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分布、资源潜力及勘探发现 被引量:524
1
作者 邹才能 杜金虎 +12 位作者 徐春春 汪泽成 张宝民 魏国 王铜山 姚根顺 邓胜徽 刘静江 周慧 徐安娜 杨智 姜华 谷志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93,共16页
2013年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发现了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探明含气面积779.9 km2,探明地质储量4403.8×108 m3,气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气藏,该领域具备形成万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储量规模。主要取得如下认识:①... 2013年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发现了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探明含气面积779.9 km2,探明地质储量4403.8×108 m3,气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气藏,该领域具备形成万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储量规模。主要取得如下认识:①重新厘定了震旦系、寒武系地层沉积充填序列及划分对比依据。②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继承性发育“德阳-安岳”古裂陷槽,控制下寒武统烃源层分布,源岩厚20~160 m、TOC值为1.7%~3.6%、Ro值为2.0%~3.5%。③灯影组发育碳酸盐镶边台地、龙王庙组发育碳酸盐缓坡台地,靠近同沉积古隆起发育大面积颗粒滩。④大面积发育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缝洞型、寒武系龙王庙组白云岩孔隙型2套主要含气储集层,准同生白云石化和表生岩溶叠加改造形成相对高孔渗储集体,灯影组孔隙度3%~4%、渗透率(1~6)×10-3μm2,龙王庙组孔隙度4%~5%、渗透率(1~5)×10-3μm2。⑤古隆起核部在晚海西-印支期发育大型古油藏,分布面积超过5000 km2,石油资源量(48~63)×108 t,燕山期发生原位原油裂解成气及斜坡深部分散液态烃裂解成气,提供充足气源。⑥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和留存主要受“古裂陷槽、古台地、古油裂解气、古隆起”“四古”共同控制。⑦初步预测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量总量可达5×10^12 m^3左右,古隆起及其斜坡带、蜀南坳陷带、川东高陡构造带深层是该层系重点勘探区带。四川盆地深部安岳震旦系-寒武系原生原油裂解气特大型气田重大发现,在全球古老地层天然气勘探中尚属首次,对开拓全球中深层下古生界-中上元古界古老地层油气领域具有重大科学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安岳气田 涪陵页岩气田 古裂陷槽 古油藏 古隆起 碳酸盐台地 非常规油气 页岩气 威远页岩气田
下载PDF
川中古隆起龙王庙组特大型气田战略发现与理论技术创新 被引量:294
2
作者 杜金虎 邹才能 +7 位作者 徐春春 何海清 沈平 杨跃明 李亚林 魏国 汪泽成 杨雨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8-277,共10页
2011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磨溪—高石梯地区发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主力含气层系包括震旦系灯影组灯二段、灯四段及寒武系龙王庙组,地质储量规模超过万亿立方米。在简要回顾川中古隆起大气区战略发现历程的基础上,系统阐... 2011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磨溪—高石梯地区发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主力含气层系包括震旦系灯影组灯二段、灯四段及寒武系龙王庙组,地质储量规模超过万亿立方米。在简要回顾川中古隆起大气区战略发现历程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川中古隆起龙王庙组特大型气田的形成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指出大型古隆起背景、大型网状供烃系统、规模化的颗粒滩储集层以及区域性的储盖组合是特大型气田形成的重要条件;针对龙王庙组超深、高温、高压等复杂地层条件,分别在测井、地震、钻井、储集层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并形成了相应的配套成果,应用效果良好,展示了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王庙组 古隆起 特大型气田 战略发现 裂陷槽 川中古隆起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两期前陆盆地的形成及其控气作用 被引量:158
3
作者 贾承造 魏国 +2 位作者 李本亮 肖安成 冉启贵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7,共5页
前陆盆地是指呈线性收缩于造山带和克拉通之间、由造山带逆冲负荷引起挠曲并沉降成狭长的沉积单元。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都处于特提斯北缘盆地群东端 ,其形成主要受特提斯演化控制。中生代以来 ,中国中西部地区分别在中生代早期... 前陆盆地是指呈线性收缩于造山带和克拉通之间、由造山带逆冲负荷引起挠曲并沉降成狭长的沉积单元。中国中西部中新生代前陆盆地都处于特提斯北缘盆地群东端 ,其形成主要受特提斯演化控制。中生代以来 ,中国中西部地区分别在中生代早期、新生代晚期发育两期前陆盆地 ,又被分为 3类、4种相应的前陆盆地 (前陆逆冲带 ) ,主要由前陆盆地早期拉张环境下的细粒沉积物或碳酸盐岩和前陆挤压期的粗粒沉积物叠置而成 ,成为前陆盆地特有的二元结构。发育了前陆盆地特有的天然气地质特征 ,即拉张构造背景下沉积有效的烃源岩层系、挤压背景下发育前陆逆冲带、喜山期形成成排成带的大型圈闭。早期前陆逆冲带被后期构造改造叠加 ,主体部位构造圈闭破坏严重 ,冲断带前锋、前渊、前缘斜坡和隆起部位圈闭保存较好 ;晚期前陆逆冲带与前缘隆起构造圈闭发育 ,成藏条件好 ,是近期勘探的主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西部 前陆盆地 前陆逆冲带 特提斯构造 天然气地质
下载PDF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大型气藏特征与聚集模式 被引量:164
4
