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OI数据的西安市零售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高岩 杨晴青 +1 位作者 梁璐 赵永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0-719,共10页
基于POI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刻画西安零售业空间集聚状态,确定零售业分布核心范围,并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近邻分析等方法探究零售行业之间的空间集聚关系,以及零售业与居住小区、交通因素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 基于POI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刻画西安零售业空间集聚状态,确定零售业分布核心范围,并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近邻分析等方法探究零售行业之间的空间集聚关系,以及零售业与居住小区、交通因素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①西安市零售业呈"中心-外围"结构,以钟楼为中心连片集聚分布,在距离钟楼16 km范围内为零售业分布核心区,在阎良、高陵、临潼、鄠邑4个郊区呈"孤岛"状集聚。②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纺织、服装及日用品零售业更倾向于在内城分布,而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业,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零售集中在租金低但交通方便的城市中心外围。③集聚效应、人口分布与路网影响零售业的空间分布。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零售行业如综合零售,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零售,纺织、服装及日用品零售等在空间上集聚以接近消费者,分享消费市场和空间场地,而耐用品零售行业如汽车、摩托车、零配件销售业,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零售等倾向于自身集聚,以共享品牌效应。交通干线尤其是城市二级道路明显影响零售网点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售业 POI数据 核密度 空间自相关 西安
下载PDF
秦巴山区乡村交通环境脆弱性及影响因素——以陕西省洛南县为例 被引量:47
2
作者 杨晴青 刘倩 +3 位作者 尹莎 张戬 杨新军 高岩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6-1251,共16页
山区乡村长期处于地形地貌制约、自然灾害频发的风险胁迫之下,乡村交通系统网络化水平低、抗灾能力弱,交通环境脆弱性问题突出。以秦巴山区洛南县为例,基于人地关系脆弱性的暴露、敏感、应对能力3个维度构建了涵盖风险事件、地理特征、... 山区乡村长期处于地形地貌制约、自然灾害频发的风险胁迫之下,乡村交通系统网络化水平低、抗灾能力弱,交通环境脆弱性问题突出。以秦巴山区洛南县为例,基于人地关系脆弱性的暴露、敏感、应对能力3个维度构建了涵盖风险事件、地理特征、关键出行路径、路网结构、交通工具、家庭资本等要素的乡村交通环境脆弱性基本构成框架,并针对性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依托ArcGIS和GeoDa软件解析了洛南县交通环境脆弱性的空间结构和空间自相关特征,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寻了自然、人口、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风险应对能力的影响及空间差异。结果显示:交通环境脆弱性以县城及城郊为中心向外递增形成圈层结构,且垂直差异显著;暴露度、敏感性均与应对能力呈现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脆弱性局部'热点'区域广泛分布于北部中山地带,且陷入了高暴露、高敏感、低应对能力的窘境。'冷点'区域多为城郊或邻近镇区的村庄,敏感性低,应对能力高;地形条件、产业分布、人口结构与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对交通风险应对能力有显著影响,影响性质及强度存在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环境脆弱性 风险应对能力 空间自相关 地理加权回归 秦巴山区
原文传递
1980年以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时序演变——以陕西省佳县为例 被引量:32
3
作者 杨晴青 杨新军 高岩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6-771,共16页
从人地系统脆弱性视角切入,遵循"演变轨迹刻画-阶段情景描绘-演化路径与机理剖析"的逻辑轴线,结合"ground-truthing"质性研究方法,探索了1980年以来以陕西省佳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演变历程... 从人地系统脆弱性视角切入,遵循"演变轨迹刻画-阶段情景描绘-演化路径与机理剖析"的逻辑轴线,结合"ground-truthing"质性研究方法,探索了1980年以来以陕西省佳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演变历程与路径。主要结论如下:①定量测度了1980-2016年佳县乡村人居环境综合系统及子系统脆弱度值。其中,自然系统脆弱性由干旱主导转向雨涝灾害主导;21世纪以来,居住系统脆弱性全面减轻,支撑系统脆弱性反弹加剧;近10 a,社会系统脆弱性逐渐减轻,人类系统已走向重度脆弱等级,综合脆弱性停滞于中度脆弱等级。②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情景转化阈值规则,界定了顽固脆弱、不受控制的脆弱、可控的脆弱、稳定健康、易变的系统等5类脆弱性情景。案例区脆弱性演变经历4个阶段,但徘徊于顽固脆弱的系统与不受控制的脆弱性系统情景之间。③建构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阶段性演化动力机制,梳理了5大子系统脆弱性阶段性演化路径,提炼了涉及气候变化、城市化扰动、市场变化、政策干预及农户行为适应等5大驱动因素的20件关键影响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系统 脆弱性 “ground-truthing”质性分析 演化路径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格局及优化路径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晴青 朱媛媛 +2 位作者 陈佳 高岩 李伯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2-150,共9页
