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76
1
作者 康德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443-1458,共16页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神经重症医学经验积累和理念的更新,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的进步。2013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成立并发表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广大从事神经重症工作的医护人员不断掌握并...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神经重症医学经验积累和理念的更新,推动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的进步。2013年,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成立并发表我国第一部《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广大从事神经重症工作的医护人员不断掌握并深化相关神经重症医学知识和理念,规范医疗行为,提升了我国神经外科重症诊疗水平。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是一门综合了神经外科学、重症医学、神经内科学、急诊医学、重症护理学、重症康复学等的交叉学科。多学科协作始终是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学 急诊医学 神经重症 重症医学 神经外科重症 康复学 专家共识 多学科协作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 被引量:76
2
作者 康德智 +10 位作者 赵元立 胡锦 江荣才 石广志 柴文昭 王宁 高亮 孙世中 彭斌 林元相 郭树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436-448,共13页
一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神经外科从理念和设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如此,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尤其在神经外科重症医学(neurosurgical critical care)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别,诊疗规范各地仍存差异。近30年来,重症医学得到... 一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神经外科从理念和设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如此,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尤其在神经外科重症医学(neurosurgical critical care)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别,诊疗规范各地仍存差异。近30年来,重症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 专家 管理 重症医学 诊疗规范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有效制备 被引量:28
3
作者 赵浩 李永宁 +6 位作者 王任直 包新杰 赵英杰 李桂林 冯铭 孔燕国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32-436,I0002,共6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的效果,包括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手术效率。方法将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组在术中分别结扎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枕动脉、翼...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的效果,包括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手术效率。方法将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组在术中分别结扎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枕动脉、翼腭动脉,并且用动脉夹对颈内动脉(ICA)进行临时夹闭;2组在术中分别结扎颈总动脉、颈外动脉,暴露枕动脉和翼腭动脉但不结扎,用丝线悬挂颈内动脉而不是用动脉夹夹闭,线栓在显微镜直视下插入颈内动脉越过翼腭动脉起始点至大脑中动脉分叉处;3组只暴露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结扎颈总动脉、颈外动脉,丝线悬挂颈内动脉,显微镜下将线栓盲插至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分别检测三组模型的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梗死体积、手术时间。结果第3组制作动物模型的方法所花费时间平均为17.5 min,死亡率较低,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体积稳定。结论采用第3组手术方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能够高效地制作出更加稳定的可用于临床实验的大鼠脑缺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鼠 模型制备
下载PDF
线栓法插线深度对大鼠脑梗死模型制备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包新杰 赵浩 +5 位作者 赵英杰 冯铭 李桂林 窦万臣 王任直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33-236,276,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栓线插线深度对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的影响。方法按照栓线深度将大鼠分为4组:(1)0.8 cm组;(2)1.3 cm组;(3)1.8 cm组;(4)2.2 cm组。模型前、模型后24 h和48 h分别称量体重和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模型后48 h计算各组... 目的比较不同栓线插线深度对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的影响。方法按照栓线深度将大鼠分为4组:(1)0.8 cm组;(2)1.3 cm组;(3)1.8 cm组;(4)2.2 cm组。模型前、模型后24 h和48 h分别称量体重和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模型后48 h计算各组大鼠存活率,处死大鼠行2,3,5-三苯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并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 0.8 cm组和1.3 cm组大鼠症状不明显,TTC染色未见脑梗死;1.8 cm组和2.2 cm组大鼠出现典型偏瘫症状,但2.2 cm组大鼠梗死范围过大,存活率较1.8 cm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需要选择合适的插线深度;过浅模型易制作失败;过深则模型症状偏重,存活率降低;最佳深度为栓线头端置于大脑中动脉起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模型 大脑中动脉 尼龙线
下载PDF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26
5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 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 +23 位作者 江荣才 张笑 胡锦 石广志 杭春华 邱炳辉 高亮 徐跃娇 黄齐兵 刘劲芳 奚才华 李敏 杨朝华 牛焕江 包义君 冯光 陈伟 邹志浩 张毅 陈慧娇 左玮 孙凤 徐学友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9期2236-2255,共20页
