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沾3区块内源微生物激活剂的筛选、优化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7
1
作者 马挺 +4 位作者 赵玲侠 李国强 曹美娜 王燕森 梁凤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05-2012,共8页
采用最大可能数法(MPN)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解析胜利油田沾3区块注入水和产出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采用离子色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分析了油藏地层水的离子组成,从而确定了该区块实施内源微生物激活的基础背景资料... 采用最大可能数法(MPN)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解析胜利油田沾3区块注入水和产出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采用离子色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分析了油藏地层水的离子组成,从而确定了该区块实施内源微生物激活的基础背景资料。以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机理为基础,同时考虑在激活过程中抑制有害菌———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繁殖,确立了以激活前后水样中总菌浓的变化、硫酸盐还原菌数量变化和对原油的乳化效果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激活剂效果评价。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成功将Box-Benhnke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应用到激活剂体系各因素的优化组合,最终得到玉米浆干粉0.33 g.(100 ml)-1、磷酸氢二铵0.312 g.(100 ml)-1和硝酸钠0.2 g.(100 ml)-1的激活配方,此时总菌浓达到1.57×108cells.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提高原油采收率 菌浓 乳化作用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油藏微生物的代谢特征和生态结构调控 被引量:18
2
作者 马挺 刘如林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1-717,共7页
油藏环境中孕育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代谢类型多、变异性大,在微生物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研究油藏中微生物的代谢特征和相互之间的生态关系,有助于提升对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机理的认识。本文对油藏环境中常见微生物类群的... 油藏环境中孕育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代谢类型多、变异性大,在微生物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研究油藏中微生物的代谢特征和相互之间的生态关系,有助于提升对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机理的认识。本文对油藏环境中常见微生物类群的代谢特征与功能、生态结构与调控等进行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微生物 代谢特征 生态 调控 提高采收率
原文传递
大庆聚驱后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与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赵玲侠 +4 位作者 曹美娜 梦黎 李国强 朱旭东 马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25-632,共8页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解析了大庆油田聚驱后油藏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注水井中的细菌主要以好氧的假单...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解析了大庆油田聚驱后油藏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注水井中的细菌主要以好氧的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为主,注水井近井地带以兼性厌氧的肠杆菌属为主,各采油井中的细菌则包括陶厄氏菌属、梭菌纲、假单胞菌属、油杆菌属及大量的未培养细菌;各注水井及注水井近井地带检测到的古菌主要是乙酸型产甲烷的甲烷鬃菌,各采油井中古菌则以甲烷微菌属、甲烷螺菌属及甲烷杆菌属等为主.总体上,该聚驱区块从注水井到采油井,细菌优势菌群依次呈好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严格厌氧细菌分布;古菌的分布受环境因素及微生物代谢产物影响,注水井和采油井中的优势菌群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后油藏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细菌 古菌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有害微藻抑藻细菌多样性及抑藻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郑宁宁 孙丽 +5 位作者 丁宁 李晨 傅宝燕 王超 王仁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4-1219,共16页
