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617
1
作者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26,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这种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外商投资分布的不平衡密切相关。本文利用 1 985— 1 999年时间序列和横断面数据 ,对外商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在这...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这种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外商投资分布的不平衡密切相关。本文利用 1 985— 1 999年时间序列和横断面数据 ,对外商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在这期间 ,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GDP增长率的差异 ,大约有 90 %是由外商投资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二元结构 区域经济 中国 经济增长 GDP
原文传递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被引量:350
2
作者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1997年第3期31-37,共7页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中国
原文传递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动机与区位因素分析——对秦皇岛市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60
3
作者 贺灿飞 王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7-76,共10页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是现代区位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秦皇岛市 1 3 5个外商投资企业来华投资的动机及其在秦皇岛市投资所考虑的区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因子分析 ,外商在华投资动机可以归纳为生产投入...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是现代区位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秦皇岛市 1 3 5个外商投资企业来华投资的动机及其在秦皇岛市投资所考虑的区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因子分析 ,外商在华投资动机可以归纳为生产投入与市场动机、生产服务动机、文化联系和感情动机、利用优惠政策和降低投资风险动机、竞争动机以及出口动机 ,而影响外商在秦皇岛市投资的主要区位因素可归纳为城市经济文化环境因素、交易成本因素、生产投入供应因素、市场因素以及投入成本因素。同时 ,本文还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 ,验证了各外商投资动机和区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是否因外资企业开业时间、投资规模、投资来源、投资产业、企业经济类型以及是否出口而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 外商投资动机 区位因素分析 秦皇岛市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信息成本、集聚经济与中国外商投资区位 被引量:170
4
作者 贺灿飞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8-45,共8页
本文采用系统的数据和计量模型方法 ,探讨了信息成本和集聚经济对中国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认为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行为面临诸多信息不对称和外部不确定性。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策是对信息成本和集聚经济的理性反映。分析结果表明 ,... 本文采用系统的数据和计量模型方法 ,探讨了信息成本和集聚经济对中国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认为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行为面临诸多信息不对称和外部不确定性。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策是对信息成本和集聚经济的理性反映。分析结果表明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取决于信息成本和集聚经济变量。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成本 集聚经济 中国 外商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原文传递
中国地区工业竞争力评价 被引量:153
5
作者 吴利学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4-62,共9页
工业竞争力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衡量地区工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框架 ,即地区工业竞争力是由市场影响力、工业增长力、资源配置力、结构转换力和工业创新力有机构成... 工业竞争力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衡量地区工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框架 ,即地区工业竞争力是由市场影响力、工业增长力、资源配置力、结构转换力和工业创新力有机构成的综合体。根据这一基本理论框架 ,我们设计了一个简便的测度地区工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据此对当前我国各地区的工业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价 ,提出了增强地区工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工业 竞争力 评价 指标体系
原文传递
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关系的考察 被引量:144
6
作者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1,共8页
本文考察了产业集群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认为地理集中(集聚经济)、灵活专业化(社会网络)、创新环境、合作竞争和路径依赖等的存在,是产业集群形成并保持其竞争优势的基础。同时,产业集群将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 本文考察了产业集群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认为地理集中(集聚经济)、灵活专业化(社会网络)、创新环境、合作竞争和路径依赖等的存在,是产业集群形成并保持其竞争优势的基础。同时,产业集群将通过多种途径,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因此,是否具有持续的市场竞争力,这是产业集群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竞争力 竞争优势 产业政策 集聚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分解 被引量:148
7
作者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66-73,共8页
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分解魏后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近年来,国内外虽有不少学者对中国的地区差异进行过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是选择人均国民收入或者国内生产总值等作为衡量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其着眼点也主要... 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分解魏后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近年来,国内外虽有不少学者对中国的地区差异进行过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是选择人均国民收入或者国内生产总值等作为衡量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其着眼点也主要集中在地区差异的变迁上,而对地区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居民收入 收入分配 地区差异
原文传递
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 被引量:188
8
作者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34,共7页
本文考察了大都市区面临的种种冲突尤其是产业冲突问题,揭示了新型区域产业分工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产业链分工的大都市区冲突管理思路。作者认为,在区域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推进形成一体化的新型产业分工体... 本文考察了大都市区面临的种种冲突尤其是产业冲突问题,揭示了新型区域产业分工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产业链分工的大都市区冲突管理思路。作者认为,在区域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推进形成一体化的新型产业分工体系,是消除和缓解大都市区产业发展恶性冲突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区 新型产业分工 结构趋同 区域冲突管理
