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地区介质衰减、场地响应与震级测定的讨论 被引量:25
1
作者 吴微微 苏金蓉 +3 位作者 魏娅 吴朋 李俊 孙玮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5-1018,共14页
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波形资料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有关震相数据,选取互相衔接的3段地震波几何衰减模型,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Atkinson和Mereu方法,分别反演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及攀枝花—西昌地区的介质品质因子。采用Brune的ω... 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波形资料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有关震相数据,选取互相衔接的3段地震波几何衰减模型,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Atkinson和Mereu方法,分别反演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及攀枝花—西昌地区的介质品质因子。采用Brune的ω平方模型约束震源位移谱,使用Moya方法联合多台多地震数据求得各地震台站的场地响应。根据波形数据和观测报告,计算出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10535次2.5≤M_L≤4.9近震单台震级测定值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差,绘制各次地震的单台震级偏差空间分布图像。结果显示:四川盆地介质衰减模型呈现高Q_0和低衰减系数γ的特点,攀西地区表现出低Q_0和较高衰减系数γ;岩石台基对地震波信号在不同频率点的放大作用不相同;单台震级偏差优势分布基本一致,在构造稳定的四川盆地,介质品质因子高(低衰减),地震波在该区域能有效传播,盆地表层松软沉积层对入射波有放大作用,造成该区域单台震级高异常;川西大部分地震台站台基增益较大,但单台震级明显偏低,推测与松潘-甘孜块体地壳深度软流圈的物质流动及该区域低Q_0异常(高衰减)有关;攀西地区断陷拉张、流体侵入及沉积填充等损耗地震波能量,常使该地区台站测定的川西藏东地震震级偏小,但同样台站测定的龙门山断裂带上中强地震震级常较台网平均震级更大,可能是受盆地边缘强烈不对称高幅值带的影响。从研究结果看,四川地区介质衰减对地震射线振幅的影响较地震台站的台基增益大,因此校正四川区域地震台网单台震级时,应结合介质衰减及台站场地响应的空间特性进行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值 场地响应 几何衰减函数 震级偏差
下载PDF
2013年川滇交界香格里拉—得荣震群序列的重新定位、震源机制及发震构造 被引量:20
2
作者 吴微微 龙锋 +5 位作者 杨建思 梁明剑 苏金蓉 魏娅 吴朋 卢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84-1596,共13页
2013年8月28日和31日四川得荣县与云南德钦县、香格里拉县交界地区分别发生MS5.2和MS5.9地震.这两次主震连同截至2013年12月31日发生的589次M≥1.5余震,构成香格里拉—得荣震群序列.该序列的震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隅横断山脉的三江构造... 2013年8月28日和31日四川得荣县与云南德钦县、香格里拉县交界地区分别发生MS5.2和MS5.9地震.这两次主震连同截至2013年12月31日发生的589次M≥1.5余震,构成香格里拉—得荣震群序列.该序列的震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隅横断山脉的三江构造带地区,地处川滇菱形块体西边界,当地有多组交错的活动断裂.为了了解这一震群序列的震源构造特征以及震区的构造动力环境,我们利用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波形资料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有关震相数据,建立了分区速度结构模型;使用Loc3D(川滇走时表定位软件)重新测定该震群序列中10次MS〉4.0地震的位置,利用双差法对该序列中的更小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同时,采用地震矩张量的时间域反演方法获得10次MS〉4.0地震震源机制的矩张量解.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香格里拉—得荣震群序列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NW向德钦—中甸—大具断裂中段7~15km深度的基底层,整个序列的震源分布长度约17km,横向宽度约7km;震源分布在横剖面表现为负花状构造的断裂带内,其中,NE倾向的主干活动断裂及其北东侧一条SW倾向的次级断裂分别控制该负花状构造的两个侧边.本研究反演得到的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序列所有MS〉4.0地震均是德钦—中甸—大具断裂中段在近S-N向—NNE-SSW向拉张作用下的正断层作用的结果,右旋走滑作用并不明显.这与该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特征—右旋走滑为主、正断倾滑为辅—并不吻合.这种不一致可能暗示震区的现今构造运动与以往有所不同,为进一步研究青藏亚板块东南隅与缅甸亚板块以及印度板块交界地区的现今构造动力学提出了问题与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格里拉—得荣震群序列 重新定位 震源机制解 德钦—中甸—大具断裂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川滇活动块体中-北部主要活动断裂带现今应力状态的分区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微微 吴朋 +1 位作者 魏娅 孙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35-1745,共11页