有害藻暴发能够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对水环境、人类健康及各国经济构成严重威胁。寻找能够有效防治有害藻华或赤潮的方法是现阶段水生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中,微生物因其分布广、种类多和易繁殖等特点,在有害藻华或... 有害藻暴发能够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对水环境、人类健康及各国经济构成严重威胁。寻找能够有效防治有害藻华或赤潮的方法是现阶段水生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中,微生物因其分布广、种类多和易繁殖等特点,在有害藻华或赤潮防治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正逐渐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抑藻细菌分布、物种多样性及抑藻机制(抑藻方式、细胞形态、光合作用和氧化损伤)等角度对当前有害微藻抑藻细菌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为微生物控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藻 抑藻细菌 物种多样性 抑藻机制
原文传递
16S rRNA基因高变区V4和V3-V4及测序深度对油藏细菌菌群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明艳 马嘉晗 +3 位作者 李瑜 刘文霞 秦鸿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0-449,共10页
【背景】16S rRNA基因测序是当前研究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分布的重要手段。【目的】揭示16S rRNA基因高变区V4(515-806)和V3-V4(338-806)及测序深度(1-2万条和10万条)对油藏微生物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的影响。【方法】所用油水样细... 【背景】16S rRNA基因测序是当前研究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分布的重要手段。【目的】揭示16S rRNA基因高变区V4(515-806)和V3-V4(338-806)及测序深度(1-2万条和10万条)对油藏微生物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的影响。【方法】所用油水样细菌16SrRNA基因拷贝数为(6.51±0.56)×108/L,16SrRNA基因V4区测序使用IlluminaMiSeqPE250测序平台,V3-V4区测序使用MiSeqPE300测序平台。【结果】测序深度达到1-2万条时,V4和V3-V4区测序文库覆盖率均达到99.6%以上,且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V4区测序深度为1-2万和10万时,菌群α多样性指数受测序深度影响不显著;与V4区测序相比,同样测序深度(1-2万)下,V3-V4区测序获得的菌群α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V4测序1-2万与10万获得的菌群中几乎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微生物类群;同样测序深度(1-2万)下,V4与V3-V4测序相比,优势微生物类群Epsilonproteobacteria(51.37%:64.23%)和Deltaproteobacteria(17.96%:11.40%)相对丰度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测序深度达到一定水平,增加测序深度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菌群α多样性指数,对菌群β多样性分析的影响十分有限;同一测序深度下,V4区与V3-V4区测序获得的细菌菌群α多样性指数明显不同,部分优势微生物类群的相对丰度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鉴于测序读长的提升和测序成本降低,与V4区测序相比,V3-V4区测序在更低的测序深度下文库覆盖率更高,可提供更多用于反映物种亲缘关系的16S rRNA碱基信息,本文认为V3-V4区测序可作为当下菌群分析的首选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细菌 16S rRNA V4 V3-V4 MiSeq测序
原文传递
两株嗜热解烃菌对原油的降黏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燕森 +3 位作者 张宏祚 潘晓轩 李国强 马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40-4245,共6页
引言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微生物自身及其代谢活动作用于原油和油藏,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采油技术[1-4]。按代谢类型划分,油藏微生物主要包括解烃菌、腐生菌、厌氧发酵菌、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5]。其中,... 引言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微生物自身及其代谢活动作用于原油和油藏,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采油技术[1-4]。按代谢类型划分,油藏微生物主要包括解烃菌、腐生菌、厌氧发酵菌、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5]。其中,解烃菌是能利用石油烃作为碳源生长代谢,并产生气体、有机酸、脂肪酸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等代谢产物的一类微生物的总称[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烃菌 原油 降解 乳化 降黏
下载PDF
微生物提高油藏原油采收率进展
7
作者 范克燕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文章从油藏中普遍存在的采油微生物类群及其驱油机制、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矿场应用、采油微生物的响应等方面对油藏微生物及其提高原油采收率进展进行综述.同时从营养剂在油藏储层中的分布、油藏环境下微生物生长代谢活性、油藏微生物定... 文章从油藏中普遍存在的采油微生物类群及其驱油机制、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矿场应用、采油微生物的响应等方面对油藏微生物及其提高原油采收率进展进行综述.同时从营养剂在油藏储层中的分布、油藏环境下微生物生长代谢活性、油藏微生物定向调控等方面阐述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的基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微生物采油 油藏微生物 群落调控
