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外科相关并发症的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35
1
作者 刘占兵 杨尹默 +5 位作者 高嵩 庄岩 高红 田孝东 谢学海 万远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392-1397,共6页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外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5年1月至2010年4月共4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32例,女性180例,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与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中共有15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外科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5年1月至2010年4月共4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32例,女性180例,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与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中共有15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14例次,总发生率为37.1%.术后30 d内死亡19例,总病死率4.6%.统计学分析显示,胰腺钩突全切除与否(P=0.022)、胰肠吻合方式(P=0.005)、胰管直径(P=0.007)及残余胰腺质地(P=0.000)与胰瘘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未进行胰腺钩突全切除(P=0.002)、术中失血量≥600ml(P=0.000)及合并胰瘘者(P=0.000)术后出血发生率显著增高;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胰管直径及胰腺质地是影响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未进行胰腺钩突全切除、术中失血量≥600ml及胰瘘为影响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血管切除或腹膜后淋巴清扫的患者与未行血管切除或腹膜后淋巴清扫的患者相比,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慢性胰腺炎及胰管扩张的患者可行胰肠端侧黏膜对黏膜吻合,而端端或端侧套入式吻合更适于胰管不扩张或胰腺质软者;完整切除钩突、术中仔细止血是预防术后出血的重要因素;胰瘘是并发术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联合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切除及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胰瘘 出血 胃排空障碍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难点与争议 被引量:24
2
作者 庄岩 田孝东 +2 位作者 高红 陈依然 杨尹默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271-274,共4页
近年来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逐渐获得认可,但仍存在争议。其中一些技术难点也影响其在更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本文述评该领域的若干热点问题,探讨技术难点及其处理路径。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原文传递
胃全系膜切除术治疗胃癌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玉村 高红 万远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06-208,共3页
关键词 胃全系膜切除术 治疗 胃癌 根治术 胚胎发生学 解剖学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预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依然 田孝东 +3 位作者 谢学海 高红 庄岩 杨尹默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建立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4月连续的4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1比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验证组。应用单因素...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建立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5年4月连续的4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1比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验证组。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模型组患者术后胰瘘的风险因素,建立术后胰瘘的风险预测模型,并代入验证组验证其预测的准确性。结果模型组334例患者中,88例术后发生胰瘘,发生率26.4%。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体重指数(P〈0.01)、术前CT所示胰管直径(P=0.001)为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29(95%CI:0.777~0.881)。代入验证组拟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95%CI:0.825~0.945),提示预测准确性良好。结论体重指数和术前CT所示胰管直径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有相关性。本研究建立的术后胰瘘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可为术中胰腺消化道重建、术后胰瘘的防控及处置提供参考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瘘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风险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红 李宝毅 +3 位作者 马永蔌 田孝东 庄岩 杨尹默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2-499,共8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PPH)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7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2例,女320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PPH)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7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2例,女320例;中位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16~89岁。观察指标:(1)PPH诊断情况。(2)PPH影响因素分析。(3)PPH治疗情况。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PPH诊断情况。712例患者中,72例发生PPH,其中7例死亡。PPH发生率为10.11%(72/712),PPH相关病死率为9.72%(7/72)。72例患者中,早期PPH 7例,晚期PPH 65例;轻度PPH 23例,重度PPH 49例。