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黑变病致病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62
1
作者 高峰 钱家鸣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6-307,共2页
关键词 结肠黑变病 致病因素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盐酸伊托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36例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高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伊托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远期疗效。方法:符合罗马III诊断标准的FD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伊托必利联合黛力新组(观察A组)、伊托必利组(对照B组)、和黛力新组(对照C组)各60例,盐酸伊托必利片50mg,每天3... 目的:观察盐酸伊托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远期疗效。方法:符合罗马III诊断标准的FD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伊托必利联合黛力新组(观察A组)、伊托必利组(对照B组)、和黛力新组(对照C组)各60例,盐酸伊托必利片50mg,每天3次,黛力新2片,每天一次。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症状消失情况并做对比分析。结果:136例完成6个月随访计划,A组39例,症状消失30例,有效率76.9%;B组45例,症状消失22例,有效率48.9%;C组52例,症状消失32例,有效率61.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伊托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FD疗效高于单用伊托必利或黛力新,P<0.05,具有起效快疗效稳定持久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盐酸伊托必利 黛力新 远期疗效
下载PDF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老年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焕杰 高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6-988,共3页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肠溶片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片治疗老年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老年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试验组33例。2组患者均予以克拉霉素每次500 mg,bid,口服+阿莫西林每次20 mg,bid,口服,...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肠溶片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片治疗老年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老年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试验组33例。2组患者均予以克拉霉素每次500 mg,bid,口服+阿莫西林每次20 mg,bid,口服,连续用药14 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肠溶片每次20 mg,bid,口服,连续用药28 d;试验组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每次20 mg,bid,口服,连续用药28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胃泌素、超氧岐化酶活力、丙二醛,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30/33例)和69.70%(23/3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胃泌素分别为(62.00±6.50),(83.48±9.17)pg·L^(^(-1));超氧岐化酶活力分别为(101.42±11.05),(95.33±10.07)U·m L^(^(-1));丙二醛分别为(4.49±0.61),(5.00±0.64)μ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不适、乏力、头痛,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不适、转氨酶升高、意识模糊、失眠。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09%和15.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肠溶片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片治疗老年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肠溶片 阿莫西林胶囊 克拉霉素片 老年浅表性胃炎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结合常规疗法治疗重度子癎前期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20
4
作者 吕秀翠 刘群英 高峰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15-518,共4页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结合常规疗法治疗重度子癎前期的疗效及治疗期间母儿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2004-12-2005-12,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选取重度子癎前期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31例(在常规治疗方法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对照组43...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结合常规疗法治疗重度子癎前期的疗效及治疗期间母儿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2004-12-2005-12,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选取重度子癎前期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31例(在常规治疗方法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IU皮下注射),对照组43例(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尿量增加,尿蛋白总量减少,自觉症状改善,脐动脉血流S/D比值下降,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下降;两组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结合常规疗法治疗重度子癎前期患者,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心血管 低分子肝素
原文传递
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高峰 张启顺 +1 位作者 纪瑞霞 田字彬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29-233,共5页
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率的上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逐渐下降,如何提高根除率是目前临床治疗上遇到的重要问题。益生菌不但能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还能降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不良反应,益生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重视。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益生菌 胃炎 胃溃疡
原文传递
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高峰 刘群英 +2 位作者 郑艳 张玲 宣世英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6-187,共2页
H.pylori是导致胃炎、胃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随着H.pylori耐药率上升,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已低于或远低于80%,三联疗法的疗程从7d延长到10d或14d,根除率仅能提高约5%[1]。本研究观察了酪酸梭菌活菌片不同疗程联合三... H.pylori是导致胃炎、胃溃疡等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随着H.pylori耐药率上升,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已低于或远低于80%,三联疗法的疗程从7d延长到10d或14d,根除率仅能提高约5%[1]。本研究观察了酪酸梭菌活菌片不同疗程联合三联疗法根除H.pylori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除幽门螺杆菌 酪酸梭菌活菌片 三联疗法 临床研究 H PYLORI 上消化道疾病 根除率 致病菌
原文传递
