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煤炭资源全生命周期地质保障技术体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潘树仁 李正越 +2 位作者 张维生 林中月 《中国煤炭地质》 2020年第1期1-4,57,共5页
新时代对煤炭行业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新机遇。在总结煤炭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了煤炭资源全生命周期的自主论述,将新时代煤炭资源全生命周期划分为绿色勘查、绿色开发、清洁利用和恢复绿色四个阶段,... 新时代对煤炭行业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新机遇。在总结煤炭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了煤炭资源全生命周期的自主论述,将新时代煤炭资源全生命周期划分为绿色勘查、绿色开发、清洁利用和恢复绿色四个阶段,探讨了各阶段地质技术的相互关系、技术重点与特征,构建了新时代煤炭资源全生命周期地质技术工作框架,展望了主要攻关方向,为促进煤炭行业“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发展提供了地质保障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全生命周期 绿色勘查 绿色开发 清洁利用 地质技术
下载PDF
陕北府谷矿区煤炭资源清洁利用潜势及方式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杜芳鹏 李聪聪 +4 位作者 乔军伟 张光超 雒铮 谭富荣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4,共4页
为了厘清陕北府谷矿区煤炭资源的清洁潜势、探究其更加清洁高效利用的可能性,在整理分析相关煤炭勘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主采煤层样品进行系统煤质分析、煤岩组分鉴定、微量元素测试以及相应的对比分析,以探讨其清洁高效利用潜势... 为了厘清陕北府谷矿区煤炭资源的清洁潜势、探究其更加清洁高效利用的可能性,在整理分析相关煤炭勘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主采煤层样品进行系统煤质分析、煤岩组分鉴定、微量元素测试以及相应的对比分析,以探讨其清洁高效利用潜势及途径。结果表明:府谷矿区煤具有中高灰、低硫、高挥发分、高氢碳原子比、低有害元素、富惰质组分等特点,较高的灰分是府谷矿区煤清洁利用的最主要障碍。经对比评价,府谷矿区原煤洁净等级为Ⅲ级,浮煤为Ⅱ级。低热演化程度、高挥发分、高氢碳原子比的特点使其在煤炭直接液化利用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浮煤直接液化利用是府谷矿区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谷矿区 清洁利用 煤岩煤质 有害元素 直接液化
下载PDF
煤矿开采若干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解决思路 被引量:11
3
作者 潘树仁 潘海洋 +1 位作者 朱开成 《中国煤炭地质》 2020年第9期21-25,53,共6页
我国煤矿开采引发的采煤沉陷、矿井水害、水资源污染与浪费、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问题长期存在。以“煤炭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为基础,总结我国煤炭开采面临的采煤沉陷、矿井水、煤基固废、冲击地压等若干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 我国煤矿开采引发的采煤沉陷、矿井水害、水资源污染与浪费、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问题长期存在。以“煤炭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为基础,总结我国煤炭开采面临的采煤沉陷、矿井水、煤基固废、冲击地压等若干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煤矿“减沉、增载、处废、保水、控排、防冲”一体化技术体系,并系统阐述了“采动空间注浆充填”“矿井水深层回灌与地质封存”“煤基固废分级分质利用与地下处置”等核心技术,为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发提供技术思路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 采动空间注浆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重庆南武矿区煤中镓赋存规律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聪聪 宁树正 +1 位作者 乔军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20,共6页