为促进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组织国内神经外科、重症及营养领域的专家撰写本共识。本共识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文献,针对神经外科重... 为促进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改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组织国内神经外科、重症及营养领域的专家撰写本共识。本共识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文献,针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营养状态评估、营养治疗目标、肠内营养治疗、肠外营养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添加剂的使用以及特殊情况下的营养治疗、营养管理流程和护理八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形成43条推荐建议,旨在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提供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学) 重症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营养管理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和策略 被引量:25
6
作者 柴文昭 +17 位作者 任祖渊 马文斌 杨义 彭斌 李桂林 窦万臣 李子榕 姚勇 幸兵 冯铭 周炯 梅丹 刘大为 崔丽英 徐英春 马小军 王任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5期3191-3193,共3页
近年来国内抗菌药物的使用多有不规范。神经外科是外科系统较为特殊的科室之一,围手术期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将严重影响预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神经外科更强调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和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策略。
关键词 抗菌药物使用 神经外科 外科系统 围手术期 无菌操作
原文传递
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17
7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11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外科危重症学组 王宁 康德智 胡锦 张鸿祺 徐跃峤 石广志 曲鑫 齐猛 赵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44,F0003,共20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危重病,致死、致残率高,其临床诊断、治疗涉及脑血管外科、脑血管介入及神经重症多个学科。对于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对动脉瘤进行治疗前后,因原发脑组织损害、继发脑组织缺血、颅...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危重病,致死、致残率高,其临床诊断、治疗涉及脑血管外科、脑血管介入及神经重症多个学科。对于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对动脉瘤进行治疗前后,因原发脑组织损害、继发脑组织缺血、颅内压增高以及系统性并发症等,需在围手术期进行神经重症监护治疗。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外科危重症学组组织专家回顾总结近8年来国内外高质量临床研究结果,结合专家临床实践,对《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专家共识(2015)》进行了更新与修订,重点聚焦于该疾病造成的脑损害及一系列并发症的神经重症管理,供危重症医学、神经重症、神经内外科、急诊医师参考,以提高我国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重症管理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多中心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常健博 +12 位作者 江荣才 康德智 李立宏 游潮 张建民 赵刚 高亮 黄齐兵 罗端午 张宏义 吴昊 王硕 王任直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 调查多中心神经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SU)出血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中国12个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14 d的成年人神经重症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 调查多中心神经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SU)出血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中国12个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14 d的成年人神经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 416例.采集患者的年龄、诊断、既往史等基本信息,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入院24h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手术时间,颅内感染,卒中,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手术,心、脑、肺复苏后,休克,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酸碱平衡失调,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17个与溃疡出血可能有关的潜在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法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416例患者中,182例发生SU出血,发生率为12.9% (95%CI:11.2-14.7),其中10例为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出血,发生率为0.7% (95% CI:0.3-1.3).潜在的危险因素中,机械通气〉48 h(RR=0.526,95% CI:0.381-0.726,P〈0.0001)、使用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RR=0.458,95% CI:0.327 -0.643,P〈0.0001)是影响SU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RR=0.082,95% CI:0.016 -0.411,P=0.0023)的患者出血风险较高.结论 成年人神经重症患者SU出血并不少见,应当重视预防,尤其要重视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神经外科手术 危险因素 成年人 应激性溃疡
原文传递
脑积水的外科治疗及其并发症 被引量:17
9