原文传递
中国“过度去工业化”现象剖析与理论反思 被引量:205
9
作者 王颂吉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2,共18页
工业化是一个螺旋式转型升级的长期过程。从广义角度看,工业化可分为浅度工业化和深度工业化两个阶段,前者属于以提高工业比重为目标的扩张型工业化,后者则属于以提高工业质量和竞争力为核心的收缩型工业化,它是浅度工业化的转型升级。... 工业化是一个螺旋式转型升级的长期过程。从广义角度看,工业化可分为浅度工业化和深度工业化两个阶段,前者属于以提高工业比重为目标的扩张型工业化,后者则属于以提高工业质量和竞争力为核心的收缩型工业化,它是浅度工业化的转型升级。传统工业化阶段理论划分的工业化实现阶段即工业化初期、中期和后期,实际上只是实现了浅度工业化目标,而工业经济发展任务并没有真正终结。从浅度工业化到深度工业化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大国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必经阶段。中国目前尚未真正完全实现工业化,在工业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前提下,近年来工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快速下降,呈现全面、过早、快速的"过度去工业化"特征。中国现阶段的"过度去工业化"不仅受"一哄而上"的产业升级冲动影响,而且是要素价格上涨、阶段性产能过剩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生产率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从提升工业化质量以及工业与服务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辩证关系出发,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依然是支撑中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的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继续推进深度工业化依然任重而道远。为此,要消除传统的理论和思想误区,重新审视工业化的重要性,实施深度工业化战略,防范"过度去工业化"。具体措施是,在东部发达地区加快推进深度工业化,在中西部地区建立一批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工业化 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深度工业化 工业化阶段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及其政策转型 被引量:178
10
作者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7,共16页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本文从部门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外贸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农产品总量不足,中国... 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本文从部门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外贸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农产品总量不足,中国实行了以"保增产"为核心目标的增产导向型农业政策。这种政策有力地刺激了农产品产量增长,保障了农产品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破解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增收难、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凸显等长期困扰中国农业发展的难题。随着发展阶段的转变和居民消费层次的升级,中国农业发展将进入全面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国家农业政策亟需从过去主要依靠化学农业支撑产量增长的增产导向型政策,转变为以绿色农业为支撑、追求质量和效率的质效导向型政策。实行质效导向型农业政策,必须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目标,围绕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式和组合式政策,从根本上有效破解农业结构性矛盾,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 结构性矛盾 农业政策 全面转型升级
原文传递
政府干预、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地区差距——兼论中国区域政策的有效性 被引量:176
11
作者 赵勇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29,187,共16页
为什么在区域分工抑制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地区发展仍然能够在促进经济增长与缩小地区差距之间保持有效的平衡?本文运用2003~2011年中国16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地区差距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就政府干预... 为什么在区域分工抑制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地区发展仍然能够在促进经济增长与缩小地区差距之间保持有效的平衡?本文运用2003~2011年中国16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地区差距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就政府干预对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地区差距效应的影响进行了验证。本文研究发现,在城市群层面,空间功能分工与地区差距之间存在钟状曲线式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空间功能分工的深化,地区差距会扩大,但随着空间功能分工超过转折点后,地区差距则会缩小。地方政府干预对空间功能分工的地区差距效应产生了差异化的影响:在空间功能分工拐点的左侧阶段,政府干预会抑制空间功能分工对地区差距的扩大效应;在空间功能分工拐点的右侧阶段,政府干预则会抑制空间功能分工对地区差距的缩小效应。从本文的样本来看,2011年以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群的空间功能分工处于拐点的左半段。因此,按照本文的结论,在空间功能分工受到抑制的情况下,政府干预反而会抑制地区差距的加剧,会实现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的平衡。但是,2011年之后较短的时期内,70%左右的观察样本将迈入空间功能分工的右半段,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干预会抑制空间功能分工演进带来的地区差距自发收敛过程。由此,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加强区域合作与分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本文直接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功能分工 政府干预政策 地区差距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研究 被引量:175
12
作者 苏红键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29,126,共9页
文章在明确界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与标准的基础上,对当前农业转移人口的增长状况和市民化进程进行了科学评估,并进一步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农业人口转移处于快速稳定增长阶段,从政治参与... 文章在明确界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与标准的基础上,对当前农业转移人口的增长状况和市民化进程进行了科学评估,并进一步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农业人口转移处于快速稳定增长阶段,从政治参与、公共服务、经济生活、综合素质方面判定的2011年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综合程度仅为39.56%,据此推算的2012年中国真实的完全城镇化率为42.2%。考虑到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大、市民化程度低、面临的障碍多,文章建议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分层次、分类型、多途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转移人口 农民工 市民化
原文传递
产业集群研究的最新进展及理论前沿 被引量:83
13
作者 吴利学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1-60,共10页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近年来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各 国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本文首先回顾了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发展 历程,然后从五个方面重点探讨了产业集群研究的最新进展及理论前沿问题。
关键词 产业集群理论 集群式创新 竞争优势 动力机制 经济增长率 产业组织 经济资源 生命周期
原文传递
中国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报告 被引量:161
14
作者 王业强 +1 位作者 苏红键 郭叶波 《经济研究参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3-32,共30页
