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50
1
作者 周总光 曾勇 +6 位作者 杨品 程中 赵纪春 舒晔 高贤 严律南 张肇达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95-200,共6页
为揭示胰腺微循环通道的结构与功能 ,用保留动态信息和组织信息于静态样本的微循环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法、FITC红细胞标记胰腺微循环活体荧光显微观察法 ,对人、猴、狗、鼠、兔胰腺微循环通道的构筑特征、胰腺活体微循环的动力学特点进... 为揭示胰腺微循环通道的结构与功能 ,用保留动态信息和组织信息于静态样本的微循环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法、FITC红细胞标记胰腺微循环活体荧光显微观察法 ,对人、猴、狗、鼠、兔胰腺微循环通道的构筑特征、胰腺活体微循环的动力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1胰腺小叶为胰腺微循环形态与机能的基本单位 ,小叶内动脉与小叶内静脉之间包括了胰腺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两极毛细血管床 ;2胰腺微循环的流向是由内分泌部流向外分泌部 ,胰岛 -腺泡门脉循环是胰腺微循环的基本特征 ;3胰腺小叶多由独支的小叶内动脉供血 ,相邻小叶内动脉及其分支间无吻合存在 ,属终动脉 ,这一解剖学特性是急性胰腺炎局部缺血及小叶内灶性坏死的解剖学基础 ;4生理状态下胰腺微循环表现为稳定的毛细血管灌注形式 ,灌流量为 1.18± 0 .0 5 nl/m in;急性胰腺炎早期出现 FITC-RBC流量减少、微循环灌流不足和机能毛细血管密度减少 ,提示胰腺小叶为胰腺微循环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 ;胰岛 -腺泡门脉循环是胰腺微循环的基本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微循环 结构 功能 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腹膜后间隙纵向联系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2
2
作者 姜苏明 高贤 +2 位作者 雷清芳 周德明 闵鹏秋 《广东解剖学通报》 CAS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运用矢状断面解剖。整体层次解剖和光镜观察方法,在34具尸体标本上研究了肾筋膜和腹膜后间隙在纵向上的延伸,附着和通连,结果显示,(1)肾前筋膜其上下在不同部位与后腹壁腹膜愈合,肾后筋膜向上与膈下筋膜愈合,向下愈着髂腰筋膜,外侧与腹... 运用矢状断面解剖。整体层次解剖和光镜观察方法,在34具尸体标本上研究了肾筋膜和腹膜后间隙在纵向上的延伸,附着和通连,结果显示,(1)肾前筋膜其上下在不同部位与后腹壁腹膜愈合,肾后筋膜向上与膈下筋膜愈合,向下愈着髂腰筋膜,外侧与腹膜愈合;(2)肾周间隙向上伸入肝裸区,肾旁前、后间隙向上受阻于肾前、后筋膜与后腹壁腹膜和膈下筋膜的愈合处,(3)肾周间隙向下开放,延续盆部腹膜外间隙,腹股沟深面及腹前外侧壁,肾旁前、后间隙在下方互不通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筋膜 腹膜后隙 肾周间隙 肾旁间隙
下载PDF
生长因子网络调节对骨形成作用的研究——Ⅵ.多种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人胚成骨样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田卫东 高贤 +1 位作者 王大章 陈伟辉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T G 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 G F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及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 P D G F)等四种生长因子中,三种生长因子交互应用和四种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人胚...