下载PDF
反硝化产气温和食酸菌G21及其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8
作者 冯英群 谢欣然 +1 位作者 马玉娇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以反硝化产气菌在油田生产中的潜在应用为出发点,从油田产出液中分离到一株兼性厌氧反硝化产气菌G21,对菌株G21进行了16S rRNA基因和反硝化功能基因分析,并基于产气效果对最佳碳源及碳氮比进行优化,测定产生气体的组分,从G21与油藏产出... 以反硝化产气菌在油田生产中的潜在应用为出发点,从油田产出液中分离到一株兼性厌氧反硝化产气菌G21,对菌株G21进行了16S rRNA基因和反硝化功能基因分析,并基于产气效果对最佳碳源及碳氮比进行优化,测定产生气体的组分,从G21与油藏产出液互配性角度探究了G21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菌株G21与Acidovorax temperans PHL的16S rRNA基因相似性达到99.36%,属于温和食酸菌;菌株G21含有膜结合硝酸盐还原酶(Nar)、周质硝酸盐还原酶(Nap)、亚硝酸盐还原酶(Nir)、一氧化氮还原酶(Nor)和氧化亚氮还原酶(Nos)的编码基因;气体组分分析结果证实,菌株能够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氧化亚氮和N_(2);糖类是其反硝化产气的最佳碳源,碳氮比为5∶1时(葡萄糖5000 mg/L(以化学需氧量COD计)、NaNO_(3)-N 1000 mg/L),产气量(气液比)达到1∶1;在油藏产出液中,G21产气性能良好,且能压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可见,反硝化产气温和食酸菌G21在防控油藏硫酸盐还原菌和产气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微生物驱油 反硝化 产气菌 温和食酸菌
下载PDF
大型海藻分泌物亚麻酸对东海原甲藻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4
9
作者 丁宁 王仁君 +5 位作者 陈嘉琳 韩梅傲雪 王建国 刘秀霞 郑宁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0-1416,共7页
东海原甲藻是常见有毒有害赤潮藻。本文从种群生长、光合效率和抗氧化系统等角度研究大型海藻分泌物亚麻酸胁迫下东海原甲藻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低浓度亚麻酸(<200μg·L^(-1))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200~1000μg... 东海原甲藻是常见有毒有害赤潮藻。本文从种群生长、光合效率和抗氧化系统等角度研究大型海藻分泌物亚麻酸胁迫下东海原甲藻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低浓度亚麻酸(<200μg·L^(-1))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200~1000μg·L^(-1)浓度下,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当亚麻酸浓度为1000μg·L^(-1)时,抑藻率达90%;200~1000μg·L^(-1)亚麻酸胁迫下,藻细胞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降低,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降低,当亚麻酸浓度为1000μg·L^(-1)时,F_v/F_m为对照组的33.87%;随着亚麻酸浓度的增大,抗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与抗氧化非酶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抗坏血酸As A和脱氢抗坏血酸DHA)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亚麻酸胁迫下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表明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以上结果说明,低浓度亚麻酸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亚麻酸主要通过降低光合效率和细胞过氧化损害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研究结果为生物法防控以东海原甲藻为优势藻种的赤潮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大型海藻 微藻 抑制
原文传递
赤潮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藻际细菌群落及其原位抑藻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宁 郑宁宁 +3 位作者 王仁君 孙丽 李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56-2363,共8页
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赤潮藻米氏凯伦藻藻际细菌群落组成,探究了原位营养刺激下藻际细菌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米氏凯伦藻藻际环境以Proteobacteria为主(α-Proteobacteria 48.1%,γ-Proteobacteria 8.6%)... 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赤潮藻米氏凯伦藻藻际细菌群落组成,探究了原位营养刺激下藻际细菌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米氏凯伦藻藻际环境以Proteobacteria为主(α-Proteobacteria 48.1%,γ-Proteobacteria 8.6%),其次Sphingobacteria 22.4%,Cyanobacteria 10.8%。通过加混合抗生素获得了米氏凯伦藻无菌培养体系,验证了所加营养液对藻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向米氏凯伦藻培养体系中添加体积比5%的2216E培养基、甘油和柠檬酸钠时,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抑制率分别为99.6%、96.0%和91.5%。对2216E刺激下藻际细菌群落变化进行分析表明,α-Proteobacteria丰度增至58.7%,其中Rhodobacteraceae由8.7%增至22.3%,Thalassobaculum由2.7%增至13.3%,γ-Proteobacteria增至13.3%,其中Pseudomonas由2.4%增至4.9%。米氏凯伦藻藻际环境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类群,适量外部营养刺激可以实现藻际细菌原位抑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凯伦藻 藻际环境 抑藻细菌 16S rRNA 原位抑藻
