-2022年中山口岸不同港区小型哺乳动物及其携带体表寄生虫和病原体监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植涛 刘德星 +7 位作者 陈健 李婷婷 岳巧云 甘翔 丁锦颜 刘环宇 邱德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3-799,共7页
目的 监测调查中山口岸4个港区(中山、神湾、小榄和黄圃港区)的小型哺乳动物种类,及其携带媒介昆虫和自然感染鼠类病原体的情况。方法 2020年5月-2022年5月使用笼夜法在中山口岸4个港区捕捉小型哺乳动物,采集其体表寄生虫并提取核酸,然... 目的 监测调查中山口岸4个港区(中山、神湾、小榄和黄圃港区)的小型哺乳动物种类,及其携带媒介昆虫和自然感染鼠类病原体的情况。方法 2020年5月-2022年5月使用笼夜法在中山口岸4个港区捕捉小型哺乳动物,采集其体表寄生虫并提取核酸,然后解剖取肝、脾、肺、肾4种器官的组织提取核酸,使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扩增引物Batl5310/R6036R和LCO1490/HCO2198分别对小型哺乳动物和其体表寄生虫进行物种分子生物学鉴定;参照国境口岸检测鼠类病原体的行业标准检测捕获小型哺乳动物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汉坦病毒、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巴尔通体、土拉弗朗西斯菌(土拉菌)的感染情况,并用χ2检验对4个港区小型哺乳动物分布以及其携带寄生虫和自然感染病原体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个港区共布放鼠笼1 630笼次,捕获小型哺乳动物48只,平均密度为2.94%,其中中山港区5只,神湾港区24只,小榄港区7只,黄圃港区12只,平均密度分别为1.23%、5.88%、1.73%和2.93%。共检出体表寄生虫34只,分别为虱17只,螨12只,蚤4匹,蜱1只,小型哺乳动物染虱率10.42%、染螨率12.50%、染蚤率6.25%、染蜱率2.08%,4个港区间小型哺乳动物各类体表寄生虫染虫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共10只小型哺乳动物检测到感染巴尔通体,总阳性率为20.83%,其中黄圃港区巴尔通体阳性率为50.00%、神湾港区为16.67%,中山和小榄港区未检出;从8只黄胸鼠、3只褐家鼠和37只臭鼩中分别检出4、1和5只鼠巴尔通体阳性。检出巴尔通体中4条序列分别鉴定为Bartonella tribocorum、B.queenslandensis、B. phoceensis,6条序列未鉴定到种,鼠种与巴尔通体种类间关联强度为r=0.765。检测鼠疫菌、汉坦病毒、土拉菌及致病性钩体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中山口岸小型哺乳动物密度较高,各港区小型哺乳动物均有体表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口岸 小型哺乳动物 巴尔通体 寄生虫
原文传递
医学媒介生物微量组织直接扩增DNA条形码序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佳 岳巧云 +6 位作者 邱德义 吴可量 刘德星 汪小东 陈健 廖俊蕾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为保证DNA条形码序列模板DNA来源的单一性,和最大程度减少凭证标本的形态破坏,建立一种从医学媒介生物微量组织中免提取,直接扩增DNA条形码序列的方法。方法以螨、蚤、蜱单个个体以及小至蝇类后足1/5跗节的组织块为材料,通过优化裂... 目的为保证DNA条形码序列模板DNA来源的单一性,和最大程度减少凭证标本的形态破坏,建立一种从医学媒介生物微量组织中免提取,直接扩增DNA条形码序列的方法。方法以螨、蚤、蜱单个个体以及小至蝇类后足1/5跗节的组织块为材料,通过优化裂解液浓度、裂解液和缓冲液配比,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用KOD FX DNA聚合酶进行DNA条形码序列的直接扩增,反应产物测序,与NCBI基因库中的序列进行比较以验证其是否被污染。结果裂解液优化为NaOH 50 mmol/L;裂解液和缓冲液配比优化为9∶1;反应体积优化为每50μl反应体系中2×KOD FX DNA聚合酶buffer(含Mg2+)25μl、2 mmol/L dNTP 10μl、KOD FX DNA聚合酶(1 U/μl)1μl、正向引物LCO1490(20μmol/L)、反向引物HCO2198(20μmol/L)各1μl;反应条件优化为:95℃3 min;98℃10 s,50℃30 s,68℃1 min,35个循环;68℃7 min。测序结果显示无污染,均为有效序列。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而且省去了DNA提取的步骤,节约了时间和费用,适合螨、蚤、蜱单个个体以及小至蝇类后足1/5跗节的组织块DNA条形码序列的直接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提取 医学媒介生物 微量组织 DNA条形码
原文传递
口岸截获国内未见分布蜚蠊:斯科特卡蠊的形态和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邱德义 +1 位作者 岳巧云 单振菊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81-384,449,共5页
