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和MRI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有效性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29
1
作者 +1 位作者 马剑 薛婷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7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CT和MRI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有效性及其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医院诊治的9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入院后对患者先行CT检查,然后采用MRI检查,比较CT和MRI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有效性及效果... 目的研究CT和MRI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有效性及其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医院诊治的9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入院后对患者先行CT检查,然后采用MRI检查,比较CT和MRI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有效性及效果。结果 CT、MRI及CT+MRI在脑出血诊断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及CT+MRI在脑梗死、动脉瘤诊断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及CT+MRI在脑梗死、动脉瘤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CT(P<0.05);MRI诊断方法每例诊断成本及诊断总成本,显著高于CT诊断(P<0.05)。结论与单一的CT和MRI相比,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CT联合MRI诊断效果理想,能提高临床确诊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脑血管疾病 诊断有效性 确诊率
下载PDF
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薛婷婷 +1 位作者 马剑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7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垂体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与观察组(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肿瘤... 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垂体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与观察组(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肿瘤残留、肿瘤体积缩小程度及内分泌激素下降比例。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肿瘤体积缩小程度及内分泌激素下降比例分别为(83.9±11.7)ml、(90.3±12.2)%、(85.9±12.1)%,与对照组[(351.2±42.8)ml、(53.7±7.4)%、(41.9±8.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残留率(4.4%)明显低于对照组(3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明显优于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因此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内镜辅 经鼻蝶入路手术 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影响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马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1期2763-2766,共4页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7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动脉瘤破...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37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动脉瘤破裂所致,接受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制定自编问卷并应用于收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收集到的临床资料,以期找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为14.67%(55/375)。老年(OR=7.12,P=0.000)、入院时Hunt-Hess分级(OR=4.84,P=0.000)、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OR=5.81,P=0.000)、夹闭治疗(OR=6.72,P=0.000)及其每日脑脊液引流量(OR=6.56,P=0.000),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大池持续引流发生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危险因素。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腰大池持续引流后发生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较为普遍,其发生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为此,在临床工作中,关注病人年龄、入院时Hunt-Hess分级、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权衡利弊选择治疗方法,术后充分引流脑脊液对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慢性分流依赖性脑积水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脑血疏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2期2909-291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疏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止血、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血疏口服液治... 目的探讨脑血疏口服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止血、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评估两组治疗疗效和脑灌注参数、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脑灌注参数、血肿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脑灌注参数、血肿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局部脑血容量(rCBF)、局部脑血流量(rCBV)明显较对照组升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均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服用脑血疏口服液有利于减轻血肿周围组织低灌注损伤,促进血肿吸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并可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脑血疏口服液 血肿 周围组织灌注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介入治疗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23例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康平 +6 位作者 马剑 苏龙 马刘佳 贾云峰 郝文烱 高海亮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75-576,共2页