作者 魏国 杜金虎 +5 位作者 徐春春 邹才能 杨威 沈平 谢增业 张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共12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由于地层时代早、经历构造运动次数多,大型气田勘探难度增大。自1964年发现威远震旦系大型气田后,历经49年的艰苦探索,于2013年在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单个规模最...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由于地层时代早、经历构造运动次数多,大型气田勘探难度增大。自1964年发现威远震旦系大型气田后,历经49年的艰苦探索,于2013年在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单个规模最大的整装特大型气田——安岳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 404×108 m^3,且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的三级储量之和超过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组分、轻烃、储层沥青丰度等证据均表明这些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型干气,甲烷含量为82.65%-97.35%,乙烷含量为0.01%-0.29%;低氮(0.44%-6.13%)、低氦(0.01%-0.06%),中—低含硫化氢为主(0.62-61.11g/m^3)。气藏压力由震旦系的常压(压力系数为1.07-1.13)逐渐增高至寒武系龙王庙组的高压(压力系数为1.53-1.70),气藏温度137.5-163.0℃;气藏圈闭类型包括构造型、构造-地层和构造-岩性复合型。桐湾期大型继承性稳定古隆起、大面积分布的古老烃源岩、大面积孔洞型优质储层、大型古油藏裂解及良好保存条件的有效配置造就了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的规模富集。根据古油藏原油裂解之前的古构造格局、沥青丰度及现今气藏分布特点,将裂解气藏聚集类型划分为聚集型、半聚半散型和分散型3类。上述认识对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勘探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大型气田 原油裂解气 成藏模式 高石梯—磨溪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解析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发育 被引量:148
5
作者 贾东 陈竹新 +5 位作者 贾承造 魏国 李本亮 张惬 魏东涛 沈扬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02-410,共9页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的地震剖面构造解析,揭示了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对比分析了龙门山北段与南段构造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差异,提出龙门山北段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晚三叠纪变形强于新生代;...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的地震剖面构造解析,揭示了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基本构造特征。对比分析了龙门山北段与南段构造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差异,提出龙门山北段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晚三叠纪变形强于新生代;龙门山南段则以基底卷入的叠瓦状冲断为特点,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变形尤为突出。与前陆褶皱冲断带相对应的是,川西晚三叠纪时期的周缘前陆盆地主要表现在整个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前渊地区;而晚白垩纪—早第三纪再生前陆盆地却局限在川西盆地的南部,并且印—藏碰撞的持续挤压作用使得晚新生代构造变形不断向东扩展进入川西盆地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褶皱冲断带 川西 前陆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克拉通内裂陷地质特征 被引量:157
6
作者 魏国 杨威 +5 位作者 杜金虎 徐春春 邹才能 谢武仁 曾富英 武赛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35,共12页
随着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地质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在川中高石梯一磨溪地区西侧发现了一个近南北向展布的负向构造带,但对其构造性质、边界特征与展布范围、沉积充填特征、形成时期与演化等方面... 随着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地质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在川中高石梯一磨溪地区西侧发现了一个近南北向展布的负向构造带,但对其构造性质、边界特征与展布范围、沉积充填特征、形成时期与演化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多分歧。由于该负向构造带与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的形成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该区震旦系—寒武系钻井资料和野外剖面观察,利用27 000 km二维地震资料和最新钻井资料(高石17井),结合该盆地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了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边界与展布、地层沉积特征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该裂陷总体呈南北向展布,裂陷东边界陡,相对稳定发育,裂陷西边界缓且不同时期发育位置不同;②震旦纪灯二期末该裂陷表现为近似对称的坳陷形态特征,分布面积为3×10~4 km^2;③灯四期末其又表现为受裂陷东边界断层控制的东陡西缓的断陷形态特征,分布范围达8×10~4 km^2;④该裂陷演化分为震旦纪灯一期一灯二期坳陷雏形形成、灯三期—灯四期裂陷形成发育、早寒武世麦地坪期—筇竹寺期裂陷充填与沉降、早寒武世沧浪铺期—龙王庙期裂陷萎缩与消亡等4个阶段。结论认为:该裂陷两侧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是该区今后的主要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高石梯-磨溪地区 震旦纪 早寒武世 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 地质特征 烃源岩 气藏形成
