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后凉西秦“河南之战”及其对河陇政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魏军 张弘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6-100,121,共6页
"河南之战"是十六国后期在河陇地区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随着后凉、西秦政权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促使两国内外政策转变,在双方军事对抗不断升级演变的背景下,"河南之战"爆发。战争使后凉分裂,西秦灭亡,从而改变了... "河南之战"是十六国后期在河陇地区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随着后凉、西秦政权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促使两国内外政策转变,在双方军事对抗不断升级演变的背景下,"河南之战"爆发。战争使后凉分裂,西秦灭亡,从而改变了河陇地区的政治格局,形成近半个世纪诸多政权割据纷争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凉 西秦 “河南之战” 河陇政局 割据纷争
下载PDF
东魏《麹神墓志》与西平麹氏家族的佛教信仰
2
作者 魏军 《佛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0-22,共13页
新见东魏《麹神墓志》是研究北朝后期西平麹氏家族迁徙发展、任官履历和佛教信仰的重要资料。进入南北朝,西平麹氏家族中有随北凉西迁高昌者,亦有迁至南朝境内者,更多则为“平凉户”迁居平城,主要活动地点在北方中原地区。迁居中原的西... 新见东魏《麹神墓志》是研究北朝后期西平麹氏家族迁徙发展、任官履历和佛教信仰的重要资料。进入南北朝,西平麹氏家族中有随北凉西迁高昌者,亦有迁至南朝境内者,更多则为“平凉户”迁居平城,主要活动地点在北方中原地区。迁居中原的西平麹氏家族,在北魏末年开始崛起,后在东魏北齐时期出任重要官职,并呈现出由军界到政界、由武将到文官的发展趋势。西平麹氏家族与佛教产生关联,最早可追溯至生活在十六国后期至南朝刘宋前期的释道照。进入中原的麹氏家族,有部分成员坚持佛教信仰,北魏末至东魏初年的麹神虔诚信仰佛教并影响到其与家族子弟处世和任官的原则。北齐常山太守麹显贵率领吏民建造增修七级佛塔,也是其家族信仰佛教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麹神墓志 东魏北齐 西平大族 佛教信仰
下载PDF
十六国后期秃发氏、沮渠氏部族的崛起与建国
3
作者 魏军 《中国边疆学》 2023年第2期179-193,共15页
十六国后期,河西鲜卑秃发氏、卢水胡沮渠氏发展崛起乃至建国,是前凉末年以来河西胡族发展的结果,但又直接受到后凉统治政策的影响。后凉时期,由于历史原因,统治者在对待卢水胡沮渠氏、鲜卑秃发氏的政治态度上有所区别,这使得他们在各自... 十六国后期,河西鲜卑秃发氏、卢水胡沮渠氏发展崛起乃至建国,是前凉末年以来河西胡族发展的结果,但又直接受到后凉统治政策的影响。后凉时期,由于历史原因,统治者在对待卢水胡沮渠氏、鲜卑秃发氏的政治态度上有所区别,这使得他们在各自发展壮大和建国过程中选择完全不同的道路。沮渠氏家族通过任官等方式直接参与后凉政权,迅速完成自身封建化进程,从而奠定北凉建国的政治基础。秃发氏家族因政治上相对疏离吕氏,在后凉羁縻体制下,利用血缘纽带关系通过军事手段完成了部族力量的凝聚,进而完成南凉建国的政治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凉时代 鲜卑秃发氏 卢水胡沮渠氏 建国道路
下载PDF
出土文献所见十六国爵号辑考
4
作者 魏军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33-54,共22页
十六国爵制,总体上继承了魏晋五等爵制,但又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略有损益,且不同程度地保留“胡制”爵号。十六国君主积极推行爵位分封,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笼络、赏赐和酬劳宗室、外戚、功臣和境内外胡族首领或他国... 十六国爵制,总体上继承了魏晋五等爵制,但又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略有损益,且不同程度地保留“胡制”爵号。十六国君主积极推行爵位分封,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笼络、赏赐和酬劳宗室、外戚、功臣和境内外胡族首领或他国统治者,由此构建起内外政治秩序。据不完全考证,目前所见的石刻、简牍、敦煌文书等出土文献,涉及十六国汉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北凉、南燕、西凉、大夏、北燕等14个政权59种爵位名号。另有国别不详,但基本判断属于十六国“三秦”“五燕”政权的爵位名号有6种,共计65种。这不仅为研究十六国爵制提供了重要史料,也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十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十六国 爵位名号 五等爵制