上二叠统龙潭组是重庆南武矿区的主要含煤岩系,通过采集主采煤层C_(25)样品,运用ICP-MS(稀土元素)、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重庆南武矿区龙潭组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南武矿区晚二叠世龙潭组C_(25)煤中Ga元素富... 上二叠统龙潭组是重庆南武矿区的主要含煤岩系,通过采集主采煤层C_(25)样品,运用ICP-MS(稀土元素)、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重庆南武矿区龙潭组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南武矿区晚二叠世龙潭组C_(25)煤中Ga元素富集,平面上呈现东北高、西北低的分布规律,矿区东北部天宝煤矿和开发煤矿达到综合利用品位。统计分析表明,C_(25)煤中Ga主要以无机态赋存于黏土矿物或硅酸铝盐矿物中。初步分析认为,南武矿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煤中Ga元素的富集主要受物源、沉积环境及构造热演化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武矿区 龙潭组 GA 赋存规律
下载PDF
神府矿区郭家湾勘查区煤质特征及液化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煤质技术》 2017年第3期9-12,共4页
结合神府矿区郭家湾勘查区煤炭勘查工作成果,系统分析研究区可采煤层的煤岩特征、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确定了区内煤类、煤岩类型,并初步评价煤炭的液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含量为45%,惰质组含量为52.3%,壳质组少... 结合神府矿区郭家湾勘查区煤炭勘查工作成果,系统分析研究区可采煤层的煤岩特征、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确定了区内煤类、煤岩类型,并初步评价煤炭的液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含量为45%,惰质组含量为52.3%,壳质组少量(含量0.9%);无机组分以碳酸盐矿物为主,含少量黏土矿物;煤质总体以特低-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的不黏煤为特征;直接液化用煤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角5-2煤层,资源量约为1 501万t,该区其他煤层煤基本不适合直接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质特征 液化性能 可采煤层 神府矿区 郭家湾勘查区 煤岩类型 有机显微组分 无机组分 变化规律
下载PDF
面向绿色矿山的注浆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被引量:3
6
作者 杜金龙 潘树仁 +12 位作者 刘长友 鲁岩 潘海洋 齐宽 赵明 刘厚松 姚宏鑫 周瑶 晏嘉 李世念 张彪 张丝诺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3期293-307,共15页
针对地表塌陷、水资源破坏、煤基固废堆积等问题,系统性提出了煤炭绿色开采“减沉、增载、处废、控水”一体化的多元耦合注浆技术体系,并成功示范。具体内容有:(1)综合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探测(钻探、超声成像、井下电视、光... 针对地表塌陷、水资源破坏、煤基固废堆积等问题,系统性提出了煤炭绿色开采“减沉、增载、处废、控水”一体化的多元耦合注浆技术体系,并成功示范。具体内容有:(1)综合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探测(钻探、超声成像、井下电视、光纤监测)等手段,研究了采动空隙空间与原生裂隙空间发育演化规律,尤其是将分布式光纤技术应用于离层空间探测,实现了注浆空间的精准识别。(2)利用煤基固废(煤矸石、粉煤灰)等制备了应用于不同场景的多源无机高性能注浆材料,将煤矸石作为离层注浆材料实现了规模化处置,同时研发了具有水下抗分散性、高体积系数、高塑性强度的新型KEP注浆堵水材料。(3)将丛式井技术运用到离层注浆孔钻探施工,有效规避采动超前破坏;集成研制了全天候、高泵压、大流量智能化注浆系统;应用补强注浆工艺,强化注浆减沉效果。(4)提出了注浆效果监测检测技术体系,重点阐述了钻探取芯与测井相结合的钻孔检测方法。(5)形成了以离层注浆减沉处废、垮落带注浆处废、老空区注浆增载处废和顶板裂隙注浆控水为核心的智能化技术体系,并在夏店煤矿、新浦磷矿、曹家滩煤矿、高家堡煤矿进行了工程示范,为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矿山 多元耦合 智能化 注浆关键技术 工程示范
下载PDF
广西上林二叠系含锂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锂富集成因探讨
7
作者 张莉 张德高 +8 位作者 林中月 宁树正 孙杰 徐惠恒 黄少青 严晓 范玉须 邹卓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6期39-44,共6页