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T G 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 G F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及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 P D G F)等四种生长因子中,三种生长因子交互应用和四种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人胚成骨样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实验期间检测成骨样细胞3 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 H Td R)、3 H脯氨酸(3 H Proline)的掺入量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结果显示:三种和四种生长因子交互联合应用,对人胚成骨样细胞增殖与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预示具有协同作用的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可提高其促进骨形成的生物学效应,可能成为临床治疗骨疾病和修复骨缺损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人胚成骨样细胞 骨形成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腹膜后间隙向外侧通连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4
作者 姜苏明 高贤 +1 位作者 雷清芳 闵鹏秋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3,共3页
连续观察30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腹部横断面标本,结果显示肾筋膜向外侧延伸和附着在肾门及其以下平面可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在肾门平面左右侧出现率分别为23.33%和30.00%,肾下极平面分别为30.00%和33.33%... 连续观察30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腹部横断面标本,结果显示肾筋膜向外侧延伸和附着在肾门及其以下平面可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在肾门平面左右侧出现率分别为23.33%和30.00%,肾下极平面分别为30.00%和33.33%;Ⅱ型在肾门平面的出现率左右侧分别为40.00%和26.67%,肾下极平面分别为10.00%和3.33%;Ⅲ型在肾门平面的出现率左右侧分别为33.33%和43.33%,肾下极平面分别为60.00%和63.33%;Ⅳ型少见,仅见于左肾门平面,出现率为3.33%。肾门以上平面,肾前、后筋膜在肾外侧愈着。熟悉肾筋膜向外侧延伸和附着的情况,对腹膜后间隙积液扩散途径的认识和积液的定位鉴别诊断及临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前筋膜 肾后筋膜 侧锥筋膜 肾旁前间隙 肾旁后间隙 肾周间隙
下载PDF
肾与升降结肠及后腹膜隐窝位置关系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5
作者 姜苏明 高贤 +1 位作者 雷清芳 周德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0-293,共4页
在30具成年男性尸体制成的腹部横断面标本上,观察和统计了肾与升、降结肠及与后腹膜隐窝在肾上、下极和肾门平面的位置关系,主要结果如下:①肾后外侧位和肾后位结肠出现在肾门及其以下平面,左侧出现率高于右侧;肾门平面仅在左侧... 在30具成年男性尸体制成的腹部横断面标本上,观察和统计了肾与升、降结肠及与后腹膜隐窝在肾上、下极和肾门平面的位置关系,主要结果如下:①肾后外侧位和肾后位结肠出现在肾门及其以下平面,左侧出现率高于右侧;肾门平面仅在左侧出现,分别为3.3%和6.7%;肾下极平面左侧为6.7%和10.0%,右侧均为3.3%。②后腹膜隐窝肾后伸延在肾门及其以上平面出现,肾门平面左、右侧分别为10.0%和6.7%,肾上极平面仅见于右侧为6.7%。本文还对上述结果结合临床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结肠 后腹膜隐窝 解剖
下载PDF
CT断层图象三维重建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光明 高贤 +1 位作者 石传平 杨莉 《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4年第3期225-227,共3页
本研究采用体数据(VOLUMETRIC DATA)作三维数据结构,自行设计、研制成功微型计算机三维重建系统。该系统采用病人CT扫描数据或断面图象,完全在微机上实现病人扫描部位图象的立体重建。这种源于病人实际结构的三维计算机图象,表面特征真... 本研究采用体数据(VOLUMETRIC DATA)作三维数据结构,自行设计、研制成功微型计算机三维重建系统。该系统采用病人CT扫描数据或断面图象,完全在微机上实现病人扫描部位图象的立体重建。这种源于病人实际结构的三维计算机图象,表面特征真实,内部结构,如皮肤、皮下组织、肌、骨等层次清晰,骨性标志明确。通过计算机可对重建的三维图像作任意方向旋转、剖切或逐层剥离,清楚地显示脑内的皮质、髓质、丘脑、豆状核、尾状核、内囊前、后肢和脑室系统以及脑水肿、脑肿瘤等病变图象。直观地了解肿瘤或病变波及的三维空间范围。可方便、准确地进行体内外结构的任意定点、定位和角度测量。对外科诊疗方案的制定和颅内定向手术的模拟和活体解剖结构的研究有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 三维重建系统 计算机图象 CT 外科学