作者 徐淑军 +4 位作者 江玉泉 朱树干 焦德让 张赛 赵理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讨脑积水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脑积水病人的相关资料。结果共有152例行手术分流,1次分流成功101例(66%)。术后出现并发症51例(34%)。分流的并发症包括分流系统梗阻、感染、过度分流、癫和腹腔... 目的探讨脑积水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脑积水病人的相关资料。结果共有152例行手术分流,1次分流成功101例(66%)。术后出现并发症51例(34%)。分流的并发症包括分流系统梗阻、感染、过度分流、癫和腹腔脏器损伤等。按照Salmon提出的关于脑积水分流术后手术效果的6级评判法将随诊结果分类。结论脑积水的外科治疗以临床上较为成熟的方法为主,要做到因病施治,治疗过程中要把握各个环节,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外科治疗 并发症 脑脊液 颅内压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Exosome对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云飞 +8 位作者 薛春玲 马百涛 沈雅梅 关健 包新杰 吴昊 韩钦 王任直 赵春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的Exosome对谷氨酸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脂肪MSC来源的Exosome的特征,ELISA法检测Exosome中主要的细胞因子。用PC12细胞建立谷氨酸神经细胞损伤模... 目的研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的Exosome对谷氨酸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人脂肪MSC来源的Exosome的特征,ELISA法检测Exosome中主要的细胞因子。用PC12细胞建立谷氨酸神经细胞损伤模型,并分为对照组(未经谷氨酸损伤的细胞)、Glu组(谷氨酸损伤未经其他处理的细胞)、Glu+Exo组(谷氨酸损伤后用100 ng/ml MSC Exosome处理的细胞)、Glu+Exo+Akt组(谷氨酸损伤后用MSC Exosome同时加10μmol/L Akt抑制剂LY294002处理的细胞)、Glu+Exo+Erk组(谷氨酸损伤后用MSC Exosome同时加10μmol/L Erk抑制剂U0126处理的细胞)和Glu+Exo+Trk B组(谷氨酸损伤后用MSC Exosome同时加10μmol/L Trk B抑制剂K252a处理的细胞),MTS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Exosome为40-100 nm的小囊泡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其可表达CD63、CD81、HSP70和HSP90等特征性蛋白。ELISA检测结果显示Exosome中主要包含的细胞因子为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分别为9336.49±258.63和58645.50±16014.62;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含量均较低,分别为1928.25±385.47、1136.94±5.99和33.34±9.43。MTS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Glu组、Glu+Exo组、Glu+Exo+Akt组、Glu+Exo+Erk组和Glu+Exo+Trk B组的PC12细胞存活率分别为0.842±0.047、0.306±0.024、0.566±0.026、0.461±0.016、0.497±0.003和0.515±0.034,其中,Glu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Glu+Exo组显著高于Glu组(P=0.01),Glu+Exo+Akt组显著低于Glu+Exo组(P=0.01)。结论人脂肪MSC来源的Exosome具有保护谷氨酸神经损伤的作用,这可能是通过激活磷脂酰基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EXOSOME 神经损伤 治疗机制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曾立芬 +14 位作者 樊晓彤 王裕 马文斌 李桂林 窦万臣 张振兴 栗世方 冯铭 韩钦 李照建 张子衡 康军 孔燕国 王任直 赵春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4-189,共6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及治疗机制。方法采集人志愿者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 BMSC;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2 h 再灌注大鼠模型,根据神经损伤评分将符合标准的60只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及治疗机制。方法采集人志愿者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 BMSC;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2 h 再灌注大鼠模型,根据神经损伤评分将符合标准的60只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BMSC 移植组,48只)和对照组(D-Hanks 液注射组,12只),24 h 后在脑缺血边缘区皮层分别注射 hBMSC 悬液和 D-Hanks 液;移植后第4天开始进行粘贴物移除实验、转棒实验及 Morris 水迷宫实验的循环测试至第32天;治疗组分别在移植后1、2、3及4周分批次处死大鼠,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动态追踪 BMSC 并检测细胞的迁移和分化。结果移植后第1、2周细胞大量存活并向病灶迁移,第3周细胞存活数量明显减少,第4周存活细胞极少;hBMSC 在大鼠脑内没有明确表达微管相关蛋白(MAP)2、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半乳糖脑苷脂(GalC)等神经细胞的特异蛋白。治疗后1周水迷宫平均逃逸时间,治疗组为(69±10)s,对照组为(120±0)s,P<0.05,至第4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天转棒实验(10 r/min)平均潜伏期,治疗组为(167±18)s,对照组为(37±19)s,P<0.05,至实验终期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3天粘贴物移除实验平均潜伏期,治疗组为(33±8)s,对照组为(84±13)s,P<0.05,至实验终期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MSC 脑内移植可以显著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移植细胞在大鼠脑内可以向病灶周围迁移,但是细胞存活有一定时限性;BMSC 在大鼠脑内没有明确分化为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移植 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梗塞 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明敏 +1 位作者 王任直 任祖渊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7-399,共3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颅脑损伤的一种重要形式,1982年Adams等研究证实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在颅脑创伤之后即发生的一种原发性损伤,独立于脑肿胀、颅内高压等因素而存在。头部遭受剪切力或加速性外力作用后,脑内不同密度的组织产生不...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颅脑损伤的一种重要形式,1982年Adams等研究证实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在颅脑创伤之后即发生的一种原发性损伤,独立于脑肿胀、颅内高压等因素而存在。头部遭受剪切力或加速性外力作用后,脑内不同密度的组织产生不同的位移,造成这些界面处轴索的肿胀断裂,其主要病理改变集中于神经轴索聚集区,如灰白质交界处、胼胝体、脑干、小脑及内囊基底节区,轴缩球的形成是确认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主要依据。弥漫性轴索损伤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在没有明确局灶损伤的情况下出现快速的进行性加严的意识障碍。由于缺乏特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段,目前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本文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综述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及特异性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发病机制 治疗方 原发性损伤 ADAMS 颅脑损伤 颅脑创伤 颅内高压
