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9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村中的需求型金融抑制及其解除 被引量:140
1
作者 高帆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8-72,共5页
关键词 农村 需求型金融抑制 融资 中国 解除方式 土地产权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
原文传递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逻辑、多维内涵及时代意义 被引量:174
2
作者 高帆 《政治经济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145,共19页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立足于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的新经济概念。本文阐释了这一概念的提出逻辑、理论内涵和多维意义,强调我国提出“新质生产力”,导源于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绩效以及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导源于我国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立足于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的新经济概念。本文阐释了这一概念的提出逻辑、理论内涵和多维意义,强调我国提出“新质生产力”,导源于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绩效以及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导源于我国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及其对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分析框架,并基于该框架阐释了新质生产力在结果、要素、要素组合、产业形态以及保障等维度的含义,进而对“新质生产力”和一般生产力进行了内涵比较。立足于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阐述,本文进一步探究了这一概念提出在实践和理论层面的意义,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在实践中推进高质量发展、在理论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提供了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关系 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我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56
3
作者 高帆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9,53,共18页
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1992-2012年我国31个省份农业TFP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我国农业TFP的年均增长率为3.1%,对第一产业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度为79.210%;技术进步是引致我国及各省份农业TFP变动的主要因素,东部、中... 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1992-2012年我国31个省份农业TFP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我国农业TFP的年均增长率为3.1%,对第一产业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度为79.210%;技术进步是引致我国及各省份农业TFP变动的主要因素,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农业TFP依次下降,1993年以来各省份的农业TFP不存在σ收敛;人力资本含量、灌溉面积占比、工资性收入占比和农业财政支出占比对农业TFP有正面影响,而农业产值占比、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具有约束作用,这些因素的趋势性变化引致了区域农业TFP的发散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 农业发展 敛散性 DEA-MALMQUIST
原文传递
航空发动机用先进高温钛合金材料技术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101
4
作者 蔡建明 弭光宝 +4 位作者 高帆 黄浩 曹京霞 黄旭 曹春晓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0,共10页
新一代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和涡轮系统高温环境使用的叶片、盘、机匣、整体叶盘和整体叶环等构件设计通常选用先进高温钛合金材料。本文综述近年来我国600℃高温钛合金、阻燃钛合金、TiAl合金、连续Si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应... 新一代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和涡轮系统高温环境使用的叶片、盘、机匣、整体叶盘和整体叶环等构件设计通常选用先进高温钛合金材料。本文综述近年来我国600℃高温钛合金、阻燃钛合金、TiAl合金、连续Si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材料及构件设计、加工和使用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工业铸锭成分高纯化和均匀化控制技术、大规格棒材及特殊锻件制备技术、整体叶盘和整体叶环零件机械加工技术、材料性能评价及应用设计技术等。先进高温钛合金材料的不断应用将有力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航空发动机 600℃高温钛合金 阻燃钛合金 TIAL合金 SIC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钛火
下载PDF
地区经济差距:一个基于经济结构转变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2
5
作者 石磊 高帆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44,共10页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渐趋拉大与经济整体的高速增长同样引人注目,本文基于结构转变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实证性地讨论了中国31个省份1978 ̄2004年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及其结构性原因。结果显示:以1990年为拐点,地区经济...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渐趋拉大与经济整体的高速增长同样引人注目,本文基于结构转变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实证性地讨论了中国31个省份1978 ̄2004年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及其结构性原因。结果显示:以1990年为拐点,地区经济差距有一个先缩减、后增加的“U”型变化轨迹。1978 ̄1990年的差距缩小主要源于东部高收入地区的内部收敛,而1990 ̄2004年的差距扩张主要源于中部中等收入地区和东部高收入地区的省际发散。由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因此可以推断:导致上述变化的是地区之间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程度的同步性有所变化;工业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服务业的兴起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步性,是引致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关键性因素;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差距对地区经济差距的解释力要远远高于第一产业。这些理解如果成立,则对中国政府近来重点强调的地区协调发展问题就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地区收敛 二元经济结构 地区基尼系数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提出逻辑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76
6
作者 高帆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8,共10页