恢复2009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间川滇活动块体中-北部1012次2.0≤M_L≤5.0地震的震源谱,计算标量地震矩M_o、震源尺度r和应力降△_σ等震源参数并拟合各参数间的定标关系,基于区域地震构造背景、活动断裂展布以及地震活动的成丛分布... 恢复2009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间川滇活动块体中-北部1012次2.0≤M_L≤5.0地震的震源谱,计算标量地震矩M_o、震源尺度r和应力降△_σ等震源参数并拟合各参数间的定标关系,基于区域地震构造背景、活动断裂展布以及地震活动的成丛分布将研究区划分成四个统计单元,分别讨论各构造单元的应力分布特征、地震应力降随地点位置的变化以及应力-应变加载作用与区域变形的动力学过程的关联.结果显示:中小地震释放的应力降△_σ在0.1~10 MPa;标量地震矩M_o与近震震级M_L呈现较好线性关系(lgM_0=0.92M_L+10.46);应力降与地震大小的关系与Nuttli的增加应力降(ISD)模型比较吻合(1g△_σ=0.31 1gM_0-3.92).震源应力降结果显示:①金沙江断裂端部为低应力区,断裂单元整体滑动速率较高、强震活动极少,不具备强震发生的应力高度集中条件;在3条次级断裂构成的条带断裂结构中,理塘断裂上的应力-应变加载作用自北西向南东逐渐减弱,相对闭锁的北西段较其他部位更易积累应变.②鲜水河断裂带的地震应力降以康定为界南低北高,南段(康定-石棉)短期内难以积累较高应变,北段(甘孜-康定)应力水平较高,已发生的中强地震尚未能填充地震矩释放的亏空区,段落局部仍有较高的应力积累.③安宁河-则木河断裂上高应力降地震事件集中,该单元的应变积累强、应力水平最高,地震危险性大.④丽江—小金河断裂上不同震级地震的应力降特征并不相同,推测与当地复杂的构造背景有关,具体原因尚需深入探讨;木里地区应力背景较低,可能受当地构造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地震应力降随地点位置而系统变化,高应力降地震事件多发生在断裂与断裂的交汇部位,而断裂无闭锁条件、断裂以蠕滑为主且断面松弛、断裂端部为高温或破碎塑性变形带时,多以低应力降地震事件为主;与通常所认为的"走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活动地块 震源参数 定标关系 应力降 活动断裂
下载PDF
2001年四川雅江6级地震的前震与余震震源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程万正 陈天长 +1 位作者 魏娅 朱航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1-360,共10页
研究了 2 0 0 1年 2月四川省雅江县发生的MS5 .0前震、MS6 .0主震及序列地震的震源机制、波谱参数及应力降的变化过程与震区地震活动 .根据雅江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并结合余震空间分布图象分析 ,选雅江 5 .0级的节面Ⅰ为推测的地震断层 ... 研究了 2 0 0 1年 2月四川省雅江县发生的MS5 .0前震、MS6 .0主震及序列地震的震源机制、波谱参数及应力降的变化过程与震区地震活动 .根据雅江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并结合余震空间分布图象分析 ,选雅江 5 .0级的节面Ⅰ为推测的地震断层 ,走向NNE ;选雅江 6 .0级地震的节面Ⅱ为推测的地震断层 ,走向WNW ,分析前震与主震的断层面走向是斜交的 .雅江 6 .0级地震发生前震区应力降水平有所增加 ,这一现象与震区地震活动的增加是一致的 .雅江地震序列的衰减起伏过程 ,前、余震波谱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地震 序列特征 震源参数 雅江县
下载PDF
sPn震相计算近震震源深度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微微 苏金蓉 魏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年第5期88-92,共5页
震源深度是描述震源信息的基本参数之一,也是目前最难测准的参数之一。近震深度震相sPn与Pn震相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是测定地壳内地震震源深度的主要依据之一。sPn与Pn到时差测定地壳内近震深度的方法简洁、准确,可以在日常地震速报中... 震源深度是描述震源信息的基本参数之一,也是目前最难测准的参数之一。近震深度震相sPn与Pn震相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是测定地壳内地震震源深度的主要依据之一。sPn与Pn到时差测定地壳内近震深度的方法简洁、准确,可以在日常地震速报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震相 壳内地震 浅源地震 到时差 震源深度
下载PDF
采用sPn震相确定甘肃岷县M>4.0地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10
6
作者 魏娅 蔡一川 苏金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8-442,共5页