原文传递
严重颅内感染的综合诊疗策略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胡锦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93-201,共9页
目的探讨对重度颅内感染,尤其是脑室炎有效的综合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11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为脑室炎患者。对4例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的重度颅内感染患者行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左-右侧脑室引流管抗生素持续... 目的探讨对重度颅内感染,尤其是脑室炎有效的综合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11例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为脑室炎患者。对4例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的重度颅内感染患者行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左-右侧脑室引流管抗生素持续对冲。脑室冲洗液清亮后,腰大池引流通畅者改为腰大池持续引流。非功能区脓肿灶予以手术切除后,再行脑室持续冲洗;脑室粘连、分隔患者行内镜下终板造瘘+透明隔造瘘+脉络丛烧灼术;有脑积水者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或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结果 211例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培养的阳性率为13.3%;脑脊液培养阴性的颅内感染患者治愈率为92.9%,而脑脊液培养阳性颅内感染患者的治愈率仅为42.8%。28例脑室炎患者,脑脊液培养的阳性率为42.8%,总治愈率为67.8%,其中脑脊液培养阴性患者的治愈率为75%,培养阳性患者的治愈率为58.3%。本组4例重度颅内感染患者均治愈。脑室冲洗时间为7~47 d。随访3~9个月,患者的感染均未反复。结论对于重度颅内感染,尤其是脑室炎、脑室积脓患者,采用抗生素脑室持续冲洗,并联合脑室镜等方法的综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内感染 双侧脑室穿刺 冲洗
下载PDF
侵袭性垂体腺瘤发病机制及诊断标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波 +2 位作者 王任直 徐淑军 马文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0期478-480,共3页
本文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相关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细胞信号传导异常等涉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并从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手术观察等方面总结目前的诊断标准。
关键词 垂体肿瘤 肿瘤浸润 诊断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中脑脊液鼻漏的处理 被引量:12
15
作者 姚勇 +5 位作者 李桂林 尹振明 邓侃 李永宁 王任直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中脑脊液鼻漏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中发生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鞍结节脑膜瘤1例,脊索瘤1例,垂体腺瘤19例。在切除肿瘤后均采用人工硬脑膜-明胶海绵-蛋白生物胶方法...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中脑脊液鼻漏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中发生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鞍结节脑膜瘤1例,脊索瘤1例,垂体腺瘤19例。在切除肿瘤后均采用人工硬脑膜-明胶海绵-蛋白生物胶方法重建颅底硬膜,并辅以碘仿纱条填塞蝶窦腔。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无脑脊液鼻漏发生20例,发生可疑脑脊液鼻漏1例,保守治疗康复。结论即使手术导致颅底骨质、硬膜缺损明显,重建颅底硬膜辅以碘仿纱条填塞蝶窦腔,仍可有效预防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鼻漏 颅底 经鼻-蝶窦手术
下载PDF
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运动障碍及认知功能在脑脊液放液试验前后的对比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彩燕 高晶 +6 位作者 毛晨晖 崔丽英 彭斌 侯波 冯逢 王任直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放液试验前后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行走能力及认知功能改变,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评估时间和方法。方法收集2013-2014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门诊,符合临床可能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的患者27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神... 目的探讨脑脊液放液试验前后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行走能力及认知功能改变,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评估时间和方法。方法收集2013-2014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门诊,符合临床可能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的患者27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神经心理学检查[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蒙特利尔认知测验、日常生活能力、北京协和医院认知评估成套测验],并且进行1.5T头部核磁共振检查。进行脑脊液放液试验后,征得患者家属同意,转入神经外科进行腹腔一侧脑室引流。脑脊液放液试验一次性引流脑脊液30ml。评估方法包括:10m行走试验和认知功能评估(连线测验A、数字符号、Stroop测验),评估时间点为放液试验术后0、4、8、24、72h。比较各个时间点的行走能力及认知功能改变。同时将脑脊液放液试验前后的改变率与核磁共振的参数(Evan指数、胼胝体角、蛛网膜下腔凸面变窄与扩大的外侧裂不匹配征象)作相关性比较。结果脑脊液放液试验后的8、24h10m行走时间分别是19.41(9.00)、19.67(11.00)s,较0h[23.56(14.00)s]明显改善(Z=-3.416、-3.443,均P〈0.01),各个时间点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脑脊液放液试验后认知测验评估Z分(分)只有24h及72h的成绩[-6.29(26.72),-3.37(36.15)]较放液前[-10.28(21.60)]存在明显改善(Z=-3.506、-2.701,均P〈0.01)。脑脊液放液试验的行走功能和认知改变与影像学指标Evan指数、胼胝体角、蛛网膜下腔凸面变窄与扩大的外侧裂不匹配征象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脑脊液放液试验后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运动障碍较放液前改善明显,建议评估8h之后至少进行1次评估。