从人居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关联性入手,将生态、居住、生产环境纳入一个分析框架。运用AHP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估并解析了其空间分异特征。此外,依... 从人居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关联性入手,将生态、居住、生产环境纳入一个分析框架。运用AHP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估并解析了其空间分异特征。此外,依托Arcgis平台,运用空间聚类分析法,基于人居环境竞争力特征进行区域归类,并借助箱型图,对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领域及区域类别特征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1)竞争力分布中,浙赣线江西段沿线城市生态、休闲环境竞争力等级最高,京广线沿线城市的居住、公共服务环境竞争力等级最高,居住、公共服务竞争力空间格局具有高度相似性。区域中心及副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环境竞争力领域具有显著优势。(2)综合竞争力二级以上等级的城市主要分布于环鄱阳湖地区,包括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南昌,以及省会城市武汉、长沙。(3)四类空间的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优劣格局十分清晰。第1类区域围绕省会等区域中心、副中心城市分布,生态环境具有最优竞争力,居住、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环境最劣;第2类区域多为区域中心、副中心城市,强势竞争力集中于居住、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环境领域,而休闲环境为最劣势;第3类区域多为临山型城市,具有最优异的休闲环境竞争力;第4类区域以老工业城市居多,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环境拥有相对优异的竞争力。最后,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出发点,基于格局、类别特征等提出了涵盖现实特征、发展定位、重点措施等内容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竞争力提升路径选择。其中,第1类区域定位为生态优异的山水园林城市;第2类应以营造城市外部开放空间为重心,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智慧转型,打造为智慧高效的综合都市;第3类区域建议以良好的休闲环境作为特色人居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居环境 竞争力 格局 聚类分析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流派与地理学的视角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岩 刘科伟 张晓露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118,共7页
简单回顾了关于劳动力转移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除综合性的分析外,将劳动力迁移理论归纳为四类分析框架,即二元结构转换理论,以个人决策、成本-收益为主的分析理论,受家庭、社会结构影响的收益-风险分析框架,环境与移民相关分析学派。对... 简单回顾了关于劳动力转移的几种主要理论观点,除综合性的分析外,将劳动力迁移理论归纳为四类分析框架,即二元结构转换理论,以个人决策、成本-收益为主的分析理论,受家庭、社会结构影响的收益-风险分析框架,环境与移民相关分析学派。对人文地理学对劳动力问题的理解,以及近年来国内人文地理学在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的主要议题进行了总结。认为,与现有的成熟理论相比,当前国内地理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存在框架和核心的缺失,偏重于刻画人口/劳动力流动的空间特征,对城市的特别关注,尤其是外来人口对城市空间和城市经济的影响,关注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对劳动力转移的条件、过程的研究不够。对地理学调整改变视角,发挥学科优势,参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流派 地理学
下载PDF
从陕北地区面临的问题看资源富集区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岩 刘科伟 赵西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50,共6页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特征使得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受外部力量和自身发展条件多种因素的影响。西部大开发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西北自然资源富集区仍存在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矛盾,地区之间差异,富区与富民之...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特征使得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受外部力量和自身发展条件多种因素的影响。西部大开发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然而,西北自然资源富集区仍存在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矛盾,地区之间差异,富区与富民之间的矛盾等诸多不协调的现象。这些矛盾阻碍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在回顾以往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资源富集区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并以陕北地区为例,分析了资源富集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富集区 可持续发展 陕北地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微尺度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测度及时空分异——以陕西省佳县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晴青 高岩 +1 位作者 杨新军 吴孔森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1-1381,共11页
从人地系统脆弱性视角着眼,基于65个样本点,451份入户调查问卷,65份村庄专题问卷,运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等方法探索了佳县1980-2017年微尺度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时空分异过程。结论表明:(1)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均值已由0.66下降至0.... 从人地系统脆弱性视角着眼,基于65个样本点,451份入户调查问卷,65份村庄专题问卷,运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等方法探索了佳县1980-2017年微尺度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时空分异过程。结论表明:(1)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均值已由0.66下降至0.45,空间差异度由3.99%大幅扩大至15.31%,呈现由空间重度脆弱的均衡状态分化至中低脆弱为主体,24.62%的村庄仍处于高脆弱状态的格局。(2)居住、自然、社会子系统脆弱性显著减轻,均值分别下降至0.38、0.42、0.47,居住子系统仅余1.54%的高脆弱村庄。支撑、人类系统脆弱性均值保持或上升至0.54以上的高位,高脆弱村庄比重均超过2/3。(3)居住、自然、社会子系统由高脆弱样本村全局覆盖演化至低脆弱样本村广泛分布,而人类系统呈现由低中脆弱样本村相间分布演化至高度脆弱样本村全局覆盖的时空格局。支撑系统空间格局动荡,低脆弱等级仅集中分布于交通干线沿线、行政中心驻地样本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系统 脆弱性 时空格局 TOPSIS模型 佳县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恢复力整合研究——演化特征、路径与理论模型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晴青 高岩 杨新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9-227,共19页