随着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全球锂金属的需求急剧增加,世界各国正面临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煤系锂矿床具有巨大资源潜力和开发利用价值,可为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工业化生产需求提供保障。本研究以广西上林县万福矿区作为典型研究区,该区部分... 随着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全球锂金属的需求急剧增加,世界各国正面临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煤系锂矿床具有巨大资源潜力和开发利用价值,可为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工业化生产需求提供保障。本研究以广西上林县万福矿区作为典型研究区,该区部分煤层中存在锂含量较高的异常富集点,但在平面及纵向分布上存在一定的不均一性,本文围绕万福矿区煤系地层纵向分布的多层赋锂矿层开展成因及物质来源探讨,通过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揭示煤系沉积型锂矿的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广西二叠系含锂岩系的形成经历了风化-沉积-成岩三个阶段。中酸性岩浆岩作为主要物质基础,在陆相环境中风化,随着后期地壳下降,海水淹没台地并沉积碳酸盐岩,最终含锂岩系进入压实、成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沉积型锂矿 地球化学特征 矿物学 煤系沉积型锂矿成因
下载PDF
陕西凤县煤系石墨矿床构造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4
8
作者 姜波 +3 位作者 孙顺新 张光超 吕录仕 李聪聪 《中国煤炭地质》 2017年第3期1-4,36,共5页
凤县煤系石墨矿地处北秦岭南部西段,是秦岭地块中的重要石墨成矿带。依据近年来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矿床构造特征及找矿前景。结果显示,凤县煤系石墨矿床主要构造样式为"S"型褶皱、推覆构造及叠加褶皱,成矿后至少经历两次强... 凤县煤系石墨矿地处北秦岭南部西段,是秦岭地块中的重要石墨成矿带。依据近年来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矿床构造特征及找矿前景。结果显示,凤县煤系石墨矿床主要构造样式为"S"型褶皱、推覆构造及叠加褶皱,成矿后至少经历两次强烈构造运动,前期以近NS向挤压应力为主,后期以NWW向挤压应力为主,并与前期近东西向褶皱叠加;结合构造控矿特征,发现研究区找矿重点位于老厂以东的草凉驿组第五段、第六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县 煤系石墨 草凉驿组 构造特征 找矿潜力
下载PDF
新疆淖毛湖矿区1号煤层煤质特征及清洁利用方向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正威 李聪聪 +1 位作者 包志洪 《中国煤炭地质》 2018年第9期1-4,11,共5页
为了实现淖毛湖矿区优质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在对以往勘查钻孔的煤质化验资料统计分析和系统采样测试的基础上,对矿区主采1号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论述了硫分、灰分、挥发分、氢碳原子比的分布规律,并参照气化、液... 为了实现淖毛湖矿区优质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在对以往勘查钻孔的煤质化验资料统计分析和系统采样测试的基础上,对矿区主采1号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论述了硫分、灰分、挥发分、氢碳原子比的分布规律,并参照气化、液化用煤的煤质评价要求及洁净煤等级评价要求对1号煤的液化特征、洁净等级进行划分,划分结果显示:淖毛湖矿区1号煤以直接液化为主,原煤洁净等级为Ⅲ级,属较好洁净煤;浮煤洁净等级为Ⅱ,属好洁净煤,对实现淖毛湖矿区煤炭资源的洁净高效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淖毛湖矿区 清洁利用 煤岩煤质 有害元素 直接液化
下载PDF
中国低阶富惰质组煤的时空分布、煤质特征及清洁利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芳鹏 宁树正 +7 位作者 刘池洋 乔军伟 赵晓辰 李聪聪 谭富荣 苏刚 雒铮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92-1807,共16页
【研究目的】富惰质组煤以高惰质组含量为特征,煤质及工艺性质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清洁利用方式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梳理、厘定低阶富惰质组煤的时空分布、煤质特征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西北地区低阶富惰质组煤的清洁利用方式。【... 【研究目的】富惰质组煤以高惰质组含量为特征,煤质及工艺性质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清洁利用方式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梳理、厘定低阶富惰质组煤的时空分布、煤质特征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西北地区低阶富惰质组煤的清洁利用方式。【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大量前人勘查资料及研究成果,分析、归纳其中的煤岩、煤质数据,以此厘定中国煤富惰质组煤的时空分布特征、煤质特征,进而结合各用途的煤岩煤质指标,讨论西北低阶富惰质组煤的清洁潜势和用途。【研究结果】结果显示,中国的富惰质组煤主要分布时代为早—中侏罗世,分布区为西北地区,以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新疆北部诸盆地西山窑组煤为典型代表。