目的快速、准确地鉴定口岸截获的5只蜚蠊。方法对中山港口岸截获的5只蜚蠊,分别进行形态和DNA条形码鉴定,比对5只样本间的DNA条形码序列,并将DNA条形码序列提交国际公共数据库,描述截获样本的形态特征,为今后口岸鉴定蜚蠊提供参考。结... 目的快速、准确地鉴定口岸截获的5只蜚蠊。方法对中山港口岸截获的5只蜚蠊,分别进行形态和DNA条形码鉴定,比对5只样本间的DNA条形码序列,并将DNA条形码序列提交国际公共数据库,描述截获样本的形态特征,为今后口岸鉴定蜚蠊提供参考。结果经形态鉴定,截获的雄性蜚蠊为斯科特卡蠊Cartoblatta scorteccii,属于蜚蠊目,蜚蠊总科,蜚蠊科,卡蠊属。截获的雌雄个体间的DNA条形码序列差异均小于1%,判断这5个体为同一种类。经科技查新,确认为中国未见分布种,且为国内口岸首次截获。结论应用形态鉴定和DNA条形码相结合的鉴定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外来物种的种类鉴别能力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科特卡蠊 形态学 DNA条形码 鉴定 输入
原文传递
首次截获弯曲歪尾蠊(Phyllodromiidae:Symploce)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婷婷 +2 位作者 陈健 刘德星 岳巧云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41-45,共5页
2019年10月18日在中山港口岸来自莫桑比克进口原木中截获4头蜚蠊,通过外部特征初步判断为歪尾蠊属,利用原木来源地信息查找非洲地区歪尾蠊属的文献资料,通过外部形态和雄虫尾器的特征比较,最终确定截获的4头蜚蠊为弯曲歪尾蠊Symploce in... 2019年10月18日在中山港口岸来自莫桑比克进口原木中截获4头蜚蠊,通过外部特征初步判断为歪尾蠊属,利用原木来源地信息查找非洲地区歪尾蠊属的文献资料,通过外部形态和雄虫尾器的特征比较,最终确定截获的4头蜚蠊为弯曲歪尾蠊Symploce incuriosa(Saussure,1899)。对截获的弯曲歪尾蠊进行了外部形态特征描述,提供了详细的成虫外部形态及雄性成虫尾器解剖图片、鉴别特征、地理分布及非洲地区歪尾蠊属的种类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歪尾蠊 形态鉴定 首次截获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一体化服务平台商业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骆飞洋 徐剑鸣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第22期58-60,共3页
在分析我国目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生活的基本现状和生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一体化解决方案平台的构想并阐述平台中三大板块的主要功能和宗旨。基于平台发展时期的不同特征得出该平台的主要盈利模式设计进行商... 在分析我国目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生活的基本现状和生活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一体化解决方案平台的构想并阐述平台中三大板块的主要功能和宗旨。基于平台发展时期的不同特征得出该平台的主要盈利模式设计进行商业探索,通过理论分析法分析该平台所能带来的社会价值,最后总结该平台的未来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留学生教育 商业探索
下载PDF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中的生态定位概念浅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突破路径 被引量:2
17
作者 骆飞洋 杨之周 《质量与市场》 2021年第20期142-144,共3页
在梳理我国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现状与高校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同时依据三类参与主体的功能定位对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了分类,即"高校自创"模式、"校企共创"模式、"政府主创"三大模式,... 在梳理我国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现状与高校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同时依据三类参与主体的功能定位对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了分类,即"高校自创"模式、"校企共创"模式、"政府主创"三大模式,随后通过理论分析法分析了三类模式的内涵特征与优劣势,在优劣势的基础上,根据参与主体的功能定位对转化模式选择的应用场景进行了阐述,最后简单提出了三点建议:(1)明确生态定位;(2)注重多系统耦合;(3)注重生态系统的动态发展和成果转化的过程连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生态定位 科技成果转化
下载PDF