面对无处不在且不可预测的变化,减轻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增强恢复力成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与振兴的必要途径。基于田野调查与扎根理论方法,以黄土高原佳县为研究区,自下而上建构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恢复力的演化路径与理论... 面对无处不在且不可预测的变化,减轻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增强恢复力成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与振兴的必要途径。基于田野调查与扎根理论方法,以黄土高原佳县为研究区,自下而上建构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脆弱性-恢复力的演化路径与理论模型。研究发现:①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设施与服务系统范畴形成了7组典型脆弱性-恢复力演化路径。其中,地形与生态、气候变化与灾害、农业农村市场、人口发展等范畴为演化路径中的扰动来源,政策与工程、家庭行为范畴为应对扰动的行动策略,每条路径表现出相应的脆弱性、恢复力演变特征。②聚焦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现实困境,政府与家庭两大利益主体做出了减轻脆弱性、建立恢复力的响应行动。家庭响应聚焦于生计及公共服务领域,缺乏应对生态风险、人口空心化与文化淡化的行动。政府层面侧重于响应经济与生计困境、生态风险,而在建立文化恢复力与应对公共服务供给脆弱性的广泛行动较为缺乏。③提出了“三足式”系统脆弱性-恢复力演化理论模型。“三足”分指扰动、行动、脆弱性-恢复力演化结果,三足之间交互耦合,且行动内部政府层与家庭层相互适应。最后,文章基于热点范畴、脆弱性与恢复力联合、家庭行为方面提出了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系统 脆弱性-恢复力 演化模型 扎根理论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关中城市群发展研究规划设想 被引量:5
9
作者 赵西君 刘科伟 高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5-88,100,共5页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关中城市群作为一个雏形的城市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障碍,所以加强关中城市群建设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这一点,在对关中城市群发展条件背景、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关中城市群作为一个雏形的城市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障碍,所以加强关中城市群建设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这一点,在对关中城市群发展条件背景、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中城市群的规划设想及保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城市群 设想 对策措施
下载PDF
城市医疗机构分级可达性与空间公正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岩 杨晴青 李继园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4,共7页
医疗机构可达性是衡量医疗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指标,均衡的可达性水平是实现空间公正的基础。利用医疗机构、居住点POI数据以及腾讯点位数据,采用基于空间格网的最近设施点法分析,探索了西安市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及空间公正格局... 医疗机构可达性是衡量医疗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指标,均衡的可达性水平是实现空间公正的基础。利用医疗机构、居住点POI数据以及腾讯点位数据,采用基于空间格网的最近设施点法分析,探索了西安市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空间可达性及空间公正格局。结果表明:西安市医疗可达性呈现“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其中,三级医院的15 min圈层分布于主城区;一、二级医院的可达性格局相似,30 min圈层覆盖率超过7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5 min圈层覆盖率达到71.02%,仅有2.04%的居住点未被覆盖。医疗资源空间公正形成了4类区域:综合医疗空间公正区范围覆盖90.88%的居住点,48.13%的城市空间;高等医疗资源空间非公正区主要位于城郊地带;基本医疗资源空间非公正区范围狭窄,仅于行政区交界处分布;整体医疗资源空间非公正区主要分布在西安市南部和东部的秦岭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可达性 空间公正 西安市
下载PDF
黄土高原传统农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及关键因素研究——以陕北佳县为例
11
作者 杨晴青 孙馨蕊 +2 位作者 张惠卿 高岩 曹小曙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118,共18页
传统农区村庄表现出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以及更难恢复的特征,增强其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是摆脱不利影响、实现乡村转型与振兴的有力途径。基于“缓冲—适应—转型与创新”维度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构成框架。以陕北黄土... 传统农区村庄表现出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以及更难恢复的特征,增强其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是摆脱不利影响、实现乡村转型与振兴的有力途径。基于“缓冲—适应—转型与创新”维度提出了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构成框架。以陕北黄土高原佳县62个样本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GIS空间分析、障碍度与贡献度模型等方法,开展了恢复力评估、关键因素识别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研究区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空间差异较小,恢复力值低于0.5的村庄占比达61.29%。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力普遍高于社会经济系统和支撑系统,支撑系统的空间差异最大,自然生态系统最小。(2)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的关键贡献维度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与支撑系统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经济系统的缓冲能力。具有变革意义的转型与创新能力极低,空间差异极大,是85%以上村庄社会经济系统、支撑系统恢复力形成的关键障碍维度。