西北地区低阶富惰质组煤具有低灰、低硫、低有害元素、低黏结性、较低氢含量、较低挥发分、较高二氧化碳反应性,高发热量等特点;其中氢含量、黏结性、挥发分、二氧化碳反应性等明显与高惰质组含量相关。煤质特征表明西北地区侏罗纪煤具有高清洁度和高发热量,是优质的动力用煤;同煤阶相对低挥发分和氢含量使其不利于作为直接液化用煤;而低灰、低硫、低黏结性、较强与二氧化碳反应性有利于其作为气化用煤,适用于多种气化工艺流程。此外,以陕西北部为代表的部分低阶富惰质组煤具有较高的焦油产率,为富油煤,适于低温干馏热解。【结论】西北地区低阶富惰质组煤以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为主要清洁利用方式,部分富油煤则应优先低温干馏热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惰质组煤 煤质特征 侏罗纪煤 清洁利用 优质动力用煤 气化用煤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木里煤田构造特征及沉积充填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富荣 +2 位作者 刘伟刚 杜芳鹏 雒铮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79-84,共6页
通过研究木里煤田构造特征、沉积充填序列来探讨研究区侏罗纪以来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两组断裂——北西西向—北西向逆冲断断裂和北东—南西向右行走滑断裂,北西西向—北西向断裂相对发育,定型于晚燕山期;北... 通过研究木里煤田构造特征、沉积充填序列来探讨研究区侏罗纪以来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两组断裂——北西西向—北西向逆冲断断裂和北东—南西向右行走滑断裂,北西西向—北西向断裂相对发育,定型于晚燕山期;北东—南西向右行走滑断裂定型较晚,属喜马拉雅期的产物。褶皱形态以线状褶皱和等厚褶皱为主,属喜马拉雅期的产物。断裂-褶皱构成了单向冲断型复式向斜、单向冲断型复式背斜、对冲型复式向斜;(2)木里煤田侏罗系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曲流河相、湖泊相;(3)木里煤田经历了断陷沉积期(侏罗纪)、隆升剥蚀期(白垩纪-渐新世)、广盆沉积期(中新世)、褶皱冲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里煤田 构造特征 沉积充填 构造-沉积演化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县松树头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及成煤环境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聪聪 《中国煤炭地质》 2011年第11期13-15,23,共4页
依据乌鲁木齐县松树头地区1:5万煤田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和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在地质构造特征和区域聚煤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松树头地区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和成煤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该区西山窑组岩性主要以粗砂岩、中砂岩及砂砾岩等粗... 依据乌鲁木齐县松树头地区1:5万煤田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和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在地质构造特征和区域聚煤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松树头地区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和成煤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该区西山窑组岩性主要以粗砂岩、中砂岩及砂砾岩等粗粒为主,夹细砂岩、粉砂岩、炭质泥岩、煤层及菱铁矿;成煤环境和聚煤模式以滨湖泥炭沼泽和扇三角洲平原的漫滩沼泽为主,主要可采煤层B5发育于滨湖泥炭沼泽中,成煤环境较好,煤层厚且较稳定。该研究结果对该区煤炭资源的进一步调查评价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窑组 沉积特征 成煤环境 松树头地区
下载PDF
吴堡矿区煤炭资源清洁利用潜势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中国煤炭地质》 2020年第9期88-92,105,共6页
从为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提供地质保障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的煤岩煤质情况,提出了相关清洁利用建议。研究表明,吴堡矿区S1煤层属低灰、中等挥发分、特低硫、低磷、高热稳定性、强黏结煤,镜质组最大反射... 从为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提供地质保障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吴堡矿区的煤岩煤质情况,提出了相关清洁利用建议。研究表明,吴堡矿区S1煤层属低灰、中等挥发分、特低硫、低磷、高热稳定性、强黏结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平均为1.15%,煤类为中等变质阶段肥、焦、瘦煤,全矿区适用于冶金炼焦用煤24804.4万t,铸造炼焦用煤96169.1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煤质 清洁煤 吴堡矿区