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患者23例,均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手术疗效与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术后即刻造影Ⅰ级完全栓塞18例,Ⅱ... 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患者23例,均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手术疗效与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术后即刻造影Ⅰ级完全栓塞18例,Ⅱ级瘤颈残留2例,Ⅲ级瘤腔残留2例,无载瘤动脉血栓形成,1例改为开颅夹闭术,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8.69%);出院时mRS评分0~1分15例,2分5例,3~4分2例,5分0例;临床随访:12个月时mRS评分0~1分20例,2分1例,3~4分1例,5分0例,术后随访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15~24)月,患者中无再次破裂出血者,行DSA随访18例患者,时间6~24个月,1例Ⅱ级患者复发。结论:颅内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难度较大,但介入栓塞治疗安全有效,术中需选择合适材料、适度栓塞,根据患者机体情况灵活运用手术技巧及个体化手术设计可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前交通动脉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咪达唑仑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春瑞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2期252-258,共7页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缺氧/复氧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MTT法检测0、5、10、40、70和100 ng/mL咪达唑仑对其缺氧/复氧后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缺氧/复氧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MTT法检测0、5、10、40、70和100 ng/mL咪达唑仑对其缺氧/复氧后细胞活力的影响,筛选出最佳作用浓度。将培养的小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缺氧3 h再复氧12 h)、咪达唑仑(70 ng/mL)组、C16-PAF(MAPK激活剂,4μmol/L)组、咪达唑仑(70 ng/mL)+C16-PAF组(4μmol/L),通过Hoechst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ELISA测量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7(IL-17)释放量及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及MAPK/NF-κB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凋亡率、LDH释放量、MAPK/NF-κB通路p-p38 MAPK/p38 MAPK、p-NF-κB p65/NF-κB p65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咪达唑仑+C16-PAF组分别比较,咪达唑仑组神经元凋亡率、LDH释放量、MAPK/NF-κB通路p-p38 MAPK/p38 MAPK、p-NF-κB p65/NF-κB p65水平均降低(P<0.05);C16-PAF组神经元凋亡率、LDH释放量、MAPK/NF-κB通路p-p38 MAPK/p38 MAPK、p-NF-κB p65/NF-κB p65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咪达唑仑可能通过抑制MAPK/NF-κB信号激活降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进而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炎性和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神经元损伤,降低其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 缺氧/复氧 神经元 损伤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效果比较及对术后出血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康平 苏龙 +4 位作者 马改平 马刘佳 罗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期12-15,69,共5页
目的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8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 目的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8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颅内压、脑脊液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复发率、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术后3、5、7 d,研究组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的白介素-8(IL-8)、白介素-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33/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残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的CD3^(+)、CD4^(+)及CD4^(+)/CD8^(+)均升高,CD8^(+)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丙二醛(MDA)水平均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应用于颅内破裂动脉瘤中的效果良好,对颅内压的降低及炎症反应的减轻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与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支架 弹簧圈栓塞术 术后出血事件
下载PDF
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抗氧化能力及氧代谢状态的变化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薛婷婷 +1 位作者 李建 马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7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的抗氧化能力及氧代谢状态的变化,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3-05—2014-06收治的150例颅脑外伤患者,同期选择1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检测2组患者SOD、GSHPX、CSH、VitE、MDA以及总...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的抗氧化能力及氧代谢状态的变化,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3-05—2014-06收治的150例颅脑外伤患者,同期选择1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检测2组患者SOD、GSHPX、CSH、VitE、MDA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等抗氧化能力指标水平,同时动态检测颅脑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血液抗氧化能力指标水平的变化。通过颈内静脉血气和桡动脉血气检测2组患者SjvO2、CEO2及AVDO2等脑氧代谢指标的水平,同时动态检测颅脑外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脑氧代谢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过检测,颅脑外伤患者血液中抗氧化指标SOD、MDA及总抗氧化能力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GSH-PX、CSH、VitE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 68分与GCS 35分的颅脑外伤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抗氧化指标的水平差异更为明显;颅脑外伤组患者的血液中SOD、总抗氧化能力、GSH-PX、CSH及VitE等抗氧化指标的水平在围手术期均降低,MDA水平在围手术期逐渐升高;颅脑外伤组患者的SjvO2、CEO2及AVDO2等脑氧代谢指标均较对照组的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jvO2与CEO2的水平与GCS评分成正比例关系;颅脑外伤组患者的SjvO2、CEO2及AVDO2等脑氧代谢指标的水平在围手术期存在显著变化,SjvO2的水平显著升高,CEO2与AVDO2的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指标以及脑氧代谢指标较正常人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围术期 抗氧化能力 氧代谢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制剂辅助血肿清除术对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郝文炯 折刚刚 +4 位作者 白茫茫 贾云峰 王茂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5期72-75,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生长因子制剂辅助血肿清除术对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多灶性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目的分析神经生长因子制剂辅助血肿清除术对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多灶性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生长因子制剂辅助血肿清除术治疗。