下载PDF
新见唐《鹿裕墓志》考释
5
作者 魏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2-99,共8页
唐《鹿裕墓志》记述了志主自曾祖鹿悆以下各代人物的官爵信息,与传世文献和隋《鹿善墓志》相互印证,且多有补充。墓志较多记载鹿裕祖父鹿[僧]晓在北周的官爵,及本人从北周入仕经隋至唐初五十余年间的仕履经历,不仅补充了《元和姓纂》的... 唐《鹿裕墓志》记述了志主自曾祖鹿悆以下各代人物的官爵信息,与传世文献和隋《鹿善墓志》相互印证,且多有补充。墓志较多记载鹿裕祖父鹿[僧]晓在北周的官爵,及本人从北周入仕经隋至唐初五十余年间的仕履经历,不仅补充了《元和姓纂》的缺漏,也反映了中古时期济阴鹿氏家族爵位由“定陶侯”向“河内公”转变,再回归到“定陶公”的历程。墓志所见鹿裕家族与李唐皇室联姻及其卒葬地信息,反映了北朝后期至隋唐之际济阴鹿氏成员实际籍贯变动与其家族记忆中郡望的书写差异。传世文献记载济阴鹿氏家族谱系在唐初鹿裕之后突然中断,令人费解。《鹿裕墓志》的发现则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可能,即墓志通篇都没有提到鹿裕子嗣的任何信息,或许反映了济阴鹿氏家族后嗣稀少甚至断绝的情况,这可能是该家族在入唐后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期 唐《鹿裕墓志》 隋《鹿善墓志》 济阴鹿氏
下载PDF
后凉吕氏家族婚姻述论 被引量:2
6
作者 魏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95-99,共5页
后凉吕氏家族婚姻及相关问题是研究后凉统治阶层构成、政治体制特点、国运短祚而亡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吕氏家族婚姻发展演变过程不仅体现后凉政权"氐族本位政治"统治特征,而且包含有笼络西征功臣集团势力的政治意图,同时也是... 后凉吕氏家族婚姻及相关问题是研究后凉统治阶层构成、政治体制特点、国运短祚而亡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吕氏家族婚姻发展演变过程不仅体现后凉政权"氐族本位政治"统治特征,而且包含有笼络西征功臣集团势力的政治意图,同时也是氐族贵族统治集团结好河陇地方大族,实现后凉政权"河西化"的关键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凉政权 吕氏家族 政治联姻 氐族本位政治 "河西化"
下载PDF
青海乐都出土东汉《赵宽墓碑》再考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8-58,共11页
1942年,青海省乐都县出土东汉晚期《赵宽墓碑》,兼具书法艺术和史料多重价值,它详细记述了墓主赵宽籍贯、家族世系及迁徙任职情况,为补正西汉以来赵充国家族世系和研究中古金城赵氏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在充分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 1942年,青海省乐都县出土东汉晚期《赵宽墓碑》,兼具书法艺术和史料多重价值,它详细记述了墓主赵宽籍贯、家族世系及迁徙任职情况,为补正西汉以来赵充国家族世系和研究中古金城赵氏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在充分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重新移录碑文并作校勘,对学界仍存争议的赵充国家族世系、立碑者是谁等问题再作申论,并分析东汉中后期金城赵氏籍贯郡望形成与其家族文化内涵转变问题。有关金城赵氏起源与籍贯郡望成立,虽然能追溯至西汉赵充国屯田湟中、迁徙令居,但墓主赵宽才是真正促成赵氏脱离天水故地而著籍金城的关键人物,他在流亡关中冯翊时修习儒家经典,从而实现家族"由武入文"历史转折,为此后金城赵氏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中后期 《赵宽墓碑》 金城赵氏 家族起源 籍贯郡望 文化特质
原文传递