下载PDF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相分析及沉积古环境再造
14
作者 杨创 匡经水 《科技促进发展》 2011年第5期44-48,共5页
运用现代沉积学研究方法,通过建立沉积相模式,对广西十万太山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是印支期以来形成的由巨厚磨拉石建造组成的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因受构造的影响,晚三叠世的沉积响应比较明显... 运用现代沉积学研究方法,通过建立沉积相模式,对广西十万太山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是印支期以来形成的由巨厚磨拉石建造组成的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因受构造的影响,晚三叠世的沉积响应比较明显:沉积旋回呈现了深—浅—深—浅的特征,广泛发育的沉积相主要为滨湖相、河流相和河流三角洲相。由于地形震荡频繁等原因,未能形成较为稳定的具有较大工业价值的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万大山 上三叠统 沉积相 古环境
下载PDF
全国液化、气化、焦化用煤煤质数据库建设
15
作者 陈冰凌 +2 位作者 李玉桂 李聪聪 杜凡 《中国煤炭地质》 2022年第10期47-50,共4页
煤炭是我国最具优势的矿产资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建立煤质基础数据库是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收集、整理、统一液化、气化、焦化用煤数据属性格式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数... 煤炭是我国最具优势的矿产资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建立煤质基础数据库是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收集、整理、统一液化、气化、焦化用煤数据属性格式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数据库、WEBGIS、J2EE等多项技术,建立了全国液化、气化、焦化用煤煤质数据库,实现了煤质基础数据的系统管理、图形发布、地图检索、特殊用煤检索、地图资源应用、煤层综合检索等功能,为管理部门及其他用户提供实时、有序的煤炭资源清洁利用数据及辅助决策支持。提出要深化地理信息、“AI”、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煤炭地质工作的融合,促进煤炭地质工作向绿色、智能、高效迈进,让地质数据在煤炭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用煤 煤质数据库 J2EE技术 特殊用煤检索
下载PDF
传统煤炭地质转型升级方向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树仁 +3 位作者 朱开成 杜金龙 刘厚松 孙杰 《中国煤炭地质》 2020年第8期1-4,19,共5页
在分析研究地勘和煤炭行业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需求、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探讨了传统煤田地质转型升级新方向和具体实现路径,提出传统煤田地质由专注于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向资源与环境并重的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海洋地质、旅游... 在分析研究地勘和煤炭行业形势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需求、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探讨了传统煤田地质转型升级新方向和具体实现路径,提出传统煤田地质由专注于煤炭资源勘查工作向资源与环境并重的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海洋地质、旅游地质、生态地质等方向转型,由找煤服务向“为煤炭资源全生命周期提供地质技术保障”升级的具体思路,助力煤炭地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质 转型升级 全生命周期 地质保障
下载PDF
准东煤田五彩湾露天矿B_(1)煤层煤岩煤相及工艺性能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聪聪 陈瑞莉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42,共4页