下载PDF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古隆起构造特征及对特大型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45
7
作者 魏国 杨威 +5 位作者 杜金虎 徐春春 邹才能 谢武仁 武赛军 曾富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7-265,共9页
应用四川盆地最新地质、地震、钻井及露头等资料,对高石梯—磨溪古隆起地质结构、地质演化进行研究,探讨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的控制因素。高石梯—磨溪古隆起为一主要与桐湾运动有关的近南北向巨型同沉积古隆起构造,其核... 应用四川盆地最新地质、地震、钻井及露头等资料,对高石梯—磨溪古隆起地质结构、地质演化进行研究,探讨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的控制因素。高石梯—磨溪古隆起为一主要与桐湾运动有关的近南北向巨型同沉积古隆起构造,其核部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顶面及相邻层系自震旦纪至今一直处于隆起高部位,并发育独立统一的巨型圈闭构造,其发育时期、地质结构、演化历史等构造特征明显有别于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高石梯—磨溪古隆起控制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的形成与分布,主要表现为:古隆起西侧紧邻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寒武系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烃源岩中心,且自身也发育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控制了震旦系灯四段、灯二段和寒武系龙王庙组优质储集层的形成与展布;发育3套储盖组合,为震旦系—寒武系大规模古油藏原位裂解形成特大型气藏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高石梯—磨溪古隆起 同沉积古隆起 构造特征 古油藏原位裂解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含油气性 被引量:136
8
作者 贾承造 魏国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8,共8页
运用板块构造、古构造分析与构造岩相分析、断层相关褶皱以及含油气系统等现代构造地质理论和方法,结合盆地内地震、钻井和周边露头资料,进行了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含油气性研究.研究表明,塔里木是具大陆地壳基底、由古生界克拉通与中... 运用板块构造、古构造分析与构造岩相分析、断层相关褶皱以及含油气系统等现代构造地质理论和方法,结合盆地内地震、钻井和周边露头资料,进行了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含油气性研究.研究表明,塔里木是具大陆地壳基底、由古生界克拉通与中新生界前陆盆地组成的大型叠合复合盆地,盆地结构的特征是:盆地核心部分为海相古生界克拉通,上叠的陆相中新生界为4个前陆盆地.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虽然规模较小,但构造比较稳定,其含油气性特点为多期成藏和古隆起构造控制油气聚集塔里木中新生界前陆盆地分布在克拉通周边,长期沉降,在中新世以后成为再生前陆盆地,其含油气性特点为煤系生烃,富含天然气,晚近期成藏,前陆冲断带控制油气分布.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决定了其具有多油源、多含油层系、多期成藏的叠合复合含油气系统的特点,油气勘探具有古生界克拉通和中新生界前陆冲断带两大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 叠合复合盆地 克拉通 前陆盆地 叠合复合含油气系统
原文传递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油气聚集 被引量:117
9
作者 贾承造 宋岩 +3 位作者 魏国 赵孟军 柳少波 李本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共11页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近年来油气勘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总体上来说其地质情况复杂、研究程度较低。世界上典型的前陆盆地一般位于造山带和稳定的克拉通之间的狭长槽地,而在中国中西部则主要为与古特提斯造山...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近年来油气勘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总体上来说其地质情况复杂、研究程度较低。世界上典型的前陆盆地一般位于造山带和稳定的克拉通之间的狭长槽地,而在中国中西部则主要为与古特提斯造山带在新特提斯阶段再活动有关的陆内会聚形成的“再生”前陆盆地,因此与世界典型前陆盆地相比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根据两期前陆的叠合程度差异造成的盆地几何形态、挠曲沉降、地层层序、沉积充填、构造变形特征的特点,将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归纳为改造型、新生型、叠加型和早衰型四种组合类型的前陆盆地。中西部不同组合类型前陆盆地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决定了不同组合类型前陆盆地成藏特征和油气勘探潜力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构造特征 类型划分 成藏特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基性岩带的确定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10
10
作者 陈汉林 杨树锋 +3 位作者 董传万 贾承造 魏国 汪振国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7-87,共11页