(2)PPH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扩大切除、术后胰瘘、术后胆瘘、术后腹腔感染是影响晚期PPH的相关因素(χ^(2)=13.17,3.93,87.89,22.77,36.1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TBil≥171μmol/L、术后胰瘘为B级或C级、术后胆瘘、术后腹腔感染是影响晚期PPH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91,8.10,2.11,2.42,95%可信区间为1.09~3.33,4.62~14.20,1.06~4.23,1.35~4.31,P<0.05)。(3)PPH治疗情况。①早期PPH治疗:7例早期PPH患者中,轻度PPH 4例,重度PPH 3例。4例轻度PPH患者经保守治疗成功止血。3例重度PPH患者的出血部位分别为胰肠吻合口后壁、胰腺钩突残端、空肠营养管穿刺腹壁导致左季肋区腹壁血管副损伤,均经再次手术成功止血。7例早期PPH患者均无其他并发症,顺利出院。②晚期PPH治疗:65例晚期PPH患者中,轻度PPH 19例,重度PPH 46例。19例轻度PPH患者中,18例行保守治疗成功止血(其中2例死于胰瘘和腹腔感染),1例行内镜治疗成功止血。46例重度PPH患者中,18例生命体征稳定、出血速度缓慢者行保守治疗成功止血(其中1例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出血 胰瘘 并发症 外科手术 手术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尹默 高红 +2 位作者 庄岩 田孝东 马永簌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332-335,共4页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适用于胰体尾部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避免了脾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手术方式包括保留脾动静脉的Kimura手术和切除脾动静脉主干、保留胃网膜左血管等侧枝循环的Warshaw手术。腹腔镜下Kimura手术视野清晰,安...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适用于胰体尾部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避免了脾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手术方式包括保留脾动静脉的Kimura手术和切除脾动静脉主干、保留胃网膜左血管等侧枝循环的Warshaw手术。腹腔镜下Kimura手术视野清晰,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为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的首选。术前检查或术中探查可疑为浸润性恶性病变或病灶与脾血管、脾门关系密切者,应果断放弃保脾术式,改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 脾切除术
原文传递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及术式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尹默 马永蔌 +1 位作者 高红 庄岩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8-791,共4页
慢性胰腺炎的典型临床特征为持续性不可逆的炎症过程、反复发作的疼痛症状和进行性丧失的胰腺内分泌与外分泌功能。其病理学改变包括胰腺实质的纤维化、胰腺导管的解剖性狭窄与扩张、可并发胰腺实质的钙化或胰管结石等。酗酒是慢性胰腺... 慢性胰腺炎的典型临床特征为持续性不可逆的炎症过程、反复发作的疼痛症状和进行性丧失的胰腺内分泌与外分泌功能。其病理学改变包括胰腺实质的纤维化、胰腺导管的解剖性狭窄与扩张、可并发胰腺实质的钙化或胰管结石等。酗酒是慢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评价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效果的标准是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术式包括引流手术(Peustow手术,Partington and Rochelle手术等)、不同范围的胰腺切除手术以及上述两种术式的联合(Beger手术,Frey手术等)。由于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学改变及影像学表现的复杂性,治疗上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随意而为,在选择内科、内镜或外科特别是外科何种术式做为病人治疗的途径时,应对上述方式有非常清楚的理解,个体化应用,使病人最大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外科治疗 内镜治疗 个体化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关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被引量:11
8
作者 高红 庄岩 +2 位作者 田孝东 吴广东 杨尹默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85-687,共3页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提出相应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412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2例,女性180例,平均年龄(60±12)岁。手术方式为...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提出相应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412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2例,女性180例,平均年龄(60±12)岁。手术方式为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重建采取Child顺序进行胰肠、胆肠和胃肠吻合,分析术后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结果本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7.1%(153/412),出血发生率为6.6%(27/412),其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7%(11/412)。常见消化道出血部位为胰肠吻合口5例,胃肠吻合口出血4例。早期出血者6例,7例患者出血为医源性因素直接导致。本组直接行开腹手术止血4例;胃镜检查3例,2例治疗成功;DSA检查5例,2例成功止血,血管介入后开腹手术止血2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常发生在术后早期,术中完善止血能预防多数创面出血,血管造影具有微创和确诊价值,出血后果断手术探查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后出血 胃肠道 吻合口
原文传递
胰腺残端处理方式对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高红 杨尹默 +2 位作者 庄岩 吴问汉 万远廉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胰腺残端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至2008年186例因胰腺或胰外病变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腺残端处理方法分别为:结扎主胰管、残端结扎、间断缝合、Prolene线连续缝合、胰腺空肠吻合... 目的探讨预防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的胰腺残端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至2008年186例因胰腺或胰外病变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胰腺残端处理方法分别为:结扎主胰管、残端结扎、间断缝合、Prolene线连续缝合、胰腺空肠吻合及闭合器钉合六种方式,比较上述六种方式对术后胰瘘的影响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6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5例(2.7%),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4.9%(65/186),胰瘘发生率21.0%(39/186)。8例胰腺残端结扎术后4例发生胰瘘,11例胰腺空肠吻合患者无胰瘘发生;17例Endo-GIA关闭胰腺残端者有胰瘘4例;结扎主胰管组、连续缝合组、间断缝合组胰瘘发生率分别为13.9%(5/36)、15.6%(10/64)、32.0%(16/50),前两者与后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体尾切除术中残端结扎和间断缝合容易发生胰瘘,选择性缝扎主胰管或Prolene线连续缝合能降低胰瘘发生率,尤其后者更简单易行。近端胰管梗阻患者可选用胰肠吻合预防胰瘘;闭合器钉和胰腺残端要根据胰腺大小和质地选择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切除术 胰腺瘘 残端处理