(3)乡村人居环境系统恢复力形成的关键要素中,贡献者为生态服务体验、社区感、邻里友好与社区管理服务,障碍者为农业文化景观、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文化传承支持与物流寄递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系统 恢复力 空间分异 障碍因子 贡献因子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集群创导下的西部农村城镇化模式研究--以陕西眉县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西君 刘科伟 +1 位作者 吴殿廷 高岩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索西部农村城镇化中的产业支撑与企业群培育方法。方法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结果缺乏企业推动是西部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的主要障碍,集群创导是培育企业群、创造良好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农村城镇化的有效方法。结论目前西部... 目的探索西部农村城镇化中的产业支撑与企业群培育方法。方法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结果缺乏企业推动是西部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的主要障碍,集群创导是培育企业群、创造良好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农村城镇化的有效方法。结论目前西部地区已发育了众多产业集群,各方应在这些雏形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进行有力的集群创导,助其快速健康地发展,西部农村城镇化水平才会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村城镇化 集群创导 眉县
下载PDF
吴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查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旭东 刘科伟 +2 位作者 刘红光 高岩 张继飞 《陕西综合经济》 2007年第6期31-33,共3页
一、县情概况 吴起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接靖边县,西南毗邻甘肃华池县,总面积3791.5平方千米。全县现下辖4镇8乡,164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4万人,人口密度为32.16人/... 一、县情概况 吴起县位于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接靖边县,西南毗邻甘肃华池县,总面积3791.5平方千米。全县现下辖4镇8乡,164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4万人,人口密度为32.16人/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吴起 移调 村民委员会 农业人口 人口密度 西北部 延安市
下载PDF
集聚作用下的西安市区经济集中与郊县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岩 刘科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济集中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以及市区与周边城镇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区域比较的方法,分析西部大开发以来城市市区对其周边城镇的影响。结果第二产业在区域发展和分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市区第二产业的扩散将给... 目的探讨经济集中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以及市区与周边城镇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区域比较的方法,分析西部大开发以来城市市区对其周边城镇的影响。结果第二产业在区域发展和分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市区第二产业的扩散将给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机遇。结论市区的集聚效益仍有提升的空间,但产业已经开始向市区周边组团和郊区转移,郊县的发展应积极吸纳市区转移产业,并探讨特色产业的集群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区 发展差异 集中程度 产业转移
下载PDF
延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地域经济类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岩 刘科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32,共5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生态脆弱的陕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作者从农村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外出劳动力从业状况、本乡地域内转移三方面考察延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发现当前延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明显的"就近...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生态脆弱的陕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作者从农村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外出劳动力从业状况、本乡地域内转移三方面考察延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发现当前延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明显的"就近-跳跃式转移"特征,劳动力倾向于就近转移,并大多流向传统第三产业,并与农村地域经济类型密切相关。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上的流向受区域经济结构偏离和资源环境背景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地域经济 农村 延安
原文传递
网络评价——国内期刊品牌维护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岩 《科技与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4,共3页
网络是当前年轻作者了解学术期刊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在常规的发稿过程之外,网络也成为作者、读者对期刊进行评价的平台。作者总结了网络评价具有评价内容的利益相关性、非正式性、信息不对称性,评价信息传播的方向性,效应的整体性等特... 网络是当前年轻作者了解学术期刊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在常规的发稿过程之外,网络也成为作者、读者对期刊进行评价的平台。作者总结了网络评价具有评价内容的利益相关性、非正式性、信息不对称性,评价信息传播的方向性,效应的整体性等特点,以及巨大发表压力下作者与期刊产生某些方面对立的原因。作者网络评价影响到期刊的品牌建设,积极回应、建立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改善期刊运营,才能在网络时代更有效地维护期刊的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 作者评价 网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