西征功臣集团与后凉政治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军 《阴山学刊》 2014年第3期68-74,共7页
西征功臣集团是以吕光主要西征将佐为核心构成的政治军事集团。后凉政权建立,西征功臣诸将掌握从中枢到地方的各级权力,或出任河西地方要郡太守,或统领西征诸部镇反平乱,成为稳定河西地区政治秩序的重要军事力量。随着河西政治形势变化... 西征功臣集团是以吕光主要西征将佐为核心构成的政治军事集团。后凉政权建立,西征功臣诸将掌握从中枢到地方的各级权力,或出任河西地方要郡太守,或统领西征诸部镇反平乱,成为稳定河西地区政治秩序的重要军事力量。随着河西政治形势变化和君主强权意识觉醒,吕光与西征功臣诸将之间的矛盾冲突逐渐激化。杜进被杀、彭晃叛乱、段业自立标志着西征功臣集团分裂和解体,吕氏统治河西的政治军事基础以此削弱、瓦解,后凉政权迅速走向覆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征功臣集团 后凉政权 政治演变
下载PDF
吕纂、没奕于任“秦州刺史”问题考略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军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2-85,共4页
淝水战役后,前秦统治土崩瓦解,吕光割据凉州建号称王。针对当时河陇政局演变及关陇列国争霸的现实,吕氏统治集团制定以河西为根本南下经营陇右的战略决策,并通过设置秦州刺史具体负责征伐西秦的军政事务。考察吕纂、没奕于任职秦州刺史... 淝水战役后,前秦统治土崩瓦解,吕光割据凉州建号称王。针对当时河陇政局演变及关陇列国争霸的现实,吕氏统治集团制定以河西为根本南下经营陇右的战略决策,并通过设置秦州刺史具体负责征伐西秦的军政事务。考察吕纂、没奕于任职秦州刺史及相关情况,从政治制度史的视角重新审视后凉西秦"河南之战"问题,有益于从整体上把握淝水之战后河陇政局演变线索,从而推动五凉政权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凉政权 秦州刺史 河陇政局 没奕于 吕纂 遥领与虚封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架构的仓库温湿度监控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毅 段维俊 +1 位作者 魏军 张晋杰 《物联网技术》 2013年第6期71-73,共3页
给出了基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模型,以温湿度传感器作为信息采集基点。利用Freescale单片机MC9S12XS128对温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NRF24L01无线模块将温湿度信息传送至上位机,最后通过上位机对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控。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MC9S12XS128 NRF24L01 RS232转USB
下载PDF
试论晚清陕甘回民起义的影响
11
作者 魏军 《甘肃民族研究》 2013年第4期63-65,共3页
清朝同治年间(1861—1873年),陕甘回民起义爆发,成为西北近代历史演进过程中一次重要事件,其历时之久、涉及之广、影响之深为中国历史所罕见。陕甘回民起义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备受研究回族问题和近代西北地... 清朝同治年间(1861—1873年),陕甘回民起义爆发,成为西北近代历史演进过程中一次重要事件,其历时之久、涉及之广、影响之深为中国历史所罕见。陕甘回民起义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备受研究回族问题和近代西北地方史学者的广泛关注,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民起义 晚清 近代历史 同治年间 演进过程 中国历史 研究成果 学术界
原文传递
对规范煤炭企业非全民制用工管理的思考
12
作者 魏军 《陕西煤炭》 2009年第4期123-124,共2页
从煤矿企业非全民制职工的招用和管理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煤矿非全民制用工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潜藏的风险,根据《劳动合同法》等的规定,提出了通盘考虑、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和对煤矿非全民制用工进行规范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劳动用工 规范管理 思考