Evan指数、胼胝体角及蛛网膜下腔凸面变窄与扩大的外侧裂不匹配征象与脑脊液放液效果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正常压力 运动障碍 认知障碍 脑室腹膜分流术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分割方法的一致性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常健博 姜燊种 +7 位作者 陈显金 骆嘉希 李沃霖 张庆华 石林 冯铭 王任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85-590,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脑血肿分割算法,探讨算法与手动分割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纳入中国颅内出血影像数据库中146例头部CT平扫影像图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集(90例)、测试集(26例)和验证集(30例),验证集采用手动分割、算...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脑血肿分割算法,探讨算法与手动分割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纳入中国颅内出血影像数据库中146例头部CT平扫影像图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集(90例)、测试集(26例)和验证集(30例),验证集采用手动分割、算法分割、精确多田公式和传统多田公式共4种方法对血肿体积进行测量,以手动分割为"金标准",分别对其他3种算法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与多田公式方法相比,算法分割的百分误差最小,为15.54(8.41,23.18)%,组内相关系数最高,为0.983;Bland-Altman一致性检测显示,93.33%的数据在95%一致性界限(95%LoA),且其95%LoA最窄,为-6.46~5.97 ml。算法分割的百分误差在不同血肿形态、体积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的算法分割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但仍需更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脑卒中的磁共振活体追踪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任直 +9 位作者 陆菁菁 王裕 樊晓彤 冯逢 马文斌 杨义 李桂林 窦万臣 金征宇 孔燕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7,I0010,共6页
目的探索利用磁共振技术活体追踪干细胞的可行性以及干细胞对卒中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采集大鼠后肢股骨和胫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和多聚左旋赖氨酸的混合物标记BMSCs... 目的探索利用磁共振技术活体追踪干细胞的可行性以及干细胞对卒中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采集大鼠后肢股骨和胫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和多聚左旋赖氨酸的混合物标记BMSCs,普鲁士蓝染色检测标记率。线栓法建立18只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动物模型,分为缺血对侧BMSCs移植组(细胞数1.5×105/15μl)、缺血同侧纹状体移植组(细胞数1.5×105/15μl)和对照组(15μlD-Hanks液)3组,每组6只。分别在脑缺血后第1天、细胞移植后第1天及第14天进行磁共振扫描,对各时间点梗死体积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顺磁性氧化铁对BMSCs的标记率为96%。磁共振追踪显示移植后第14天缺血同侧移植组BMSCs向缺血灶边缘迁移,缺血对侧移植组BMSCs沿胼胝体弥散,但是3组之间的脑梗死体积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顺磁性氧化铁对干细胞标记率高,磁共振活体追踪有利于了解干细胞移植后的存活和迁移。BMSCs脑内移植对于卒中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移植 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梗塞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诊断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程卫 +1 位作者 王任直 任祖渊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8-361,共4页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发生率近年有逐渐增高之趋势,颅内真菌感染可分为弥漫性感染和局灶性感染,临床表现多为脑膜炎、脑膜脑炎引起的发热和颅高压症状,以及由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的局灶性神经缺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诊断需将...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发生率近年有逐渐增高之趋势,颅内真菌感染可分为弥漫性感染和局灶性感染,临床表现多为脑膜炎、脑膜脑炎引起的发热和颅高压症状,以及由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的局灶性神经缺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诊断需将病史、流行病学、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分析,脑组织或脑脊液标本中找到真菌是诊断的金标准。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治疗原则是有效控制致病危险因素,使用有效抗真菌药物,对真菌脓肿、肉芽肿等进行积极手术干预。同时应积极探索新的诊断、治疗方法,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DRG支付方式下垂体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朗 +8 位作者 银锐 常健博 陈亦豪 张笑 张国杰 李春厚 马文斌 王任直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148-152,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纳入KC19组的垂体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为细化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垂体手术患者的病案首页信... 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纳入KC19组的垂体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为细化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垂体手术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患者住院费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垂体手术患者3809例,平均住院费用为36166.82元,平均住院天数为9.42 d;应用神经内镜手术的患者占比35.2%,存在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major complication or comorbidity,MCC)/并发症或合并症(complication or comorbidity,CC)的患者占比40%;单因素分析发现住院费用与患者性别、住院天数、其他诊断数量、手术操作数量、是否应用神经内镜及是否存在MCC/CC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住院时长,其次分别为其他诊断数量、手术操作数量、是否应用神经内镜、是否存在MCC/CC及性别。结论在DRG支付方式下,KC19组的细化应着重考虑其影响因素,患者是否应用神经内镜及是否存在MCC/CC应纳入分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住院费用 垂体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