通过野外地质、钻井地质、地球物理和同位素地质的综合调查研究,确定了盆地内部存在一条三叠纪基性岩带。该基性岩带包含有玄武岩、辉绿岩和其他基性侵入岩;它们的同位素年代为(259±09)Ma-(292。0±0.5)Ma。玄武岩、辉... 通过野外地质、钻井地质、地球物理和同位素地质的综合调查研究,确定了盆地内部存在一条三叠纪基性岩带。该基性岩带包含有玄武岩、辉绿岩和其他基性侵入岩;它们的同位素年代为(259±09)Ma-(292。0±0.5)Ma。玄武岩、辉绿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表现出典型的板内基性岩的特征。结合盆地内部晚古生代的沉积学特征和周边的大地构造特征,认为该基性岩带是二叠纪裂谷作用的产物。在二叠纪,塔里木盆地处于克拉通内部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带 大地构造 盆地 二叠纪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1
11
作者 贾承造 刘德来 +2 位作者 赵文智 魏国 张君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共4页
2 0 0 2年AAPG年会对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的总结主要包括 :①提出运动学层序和体系域、地球半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深海盆地千米级规模的海平面变化、深海页岩层序识别和陆架边缘崩塌基准面及崩塌层序等新理论 ,提出气候变化是高频层序... 2 0 0 2年AAPG年会对层序地层学研究新进展的总结主要包括 :①提出运动学层序和体系域、地球半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深海盆地千米级规模的海平面变化、深海页岩层序识别和陆架边缘崩塌基准面及崩塌层序等新理论 ,提出气候变化是高频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 ,验证了米兰柯维奇旋回中 40× 10 4a离心率周期造成海平面变化的理论 ;②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成岩作用与层序地层学关系研究方面以及层序地层学在含油气系统、圈闭预测、储集层和油气藏精细描述、烃源岩预测以及油藏开发动态模拟等方面的应用均取得较大进展 ;③除传统的露头观察、岩心描述、地震和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之外 ,新增加了古生物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样品分析测试与有机地化研究、三维可视化、地震智能化分析、地质统计、数值模拟与模式识别等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研究 进展 AAPG年会
下载PDF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构造演化及对震旦系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105
12
作者 许海龙 魏国 +5 位作者 贾承造 杨威 周天伟 谢武仁 李传新 罗贝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6-416,共11页
基于大川中地区近期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成果,结合钻井与盆地周边露头资料,探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不同时期不整合发育特征,研究古隆起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的影响。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发育震旦系不整合、古生界不整合、中... 基于大川中地区近期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成果,结合钻井与盆地周边露头资料,探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不同时期不整合发育特征,研究古隆起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的影响。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发育震旦系不整合、古生界不整合、中生界不整合等重要区域不整合,根据不整合发育特征和剥蚀量,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雏形期、发育期、稳定埋藏期和调整定型期4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古隆起构造演化对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整合控制了与古风化壳有关的古岩溶储集层的发育;古隆起构造演化控制了有机质热演化及油气运聚过程;古隆起形态变迁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形成与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古隆起 震旦系 构造演化 天然气成藏 不整合 古岩溶
下载PDF
塔里木新生代复合再生前陆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 被引量:101
13
作者 魏国 贾承造 +2 位作者 施央申 卢华复 王良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再生前陆盆地是针对中国地质特点研究提出的,与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并列的第三种典型前陆盆地类型。本文在讨论再生前陆盆地概念的基础上,以塔里木新生代复合再生前陆盆地为例,从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构造—沉积演化、断裂褶皱构... 再生前陆盆地是针对中国地质特点研究提出的,与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并列的第三种典型前陆盆地类型。本文在讨论再生前陆盆地概念的基础上,以塔里木新生代复合再生前陆盆地为例,从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构造—沉积演化、断裂褶皱构造变形,以及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与含油气性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再生前陆盆地的基本构造特征、构造变形样式、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及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以便今后深入研究这一根据中国地质特点提出的前陆盆地新类型,指导塔里木盆地以及中国西部相关盆地的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再生前陆盆地 构造特征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岩浆作用过程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96