下载PDF
疏肝解郁法治疗偏头痛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高贤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8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疏肝解郁法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偏头痛 反复发作性头痛 神经精神因素 原发性头痛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腹膜后隙的微机三维图形重建 被引量:3
8
作者 姜苏明 高贤 +1 位作者 雷清芳 周德明 《广东解剖学通报》 CAS 1995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研究从图形处理的方式成功地建立了微机三维图形重建的方法,研制了DGT和预处理软件(ZZH6和ZZHS),对主要用于机械设计的GCD和Micro CADDS Surface软件功能作了进一步开发,使它们能用于医学生物学领域中复杂结构的三维重建;用上述软件... 本研究从图形处理的方式成功地建立了微机三维图形重建的方法,研制了DGT和预处理软件(ZZH6和ZZHS),对主要用于机械设计的GCD和Micro CADDS Surface软件功能作了进一步开发,使它们能用于医学生物学领域中复杂结构的三维重建;用上述软件作支撑,在IMB PC—AT机上完成了腹膜后隙内器官和结构的三维重建重建厘建图形全彩色显示,以形态直观逼真、层次分明和质地细腻提供立体图形,利于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隙 微机 三维图形重建 解剖
下载PDF
腹膜后间隙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姜苏明 高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79-183,共5页
腹膜后间隙(Retroperitoneal space)在解剖学、临床诊治和放射学诊断方面,都被认为是较困难和有争议的区域。在解剖学上,这一区域的筋膜及其界限一直难于确定,并且意见分歧。在临床上,腹膜后间隙的疾病,由于其症状和体征的不典型和复杂... 腹膜后间隙(Retroperitoneal space)在解剖学、临床诊治和放射学诊断方面,都被认为是较困难和有争议的区域。在解剖学上,这一区域的筋膜及其界限一直难于确定,并且意见分歧。在临床上,腹膜后间隙的疾病,由于其症状和体征的不典型和复杂性,误诊率高达25~50%,而且这一区域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间隙 解剖学
下载PDF
人胰岛微血管构筑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品 高贤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43-246,共4页
为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采用墨汁灌注光镜观察法、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法,研究了成人胰腺胰岛的微血管构筑。结果表明:成人胰腺内绝大多数胰岛由小叶内动脉直接分支供应;胰岛内微循环流向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中央型、... 为研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采用墨汁灌注光镜观察法、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法,研究了成人胰腺胰岛的微血管构筑。结果表明:成人胰腺内绝大多数胰岛由小叶内动脉直接分支供应;胰岛内微循环流向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中央型、周围型和混合型;胰岛输出血管——胰岛-腺泡门脉血管可分为聚合型和连续型两种类型;少数小胰岛无小叶内动脉分支直接供应,而由附近较大胰岛的输出血管供给,这种连接大、小胰岛之间的血管称为胰岛-胰岛门脉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微血管 胰腺炎 坏死性胰腺炎
下载PDF
盆部筋膜与筋膜间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羊惠君 高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3-76,共4页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对盆部筋膜与筋膜间隙的研究,促进了外科、妇产科手术和放射诊断工作的发展,但也留了许多令人迷惑不解的地方。70年代以来,CT,MRI 陆续投入临床使用,活体的盆部筋膜与筋膜间隙得以直接显示,给研究带来新的手...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对盆部筋膜与筋膜间隙的研究,促进了外科、妇产科手术和放射诊断工作的发展,但也留了许多令人迷惑不解的地方。70年代以来,CT,MRI 陆续投入临床使用,活体的盆部筋膜与筋膜间隙得以直接显示,给研究带来新的手段,也因此产生了一些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看法。国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筋膜 筋膜间隙
