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师范生教师职业认知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晓民 郭小兰 高扬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4,共5页
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国师范生教师职业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并运用访谈法对部分师范生进行访谈,结果表明,师范生由于受到性别、年级、学校属性、是否独生子女及家庭区位等因素的影响,其教师职业认知在职业社会性、专业素养和角色... 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国师范生教师职业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并运用访谈法对部分师范生进行访谈,结果表明,师范生由于受到性别、年级、学校属性、是否独生子女及家庭区位等因素的影响,其教师职业认知在职业社会性、专业素养和角色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上表现各有差异。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知水平,可采取以下策略:师范生自身要树立愿景,理性定位;师范院校要立足实践,帮助师范生清晰定向;社会要营造氛围,鼓励师范生积极定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教师职业认知 职业社会性 专业素养 角色价值观 理性定位 清晰定向 积极定志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会馆剧场及演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
作者 高扬 姚晓芳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21世纪以来,会馆剧场及其演剧活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个案性研究持续升温,区域性、类别性研究逐渐流行,理论性研究走向深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推进会馆戏曲文物文献史料搜集整理工作,深化对会馆剧场及会馆演剧传统视角的研究,重视... 21世纪以来,会馆剧场及其演剧活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个案性研究持续升温,区域性、类别性研究逐渐流行,理论性研究走向深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推进会馆戏曲文物文献史料搜集整理工作,深化对会馆剧场及会馆演剧传统视角的研究,重视会馆剧场及演剧与声腔传播、新声腔生成作用的探索,以多学科视角拓宽会馆剧场及演剧研究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馆 会馆剧场 会馆演剧 声腔
原文传递
“瓶沉簪折”的爱情悲剧——论白朴《墙头马上》对白居易《井底引银瓶》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扬 《戏剧之家》 2015年第24期9-11,共3页
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是由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诗演变而来的。由一首篇幅简短的诗歌到一部情节完整、人物形象丰满的杂剧作品,白朴从故事发展顺序、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主题等方面进行了改造。不仅如此,白朴将原诗&... 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是由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诗演变而来的。由一首篇幅简短的诗歌到一部情节完整、人物形象丰满的杂剧作品,白朴从故事发展顺序、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主题等方面进行了改造。不仅如此,白朴将原诗"止淫奔"的主旨进行了升华,为我们演绎了一出"瓶沉簪折"的爱情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朴 《墙头马上》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
下载PDF
晋商会馆视阈下的晋商精神研究
4
作者 高扬 《炎黄地理》 2022年第10期73-76,共4页
晋商会馆是晋商文化的历史见证,体现着晋商的诸多宝贵精神。晋商会馆的分布可以体现出晋商艰苦创业、贸于四方的精神;由晋商会馆的修建与日常活动可见晋商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精神;由晋商会馆的神灵设置、建筑装饰可见晋商以义制利、... 晋商会馆是晋商文化的历史见证,体现着晋商的诸多宝贵精神。晋商会馆的分布可以体现出晋商艰苦创业、贸于四方的精神;由晋商会馆的修建与日常活动可见晋商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精神;由晋商会馆的神灵设置、建筑装饰可见晋商以义制利、诚信为本的精神;由晋商会馆的章程条规可见晋商管理严格、奖惩分明的精神;由晋商会馆举办的公益活动可见晋商慈善济民、扶危济困的精神。晋商精神是晋商在商界成功的经验和法宝,也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当下社会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商 诚信为本 以义制利 历史见证 团结协作 建筑装饰 奖惩分明 公益活动
下载PDF
建筑与艺术——论会馆剧场装饰的类型及内容特征
5
作者 高扬 《文化产业》 2022年第16期137-141,共5页
明清时期的会馆剧场以华丽精巧的装饰著称。这些装饰主要有匾额、楹联、雕塑、彩绘。附于会馆剧场建筑的装饰,其内容以会馆演剧的诸多形态特征而展开,突出戏曲艺术的特征和会馆演剧功能,透露会馆成员的剧目喜好,寄托会馆成员的美好意愿... 明清时期的会馆剧场以华丽精巧的装饰著称。这些装饰主要有匾额、楹联、雕塑、彩绘。附于会馆剧场建筑的装饰,其内容以会馆演剧的诸多形态特征而展开,突出戏曲艺术的特征和会馆演剧功能,透露会馆成员的剧目喜好,寄托会馆成员的美好意愿。根据会馆剧场装饰的特殊性,从社会、文化、演剧等不同角度加以关注,以彰显其所具有的价值。明清时期商业贸易渐而繁荣,商人出于商业的考虑,在各地修建数量众多的会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建筑 商业贸易 会馆 演剧 装饰 戏曲艺术 形态特征