新时代我国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产业兴旺作为该战略的首要任务。本文指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导源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实践背景。依据这些背景,我国农村产业兴旺具有四重内... 新时代我国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产业兴旺作为该战略的首要任务。本文指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导源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实践背景。依据这些背景,我国农村产业兴旺具有四重内涵:农村生产要素具有与其他产业大致持平的要素回报率;农村产业的创新贡献度或全要素生产率在持续提高;农村内部的产品结构更能契合居民变动的消费结构;农村产业融合形成对城乡居民需求的新供给体系。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距离这些内涵指向仍存在距离,据此可从土地制度改革、资本要素下乡、新型农民形成、信息技术应用、各地自发实验、补贴政策完善等视角提出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兴旺 涉农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新型政府-市场关系与中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机制 被引量:64
7
作者 高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7,共13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形成了契合本土化特征的新型政府-市场关系,其内涵包括强调党-政府-市场的三位一体框架、强调政府和市场两者的相互增强、强调政府内部和市场内部的结构特征。这种新型政府-市场关系区别于已有认识中的政...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形成了契合本土化特征的新型政府-市场关系,其内涵包括强调党-政府-市场的三位一体框架、强调政府和市场两者的相互增强、强调政府内部和市场内部的结构特征。这种新型政府-市场关系区别于已有认识中的政府-市场两分框架和板块结合。作为中国经济领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新型政府-市场关系对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关键作用,新型政府-市场关系是通过理念引领、制度支撑、经济增长、分配调节等四重机制而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正是依靠这四重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有了很大进展。新时代我国要促使全体居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此就必须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府-市场关系,结合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对政府-市场关系进行适应性调整,在夯实增长内生动力和提高成果分享程度的过程中促使共同富裕取得新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政府-市场关系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区变化:1978~2003年 被引量:62
8
作者 高帆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78,87,共10页
本文采取地区粮食生产指数,实证地考察1978 ̄2003年我国内地粮食生产空间格局的变化情况。回归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29个省区的粮食生产地位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有6个省区的粮食生产指数在稳定上升,5个省区有一定程度的上升,5个省区相... 本文采取地区粮食生产指数,实证地考察1978 ̄2003年我国内地粮食生产空间格局的变化情况。回归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29个省区的粮食生产地位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有6个省区的粮食生产指数在稳定上升,5个省区有一定程度的上升,5个省区相对不变,5个省区有一定的下降,8个省区出现了急剧的下降,总体上粮食生产出现了从"中心"地区向"边缘"区域转移的倾向。因素分解的结果显示,引致粮食生产指数上升的是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的同时增加,而导致指数下降的主要是播种面积的缩减。不同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及生产指数的变化,反映了发挥比较优势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自发特征。然而,粮食生产地区的"边缘化"会对中国粮食安全产生影响,为了消减这种影响,必须在市场化背景下,积极推进粮食生产的组织方式创新,借以实现各省区经济发展和粮食增产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1978~2003年 中国 粮食安全 地区变化 播种面积 单产水平
原文传递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9
作者 高帆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0-63,共4页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奠基性理论之一。刘易斯(A.Lewis,1954)较早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并存着农村中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和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部门,由于发展中国家农业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农...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奠基性理论之一。刘易斯(A.Lewis,1954)较早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并存着农村中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和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部门,由于发展中国家农业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能够促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减。此后费景汉、拉尼斯(H.Fei & G.Ra-nis,1964)修正了刘易斯模型中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研究进展 发展经济学 刘易斯 发展中国家 分工水平 农业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工业 居民收入分配 BOSE 库茨涅兹 二元劳动力市场
原文传递
中国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收敛性:1978~2006年 被引量:53
10
作者 高帆 石磊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60,71,共13页
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指数方法实证研究了1978~2006年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文简称"省份")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问题。结果显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指数方法实证研究了1978~2006年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文简称"省份")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问题。结果显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表现出东部领先背景下的有限收敛,劳动生产率绝对值则表现出东部占优条件下的相对发散,这种格局在1993年之后有相对增强态势。劳动生产率增长可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鲍默效应和丹尼森效应,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靠纯生产率效应驱动的,这种状况在1993年之后得以强化。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增长中丹尼森效应贡献度较小,这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转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而纯生产率效应的贡献最大,这与分工演进和资本深化有紧密关系,地区劳动生产率收敛性演变的主要动因是不同地区的资本深化存在差异,特别是东部具有相对于中西部的资本深化优势。从实证研究中可以引申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地区协调发展 纯生产率效应 丹尼森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农民分化及其引申含义 被引量:52