通过对甘肃岷县2013年7月3个M>4.0地震震相的细致分析,认为在震中距大于250km时四川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可记录到较为清晰的sPn震相。采用sPn和Pn震相确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分别对岷县3个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重新计算,得到了较为精确... 通过对甘肃岷县2013年7月3个M>4.0地震震相的细致分析,认为在震中距大于250km时四川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可记录到较为清晰的sPn震相。采用sPn和Pn震相确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分别对岷县3个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重新计算,得到了较为精确的地震震源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震相 震相特征 震源深度 震中距 走时差
下载PDF
四川木里小震群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蔡一川 戴仕贵 魏娅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3-940,共8页
本文通过对四川木里地区地震震源位置的重新确定,反演了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1重定位后的小震群震中分布成带状,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0—12km范围内;2经过对震群空间分布进行仔细分析,认为其发震构造是小金河断裂西侧的一条NWW向分支... 本文通过对四川木里地区地震震源位置的重新确定,反演了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1重定位后的小震群震中分布成带状,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0—12km范围内;2经过对震群空间分布进行仔细分析,认为其发震构造是小金河断裂西侧的一条NWW向分支断裂;33次4.0级以上地震震源参数存在明显差异,浅源逆冲事件表现出受垂直方向应力(重力)作用的特征,走滑事件表现出与区域应力构造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群活动 地震条带 双差定位方法 震源机制
下载PDF
四川锅浪跷水库地震台网关键技术指标验证
8
作者 王翠芳 魏娅 +2 位作者 胥珍 赵昱 杜瑶 《四川地震》 2024年第3期47-50,共4页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锅浪跷水库地震台网在技术设计阶段,对台基噪声水平、监测震级下限(M_(L)0.5)、观测动态范围和地震活动性4个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锅浪跷水库台网建成后,必须对这上述指标进行验证,以此判断台网建成后能否...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锅浪跷水库地震台网在技术设计阶段,对台基噪声水平、监测震级下限(M_(L)0.5)、观测动态范围和地震活动性4个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锅浪跷水库台网建成后,必须对这上述指标进行验证,以此判断台网建成后能否达到技术设计的要求。通过对锅浪跷水库地震台网运行期间记录的数据和产出的地震资料进行分析,对上述4个指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各个技术指标达到了技术设计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浪跷水库 台基噪声 监测震级下限 观测动态范围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四川地震预警系统数据产出结果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魏娅 周文英 +3 位作者 蔡一川 吴朋 罗松 彭涛 《四川地震》 2022年第1期7-14,共8页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3日四川及邻区共发生29个M≥4.0地震事件,四川地震预警系统对这些事件均有触发和超快定位结果,事件触发率达100%,且未发生M≥4.0地震误触发事件。在此基础上,四川地震预警系统JEEW超快速报定位模块对这29个地震...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3日四川及邻区共发生29个M≥4.0地震事件,四川地震预警系统对这些事件均有触发和超快定位结果,事件触发率达100%,且未发生M≥4.0地震误触发事件。在此基础上,四川地震预警系统JEEW超快速报定位模块对这29个地震事件共处理出574个连续超快定位结果,每个地震事件平均约有20个连续超快定位结果。通过对连续超快定位结果和预警终端接收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正式目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几点结论:(1)JEEW超快速报定位模块自动地震定位的发震时刻结果较好,可以直接向地震预警终端推送;(2)82.8%的M≥4.0地震震中位置结果较好,其他0.9%的M≥4.0地震震中位置结果偏差较大;(3)超快速报定位模块自动定位的M≥4.0地震震级普遍偏小,在震级计算公式中应考虑设置合理的校正系数;(4)29个M≥4.0地震的预警时间集中在5~15 s,随着后续项目台站密度的增加,地震预警速度还会加快;(5)速报烈度图与现场调查烈度图差别较大,建议结合经验模型与实测值综合绘制仪器烈度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强震动仪 预警速度 地震烈度
下载PDF