原文传递
胰腺癌术后预后因素分析及AJCC第8版TNM分期意义评价(附143例报告)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佶松 田孝东 +3 位作者 高红 马永蔌 庄岩 杨尹默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6-791,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胰腺癌术后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价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TNM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143例胰腺导管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法分... 目的探讨影响胰腺癌术后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评价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TNM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143例胰腺导管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Cox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法分析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胰头癌100例(69.9%),胰体尾癌43例(30.1%);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0例,胰体尾及脾切除术42例,全胰腺切除术1例,其中联合器官切除10例(7.0%);R0切除55例(38.5%),R1切除84例(58.7%),R2切除4例(2.8%);术后辅助治疗75例(52.4%)。病人术后中位总生存期(OS)为20(95%CI 17.5~22.5)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DFS)为14(95%CI 12.5~15.5)个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AJCC T分期、N分期、手术切缘状态、肿瘤分化程度、联合血管切除与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2、CA19-9≥400 kU/L、辅助化疗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AJCC第8版TNM分期对于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AJCC TNM分期在一定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基础上可准确预测病人预后,R0或R1切除及术后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预后因素 手术切缘 辅助化疗 TNM分期
原文传递
胃癌10和11组淋巴结转移及其清扫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红 刘玉村 +2 位作者 赵建勋 陈国卫 万远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57-60,共4页
目的 :研究胃癌脾门淋巴结 (No .10 )和脾动脉周围淋巴结 (No .11)转移规律 ,进一步探讨No .10和 11清扫的必要性和方法。方法 :1991年~ 2 0 0 0年 132例行全胃切除 ,D2以上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 ,回顾性研究临床病理资料 ,包括性别、... 目的 :研究胃癌脾门淋巴结 (No .10 )和脾动脉周围淋巴结 (No .11)转移规律 ,进一步探讨No .10和 11清扫的必要性和方法。方法 :1991年~ 2 0 0 0年 132例行全胃切除 ,D2以上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 ,回顾性研究临床病理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病理类型、其他淋巴结转移等对No .10和 11转移的影响 ,比较全胃切除和全胃联合脏器切除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胃癌具有较高的No .10或 11淋巴结转移率 (18.9% )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胃癌部位、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和大小弯淋巴结转移五项临床病理指标影响No .10和 11转移率。联合脏器切除的并发症发生率 (32 % )明显高于单纯全胃切除 (11.2 % ) ,联合胰体尾切除增加膈下脓肿发生率 ,而脾切除并不增加全胃切除的危险性。结论 :No .10和 11在胃癌有较高的转移率和特定的转移规律 ,预防性和治疗性的清扫实属必要 ,联合左侧胰体尾加脾切除增加手术危险性 ,应严格掌握的适应证。而保留胰腺 ,切除脾血管和脾清扫No .10和 11淋巴结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转移 全胃切除 联合脏器切除
下载PDF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红 杨尹默 +4 位作者 庄岩 王维民 吴问汉 万远廉 黄莚庭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后胃排空延迟(DGE)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42例 PPPD 与同期104例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SPD)围手术期并发症,对可能影响 PPPD 术后发生 DGE 的原因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后胃排空延迟(DGE)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42例 PPPD 与同期104例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SPD)围手术期并发症,对可能影响 PPPD 术后发生 DGE 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PPPD 与 SPD手术时间、失血量相当,PPPD 组术后胰瘘明显少于 SPD 组,两组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PD 组 DGE 发生率为35.7%,显著高于 SPD 组的18.3%(P=0.024)。与手术时间<6 h 者相比,手术时间>6 h 者 DGE 发生率明显增加(17.2%对76.9%,P<0.05)。结肠后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后DGE 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结肠前十二指肠空肠吻合者(50%对20%,P=0.043)。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胰瘘、胆瘘等腹腔并发症并非导致 DGE 的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生长抑素也无预防 DGE 的效果。结论 PPPD 术后 DGE 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采取结肠前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目前尚无确切药物预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胃排空延迟 结肠前十二指肠空肠吻合 结肠后十二指肠空肠吻合
原文传递