原文传递
多氯联苯(Aroclor 1242)胁迫下鲤鱼肝脏组织氧化应激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仁君 王建国 +2 位作者 丁宁 孙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86-1293,共8页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静态水质染毒方式在生理生化和转录水平上探究了我国重要经济鱼种鲤鱼(Cyprinus carpioio)对多氯联苯Aroclor 1242的氧化应激:鲤鱼肝脏组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静态水质染毒方式在生理生化和转录水平上探究了我国重要经济鱼种鲤鱼(Cyprinus carpioio)对多氯联苯Aroclor 1242的氧化应激:鲤鱼肝脏组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ydialdehyde,MDA)含量、相关抗氧化酶编码基因(Cu/Zn-SOD、Mn-SOD、CAT)、应激蛋白HSP70、转录因子Nrf2和芳烃受体AhR2基因表达。结果表明:Aroclor 1242胁迫下,鲤鱼肝脏组织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趋势;肝脏组织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其中390μg/L暴露组鲤鱼肝脏组织MDA含量在第6d高于对照组92.1%(P<0.01),表明肝脏组织发生脂质过氧化,膜系统受到损伤;鲤鱼肝脏组织中Cu/Zn-SOD、Mn-SOD、CAT、HSP70、Nrf2和AhR2编码基因表达出现不同程度下调。本文从酶学和基因转录水平上揭示了Aroclor1242胁迫下鲤鱼肝脏组织细胞的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鲤鱼 氧化应激 脂质过氧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枯草芽胞杆菌M15-10-1强化内源微生物驱油模拟实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燕淑 李彦 +6 位作者 代学成 田会梅 刘雪莲 常宁 李国强 马挺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6年第3期46-52,共7页
以分离自油藏环境的产脂肽枯草芽胞杆菌M15-10-1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外源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强化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的原油乳化分散效果和菌群间的相互作用。配伍性实验表明,该菌株与油藏常见采油功能菌——迪茨氏菌、红球菌和肠杆菌... 以分离自油藏环境的产脂肽枯草芽胞杆菌M15-10-1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外源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强化油藏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的原油乳化分散效果和菌群间的相互作用。配伍性实验表明,该菌株与油藏常见采油功能菌——迪茨氏菌、红球菌和肠杆菌具有良好的配伍性。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M15-10-1对内源菌群结构无不利影响。摇瓶激活实验和气象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枯草芽胞杆菌M15-10-1能够显著改善内源菌群激活初期油相乳化分散效果,促进原油降解,为后续广泛应用于现场试验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生物强化 内源微生物 微生物驱油 原油乳化
下载PDF
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产鼠李糖脂铜绿假单胞菌SG及其在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瑜 李彦 +1 位作者 马挺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41-3150,共10页
【背景】微生物在油田注采系统中的迁移直接影响到油藏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然而,由于缺少特异性标记,很难将目标微生物同众多的土著微生物区分开。因此,需要构建携带特异性基因的微生物菌株。【目的】为了有效追踪... 【背景】微生物在油田注采系统中的迁移直接影响到油藏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然而,由于缺少特异性标记,很难将目标微生物同众多的土著微生物区分开。因此,需要构建携带特异性基因的微生物菌株。【目的】为了有效追踪定位微生物在油田注采系统中的迁移,本文构建一株红色荧光蛋白标记假单胞菌。【方法】运用染色体同源重组的方法,将带有组成型表达启动子的红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red fluorescent protein gene,rfp)插入到一株分离自油藏环境且产鼠李糖脂的铜绿假单胞菌SG染色体上编码β-内酰胺酶基因内部,获得标记菌株SG-rfp。【结果】构建的菌株SG-rfp能够在非诱导条件下表达红色荧光蛋白,而且对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不具有耐受性。与野生型菌株SG相比,构建的SG-rfp菌株也能够在有氧和缺氧条件下产生鼠李糖脂,在岩芯驱油实验中能够较好地提高原油采收率。此外,应用菌株SG-rfp,本文研究并证实了微生物在含油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扩散及所受限制。【结论】本文所构建的菌株SG-rfp为深入研究微生物在油田注采系统中的迁移及微生物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微生物迁移 假单胞菌 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原文传递