下载PDF
绿僵菌Metar hizium SP.防治天麻双叉犀金龟及其应用研究
12
作者 李贵芳 高贤 +1 位作者 宋宝珍 曹玉珍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绿僵菌MetarhiziumSP.防治天麻双叉犀金龟及其应用研究李贵芳,高贤华,宋宝珍,曹玉珍(贵州省植物园,贵阳,550001)本文报导1984~1985年在贵州省植物园天麻国内,利用绿僵菌MetarhiziumS... 绿僵菌MetarhiziumSP.防治天麻双叉犀金龟及其应用研究李贵芳,高贤华,宋宝珍,曹玉珍(贵州省植物园,贵阳,550001)本文报导1984~1985年在贵州省植物园天麻国内,利用绿僵菌MetarhiziumSP.对双叉犀金龟Xylolru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双叉犀金龟 绿僵菌 防治
下载PDF
人胰岛微血管的扫描电镜观察
13
作者 杨品 高贤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6年第4期195-196,共2页
采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法研究了6例成人胰腺内胰岛的微血管构筑。结果发现:成人胰岛由小叶内动脉的分支──胰岛输入血管供应,根据其首先到达胰岛的部位不同将胰岛分为三种类型,即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所有胰岛的输出血管... 采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法研究了6例成人胰腺内胰岛的微血管构筑。结果发现:成人胰岛由小叶内动脉的分支──胰岛输入血管供应,根据其首先到达胰岛的部位不同将胰岛分为三种类型,即周围型、中央型和混合型;所有胰岛的输出血管──胰岛-腺泡门脉血管均为连续型门脉血管;约1%的胰岛,其输出血管除形成胰岛-腺泡门脉血管外,还可形成胰岛-胰岛门脉血管而到达附近的小胰岛,形成小胰岛毛细血管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微血管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人胰岛微血管和A细胞的微机三维重建
14
作者 杨品 高贤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6年第4期215-217,共3页
采用微机辅助三维重建的方法重建了人胰岛的微血管和A细胞,结果表明:所使用的软件重建速度快,图像速真,清晰度高,视觉效果好,可对重建物体进行多角度、多轴旋转,也可进行任何部位的切割,以便能进一步了解胰岛内各结构的详细情... 采用微机辅助三维重建的方法重建了人胰岛的微血管和A细胞,结果表明:所使用的软件重建速度快,图像速真,清晰度高,视觉效果好,可对重建物体进行多角度、多轴旋转,也可进行任何部位的切割,以便能进一步了解胰岛内各结构的详细情况,为进一步研究胰岛内微血管和细胞的立体位置关系提供方法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微血管 A细胞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胰岛的血液引流与胰腺外分泌的机能和临床意义
15
作者 周总光 程中 +4 位作者 杨品 舒晔 张肇达 高贤 陈槐卿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0-334,371,共6页
目的 研究胰岛的血液引流与胰腺外分泌的机能联系与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微血管树脂 /墨汁灌注扫描电镜 /光镜观察法、保留动态及组织信息在静态样本的微循环观察法、FITC标记红细胞 (FITC- RBC)荧光活体显微镜观察法以及计算机图像处... 目的 研究胰岛的血液引流与胰腺外分泌的机能联系与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微血管树脂 /墨汁灌注扫描电镜 /光镜观察法、保留动态及组织信息在静态样本的微循环观察法、FITC标记红细胞 (FITC- RBC)荧光活体显微镜观察法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微血管三维重建法 ,对 11例男性尸体、40只猴、2 4只狗、62只鼠、2 4只兔的胰岛血液引流通道与胰腺外分泌腺泡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 不同动物的内分泌胰岛血液主要经胰岛的三种类型输出血管引流至不同的外分泌腺泡区域 ,灵长类的部分胰岛血液还引流至邻近的小胰岛 ,研究者根据胰岛引流系统的特征对其进行了分类及命名 :1连续型引流系统 ,所有胰岛具有这类引流 (输出 )管道 ,其管径细 ,行程短、引流至胰岛周围的腺泡毛细血管区域。 2聚合型引流系统 ,为部分胰岛所有 ,其管径粗、行程长 ,引流至远离胰岛的腺泡毛细血管区域。 3跨越型引流系统 ,为部分胰岛所有 ,其输出管道越过小叶间隔引流至另一胰腺小叶的腺泡毛细血管区域 ,而这一小叶往往没有胰岛存在。 4胰岛 -胰岛型引流系统 ,灵长类部分胰岛的血液通过胰岛 -胰岛型引流通道回流至邻近的小胰岛。结论 胰岛具有完善联系外分泌腺泡的引流系统 ,提示含有高浓度胰岛内分泌激素的胰岛血液可能对外分泌腺泡的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微循环 胰岛 胰腺外分泌 血液引流