钩突完全切除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庄岩 杨尹默 +2 位作者 高红 王维民 万远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52-554,共3页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可能因素,探讨钩突完全切除对降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单一手术小组收治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68例壶腹周围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诊...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可能因素,探讨钩突完全切除对降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单一手术小组收治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68例壶腹周围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水平诊断胰瘘并行临床资料分析,对可能造成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异常升高的相关因素:钩突是否完全切除、胰肠吻合方式、胰腺纤维化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胰瘘发生率为33.8%;单因素分析显示:钩突是否完全切除(P=0.000)及血糖水平(P=0.045)与胰瘘关系密切;多因素分析显示本组病例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钩突是否完全切除(P=0.000,OR=7.771),而胰腺纤维化、吻合方式、疾病类型等均不构成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完全切除胰腺钩突能够防止“残留钩突型胰瘘”的发生,进而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胰腺钩突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尹默 高红 +1 位作者 庄岩 田孝东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5-8,共4页
胰头癌在所有消化道肿瘤中预后最差,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的治愈方式。近年来随治疗模式及手术理念的更新,在切除方式、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等方面,有诸多探索及尝试,以提高R0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切除过程中应用无接触技术... 胰头癌在所有消化道肿瘤中预后最差,手术切除是唯一可能的治愈方式。近年来随治疗模式及手术理念的更新,在切除方式、手术入路及切除范围等方面,有诸多探索及尝试,以提高R0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切除过程中应用无接触技术可能减少肿瘤细胞脱落进入门静脉、淋巴系统或游离腹腔,进而降低术后肝转移和复发率;各种方式的动脉优先入路可早期判断可切除性、有助于腹膜后淋巴清扫及早期识别变异的肝动脉;胰腺全系膜切除理念的提出和应用有助于规范切除范围并提高R0切除率。上述技术改良均源于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有限,与标准术式比较,技术上虽有一定优势,但在改善患者远期预后中的作用尚待深入验证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系膜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因素 被引量:9
15
作者 谢学海 杨尹默 +3 位作者 田孝东 高红 庄岩 万远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455-459,共5页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连续14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比较不同因素对术...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连续14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比较不同因素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该组病人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4.1%(79//146),死亡率为4.79%(6/146)。年龄〉70岁病人与70岁以下病人比较,其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及50.6%(P=0.094),其中非手术部位并发症如心肺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部位并发症二者无差异。术中出血〉600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7.8%,手术部位并发症发生率71、1%,均显著高于出血〈600ml组(P值分别为0.032,0、038)。术后手术部位并发症以胃排空延迟及胰肠吻合口漏最多见,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35、7%,较不保留幽门者显著增加(p-0.031);胰漏发生率为19.9%,由胰漏导致感染或腹腔出血并致病人死亡率为10.3%(3/29)。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胰肠吻合方式为影响术后胰漏率的独立风险因素。术前白蛋白水平,胆红素水平,术前减黄引流,手术时间,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等均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影响。结论 年龄非为手术禁忌证,但其对术后非手术部位并发症有显著影响,围手术期应重视对心肺功能的评估与监护。胰腺质地,术中失血量为术后并发症及手术部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宜术中行空肠造瘘术,以术后提供肠内营养支持。根据胰管直径可采用不同的胰肠吻合方式。术前引流减黄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浅谈水力平衡与供热节能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孔令军 高红 李超 《区域供热》 2011年第3期85-88,共4页
本文阐述了供热的基本形式与原理,通过对耗热、耗电等参数进行分析,总结出节能运行的经验。对怎样进行水力调节,实现水力平衡,和水力平衡后的节能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供热 节能 水力平衡
下载PDF
胰腺囊性肿瘤的定性诊断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红 杨尹默 +2 位作者 庄岩 吴问汉 万远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病人术前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针吸活检在判断病变良恶性及对外科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4~2008年手术治疗的69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性别、症状与体征、肿瘤部...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病人术前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针吸活检在判断病变良恶性及对外科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994~2008年手术治疗的69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性别、症状与体征、肿瘤部位、大小、肿瘤标记物、肿瘤实性成分、有否钙化及胰管梗阻等可能预测肿瘤恶性行为的风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术后病理证实,69例病人包括浆液性肿瘤13例,黏液性囊性肿瘤30例,胰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7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囊性内分泌肿瘤及其它肿瘤7例。