以哮喘为主要表现的反流性食管炎误诊23例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高峰 刘向荣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697-1698,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哮喘 反流性食管炎 误诊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凝血指标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群英 高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第9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6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组)及7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对照组),行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6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组)及7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对照组),行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检测。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PC[(178.32±51.08)×10^9/L比(186.17±40.02)×10^9/L]、PT[(10.54±0.54)s比(11.07±0.49)s]、AFIT[(26.23±3.12)s比(28.08.4-4.31)s]显著下降(P〈0.05或〈0.01);FIB[(5.34±0.68)g/t,比(4.02±0.73)g/L]、MPV[(11.10±2.31)fl比(8.95±1.37)fl]、D-D[(0.46±0.27)mg/L比(0.18±0.19)mg/L]显著增加(P〈0.01)。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比较,FIB、D-D显著增加(P〈0.01)。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与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比较,PT明显缩短(P〈0.05),FIB、D-D明显增加(P〈0.05或〈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呈明显高凝状态;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较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高凝状态和凝血功能障碍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 高血压 妊娠性 血液凝固
原文传递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高峰 袁莉 +1 位作者 纪瑞霞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mall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消化内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2...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mall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消化内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7例结石直径>10 mm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4组,SEST+EPBD组33例,先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切开范围小于乳头肌三分之一),然后球囊扩张,再碎石取石;EPBD+SEST组32例,先行球囊扩张术,再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再碎石取石;EST组32例,仅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切开范围大于乳头肌三分之二)取石;EPBD组30例,仅行球囊扩张碎石取石。比较4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SEST+EPBD组术后结石取净率为93.93%(31/33),EPBD+SEST组为93.75%(30/32),EST组为96.77%(30/31),EPBD组为66.67%(20/30),EPB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ST+EPBD组和EPBD+SEST组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EST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EPBD组为3.57%,EST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EST与EPBD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经内镜治疗胆管结石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 胆管结石 远期并发症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宁 高峰 +1 位作者 张楠 郭学建 《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第9期21-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对878例患者行十二指肠镜检查并做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其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者128例(憩室组),未发现憩室者750例(对照组)。每例患者详细记录ERCP指征及检查结...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对878例患者行十二指肠镜检查并做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其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者128例(憩室组),未发现憩室者750例(对照组)。每例患者详细记录ERCP指征及检查结果。结果胆石症检出率在憩室组为66.4%,对照组为41.3%(P<0.001)。以急性胰腺炎为ERCP指征在憩室组为56.3%,对照组22.3%(P<0.001)。不明原因急性胰腺炎(特发性急性胰腺炎)憩室组17.2%,对照组2.0%(P<0.001)。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与急性胰腺炎发病有关。并可以认为乳头周围憩室是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十二指肠镜检查 特发性急性胰腺炎 十二指肠乳头 憩室 周围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下载PDF
染色结肠镜和染色放大结肠镜在结直肠隆起性黏膜病变中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峰 刘群英 田字彬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结肠镜、染色结肠镜、染色放大结肠镜在结直肠隆起性黏膜病变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病人,先作普通结肠镜诊断,再作染色结肠镜诊断,最后用放大结肠镜作出诊断。所有病变作病理学检查。... 目的探讨普通结肠镜、染色结肠镜、染色放大结肠镜在结直肠隆起性黏膜病变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病人,先作普通结肠镜诊断,再作染色结肠镜诊断,最后用放大结肠镜作出诊断。所有病变作病理学检查。将普通结肠镜、染色结肠镜、染色放大结肠镜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发现64个隆起性黏膜病变,普通结肠镜诊断为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结直肠癌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8.8%、76.9%、66.7%和80%,总病理符合率为73.4%;染色结肠镜分别为86.7%、87.5%、85.7%和90.9%,总病理符合率为87.5%;染色放大结肠镜分别为93.3%、91.7%、92.9%和90.9%,总病理符合率为92.2%。结论普通结肠镜不能有效鉴别结直肠隆起性黏膜瘤性与非瘤性的改变,需要依赖病理组织学判断性质。染色结肠镜与染色放大结肠镜均能有效提高对结直肠隆起性黏膜瘤性与非瘤性病变的鉴别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染色结肠镜应列为常规检查以提高早期结肠肿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隆起性黏膜病变 普通结肠镜 染色结肠镜 染色放大结肠镜 病理学诊断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成媛媛 张亮 +2 位作者 张文 高峰 殷军波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青岛市海慈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1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青岛市海慈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1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匹维溴铵+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认知行为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BS-SSS,IBSQOL,SAS,SDS评分与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研究组IBS-SSS,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IB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认知行为治疗合并抗抑郁药、常规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心理健康,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认知行为治疗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与胆总管结石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峰 刘静 +1 位作者 张宁 刘群英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6年第5期307-308,共2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在胆总管结石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的878例患者,其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者128例(憩室组),未发现憩室者750例(非憩室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年龄、胆总...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在胆总管结石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的878例患者,其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者128例(憩室组),未发现憩室者750例(非憩室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年龄、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ERCP检出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128例,占14.58%。憩室组平均年龄64.8岁,明显高于非憩室组54.2岁(P<0.01)。憩室组胆总管结石检出率为66.4%,非憩室组为41.3%(P<0.001)。憩室组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为24.7%,非憩室组为11.9%(P<0.01)。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患者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复发率显著增高,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是胆总管结石形成的病因之一,也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 结石复发
