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联二萘酚衍生物的荧光传感器对铜离子的荧光识别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志龙 汤立军 +1 位作者 Raju Nandhakumar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37-41,共5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联二萘酚衍生物的荧光传感器1,1在乙腈溶液中对Cu^(2+)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当所加金属离子的浓度为1的10倍的时候,只有Cu^(2+)能显著猝灭1的荧光,而其它离子(Hg^(2+),Pb^(2+),Sr^(2+),Ba^(2+),Cd^(2+),Ni^(2...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联二萘酚衍生物的荧光传感器1,1在乙腈溶液中对Cu^(2+)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当所加金属离子的浓度为1的10倍的时候,只有Cu^(2+)能显著猝灭1的荧光,而其它离子(Hg^(2+),Pb^(2+),Sr^(2+),Ba^(2+),Cd^(2+),Ni^(2+),Co^(2+),Fe^(2+),Mn^(2+),Zn^(2+),Ce^(3+),Mg^(2+),K^+,Fe^(3+),Cr^(3+),Na^+)仅能引起1的荧光发射强度略微下降。结合比实验证明1与Cu^(2+)是以1:2的方式结合,通过Benesi-Hildebrand方程计算得出其表观结合常数为4.09×10^(10)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二萘酚 荧光传感器 荧光识别
下载PDF
纯水介质中Suzuki偶联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
2
作者 汤立军 赵国有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39-147,共9页
Suzuki偶联反应是构筑联芳烃类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对最近几年报道的在纯水介质中完成的Suzuki偶联反应,包括应用新催化体系、微波促进以及其他非传统方法下进行的Suzuki偶联反应作一综述。
关键词 纯水介质 SUZUKI偶联反应 微波 配体 纳米钯
下载PDF
光学活性1,1'-联-2-萘酚类合成受体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3
作者 郭志龙 汤立军 《化学与粘合》 CAS 2011年第2期56-60,共5页
具有光学活性的1,1'-联-2-萘酚及其衍生物由于其本身具有C2对称轴而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手性诱导功能,且在适合结构基团修饰下能产生很强的荧光,在不对称催化和手性客体的荧光识别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与手性胺、手性醇、糖... 具有光学活性的1,1'-联-2-萘酚及其衍生物由于其本身具有C2对称轴而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手性诱导功能,且在适合结构基团修饰下能产生很强的荧光,在不对称催化和手性客体的荧光识别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与手性胺、手性醇、糖类、手性阴离子、手性氨基醇和手性氨基酸等手性化合物作用时,该类受体在不同位点接受客体分子,通过光诱导电子转移(PET)及电子交换能量转移(EET)等引起分子内能级变化,使得所有这些相互作用十分灵敏的在其发光强度和能量上反映出来,用光谱仪可监测到这些变化。综述了近年来光学活性1,1'-联-2-萘酚衍生物在手性客体的识别以及作为人工模拟酶对手性α-氨基酸的构型转换两方面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联-2-萘酚 荧光化学传感器 手性识别 构型转换
原文传递
联二萘酚类磷酸吡哆醛模拟酶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汤立军 王楠楠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238,共7页
模拟酶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近年来研究的一些联二萘酚类磷酸吡哆醛模拟酶具有氨基酸构型转换的功能,并可用于手性氨基醇的对映选择性识别。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综述了近年来联二萘酚类磷... 模拟酶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近年来研究的一些联二萘酚类磷酸吡哆醛模拟酶具有氨基酸构型转换的功能,并可用于手性氨基醇的对映选择性识别。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综述了近年来联二萘酚类磷酸吡哆醛模拟酶在手性氨基酸构型转换、手性氨基醇对映选择性识别以及萃取拆分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酶 氨基酸 构型转换 氨基醇 识别
原文传递
基于“互联网+”下高中化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5
作者 《电脑乐园》 2019年第1期151-151,共1页
当前我们的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我们的信息技术已经以惊人的速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自从李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模 式后,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的“互联网+”的模式也在各个领域内迅速扩展,其中,在我们教育领域内,这种模式也有了新的存... 当前我们的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我们的信息技术已经以惊人的速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自从李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模 式后,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的“互联网+”的模式也在各个领域内迅速扩展,其中,在我们教育领域内,这种模式也有了新的存在形式, 那就是“微课”,对于我们高中化学科目来说,微课的出现与其所具备的各项特点,无论对于我们的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个福音,通 过微课,我们的同学减少了向老师咨询的时间,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微课也以“随身教师”的身份,轻而易举地解 决了同学们的许多问题,那么,我们的“互联网+”模式下的高中化学微课的开发与应用面临着什么问题呢?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高中化 学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呢?我们将在本文中展开详细的研究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高中化学 微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