治疗15d后,采用cT扫描并显示两组患者病灶区域血流参数,同时检测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含量。结果治疗15d后,观察组局部脑血容量、局部脑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平均通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B型钠尿肽前体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一6、白介素一10、白介素一11、肿瘤坏死因子一d、高迁移率族蛋白B1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制剂辅助血肿清除术可增加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的脑血流量,优化神经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脑出血 血肿清除术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1 位作者 薛婷婷 马剑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8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_2)基因多态性与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106例,根据脑出血发生情况分为脑出血组46例与非...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_2)基因多态性与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106例,根据脑出血发生情况分为脑出血组46例与非脑出血组6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TGFβ_1、TGFβR_2基因多态性,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发生风险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TGFβ_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GFβR_2基因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患者TGFβR_2基因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脑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TGFβR_2基因G等位基因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发生风险是非携带者的3.312倍〔RR=3.312,95%CI(1.476,7.624),P<0.05〕。结论携带TGFβR_2基因G等位基因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脑出血发生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转化生长因子β1 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脑出血
下载PDF
超声影像在评估颈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婷婷 +1 位作者 郝文炯 马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85-487,共3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颈部血管超声(CDU)对比颈动脉MRI及DSA研究颈动脉夹层(CAD)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对60例(120支颈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行CDU、颈动脉MRI及DSA检查,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别与颈动脉MRI及DSA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 目的:前瞻性研究颈部血管超声(CDU)对比颈动脉MRI及DSA研究颈动脉夹层(CAD)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对60例(120支颈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行CDU、颈动脉MRI及DSA检查,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别与颈动脉MRI及DSA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算出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夹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以颈动脉MRI或DSA为标准,颈部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夹层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7%,阳性预测值96%,阴性预测值95%。颈部血管超声与颈动脉MRI结果的一致性极佳(Kappa=0.900,P=0.000),颈部血管超声与DSA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617,P=0.000)。结论:超声造影可准确、无创、实时动态评估颈动脉夹层,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临床个体化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颈动脉瘤夹层/诊断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PAPP-A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2 位作者 郑小龙 马剑 薛婷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动脉栓塞脑梗死组、腔隙性脑卒中组。根据需要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测PAPP-A值、颈动脉斑块与内膜中膜厚度(IMT)分析之间关系;将缺血... 目的: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动脉栓塞脑梗死组、腔隙性脑卒中组。根据需要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测PAPP-A值、颈动脉斑块与内膜中膜厚度(IMT)分析之间关系;将缺血性脑卒中组及健康体检对照组分别行颈部血管B超检查后分析各组血清PAPP-A水平。结果:脑梗死组的PAPP-A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易损性斑块组在血清PAPP-A测量水值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可以作为脑卒中的预测因子及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诊断 颈动脉疾病/诊断 妊娠蛋白质类/代谢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下载PDF
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剑 +1 位作者 高兴国 薛婷婷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4期741-742,共2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应用锁孔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1例,对照组38例患者选择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选择锁孔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100.00%)与对...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应用锁孔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1例,对照组38例患者选择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选择锁孔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100.00%)与对照组(92.10%)相比明显较高,GOS评分相对较高,并发症少,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应用锁孔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血肿,改善患者健康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电解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76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伟 +5 位作者 李宗正 黄德俊 孙瑞雪 张斌 马金邦 夏志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472-474,共3页