14
作者 杨树锋 陈汉林 +4 位作者 冀登武 厉子龙 董传万 贾承造 魏国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4-511,共8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沉积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物质来源和岩浆作用的深部地质过程。认为基性岩浆来自于均一的富集地幔,并经历了较强的分异作用。深部岩浆向地表上升迁移...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沉积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盆地早-中二叠世基性岩类的物质来源和岩浆作用的深部地质过程。认为基性岩浆来自于均一的富集地幔,并经历了较强的分异作用。深部岩浆向地表上升迁移过程中,导致了上部岩石圈的快速隆升,并造成塔里木盆地的区域性抬升和海水向西退出,并进入陆相碎屑岩沉积阶段。当隆升的作用力超过了岩石圈的扰曲强度时,岩石圈发生破裂,导致了塔里木盆地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塔里木盆地早-中二叠世的岩浆作用与古特提斯洋的演化密切相关,并与吐哈盆地、红柳河地区、北山地区、扬子板块西缘地区的二叠纪岩浆作用共同构成了古特提斯北缘一次强烈岩浆作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岩浆作用 深部地质过程 地球动力学
下载PDF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平衡剖面分析 被引量:91
15
作者 陈竹新 贾东 +4 位作者 张惬 魏国 李本亮 魏东涛 沈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5,共8页
对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形成的正反转构造过程有过许多分析 ,但明显缺乏直接的证据和定量的分析。本文在地层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借助平衡剖面分析验证龙门山形成的正反转构造过程 :志留纪至中三叠世受多条倾向北西的同沉积断裂控制 ;晚... 对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形成的正反转构造过程有过许多分析 ,但明显缺乏直接的证据和定量的分析。本文在地层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借助平衡剖面分析验证龙门山形成的正反转构造过程 :志留纪至中三叠世受多条倾向北西的同沉积断裂控制 ;晚三叠世以来遭受北西—南东向挤压、抬升和剥蚀 ,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在晚三叠世和新生代的两期板块碰撞的影响下 ,龙门山产生了两期褶皱冲断作用 ,但在南、北两段表现出显著不同的变形过程。龙门山北段表现为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 ,能明确划分出两期构造变形 ,晚三叠世的变形强烈 ,缩短率达 31.7% ;而新生代的变形较弱 ,缩短率仅为 10 .5 %。南段则表现出基底卷入的叠瓦状冲断的特点 ,主要体现新生代的构造变形 ,晚三叠世的构造变形基本上被改造 ,南段整体缩短率达 2 6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褶皱冲断带 龙门山 平衡剖面 构造变形 晚三叠世 新生代 逆冲推覆构造 中三叠世 志留纪 缺乏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大气田形成条件与勘探远景区 被引量:95
16
作者 魏国 沈平 +4 位作者 杨威 张健 焦贵浩 谢武仁 谢增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基于对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演化和震旦系沉积相、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成藏条件的研究,分析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潜力。四川盆地震旦系具备形成大气田的成藏条件:①大型继承性古隆起为震旦系油气形成、聚集提供了条件;②... 基于对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演化和震旦系沉积相、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成藏条件的研究,分析四川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潜力。四川盆地震旦系具备形成大气田的成藏条件:①大型继承性古隆起为震旦系油气形成、聚集提供了条件;②稳定的沉积背景奠定了储集体和烃源岩大面积发育的基础;③灯二段、灯三段和灯四段3套储集层相互叠置,大面积发育;④多套烃源岩纵向叠置,大面积分布,与储集层呈"三明治"互层结构;⑤区域性泥岩盖层厚度大、盆地内断裂不发育,保存条件好。根据不同区域有利成藏条件的不同,优选了4个震旦系有利勘探远景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远景区、川东南远景区、川东远景区和川西北远景区,其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远景区成藏条件最为有利,其核部的继承性古构造圈闭为勘探首选,斜坡部位的地层-岩性气藏值得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 大气田 勘探远景区 四川盆地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91
17
作者 胡明毅 魏国 +5 位作者 胡忠贵 杨威 胡九珍 刘满仓 吴联钱 向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5-526,共12页
随着对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重视和大力勘探,中二叠统栖霞组发育的滩相储集层成为盆地内寻找新气源的有利层位之一。文中根据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并结合各种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研究区栖霞组主要发... 随着对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重视和大力勘探,中二叠统栖霞组发育的滩相储集层成为盆地内寻找新气源的有利层位之一。文中根据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并结合各种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研究区栖霞组主要发育浅水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其可进一步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相及若干亚相和微相。