69例中交界性或恶性44例,良性25例。单因素分析病人术前上述指标,显示梗阻性黄疸、血清CA199或CEA水平、肿瘤直径大于5cm、囊性肿瘤实性成分与恶性病理关系密切,敏感性分别为34.1%(15/44)、47.7%(21/44)、88.6%(39/44)和72.7%(32/44),特异性为96%(24/25)、84%(23/25)、68%(17/25)和72%(18/25);多因素分析发现后三者为预测胰腺恶性囊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9例病人行穿刺细胞学及囊内容物检查淀粉酶及cEA/cA19-9,其中3例明确恶性诊断。33例行术中冰冻病理,其中1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癌切缘阳性改行全胰切除术。结论综合评估术前无创检查资料,多能判断胰腺囊性肿瘤的良恶性进而指导临床治疗,术前穿刺活检适于良性可能性大并拟随诊观察者;术中行切缘病理检查可指导手术切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恶性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小肠出血的术中精确定位及对外科治疗的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庄岩 杨尹默 +3 位作者 王维民 高红 田孝东 万远廉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小肠出血的术中精确定位方法及对外科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7年6月间急性小肠出血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中5例行介入标记镍铂合金圈定位后手术治疗(A组);5例未行介入标记手术治疗(B组);12例行... 目的探讨急性小肠出血的术中精确定位方法及对外科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7年6月间急性小肠出血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中5例行介入标记镍铂合金圈定位后手术治疗(A组);5例未行介入标记手术治疗(B组);12例行单纯介入栓塞治疗(C组)。观察确诊率、复发出血率、肠管切除长度和手术时间。本组计数资料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结果A组确诊率100%(5/5),与B组(20%,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667,P=0.024);A组肠管切除长度(12±7)cm,较B组(108±23)cm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4,P=0.000);A组手术时间(119±12)min较B组(218±45)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0,P=0.001);A组无复发出血,B组复发出血率为60%(3/5)(Х^2=4.286,P=0.083),C组复发出血率为67%(8/12),A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296,P=0.020)。结论介入标记镍铂合金圈定位法可快速准确定位出血部位,缩短手术时间;术中C型臂X线透视设备动态显像标记物,使手术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确诊率,降低了复发率,减少了正常肠管的切除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出血 小肠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栓塞
原文传递
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方式选择 被引量:8
19
作者 田孝东 高红 +2 位作者 陈国卫 庄岩 杨尹默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管扩张〉7mm、伴或不伴胰管结石者38例,胆总管扩张者44例,伴有胰头部炎性肿块者32例,...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管扩张〉7mm、伴或不伴胰管结石者38例,胆总管扩张者44例,伴有胰头部炎性肿块者32例,脾大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综合判断手术指征及选择手术方式。根据VAS疼痛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及复发。通过门诊复查、信件或电话访谈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2月。结果胆肠吻合术27例,Partington—Rochelle术24例,Partington—Rochelle术+胆肠吻合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胰体尾切除术4例,Beger术3例,脾切除术3例,Frey术+胰头内胆管开窗术3例,Frey术2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63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术后腹痛缓解率达95.2%(60/63)。围手术期1例患者因腹腔感染并发MODS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7例,包括腹腔感染3例、胰瘘2例、胆瘘1例、腹腔出血1例,所有并发症经保守治疗治愈。79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8.6个月(4~156个月)。30例腹痛复发或出现新发腹痛症状,总复发率为38.O%(30/79)。32例胰头部炎性肿块患者中,17例因胆管扩张合并梗阻性黄疸仅行胆肠吻合术,术后腹痛复发率达9/17;另15例分别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Beger术或Frey术,术后腹痛复发率为1/15。41例胰腺萎缩或弥漫炎性改变患者中,10例仅行胆肠吻合术者腹痛复发率达7/10;30例Partington-Rochelle术患者腹痛复发率为33.3%(10/30)。结论对胰管扩张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充分引流可有效缓解症状;对于胰头部炎性肿块慢性胰腺炎患者,应选择手术切除或联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外科手术 引流术 切除术
原文传递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血管损伤预防及处理 被引量:7
20
作者 庄岩 高红 杨尹默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25-1127,共3页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消化道外科手术中的经典术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与术后胰瘘、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比较,术中血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尚有一定重视不足。术前认真进行影像学评估,术中对可能变异肝动脉的识别及解剖性分离是防范...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消化道外科手术中的经典术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与术后胰瘘、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比较,术中血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尚有一定重视不足。术前认真进行影像学评估,术中对可能变异肝动脉的识别及解剖性分离是防范动脉损伤的基本要求。静脉损伤多在术中探查过程中发生,包括胃结肠干、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等的损伤,通过压迫止血、无损伤线缝合、预置阻断带等方法予以确切修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对相关血管的处理既要有预见性,更要有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血管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