2017年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的地震学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安艳茹 苏金蓉 +10 位作者 薛艳 张莹莹 白兰淑 刘杰 何少林 杨志高 杜广宝 魏娅 吴微微 黄春梅 潘颖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3-673,共11页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位于巴颜喀喇地块东边界带附近的虎牙断裂NNW方向的延长线上,震源深度20km,震源机制解为左旋走滑型,矩震级为M_w6.5.震后6 d内共记录到3000多次余震,最大震级为M4.8,余震活动强度偏低但衰减正常.主震位于余震区中... 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位于巴颜喀喇地块东边界带附近的虎牙断裂NNW方向的延长线上,震源深度20km,震源机制解为左旋走滑型,矩震级为M_w6.5.震后6 d内共记录到3000多次余震,最大震级为M4.8,余震活动强度偏低但衰减正常.主震位于余震区中部,为双侧破裂.余震区呈NNW向线性分布,断层面近乎直立,长度超过30 km,破裂宽度约15 km.余震区中部、东南部余震的震源机制大多与主震震源机制一致,而西北部余震的震源机制均为逆冲型,可能与岷江断裂有关.余震区中部、东南部的应力也较西北部释放充分.九寨沟地震最大烈度为9度,记录的峰值加速度值NS向最大,EW向次之,垂直向最小,最近的强震台是九寨百河台,其加速度反应谱低于九寨沟地区的8度设防烈度.静态库仑应力研究表明,汶川地震对九寨沟地震具有较明显的触发作用.沿虎牙断裂发生的1973年松潘东北M_s6.5地震,1976年松潘M_s7.2地震和本次九寨沟地震的余震区沿NNW方向相连.结合主震破裂位移分布、余震的震源机制及应力降分析认为,九寨沟地震余震区中部、东南部发生强余震的危险性不大,但需注意余震区西北部及岷江断裂地震活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Ms7.0地震 地震震源机制 余震精定位 峰值加速度 虎牙断裂 库仑应力触发 汶川地震
原文传递
由M_L≥4.0地震震源机制解推断四川理县-黑水断裂构造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利媚 魏娅 《华南地震》 2016年第3期9-16,共8页
基于四川台网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和CAP波形反演方法,提取了四川理县-黑水地区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10个M_L≥4.0中等强度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10个中等强度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分布主要集中在北西-南东和北东-南西两个优势... 基于四川台网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和CAP波形反演方法,提取了四川理县-黑水地区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10个M_L≥4.0中等强度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10个中等强度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分布主要集中在北西-南东和北东-南西两个优势分布方向。据众多学者研究结果推断,北西-南东向展布的节面为发震断层面;理县-黑水断裂大致沿北47°西(近北西向)展布,属高倾角陡峭断裂,主倾向南西;压应力(P轴)呈近东西水平挤压特征,与断层面斜交,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张应力(T轴)呈近南北水平撕裂特征;中等强度地震的震源主压应力方向与青藏地块东部地区主压应变率方向比较一致,说明理县-黑水断裂主要是受区域应力场控制的一个区域性构造左旋走滑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震断层 震源机制解 CAP方法 波形互相关系数 断层类型
下载PDF
采用sPn震相确定四川长宁地区M≥4.0地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娅 蔡一川 《四川地震》 2014年第3期24-27,共4页
通过对2013年1月至11月四川长宁地区M≥4.0地震震相的分析得出,在震中距大于260 km时,四川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可记录到较为清晰的sPn震相。本文采用sPn和Pn震相确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分别对长宁地区2个M≥4.0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重新计... 通过对2013年1月至11月四川长宁地区M≥4.0地震震相的分析得出,在震中距大于260 km时,四川数字地震台网部分台站可记录到较为清晰的sPn震相。本文采用sPn和Pn震相确定震源深度的方法,分别对长宁地区2个M≥4.0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重新计算,2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较浅,均小于3 km,是较为精确的震源深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震相 震相特征 震源深度 震中距
下载PDF
四川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及震源深度特征——以中等强度地震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娅 蔡一川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6-17,共12页