以Vail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以岩性—岩相转换界面为主的层序界面识别,确定栖霞组发育2个Ⅱ型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划分出TST和HST两个沉积体系域。在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以层序格架内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各体系域的岩相古地理图并对其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各相带储集物性特征,认为台缘滩和台内滩为最有利储集相带,尤以SQ2-HST滩相颗粒灰岩经过白云岩化改造后更具储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栖霞组 沉积相 层序—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川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槽台”沉积体系及演化 被引量:74
18
作者 魏国 陈更生 +6 位作者 杨威 杨雨 胡明毅 张林 吴世祥 金惠 沈珏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4-260,共7页
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主要受开江 梁平海槽控制 ,短期存在的海槽在其两侧形成了较为对称的类似于威尔逊相模式的碳酸盐岩沉积体系。通过详细的钻井、露头等岩石学资料的研究 ,认为飞仙关组主要发育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 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主要受开江 梁平海槽控制 ,短期存在的海槽在其两侧形成了较为对称的类似于威尔逊相模式的碳酸盐岩沉积体系。通过详细的钻井、露头等岩石学资料的研究 ,认为飞仙关组主要发育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滩、斜坡和盆地相共六类沉积相。其盆地相较深海盆地相浅 ,主要发育深色泥灰岩和灰质泥岩 ;斜坡沉积特征明显 ,见浊流、碎屑流沉积 ,但陆棚相不发育 ,可能是海槽深度小、面积小引起的 ;随着海槽的关闭 ,海水变浅 ,海槽内部的沉积由盆地相向斜坡、台地边缘滩、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相演化特征明显 ;到飞四段顶部 ,整个川北地区均一化为局限台地相或蒸发台地相沉积。由于海槽存在时间短 ,沉积相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演化过程十分清晰。随着海槽的关闭 ,海水向广海方向退却 ,台缘鲕滩也向海槽边界 ,即向广海方向发生了迁移 ,而且其发育层位逐渐变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地质演化 槽台 发育层位
下载PDF
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81
19
作者 贾承造 赵文智 +2 位作者 魏国 刘德来 张君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9,共3页
盐构造广泛分布于北美、非洲、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 ,是当前国外构造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热点。 2 0 0 2年AAPG年会重要议题之一是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盐构造演化主要经历底辟早期、局部盐岩运移、线形盐... 盐构造广泛分布于北美、非洲、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 ,是当前国外构造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热点。 2 0 0 2年AAPG年会重要议题之一是盐构造与油气勘探 ,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盐构造演化主要经历底辟早期、局部盐岩运移、线形盐墙同期变形、成熟底辟形成晚期和底辟活动等 5个阶段 ;主要发育盐墙、盐株伞盖、盐倒悬体、盐焊接、盐岩推覆体、微型盆地、逆断层和走向滑动断层等 8种构造样式 ;利用三维物理与数值模拟可以恢复盐构造发育过程和空间变化 ,有助于识别盐构造。与盐构造有关的油气勘探近期分别在墨西哥湾、非洲 (安哥拉、刚果深水大陆架 )、中东的伊朗等地区取得重大发现 ,显示了盐构造的巨大油气勘探前景。随着三维地震成像和盐构造地震识别技术的应用 ,与盐构造相关的油气藏将是今后极为重要的油气储量增长点。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油气勘探 2002年AAPG年会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前陆盆地地温梯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74
20
作者 王良书 李成 +6 位作者 刘绍文 李华 徐鸣洁 王勤 葛锐 贾承造 魏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3-407,共5页
结合塔里木库车前陆盆地的 10 9口井的地温数据 ,给出了库车盆地的地温场分布特征 .库车盆地各构造单元的平均地温梯度值为 18~ 2 8℃ km ,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相比 ,仍然偏低 .库车前陆盆地整体上是属于低温冷盆 ,山前带部位 ... 结合塔里木库车前陆盆地的 10 9口井的地温数据 ,给出了库车盆地的地温场分布特征 .库车盆地各构造单元的平均地温梯度值为 18~ 2 8℃ km ,与我国其他大、中型沉积盆地相比 ,仍然偏低 .库车前陆盆地整体上是属于低温冷盆 ,山前带部位 ,依奇克里克、克拉苏和大宛齐等构造分区是低温冷盆中的高地温梯度带 ;从山前带由北向南 ,地温梯度逐渐降低 .在盆地的南部 ,地温梯度又存在明显差异 .总体上 ,地温梯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趋于一致 ,但在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其变化的速率不同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地温梯度与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的关系以及油气勘探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梯度 地质构造 库车前陆盆地 地温场 塔里木盆地北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