本文在对城镇化质量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城市发展质量、城镇化效率和城乡协调程度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34个指标的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0年的系统数据,对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评价。总的来看,评价... 本文在对城镇化质量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城市发展质量、城镇化效率和城乡协调程度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34个指标的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0年的系统数据,对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评价。总的来看,评价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化质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镇化质量 评价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集中状况及其国际比较 被引量:96
15
作者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9,共9页
本文采用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 52 1个制造行业近 60万个企业的系统数据 ,深入考察了中国制造业的市场集中状况、行业特征及其国际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绝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集中度都非常低 ,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因此 ,如何按照分... 本文采用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 52 1个制造行业近 60万个企业的系统数据 ,深入考察了中国制造业的市场集中状况、行业特征及其国际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绝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集中度都非常低 ,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因此 ,如何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 ,实行分类调控和引导 ,以有效提高制造业特别是规模效益显著行业的集中度 ,将是当前产业组织政策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制造业 市场集中 产业分散化
原文传递
如何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 被引量:122
16
作者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18,共5页
中国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根据当前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人民日益向往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中国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根据当前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人民日益向往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我们所需要的乡村振兴不单纯是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振兴,而是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也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在内的全面振兴。城市与乡村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防止农村凋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在实施这一战略的过程中,需要破解人才短缺、资金不足和农民增收难三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现代化 城乡共同繁荣
下载PDF
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03
17
作者 王业强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8-77,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产业地理集中的决定因素建立了一个基于产业特征分析的空间竞争理论框架,并通过对1995~2003年间中国28个两位数制造业的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得出一些启示性结论:第一,传统的劳动力等比较优势逐渐成为抑制中国制...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产业地理集中的决定因素建立了一个基于产业特征分析的空间竞争理论框架,并通过对1995~2003年间中国28个两位数制造业的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得出一些启示性结论:第一,传统的劳动力等比较优势逐渐成为抑制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的主要因素;第二,我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主要由产业的技术偏好、市场规模和产业关联等因素推动,制造业地理集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技术外溢效应,临近区域之间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强;第三,产业的规模经济特征的作用效果不明显。规模经济特征一方面限制了产业空间集中,另一方面又抑制了产业的扩散,但总的来说,具有微弱的促进产业空间集中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特征 空间竞争 地理集中
原文传递
对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冷思考 被引量:91
18
作者 《中国发展观察》 2007年第3期28-30,共3页
自从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以来,有关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稳步推进。然而,对于主体功能区涉及的一些理论和政策问题,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并不多,许多问... 自从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以来,有关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稳步推进。然而,对于主体功能区涉及的一些理论和政策问题,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并不多,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这里,着重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区 冷思考 “十一五”规划 优化开发 稳步推进 规划工作 政策问题 类主体
下载PDF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农”专家深度解读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被引量:109
19
作者 李周 温铁军 +3 位作者 杜志雄 李成贵 金文成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0,共19页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十四五"时期首个一号文件。为了进一步领会文...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十四五"时期首个一号文件。为了进一步领会文件精神,本刊编辑部邀请"三农"领域专家对文件中有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度解读,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 领域专家 深度解读 三农 加快推进 中共中央
原文传递
新常态下中国城乡一体化格局及推进战略 被引量:107
20
作者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6,共15页
在中国经济进入以"增速减缓、结构优化、动力多元、质量提升"为基本特征的新常态后,城乡一体化格局已呈现出新的趋势,即城镇化增速和市民化意愿下降,城乡收入差距进入持续缩小时期,要素从单向流动转向双向互动,政策从城市偏... 在中国经济进入以"增速减缓、结构优化、动力多元、质量提升"为基本特征的新常态后,城乡一体化格局已呈现出新的趋势,即城镇化增速和市民化意愿下降,城乡收入差距进入持续缩小时期,要素从单向流动转向双向互动,政策从城市偏向转向农村偏向。新常态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将使推进城乡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这种挑战包括:农民增收和市民化难度加大,"农村病"综合治理刻不容缓,资源配置亟待实现城乡均衡,城乡二元体制急需加快并轨。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在新常态下,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采取系统集成的一揽子方案,而不能采取零敲碎打的办法。当前重点是全面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就业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等值化,使城乡居民能够享受等值的生活水准和生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城乡一体化 新型城乡关系 综合配套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