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院2018年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智鹏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6期100-102,共3页
中药注射剂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将天然药物、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的有效物质运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提取制成的注射剂,能对患者的血液流动性产生明显影响的药物。中药注射剂优势明显,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迅速起效、方便使用,可更好地... 中药注射剂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将天然药物、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的有效物质运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提取制成的注射剂,能对患者的血液流动性产生明显影响的药物。中药注射剂优势明显,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迅速起效、方便使用,可更好地祛除血瘀,疏通血脉[1]。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临床的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其中应用频率最高的即为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妇科、外科、骨科等科室中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得到推广使用,取得的效果较为满意,但是也有不良反应发生[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类中药 中药注射剂 临床应用 中医学理论 天然药物 血液流动性 生物利用度 现代科技
下载PDF
PDCA在降低住院癌痛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不合格率中的运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婉宁 +1 位作者 王匀 张少芳 《海峡药学》 2019年第7期266-268,共3页
目的 评价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住院癌痛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用于癌痛住院患者的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5850份,其中2017年1月~2017年6月的2773份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的处方,2017年7月~2017... 目的 评价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住院癌痛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用于癌痛住院患者的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5850份,其中2017年1月~2017年6月的2773份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的处方,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3077份为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的处方,对比PDCA循环管理前后处方不合格率和不合格处方的科室分布情况。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处方的不合格率为1.98%明显低于PDCA循环管理前的7.72%,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不合格处方主要分布在非肿瘤科科室。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显著降低住院癌痛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的不合格率,提高麻醉药品管理的质量,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了的保障,要加强非肿瘤科科室癌痛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的管理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癌痛 麻醉药品处方 不合格率
下载PDF
品管圈在降低中心药房上送药品差错率中的运用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少芳 +2 位作者 梁婉宁 王匀 黎耀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20期3208-3208,F0003,共2页
目的 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医院药房上送药品到病区差错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2017年7月至12月按照品管圈步骤对药房上送药品到病房的工作实施管理,收集统计2017年1月至12月药房上送药品差错事件数据,对比实施品管圈活动前(2017年1月至... 目的 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医院药房上送药品到病区差错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2017年7月至12月按照品管圈步骤对药房上送药品到病房的工作实施管理,收集统计2017年1月至12月药房上送药品差错事件数据,对比实施品管圈活动前(2017年1月至6月)与实施品管圈活动后(2017年7月至12月)的药房上送药品差错事件总数、差错发生率,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实施品管圈管理后药房上送药品差错件数为291件,差错发生率为2.82%(291/10 308),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管理前的差错发生率9.63%(966/10 032),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8.96,P=0.001).结论 在医院药房上送药品到病区工作中采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药品上送差错发生率,提高药房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药房 上送药品 差错事件
下载PDF
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干预效果
4
作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100-102,共3页
探讨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医嘱300份列为对照组,药师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和反馈给临床整改,将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医嘱400... 探讨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医嘱300份列为对照组,药师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和反馈给临床整改,将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医嘱400份列为观察组,参与中药注射剂医嘱的审核与点评,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纠正,评价两组中药注射剂医嘱的合理性和对比两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ADR/ADE)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药注射剂医嘱的不合理表现情况构成比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两组比较0.03,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ADR/ADE)的发生率1.0%(4/400),低于对照组的3.33%(10/300),两组比较χ²=0;33,P<0.05X,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干预,能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师 中药注射剂 用药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