下载PDF
试析越剧《白兔记》对古典南戏的改编 被引量:1
6
作者 姚晓芳 高扬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0-63,共4页
"四大南戏"之一的《刘知远白兔记》在戏曲舞台上的演出经久不衰,当代对《白兔记》的改编也屡见不鲜。因此,戏曲演出对传统剧作的传承与创新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顾颂恩改编的越剧《白兔记》从情节设置、剧本结构... "四大南戏"之一的《刘知远白兔记》在戏曲舞台上的演出经久不衰,当代对《白兔记》的改编也屡见不鲜。因此,戏曲演出对传统剧作的传承与创新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顾颂恩改编的越剧《白兔记》从情节设置、剧本结构、戏剧线索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对古典南戏《白兔记》进行了创新,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兔记》 南戏 越剧 改编
原文传递
舞台题记研究述略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扬 吉俊虎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72,共9页
舞台题记广泛遗存于乡间庙宇或会馆中的建筑物之上,真实记录了民间演剧活动,是研究戏曲史的重要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众多舞台题记的发现,对于舞台题记的研究已经历个案性整理研究、区域性整理研究、理论性研究三个阶段,逐步向... 舞台题记广泛遗存于乡间庙宇或会馆中的建筑物之上,真实记录了民间演剧活动,是研究戏曲史的重要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众多舞台题记的发现,对于舞台题记的研究已经历个案性整理研究、区域性整理研究、理论性研究三个阶段,逐步向深入发展。但因舞台题记自身的特殊性,还存在一些较为重要的问题,需从社会、文化、民俗、演剧等不同角度,以多元化的方法予以研究,以彰显其所具有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题记 戏曲文物 个案性 区域性 理论性
原文传递
试析中国戏曲表现美和诗意美
8
作者 姚晓芳 高扬 《大舞台》 2015年第9期12-13,共2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传神""抒情""写意"逐渐成为了我国传统的美学精神。自绘画,到诗文,再到戏曲,"意境"的创设成为了创作者的不懈追求。中国戏曲艺术传承了这一传统美学精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传神""抒情""写意"逐渐成为了我国传统的美学精神。自绘画,到诗文,再到戏曲,"意境"的创设成为了创作者的不懈追求。中国戏曲艺术传承了这一传统美学精神,不论是曲词还是思想意蕴都包含着浓浓的情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味。本文将从虚拟的表现美和抒情的诗意美来分析中国戏曲艺术对"意境"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传神 抒情 写意 虚拟
原文传递
会馆室内剧场再探
9
作者 姚晓芳 高扬 《中华戏曲》 2021年第2期37-52,共16页
会馆剧场是中国古代剧场的类型之一,以满足会馆成员祭祀与娱乐的需求而建。从建筑形制上看,会馆仿神庙而建,规模较大的通常设有戏台、献殿、正殿等建筑,其中戏台面朝正殿,与两侧看楼合围成露天剧场院落。会馆室内剧场1在剧场顶部建有屋... 会馆剧场是中国古代剧场的类型之一,以满足会馆成员祭祀与娱乐的需求而建。从建筑形制上看,会馆仿神庙而建,规模较大的通常设有戏台、献殿、正殿等建筑,其中戏台面朝正殿,与两侧看楼合围成露天剧场院落。会馆室内剧场1在剧场顶部建有屋顶,形成室内封闭式剧场,有别于会馆流行的露天庭院式剧场。这样的建筑设计大大降低了风雨天气对演剧活动的干扰,更加考虑观众观剧的舒适性和剧场的专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设计 庭院式 建筑形制 会馆 剧场 院落 演剧活动 戏台
原文传递
会馆剧场“一馆多台”现象及其戏曲学意义——以汉口山陕西会馆为中心的考察
10
作者 姚晓芳 高扬 《艺术学界》 2021年第2期296-311,共16页
“一馆多台”指一座会馆内不仅建有面朝正殿、以祀神演剧为主的戏台,还另建有供人观剧娱乐的戏台。汉口山陕西会馆共建有五座戏台,是“一馆多台”的典型案例。商人的雄厚经济实力、炫富攀比心态、观剧娱乐需求是会馆“一馆多台”出现的... “一馆多台”指一座会馆内不仅建有面朝正殿、以祀神演剧为主的戏台,还另建有供人观剧娱乐的戏台。汉口山陕西会馆共建有五座戏台,是“一馆多台”的典型案例。商人的雄厚经济实力、炫富攀比心态、观剧娱乐需求是会馆“一馆多台”出现的主要原因。“一馆多台”在突破会馆剧场传统建筑模式的同时,其高频率的演剧活动亦对戏曲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营造了良好的观演氛围。同时,多台竞演的演出模式对艺人演技的提升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馆剧场 一馆多台 汉口山陕西会馆 演剧
原文传递
灵石县马和村晋祠庙及其乐亭考
11
作者 高扬 《中华戏曲》 CSSCI 2018年第2期89-101,共13页
灵石地处山西省中部,居晋中盆地南端,扼三晋南北咽喉,西临吕梁山脉,东依太岳山脉,自古为南北交通要道,素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之称。灵石夏商周时期属冀州之域,隋代以前为介休地,隋时始置县。隋开皇十年(590),文帝杨坚巡幸太原,傍汾... 灵石地处山西省中部,居晋中盆地南端,扼三晋南北咽喉,西临吕梁山脉,东依太岳山脉,自古为南北交通要道,素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之称。灵石夏商周时期属冀州之域,隋代以前为介休地,隋时始置县。隋开皇十年(590),文帝杨坚巡幸太原,傍汾开道获一石,似铁非铁.似石非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因以为瑞,遂于此地置县,命名“灵石县”,属西河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石县 祠庙 夏商周时期 交通要道 隋代以前 山西省 西河郡 山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