中山口岸截获国内未见分布染色硬翅蠊的鉴定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德星 +1 位作者 邱德义 岳巧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通过准确地鉴定中山口岸入境船舶截获的蜚蠊,为今后口岸鉴定该种蜚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年2月24日在中山口岸截获的圭亚那进口原木中截获1只雄性蜚蠊,对其进行形态鉴定及描述,获取其DNA条形码序列并提交至GenBank。结果经形态鉴... 目的通过准确地鉴定中山口岸入境船舶截获的蜚蠊,为今后口岸鉴定该种蜚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年2月24日在中山口岸截获的圭亚那进口原木中截获1只雄性蜚蠊,对其进行形态鉴定及描述,获取其DNA条形码序列并提交至GenBank。结果经形态鉴定,该雄性蜚蠊为染色硬翅蠊,隶属于蜚蠊目姬蠊科。经科技文献查新,确认为我国未见分布种且为国内口岸首次截获。结论 DNA条形码是形态鉴定的强有力补充,DNA条形码数据库有待完善和补充,应用形态鉴定和DNA条形码相结合可准确快速地鉴定外来蜚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硬翅蠊 形态鉴定 DNA条形码
原文传递
DNA条形码技术在人体排出未知昆虫幼虫鉴定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陈健 +4 位作者 李婷婷 殷波 刘德星 邱德义 岳巧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目的 使用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对两名儿童从尿道排出的不明昆虫幼虫进行鉴定,解决未知昆虫幼虫无法利用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进行鉴定的难题,为主诊医生后期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家长收集并送检的患儿从尿道排出的不明... 目的 使用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对两名儿童从尿道排出的不明昆虫幼虫进行鉴定,解决未知昆虫幼虫无法利用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进行鉴定的难题,为主诊医生后期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家长收集并送检的患儿从尿道排出的不明活体昆虫幼虫为材料,先进行图像采集和形态学描述,然后取部分昆虫幼虫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多细胞无脊椎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的通用引物进行DNA扩增,PCR产物直接从两端测序,DNA测序结果以MEGA6软件验证图谱确定为有效序列后,经拼接、去除通用引物序列,最终得到658 bp的COI基因片段碱基序列。上传数据与GenBank和BOLD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 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和BOLD中公布的白斑蛾蚋(Clogmia albipunctata)的COI序列相似性为100%。选取GenBank中与目的片段核苷酸序列比较所得相似性较高的7种物种序列,以红头丽蝇为外群,构建NJ树,发现昆虫幼虫的序列以及GenBank中的白斑蛾蚋聚为一类,毛蠓科的全部物种聚成一支,置信度高达100%。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这两名儿童从尿道排出的不明昆虫活虫为白斑蛾蚋的幼虫。DNA条形码技术不仅可以快速准确识别物种种类,还能鉴定近缘种,发现隐存分类单元,是对非成虫发育形态昆虫的快速、准确的种类鉴定方法,可以有效弥补形态学鉴定方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未知昆虫幼虫 泌尿生殖道 毛蠓幼虫
原文传递
江淮丘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和容重变化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汤胜胜 +1 位作者 郑浩然 顾成军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0期33-35,共3页
在江淮丘陵地区选取了林地、花生、大豆和玉米四种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水分和容重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上,林地、花生和玉米三种土地利用表现为从表层向下逐渐增加的变化特征,而大豆地土... 在江淮丘陵地区选取了林地、花生、大豆和玉米四种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水分和容重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上,林地、花生和玉米三种土地利用表现为从表层向下逐渐增加的变化特征,而大豆地土壤含水量表现为从表层向下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特征;土壤含水量大小表现为林地和花生地大于大豆和玉米地;表层土壤容重表现为林地大于玉米和大豆大于花生地;土地利用对江淮丘陵地区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和含量大小以及表层土壤容重均有着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 土地利用 江淮丘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