以准东煤田五彩湾三号露天矿田B_(1)煤层为研究对象,采集了B_(1)煤层露天采坑连续剖面样品71件,运用反射光显微镜、原子吸收光谱仪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煤岩显微组分测定、工业分析、硫分、元素分析、灰成分分析等。研究表明:B_(1)煤层... 以准东煤田五彩湾三号露天矿田B_(1)煤层为研究对象,采集了B_(1)煤层露天采坑连续剖面样品71件,运用反射光显微镜、原子吸收光谱仪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煤岩显微组分测定、工业分析、硫分、元素分析、灰成分分析等。研究表明:B_(1)煤层具有惰质组含量高、镜质组含量较低的特点,镜质组以基质镜质体为主,而惰质组以半丝质体为主,具有干燥森林泥炭沼泽相和低位泥炭沼泽相2种煤相类型。B_(1)煤层为特低灰分、高挥发分及特低硫煤,垂向上挥发分、灰分及硫分变化不大,煤灰类型属于钙质灰分,煤灰中Na2O含量高,属于高钠煤,煤的结污指数属于严重类,熔渣指数属中等类,在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需注意高温结渣沾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煤相 煤质 侏罗系 五彩湾露天矿
下载PDF
陕西省特殊用煤资源分布特征及清洁利用方向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聪聪 杜芳鹏 《中国煤炭地质》 2020年第2期22-28,66,共8页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类分布齐全,以陕西省煤炭规划矿区为评价单元,在对矿区主要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特殊用煤资源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14个煤炭规划矿区液化、气化及焦化用煤资源进行了初步划分,结果表明:陕西省...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类分布齐全,以陕西省煤炭规划矿区为评价单元,在对矿区主要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特殊用煤资源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14个煤炭规划矿区液化、气化及焦化用煤资源进行了初步划分,结果表明:陕西省直接液化用煤和气化用煤资源丰富,焦化用煤相对较少,气化用煤主要分布于黄陇侏罗纪煤田黄陵矿区、旬耀矿区、彬长矿区和永陇矿区,陕北侏罗纪煤田的神府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以及陕北石炭-二叠系古城矿区;焦化用煤主要分布于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铜川矿区、蒲白矿区、澄合矿区和韩城矿区中高阶烟煤分布区,液化用煤主要分布于府谷矿区、榆横矿区、神府矿区、榆神矿区等低阶长焰煤分布地区;为陕西省煤化工产业布局和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用煤 煤岩煤质 清洁利用 陕西省
下载PDF
神府矿区洁净煤划分及绿色开发建议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聪聪 +4 位作者 乔军伟 杜芳鹏 尘福艳 谭富荣 雒铮 《中国煤炭》 2019年第11期79-83,共5页
为加快陕北侏罗纪煤田煤炭资源分质分级进程,在整理分析各井田地质勘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神府矿区各主要煤层的煤岩煤质分析、微量元素测试及综合对比,探讨其清洁高效利用及绿色开发的途径并提出合理的开发建议。结果表明:神府矿... 为加快陕北侏罗纪煤田煤炭资源分质分级进程,在整理分析各井田地质勘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神府矿区各主要煤层的煤岩煤质分析、微量元素测试及综合对比,探讨其清洁高效利用及绿色开发的途径并提出合理的开发建议。结果表明:神府矿区各煤层原煤以低灰、中高挥发分、高热值煤为主,煤中有害元素富集度低,原煤洁净等级为Ⅱ级;浮选后,多达到Ⅰ级。建议开发过程中,加强对煤岩煤质、煤中金属元素的研究,加大地下气化、直接液化等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矿区 煤岩煤质 洁净煤等级 绿色开发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府谷矿区直接液化用煤潜力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军虎 +4 位作者 杜芳鹏 乔军伟 李聪聪 谭富荣 雒铮 《中国煤炭》 2018年第3期46-52,共7页
府谷矿区煤层热演化程度低,以长焰煤、气煤等低阶烟煤为主。在总结直接液化用煤指标的基础上,分析府谷矿区大量煤岩煤质数据,研究表明3~#、4~#、6~#、10~#、11~#煤层灰分、挥发分、H/C高,硫分较低,煤岩惰质组含量较低,具有直接液化潜力... 府谷矿区煤层热演化程度低,以长焰煤、气煤等低阶烟煤为主。在总结直接液化用煤指标的基础上,分析府谷矿区大量煤岩煤质数据,研究表明3~#、4~#、6~#、10~#、11~#煤层灰分、挥发分、H/C高,硫分较低,煤岩惰质组含量较低,具有直接液化潜力。重点煤层4~#煤层的平面和垂向煤质关键指标分布特征表明其降低灰分可直接液化;府谷矿区浮煤适合直接液化。浮选降低灰分的同时会对H/C有一定影响,且硫化铁硫将被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用煤 府谷矿区 煤质 石炭-二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