下载PDF
吕氏“太安政权”性质考论——兼述后凉政权起始时间问题
13
作者 魏军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7-91,共5页
"太安政权"作为后凉政权雏形是前秦凉州地方政权的发展和延续。河西地方政治稳定、吕氏家族势力发展、关陇割据纷争局势以及前秦政治影响弱化趋势是促成"太安政权"性质发生裂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吕氏 太安政权 性质 后凉政权
下载PDF
西晋《临辟雍碑》碑阴题名所见“敦煌散生”及相关问题
14
作者 魏军 吕龙梅 《吐鲁番学研究》 2019年第1期46-53,154,共9页
1931年河南偃师县发现的西晋《临辟雍碑》碑阴题名列有“敦煌散生”5姓6人,尽管不能反映西晋初年敦煌大族姓氏构成的历史全貌,但为研究汉唐时期敦煌家族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临辟雍碑》碑阴题名所见凉州诸郡散生,作为河西各地豪右大... 1931年河南偃师县发现的西晋《临辟雍碑》碑阴题名列有“敦煌散生”5姓6人,尽管不能反映西晋初年敦煌大族姓氏构成的历史全貌,但为研究汉唐时期敦煌家族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临辟雍碑》碑阴题名所见凉州诸郡散生,作为河西各地豪右大族力量的政治代表,是西晋初年武帝解决“凉州问题”的重要支持者。“敦煌散生”在碑阴题名中“亮相”较金城、西平散生情况有所不同,主要协助司马氏解决敦煌大族割据问题,与秃发树机能“凉州之乱”无关。而“敦煌散生”不见叛乱的令狐、宋氏家族,张、索、氾氏诸人物亦排除在外,也体现了西晋统治者在敦煌散生名额遴选政策上的特殊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晋初年 《临辟雍碑》 碑阴题名 敦煌散生
下载PDF
十六国时期南凉、大夏“阳武之役”述论
15
作者 魏军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19-124,共6页
东晋义熙三年(407)十一月,南凉、大夏之间发生的“阳武之役”,是十六国后期影响西北政治格局变动的一次重要战役。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后,基于对付后秦的政治考虑,选择与南凉联姻结盟。但南凉统治者对大夏抱有轻视心理,为防止对方觊觎南凉... 东晋义熙三年(407)十一月,南凉、大夏之间发生的“阳武之役”,是十六国后期影响西北政治格局变动的一次重要战役。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后,基于对付后秦的政治考虑,选择与南凉联姻结盟。但南凉统治者对大夏抱有轻视心理,为防止对方觊觎南凉疆土,拒绝赫连勃勃的联姻要求。赫连勃勃凭借对高平与金城、武威之间交通路线熟悉,并充分考虑南凉、后秦交界区域军事防御的漏洞,引兵入南凉境内掠夺大量人畜。在撤退过程中,赫连勃勃选择在阳武下峡设伏兵,成功阻击了南凉的追兵。“阳武之役”,成为南凉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大夏崛起的关键之战,同时间接诱发了后秦与南凉之间的“姑臧之战”。这一系列战争,导致河西、陇右、关中政局的变动,从而影响了十六国后期北方历史发展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南凉 大夏 “阳武之役” 西北政治格局
下载PDF
试论后凉西秦“河南之战”及其对河陇政局的影响
16
作者 魏军 张弘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1-36,共6页
"河南之战"是十六国后期在河陇地区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随着后凉、西秦政权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促使两国内外政策转变,在双方军事对抗不断升级演变的背景下,"河南之战"爆发。战争使后凉分裂,西秦灭亡,从而改变了... "河南之战"是十六国后期在河陇地区发生的一次重要战役。随着后凉、西秦政权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促使两国内外政策转变,在双方军事对抗不断升级演变的背景下,"河南之战"爆发。战争使后凉分裂,西秦灭亡,从而改变了河陇地区的政治格局,形成近半个世纪诸多政权割据纷争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凉 西秦 “河南之战” 河陇政局 割据纷争
下载PDF
出土墓志与五凉史研究
17