原文传递
肠易激综合征的心理治疗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彩玲 高峰 王明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2215-2216,共2页
关键词 结肠疾病 功能性/治疗 心理疗法
下载PDF
伊托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峰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伊托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伊托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A组)、伊托必利组(B组)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C组)各60例;伊托必利片50... 目的观察伊托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3组,伊托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A组)、伊托必利组(B组)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C组)各60例;伊托必利片50 mg,每日3次,氟哌噻吨美利曲辛2片,每日1次,均口服,疗程均为4 wk。观察3组治疗wk 1、4的疗效并做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 wk和4 wk后症状改善积分总有效率A组分别为79%和93%,B组为61%和81%,C组为45%和64%。A组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伊托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好且起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伊托必利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药物疗法 腹痛
原文传递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与乳头球囊扩张术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峰 袁莉 郑艳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7月~2011年6月间经ERCP与EPBD诊断和治疗的PCS患者57例,分析应用情况。[结果]55例(96.5%)成功实施ERCP,2例未成...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7月~2011年6月间经ERCP与EPBD诊断和治疗的PCS患者57例,分析应用情况。[结果]55例(96.5%)成功实施ERCP,2例未成功者均为壶腹部肿瘤破坏乳头,经取活检明确病因。57例中未明确病因4例(7.2%),胆总管结石24例(42.1%),均经一次内镜取净结石;胆管中段狭窄6例(10.5%)、乳头炎性狭窄6例(10.5%),乳头旁憩室5例(8.8%),均行EPBD治疗成功;胆囊管残留过长及伴有残留结石4例(7.2%),行EPBD后效果不满意转外科手术治疗;壶腹部肿瘤4例(7.2%)转行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3例(5.3%),胰腺癌1例(1.8%)。ERCP与EPBD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结论]ERCP与EPBD能及时明确PCS的病因,予以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
原文传递
良恶性大肠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方利 付信娟 +2 位作者 孙文琴 吕洪 高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21期1758-1760,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和癌旁正常大肠黏膜标本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89例大肠癌、22例大肠腺瘤、26例癌旁正常大肠黏膜标本中VEGF表达及与大...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和癌旁正常大肠黏膜标本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89例大肠癌、22例大肠腺瘤、26例癌旁正常大肠黏膜标本中VEGF表达及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1.9%,64/89)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30.8%,8/26)、大肠腺瘤组织(40.9%,9/22)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Dukes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年龄有关(P<0.05),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患者性别无关。结论:VEGF表达升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VEGF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及肿瘤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峰 袁莉 +1 位作者 纪瑞霞 《黑龙江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7例结石直径大于10mm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四组,SEST+EPBD组33例,先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切...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S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7例结石直径大于10mm的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四组,SEST+EPBD组33例,先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切开范围小于乳头肌三分之一),然后球囊扩张,再碎石取石;EPBD+SEST组32例,先行球囊扩张术,再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再碎石取石;EST组32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切开范围大于乳头肌三分之二)取石;EPBD组30例行球囊扩张碎石取石。比较四组的疗效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SEST+EPBD组术后结石取净率为93.93%(31/33),EPBD+SEST组为93.75%(30/32),EST组为96.77%(30/31),EPBD组为67.67%(20/30),EPBD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ST+EPBD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45%,EPBD+SEST组为10%,EST组6.67%,EPBD组为21.42%,EPBD组与其他三组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EST与EPBD联合治疗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以有效降低经内镜治疗胆管结石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 胆管结石 近期并发症
下载PDF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峰 纪瑞霞 +1 位作者 孙方利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7-97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1年6月诊断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患者57例,分析应用ERCP与EPBD诊断和治疗的情况。结果55例(96...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与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1年6月诊断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患者57例,分析应用ERCP与EPBD诊断和治疗的情况。结果55例(96.5%)成功实施ERCP,2例未成功者均为壶腹部肿瘤破坏乳头影响,但是取活检明确病因。其中未明确病因4例(7%),胆总管结石24例(42.1%),均经1次内镜取净结石,胆管中段狭窄6例(10.5%),行EPBD治疗成功解除狭窄,乳头炎性狭窄6例(10.5%),行EPBD治疗成功,乳头旁憩室5例(8.8%),行EPBD治疗成功,胆囊管残留过长及伴有残留结石4例(7%),行EPBD后效果不满意转外科手术治疗,壶腹部肿瘤4例(7%)转行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3例(5.3%),胰腺癌1例(1.8%)。ERCP与EPBD治疗后并发症为3.5%。结论ERCP与EPBD技术能及时明确PCS病因及诊断,并且给予相应的治疗,降低了漏诊误治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下载PDF
维奥欣治疗高血脂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彩玲 高峰 刘群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87-588,共2页
关键词 雏奥欣 高血脂症 氟伐他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