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表型及其起源分类探讨
被引量:6
- 1
-
-
作者
邵钦树
凌志强
张威
高木正和
-
机构
浙江省人民医院外科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所
日本静冈县立综合病院外科
-
出处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12期890-892,共3页
-
文摘
目的 从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表型探讨其起源及分类。方法 采用微波修复抗原及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3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CD117、CD34、Vimentin、Desmin、SMA、MSA、S -100、NSE和NF的表达。 结果 病理学诊断良性11例、恶性11例、交界瘤12例 ,平均直径7.9cm ,平均核分裂数6个/10HPF ,并随I、II、III分级增高而增多。免疫组化染色证实 :CD117阳性34例(100%)、CD34阳性28例(82.4 %) ,Vimentin阳性18例(52.9 %) ,Desmin阳性9例(26.5 %) ,SMA阳性10例(29.4 %) ,MSA阳性7例(20.6 %) ,S100阳性11例(32.4 %) ,NSE阳性7例(20.6 %)及NF阳性13例(38.2%)。根据其免疫表型 ,34例GIST存在4种类型 :狭义GIST3例(1例恶性、2例良性)、biphasictype6例、neurogenictype13例及myogenictype12例。随访11例恶性肿瘤中有3例复发 ,5例死亡 ,均为II、III级 ,其平均核分裂数13个/10HPF。 结论 肿瘤大小、核分裂数为GIST良恶性诊断的重要指标 。
-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表型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细胞起源
-
Keyword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immunophenotype differentiation
-
分类号
R735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胃肠道间质瘤的免疫表型特征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邵钦树
凌志强
张威
高木正和
-
机构
浙江省人民医院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所
日本静冈县立综合病院
-
出处
《中国肿瘤》
CAS
2002年第9期539-541,共3页
-
文摘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组织分型。[方法]采用微波修复抗原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CD34、CD117、vimentin、desmin、SMA、MSA、S_100蛋白、NSE、NF的表达 ,并结合随访资料 ,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34例GIST中良性11例、恶性11例及交界性12例。免疫组化染色证实 :CD117和CD34多为弥漫强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100% (34例 )和82.4% (28例 ) ,vimentin、desmin、SMA、MSA、S_100蛋白、NSE及NF呈片状或局灶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52.9% (18例 )、26.5% (9例 )、29.4% (10例 )、20.6% (7例 )、32.4% (11例 )、20.6% (7例 )、38.2% (13例 )。随访11例恶性组中有3例复发 ,5例死亡 ,其平均核分裂数13个/10HPF。[结论]GIST为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最常见间叶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为CD117、CD34阳性 ,免疫组化证实仅有部分肿瘤具有不完全的平滑肌、神经或双向分化特征。
-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表型
免疫组织化学
-
分类号
R735
[医药卫生—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