11
作者 高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9-158,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群体的异质化特征在不断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刻理解农民分化现象。本文在辨析农民和农民分化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在经济学维度,要素配置方式是分析我国农民分化的恰当切入点。依据要素配置方式,可以将我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群体的异质化特征在不断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刻理解农民分化现象。本文在辨析农民和农民分化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在经济学维度,要素配置方式是分析我国农民分化的恰当切入点。依据要素配置方式,可以将我国农民划分为传统农民、离乡农民、离土农民、内源式新型农民、外源式新型农民等五种类型。这种类型分化是农民个体差异性与制度变革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我国农民分化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加剧了农村内部的经济不平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注意从农民分化中引申的理论和政策含义,在理论层面要形成耦合本土化特征的城乡关系分析框架,在实践层面要着力提高涉农政策的系统性、瞄准性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分化 乡村振兴战略 要素配置方式 城乡二元结构
原文传递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被引量:49
12
作者 高帆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4,共9页
农业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土地—劳动比率、土地生产率和产值转化率。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业发展的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逐步趋同:围绕土地—劳动比率,美日均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单个劳动者使用的耕地面积均不断提高;围绕土地生产率,美日农... 农业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土地—劳动比率、土地生产率和产值转化率。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业发展的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逐步趋同:围绕土地—劳动比率,美日均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单个劳动者使用的耕地面积均不断提高;围绕土地生产率,美日农业的技术进步均出现了向高生物化、高机械化的逼近,"劳动替代型"和"土地替代型"的差异不断缩小;围绕产值转化率,美日农业均具有多样化特征,农业支持力度趋于降低,且支持方式均降低了对市场的扭曲。上述趋同是劳动和土地相对价格变动、居民消费结构转变、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等因素作用的结果。中国农业发展难以走出"第三条道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路径必将向美日的趋同方向靠拢。土地—劳动比率、土地生产率、产值转化率在更高层面的组合是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美日模式 土地—劳动比率 产值转化率
原文传递
交易效率的测度及其跨国比较:一个指标体系 被引量:47
13
作者 高帆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4-110,共7页
交易效率或交易费用可以通过市场扩展和分工演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区分技术型交易费用和制度型交易费用,构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综合交易效率指标体系,据此测度了2001年80个国家或地区的交易效率状况。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国别意义... 交易效率或交易费用可以通过市场扩展和分工演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区分技术型交易费用和制度型交易费用,构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综合交易效率指标体系,据此测度了2001年80个国家或地区的交易效率状况。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国别意义上,综合交易效率指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交易费用或交易效率水平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上述理解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费用 交易效率 综合交易效率指数
原文传递
中国语境中的“家庭农场” 被引量:47
14
作者 高帆 张文景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61,共5页
作为新时期我国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创新的一种思路,家庭农场以家庭作为基本经营单位,以土地规模化和产品商业化经营为主要取向,并在要素组合、收入方式、决策方式等方面与个体农户和农业企业相区别。从土地产权制度、土地经营规模和农民... 作为新时期我国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创新的一种思路,家庭农场以家庭作为基本经营单位,以土地规模化和产品商业化经营为主要取向,并在要素组合、收入方式、决策方式等方面与个体农户和农业企业相区别。从土地产权制度、土地经营规模和农民身份属性来看,中国语境中的"家庭农场"具有区别于其他经济体的"异质性"。就预期目标而言,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趋势性转变,构成了家庭农场发展的外部环境。由于中国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着苛刻的约束条件以及多元的预期目标,为此必须明确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权限和期限、缩减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供给落差、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补贴政策完善、鼓励并支持农村的自发性经营组织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农业企业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文传递
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及其因素分解 被引量:42
15
作者 高帆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25,共8页
长期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之后的增速更是显著。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各产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相对地,劳动配置结构变化的贡献度并不显著,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强化。劳动配置结构变化贡献度... 长期来看,中国劳动生产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之后的增速更是显著。劳动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各产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相对地,劳动配置结构变化的贡献度并不显著,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强化。劳动配置结构变化贡献度较小,与劳动力跨部门流转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而行业内部生产率提高与分工演进、资本深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因素分解 资本深化 劳动力流转