目的评估电解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6例动脉瘤患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即刻的数字减影造影(DSA)图片及随访中DSA的图片,并比较前后图像中动脉瘤填塞情况是否有变化,从而去评估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 目的评估电解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6例动脉瘤患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即刻的数字减影造影(DSA)图片及随访中DSA的图片,并比较前后图像中动脉瘤填塞情况是否有变化,从而去评估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性。结果初次治疗结果:所有动脉瘤完全栓塞61个(68.6%),次完全栓塞26个(29.2%),不完全栓塞1个(1.1%),栓塞失败1个(1.1%),术后死亡3例;复查结果:完全栓塞69个(81.1%),近完全栓塞12个(14.2%),不全栓塞4个(4.7%),其中再通3个(3.5%),3个再通动脉瘤接受2次治疗。结论应用可电解铂金弹簧圈对颅内动脉瘤的闭塞具有较稳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电解铂金弹簧圈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兴国 +2 位作者 马剑 薛婷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5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2-04—2014-04 7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观察治疗后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前Hunt-Hess分级Ⅰ级、Ⅱ级、...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2-04—2014-04 7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观察治疗后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前Hunt-Hess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发生率分别为12.5%、22.22%、29.17%、27.78%、8.33%;治疗后Hunt-Hess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发生率分别为34.72%、30.56%、22.22%、12.5%、0。治疗前CT Fisher分级中1、2、3、4级发生率分别为30.56%、25%、19.44%、22.22%;治疗后CT Fisher分级中1、2、3、4级发生率分别为58.33%、18.06%、13.89%、9.7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上稳定发生率70.83%,改善率为20.83%,复发率为8.34%。结论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能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介入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Galectin-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16
作者 马金邦 李秀敏 +5 位作者 张庆华 张莉 王涛 李宗正 夏志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12-214,F0002,共4页
目的研究Galectin-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行Simpson Ⅰ级切除治疗并经至少5年随访的60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标本中Galectin-3蛋白表达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脑... 目的研究Galectin-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行Simpson Ⅰ级切除治疗并经至少5年随访的60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标本中Galectin-3蛋白表达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脑膜瘤病理标本的Galectin-3蛋白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alectin-3在不同级别的脑膜瘤中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ectin-3在恶性脑膜瘤及非典型性脑膜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Galectin-3的表达在良性复发组明显高于良性未复发组(P<0.05)。结论 Galectin-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脑膜瘤病理分型有一定关系,其表达水平随着脑膜瘤WHO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高;Galectin-3表达情况可作为判断良性脑膜瘤有无复发的辅助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复发 GALECTIN-3
下载PDF
基于IndRNN与BN的深层图像描述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渝昆 +1 位作者 孙涛 徐越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4-200,共7页
现有图像描述模型存在解码端层次不深、训练效率低下的问题,且生成的描述语句在语言连贯性和内容多样性方面效果欠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独立循环神经网络的深层图像描述模型Deep-NIC。采用独立循环神经元与批标准化方法构建解码单元,通... 现有图像描述模型存在解码端层次不深、训练效率低下的问题,且生成的描述语句在语言连贯性和内容多样性方面效果欠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独立循环神经网络的深层图像描述模型Deep-NIC。采用独立循环神经元与批标准化方法构建解码单元,通过解码单元的多层叠加建立深层解码端。使用谷歌inception V3作为编码端,构建深层图像描述模型。在数据集MS COCO2014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基线模型相比,Deep-NIC模型的BLEU-4、METEOR、CIDER评分分别提升3.2%、10.3%、8.18%,其更容易训练且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描述 深层图像描述模型 深层解码端 独立循环神经网络 批标准化
下载PDF
延髓海绵状血管瘤1例
18
作者 李海马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636-636,共1页
患者,女,25岁。因顽固性呃逆,伴饮水呛咳、伸舌右偏1周来我院就诊。查体:伸舌右偏,左上肢及面颈部左侧痛温觉较右侧略差。
关键词 延髓海绵状血管瘤 报告
下载PDF
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体会
19
作者 李宗正 孙瑞雪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27期81-81,共1页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病因之一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其起病急,手术风险大,致死率、致残率高.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是最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与传统的手术夹闭方法相比,具有不需开颅、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病因之一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其起病急,手术风险大,致死率、致残率高.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是最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与传统的手术夹闭方法相比,具有不需开颅、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本文报道关于我院近年开展的GDC栓塞治疗40病例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