单原子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在环境领域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杨佳琪 王仁君 +5 位作者 杨道鑫 王雪梅 刘彦彦 宋宇昊 陈峻峰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2年第2期119-121,150,共4页
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一种将金属以单原子的形式直接负载于某一载体表面上的一种新型催化剂。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因具备较高的原子利用率,较高催化活性及高反应选择性等优良性能而被众多研究人员所广泛关注。该文主要从单原子催化剂的... 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一种将金属以单原子的形式直接负载于某一载体表面上的一种新型催化剂。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因具备较高的原子利用率,较高催化活性及高反应选择性等优良性能而被众多研究人员所广泛关注。该文主要从单原子催化剂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研究现状以及在环境领域的应用进展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单原子催化剂的特点。单原子催化剂本身具备许多优异的性质,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对金属原子的综合利用率。近几年,单原子催化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渐广泛应用在水污染治理、控制气态污染物、调整气体转变、清洁燃料的再生、降解污染物及燃料电池等众多环境领域。并对单原子催化剂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反思,为单原子催化剂进一步应用于环境治理上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剂 新型材料 原子利用率 环境领域
下载PDF
新型稠化缓释营养剂的优化及其驱油潜力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会梅 +5 位作者 代学成 李彦 王燕森 王红波 李国强 马挺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16年第3期33-38,共6页
基于当前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研发和矿场应用现状,开发能够提供并延缓释放微生物营养、调诸高渗透层双重作用的新型激活剂体系,从而解决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营养剂随驱替液过快采出的问题.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该稠化缓释营养剂能够显... 基于当前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研发和矿场应用现状,开发能够提供并延缓释放微生物营养、调诸高渗透层双重作用的新型激活剂体系,从而解决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中营养剂随驱替液过快采出的问题.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该稠化缓释营养剂能够显著激活内源微生物和功能菌群,使总体菌密度提升2~3个数量级,并联填砂管岩心驱油效率提高21.8%,单只岩心最大提高约53.7%,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该研究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驱油 物理模拟实验 稠化缓释营养剂 驱油效率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微生物驱微生物功能基因与采油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红波 李明 +3 位作者 连泽特 代学成 马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6-731,共6页
为揭示油藏内源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变化与采油效果的对应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3类典型采油井微生物驱产出液中的采油功能菌烃氧化菌(HOB)、硝酸盐还原菌(NRB)和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功能基因alkB、napA... 为揭示油藏内源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变化与采油效果的对应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3类典型采油井微生物驱产出液中的采油功能菌烃氧化菌(HOB)、硝酸盐还原菌(NRB)和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功能基因alkB、napA和dsrB进行了动态跟踪监测,并与同期采油井的生产开发状况(日产液、产油和含水)结合,分析三类采油功能微生物类群与油井增油降水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微生物驱后,各试验井有益的HOB增幅较大,其丰度和含量与增油量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NRB丰度显著提高,同时有害菌SRB得到有效抑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可替代传统测试瓶分析技术,实现采油功能菌的快速跟踪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 功能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克拉玛依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