下载PDF
中国农地“三权分置”的形成逻辑与实施政策 被引量:45
16
作者 高帆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95,共10页
“三权分置”是现阶段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本文基于政府间和市场间的结构特征,提出了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演变的分析框架,据此阐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地制度从农民垄断、到集体垄断、到两权分离、再到两权裂变的变迁轨... “三权分置”是现阶段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本文基于政府间和市场间的结构特征,提出了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演变的分析框架,据此阐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地制度从农民垄断、到集体垄断、到两权分离、再到两权裂变的变迁轨迹,进而解析了农地产权制度“三权分置”的形成逻辑,强调“三权分置”与此前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着逻辑依赖和边际变革的关联关系。基于对形成逻辑的阐述,本文指出“三权分置”在实施中面,临着地方政府一农村集体、农户个体一农村集体、土地承包者一土地经营者的三重嵌套,解决土地利益相关者的激励相容问题是实现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关键因素,由此可以提出后续我国推进农地“三权分置”进程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农地产权制度 分权化改革 激励相容
原文传递
中国各省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同步性:一个实证研究——兼论地区经济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差距的关联性 被引量:42
17
作者 高帆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7-36,47,共11页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各省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速度和轨迹并不一致。本文实证性地讨论了1978~2005年内地31个省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同步性问题。结果发现:综合二元反差指数r能更好地拟合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和转化的真实状况,在时序意...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各省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速度和轨迹并不一致。本文实证性地讨论了1978~2005年内地31个省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同步性问题。结果发现:综合二元反差指数r能更好地拟合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和转化的真实状况,在时序意义上,中国各省区r的变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6年的下降时期,1987~1996年的平稳阶段,1997~2005年的分化阶段;在空间意义上,东部、中部和西部的r的绝对水平依次增大,西部、东部和中部r的内部收敛程度依次递减,东部、西部和中部r的长期稳定性依次减弱。经验上看,各省区r的同步性变化是引致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变化的基本原因,交易效率在r下降中具有重要作用,交易效率指数可以较好地解释综合二元反差指数r。这些结论对于城乡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而言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综合二元反差指数 交易效率 地区差距
原文传递
结构转化、资本深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以上海为例的研究 被引量:41
18
作者 高帆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6-73,共8页
本文集中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为此采用逻辑分析方法推演出"结构转化和资本深化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本方式"的结论。实证研究也显示,上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优势主要源于其在结构转化和资本深化方... 本文集中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为此采用逻辑分析方法推演出"结构转化和资本深化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本方式"的结论。实证研究也显示,上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优势主要源于其在结构转化和资本深化方面的优势,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的结构转化、农业内部和农业外部的资本深化确实提升了上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由此可引申出关于其他省区未来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转化 资本深化 农业现代化 农业劳动生产率
下载PDF
什么粘住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翅膀 被引量:41
19
作者 高帆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0,共10页
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体面临着"理论上重要但实践中滞后"的情形。本文指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真正主体,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最终推动者,企业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决策取决于对市场的判断和对生产要素价格的权衡。据此,中... 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体面临着"理论上重要但实践中滞后"的情形。本文指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真正主体,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最终推动者,企业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决策取决于对市场的判断和对生产要素价格的权衡。据此,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诱发了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滞后于商品市场,结果土地、资本、劳动等要素价格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现象,这刺激了企业和企业家密集使用有形要素、而较少有动力和压力投资于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滞后是企业家在现有要素市场和价格下理性进行要素组合的结果。未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要害是持续推进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通过"健全要素市场"和"矫正要素价格"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自主创新 要素价格 渐进式改革
下载PDF
我国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应逐步弱化 被引量:26
20
作者 高帆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共4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保障功能形成原因及实施后果,提出了弱化土地保障功能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农村 土地 保障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