以四川地区2008—2015年期间发生的ML4.0~6.0地震为例,利用四川区域台网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计算其震源机制解和最佳震源深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地区地震... 以四川地区2008—2015年期间发生的ML4.0~6.0地震为例,利用四川区域台网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计算其震源机制解和最佳震源深度,在此基础上分析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存在显著空间分区特征。逆冲型地震集中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和川东盆地,揭示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地块与华南地块的相互作用方式——强挤压。走滑型地震绝大多数分布在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这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东推挤和青藏高原物质向东扩张所导致的上地壳物质沿大型断层滑移。正断型地震主要分布在金沙江断裂带北段和汶川大震主震区,金沙江断裂带北段的拉张应力状态应是由青藏高原东部下地壳物质流动对上地壳物质有拖曳作用,与多力源组合共同作用决定的;而汶川主震区的正断型地震应是主震后震源区不同来源动力作用的复杂应力调整现象。其他类型地震都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属于汶川或芦山地震的余震活动,其成因为大震后震源区不同来源应力作用使主应力方向倾斜偏离了水平面和垂直面而引起的应力变形。(2)震源机制解参数中的P、T、N轴反映了地震前后震源区应力状态的变化,是震源区构造应力的一种体现。四川地区构造地震的P、T轴方位空间展布存在地区差异:川西高原地区以约31°纬线为界,北部区域P轴方位呈NEE向,南部区域呈SEE向(平均约E19°S);龙门山断裂带南段P轴方位呈SEE向(平均约E25°S),中、北段P轴方向离散,无优势方位;攀西地区P轴方位呈SE向(平均约E51°S);T轴方位在川西高原呈近SN向拉张,在攀西地区又转为NE向,呈顺时针旋转趋势。(3)四川地区地震震源深度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从整体来看,四川地区地壳优势孕震层深度范围为5~15km,深度更深的地震分布在地壳厚度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矩心深度 空间分区特征 应力场
下载PDF
科技期刊稿件初审环节的优化措施及成效
14
作者 周文英 魏娅 《天津科技》 2023年第12期92-95,共4页
为了提高稿件的初审质量、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在分析《四川地震》期刊主要作者群体和来稿特点的基础上,从审稿尺度、审稿时效、审稿意见及业务专家初审4个方面对初审环节进行了优化。实践表明,优化后的编辑初审机制提高了初审阶段的退... 为了提高稿件的初审质量、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在分析《四川地震》期刊主要作者群体和来稿特点的基础上,从审稿尺度、审稿时效、审稿意见及业务专家初审4个方面对初审环节进行了优化。实践表明,优化后的编辑初审机制提高了初审阶段的退稿率,节约了外审资源,减少了复审专家工作量,提高了稿件初审质量,吸引了作者投稿。同时,对稿件初审过程中2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诸位编辑同行提供参考和交流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初审 初审质量 业务专家初审 学术质量
下载PDF
地震中文文献中地震名称及震级的使用问题剖析
15
作者 魏娅 周文英 《华南地震》 2023年第4期42-47,共6页
通过查阅地震科技文献及对论文的编辑加工过程中发现,一些作者对于地震名称和相关震级的使用较为混乱,如地震名称及震级使用中的缩略不当、“一级到底”、震级范围划分不当、震级标度混用和历史地震震级表示不科学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 通过查阅地震科技文献及对论文的编辑加工过程中发现,一些作者对于地震名称和相关震级的使用较为混乱,如地震名称及震级使用中的缩略不当、“一级到底”、震级范围划分不当、震级标度混用和历史地震震级表示不科学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文献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读性。基于此,参考DB/T 58—2014《地震名称确定规则》、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和GB 17740—2017《地震震级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地震名称的确定规则,以及震级标度的科学意义和使用规范。以期为编辑同仁和广大作者在编辑加工和论文撰写中提供借鉴,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从而提高地震中文文献的学术性和严谨性,为科技期刊内在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中文文献 地震名称 震级标度 震级范围
下载PDF
利用不同速度模型反演越西M_S5.2地震震源机制解及震源深度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娅 黄雪影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1期38-44,共7页