作者 魏军 《档案》 2022年第4期29-34,共6页
深入挖掘出土文献和文物的史料价值,是持续推进十六国五凉史研究的重要动力之一,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世文献记载不足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布涉及五凉史的墓志(表)大约有27方。墓志作为出土文献之一,因其文本特征成为研究五凉人... 深入挖掘出土文献和文物的史料价值,是持续推进十六国五凉史研究的重要动力之一,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世文献记载不足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布涉及五凉史的墓志(表)大约有27方。墓志作为出土文献之一,因其文本特征成为研究五凉人物和家族史最主要的史料之一。又,墓志记录丰富的五凉人物官爵名号信息,而所记五凉人物籍贯或其官职名号中又含带许多州郡县名称,为研究五凉乃至十六国官制,及五凉政区设置、沿革和变迁问题提供了充分的史料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志 五凉史 人物 职官 政区
原文传递
前凉兴晋太守郎坦任职考
18
作者 魏军 《中国地方志》 2022年第6期112-114,M0007,共4页
《晋书·张轨传》载:“俄而(后赵)麻秋进攻枹罕,时晋阳太守郎坦以城大难守,宜弃外城。武城太守张悛曰:‘弃外城则大事去矣,不可以动众心。’宁戎校尉张璩从之,固守大城。”^((1))按,此段史料记载东晋永和三年(后赵建武十三年,前凉... 《晋书·张轨传》载:“俄而(后赵)麻秋进攻枹罕,时晋阳太守郎坦以城大难守,宜弃外城。武城太守张悛曰:‘弃外城则大事去矣,不可以动众心。’宁戎校尉张璩从之,固守大城。”^((1))按,此段史料记载东晋永和三年(后赵建武十三年,前凉建兴三十五年,347)四月后赵麻秋率军进攻前凉枹罕城之事,其中提到前凉方面镇守枹罕城的官员之一“晋阳太守郎坦”。而关于郎坦的任职问题,诸史记载存在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凉 张轨 后赵 晋阳 凉兴 史料记载 十三年
原文传递
北魏《沮渠树舄墓志》考释
19
作者 魏军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73,88,共7页
北魏《沮渠树舄墓志》补充了北凉设平远将军、驸马都尉、永安侯等官爵名号和建康、昌松二郡太守信息,证明了北凉在地方设昌松郡、永安县、西安郡万岁县等,修正了学界长期认为北凉永安县即永平县之观点,纠正了学者考证万岁县隶属西郡的结... 北魏《沮渠树舄墓志》补充了北凉设平远将军、驸马都尉、永安侯等官爵名号和建康、昌松二郡太守信息,证明了北凉在地方设昌松郡、永安县、西安郡万岁县等,修正了学界长期认为北凉永安县即永平县之观点,纠正了学者考证万岁县隶属西郡的结论,解决了北凉西安郡领县不可考的问题。北凉灭亡,志主沮渠树舄、谢过酋念夫妇被迁往北魏平城。谢过酋念因受沮渠氏牵连被杀,先于妻子而亡。沮渠树舄则为幸存者,最后寿终正寝,死后葬于平城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沮渠树舄 沮渠氏 墓志 北凉制度 政治境遇
下载PDF
弘农杨氏与五凉王国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军 《河西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5-41,共7页
淝水战后,弘农杨氏播迁河西,对五凉后期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后凉时代,杨氏家族凭借西征功臣和吕氏外戚的双重身份跻身中枢权力机构,杨颖得到后凉统治者重用,历任中书侍郎、中书令、太常等官职;杨桓则以姻亲之故,官至尚书左仆射、凉都尹,... 淝水战后,弘农杨氏播迁河西,对五凉后期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后凉时代,杨氏家族凭借西征功臣和吕氏外戚的双重身份跻身中枢权力机构,杨颖得到后凉统治者重用,历任中书侍郎、中书令、太常等官职;杨桓则以姻亲之故,官至尚书左仆射、凉都尹,受封金城侯。南凉初期,杨统提出消灭后凉,"坐定姑臧"策略,奠定了南凉时代的基本国策,后任西郡太守,肩负着控扼删丹岭、保卫边疆安全重要责任。北凉时代,沮渠蒙逊招降杨统,破格提拔为右长史,颇为礼遇;杨穆任西平郡功曹,成为郡府重要僚属,他与金城赵氏结成婚姻关系,同是沮渠氏统治集团重要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淝水战后 河西地区 弘农杨氏 五凉王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