下载PDF
胰腺微循环通道及其临床意义——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
16
作者 周总光 高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血管内墨汁灌注连续切片光镜观察,对20例恒河猴的胰腺微循环通道进行了研究。猴的胰腺微循环通道主要途径为:小叶间动脉→小叶内动脉→入岛血管→胰岛血窦→出岛血管(门脉)→腺泡毛细血管网→...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血管内墨汁灌注连续切片光镜观察,对20例恒河猴的胰腺微循环通道进行了研究。猴的胰腺微循环通道主要途径为:小叶间动脉→小叶内动脉→入岛血管→胰岛血窦→出岛血管(门脉)→腺泡毛细血管网→小叶内静脉→小叶间静脉。构成胰腺基本单位的胰腺小叶,其血供特点是:由独支小叶内动脉供给血液,相邻小叶内动脉及其分支之间无吻合存在,属终动脉,推测这一特点可能是急性胰腺炎小叶内灶性坏死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微循环 电镜
下载PDF
中国临床解剖学进展
17
作者 高贤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3年第1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临床解剖学 进展
下载PDF
肝左三角韧带及其游离缘的形态和结构
18
作者 高贤 雷清芳 周德明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4期356-359,共4页
本文对42例成年男性尸体的肝左三角韧带及其游离缘,进行了观察测量,并对共中37例的游离缘作了组织学观察;此外,还对30例新生儿的肝左三角韧带,做了对照观察。42例成人肝左三角韧带的平均长度为13.91cm,其游离缘的平均长度为6.86cm;肝左... 本文对42例成年男性尸体的肝左三角韧带及其游离缘,进行了观察测量,并对共中37例的游离缘作了组织学观察;此外,还对30例新生儿的肝左三角韧带,做了对照观察。42例成人肝左三角韧带的平均长度为13.91cm,其游离缘的平均长度为6.86cm;肝左三角韧带全长位于肝左叶上面者占97.5%,将左肝上间隙分为前、后两个间隙。42例成人的肝左三角韧带均有游离缘,其形态可分为5种类型;30例新生儿的肝左三角韧带均无游离缘。对37例成人肝左三角韧带游离缘的组织学观察,发现其内有残余肝细胞索者达65%,有胆管者达89%,有血管者达100%,有神经者达78%;残余肝细胞索、神经和胆管的出现,都由近侧向远侧逐渐减少。肝左三角韧带游离缘可能是生后肝左叶退缩遗留下来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左三角韧带 游离缘
下载PDF
猴胰腺门脉循环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总光 高贤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485-487,共3页
关键词 胰腺 微循环 门脉系统 动物实验 光镜 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水牛急性死亡的诊断
20
作者 龙忠保 高贤 +4 位作者 朱贵斌 李智祥 严树发 李玉明 黄强 《四川畜牧兽医》 1995年第1期46-47,共2页
河口县某村1994年(?)月2日至8月15日,连续急性死亡水牛28头,通过疫情调查、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及动物试验,确诊为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现报告如下: 1 起因及流行情况 据反映,某农户从外地购得一猪头回家食用,第二天自家猪... 河口县某村1994年(?)月2日至8月15日,连续急性死亡水牛28头,通过疫情调查、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及动物试验,确诊为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现报告如下: 1 起因及流行情况 据反映,某农户从外地购得一猪头回家食用,第二天自家猪突然死亡两头,以为中毒致死,作埋葬处理。两天后,另一农户家的一头水牛突然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 水牛 急性死亡 疫情调查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