为了解不同速度模型对四川越西MS 5.2地震震源机制解及震源深度结果的影响,我们使用四川和云南测震台网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采用CAP方法和3种不同速度模型进行波形反演,结果显示:1 3种模型获得的台站波形拟合互相关系数均大于61%,且地... 为了解不同速度模型对四川越西MS 5.2地震震源机制解及震源深度结果的影响,我们使用四川和云南测震台网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采用CAP方法和3种不同速度模型进行波形反演,结果显示:1 3种模型获得的台站波形拟合互相关系数均大于61%,且地震震源机制解参数基本一致,结果稳定、可靠;2反演得到越西地震的矩震级为MW 5.03,震源深度为10 km,断层节面Ⅰ走向355°、倾角81°、滑动角29°,节面Ⅱ走向260°、倾角61°、滑动角170°,P轴方位角124°、仰角14°,T轴方位角221°、仰角27°,该地震断层属于左旋走滑型;3推断此次地震活动是大凉山断裂左旋走滑错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UST 2.0速度模型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震源深度
下载PDF
四川测震台网M_(L)震级特征研究
17
作者 黄春梅 罗勇 +1 位作者 魏娅 王宇航 《四川地震》 2023年第4期8-12,18,共6页
基于2013—2022年四川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四川及邻区2.0≤M_(L)≤5.5的36693次地震事件观测资料,利用震级残差统计方法得到59个区域台站的单台ML震级与台网平均ML震级的偏差、各单台记录地震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结果显示:震级偏差统计... 基于2013—2022年四川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四川及邻区2.0≤M_(L)≤5.5的36693次地震事件观测资料,利用震级残差统计方法得到59个区域台站的单台ML震级与台网平均ML震级的偏差、各单台记录地震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结果显示:震级偏差统计直方图基本呈正态分布,相对集中于-0.5~0.5;单台M_(L)震级偏差沿龙门山断裂带两侧分区特征明显,呈现“东高西低”,即川西高原地区台站M_(L)震级偏小及四川盆地台站M_(L)震级偏大特征;从ML震级随震中距的变化曲线来看,当震中距<150 km时,单台测定的M_(L)震级较台网平均震级偏小,当震中距≥200 km时,单台测定的ML震级较台网平均震级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台网 M_(L)震级 单台震级偏差 震级残差统计法
下载PDF
时事热点事件的选题策划——基于2021年青海玛多MS7.4地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8
作者 周文英 魏娅 《学术出版与传播》 2023年第1期246-253,共8页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的MS7.4地震为例,从发文量、被引频次、研究主题等方面回溯性分析不同期刊在此次时事热点事件选题中的出版现状。结果表明,不同学术层次的期刊在稿源吸引力和关注度上存在差异,高被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的MS7.4地震为例,从发文量、被引频次、研究主题等方面回溯性分析不同期刊在此次时事热点事件选题中的出版现状。结果表明,不同学术层次的期刊在稿源吸引力和关注度上存在差异,高被引论文主要出现在核心及以上层次期刊,且发文时间均在震后3个月内,一半以上的高被引论文都发表在震后1个月内,报道的主题集中在地震时空分布与发震构造、同震及震后变形以及震害特征,最后从主题、形式和时效3个方面提出选题策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题策划 时事热点 2021年青海玛多MS7.4地震 VosViewer
下载PDF
科技期刊来稿中常见的插图问题及处理建议
19
作者 周文英 魏娅 《天津科技》 2023年第5期89-93,共5页
为提高作者论文质量,针对科技期刊来稿中插图取舍不当、不规范、不简洁、不美观、图文不一致5类常见的问题,在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作者提出4项写作建议:认真研读目标期刊要求,理解和遵循撰写规范,熟悉通用的绘图软件,建立... 为提高作者论文质量,针对科技期刊来稿中插图取舍不当、不规范、不简洁、不美观、图文不一致5类常见的问题,在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作者提出4项写作建议:认真研读目标期刊要求,理解和遵循撰写规范,熟悉通用的绘图软件,建立和提升科研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插图 论文写作
下载PDF
四川北川川41井动水位动态特征及干扰分析
20
作者 梁慧 张映 +6 位作者 赵德杨 魏娅 王迪 胡俊明 刘华姣 王斌 赖康建 《四川地震》 2023年第4期19-23,35,共6页
本文收集和梳理了四川北川川41井(以下简称川41井)2017—2022年动水位资料,分析了该井所处构造地质背景、环境干扰因素、固体潮效应以及动水位年变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川41井动水位、中层水温受降水影响显著,年变形态受气压、固体潮效... 本文收集和梳理了四川北川川41井(以下简称川41井)2017—2022年动水位资料,分析了该井所处构造地质背景、环境干扰因素、固体潮效应以及动水位年变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川41井动水位、中层水温受降水影响显著,年变形态受气压、固体潮效应及环境因素影响较小,不同观测仪器记录显示中层水温存在相似的年变动态特征,相同仪器记录显示动水位、中层水温多年年变形态略有不同,其原因可能与降雨量有关。通过分析,可以为数据跟踪分析和地震异常识别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41井 水位特征 干扰因素 动态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