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2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 被引量:509
1
作者 潘长玉 +14 位作者 袁申元 李光伟 王姮 陆菊明 李俊来 杨国庆 张俊清 陈铭 朱良湘 刘效慈 肖平 张学文 肖新华 李文慧 姜育新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23-326,共4页
目的 调查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于北京地区 5所医院对随机选择所在医院随诊 1年以上 ,发病年龄≥ 40岁 ,病程≥ 5年的 2型糖尿病患者 393例 ,进行病史回顾 ,体格检查 ,生化检查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 目的 调查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于北京地区 5所医院对随机选择所在医院随诊 1年以上 ,发病年龄≥ 40岁 ,病程≥ 5年的 2型糖尿病患者 393例 ,进行病史回顾 ,体格检查 ,生化检查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393例患者中下肢坏疽 8例 (2 .0 % ) ,间歇性跛行 2 8例 (7.1% )。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有不同程度下肢血管病变者 35 7例 (90 .8% ) ,其中以 6 8例 (17.8% )踝 /肱动脉压比值 <1.0者与以下临床情况相关明显 :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 (P<0 .0 5 ) ,FBS和 Hb Alc水平高 (P<0 .0 5 ) ,HDL - ch水平低 (P<0 .0 5 ) ,舒张压高(P<0 .0 1)。且踝 /肱比值与 FBS、Hb Alc、Tg、纤维蛋白原、血压呈负相关 ,与 HDL- ch呈正相关 (P<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常见 ,与血糖、血脂、血压以及血凝多种因素有关。超声多普勒检查能较早地发现病变 ,而踝 /肱比值是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方便可行和可靠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超声波检查
下载PDF
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特征 被引量:122
2
作者 周迎生 +4 位作者 李斌 刘冬戈 迟家敏 王抒 黎健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4-158,F0010,共6页
目的观察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的Sprague Dawley(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代谢特征、病理学以及胰岛分子生物学变化.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High Fat chow,HE)9只... 目的观察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的Sprague Dawley(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代谢特征、病理学以及胰岛分子生物学变化.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High Fat chow,HE)9只,高脂饲料喂养,为普通饲料中添加20%脂肪(猪油和蛋黄粉各50%)和20%蔗糖.(3)糖尿病组(DM)18只.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STZ(40 mg/kg).所有大鼠做灌胃葡萄糖耐量(OGTY)试验.放免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β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胰岛素表达量,RT-PCR测定胰腺β细胞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水平(FINS)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HE组大鼠(P<0.01),空腹血清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胰岛β细胞吸光度(A)显著低于高脂组大鼠(P<0.05),降低11.6%.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区占胰岛百分比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HE组,分别下降31.9%(P<0.05)和43.1%(P<0.01).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E组(P<0.05).STZ注射后48 h(基线值)大鼠FBG水平的分布情况为:A组(FBG<10.0 mmol/L)占7/18;B组(FBG 10~19.9 mmol/L)占5/18;C组(FBG≥20mmol/L)占6/18.STZ注射后9 d的0GTT结果与基线值相比,B组OGTT值总体变化最小,A组FBG的变异最大,达到25%.结论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模拟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血脂异常等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高脂 STZ
下载PDF
黄柏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5
3
作者 周海芳 +1 位作者 刘朵 钱芳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4期207-209,共3页
作为清热燥湿药的经典药材,黄柏分为关黄柏和川黄柏2个品种,广泛应用于清利下焦湿热。因本品长于走下焦、泻肾火,取其降火以坚阴的功效用于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主要分析了黄柏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黄柏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述
下载PDF
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特点调查 被引量:82
4
作者 安雅莉 +40 位作者 朱倩 宁光 贾伟平 黄勤 许雯 李成江 周智广 施秉银 单忠艳 陈璐璐 许樟荣 王姮 严励 钟惠菊 姬秋和 李红 薛元明 张木勋 谷卫 郭晓蕙 蕾丽 洪洁 刘芳 邹大进 李延兵 张小英 李桢 郭辉 赵晓娟 吴汉妮 王玉珍 赵维纲 张少玲 吴静 张南雁 杨凤英 张云 周鑫荣 任跃忠 李光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IS)及胰岛素抵抗(IR)状况。方法对40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和40名糖耐量正常者(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按空腹血糖(FPG)水平... 目的研究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IS)及胰岛素抵抗(IR)状况。方法对40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和40名糖耐量正常者(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按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4组,与对照组比较。93例FPG≥8.3mmol/L者应用格列齐特(达美康)缓释片进行干预治疗1—3个月,血糖达标后重复OGTT并计算干预后的IR及IS。结果(1)随着FPG水平的升高,糖尿病各组IR、IS逐级恶化:在FPG≥9.7mmol/L组,胰岛素敏感性为正常组的30%,IS仅为正常组的5%;(2)在FPG〈9mmol/L组,IR能解释70%的血糖水平变化,而在FPG高于≥9mmol/L组,IS能解释60%的血糖变化;(3)格列齐特缓释片干预治疗IR及IS有了显著的改善。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IR及IS随空腹血糖升高而恶化,但是IS恶化更为严重;这种双重恶化在高血糖状态得到纠正后在相当程度上是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功能 干预治疗 格列齐特
原文传递
Graves病诊治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1
5
作者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3-194,共2页
关键词 GRAVES病 诊断 治疗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原文传递
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66
6
作者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14-716,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 治疗
原文传递
龙镇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1
7
作者 张彦龙 葛文春 +2 位作者 陈井胜 赵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59-1073,共15页
龙镇地区花岗岩位于大、小兴安岭的结合部,属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中的A-I型花岗岩带;该区各岩体岩石类型基本相同,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花岗岩中锆石的LA-ICP-MSU-Pb年代学分... 龙镇地区花岗岩位于大、小兴安岭的结合部,属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中的A-I型花岗岩带;该区各岩体岩石类型基本相同,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花岗岩中锆石的LA-ICP-MS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正达山岩体形成于320~315Ma,模拉布山岩体形成于169±3Ma,朝阳林场岩体形成于187~171Ma。这些花岗质岩浆的就位分别与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的块体拼合作用及中生代古太平洋的构造演化有关。Hf同位素成分特征表明,两期花岗岩的源岩均为新元古代-显生宙期间亏损地幔来源的火成岩。结合已发表的Sr-Nd-Hf同位素资料,本文认为兴安地块大陆地壳增生的时间主要为新元古代-显生宙,这与松嫩地块一致,而明显晚于额尔古纳地块的地壳增生时间(中-新元古代),从而揭示了它们不同的地壳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镇地区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质意义
下载PDF
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60
8
作者 吕朝晖 潘长玉 +6 位作者 陈家伦 傅祖植 陆菊明 宁光 程桦 燕明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7-621,共5页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来得时)与格列美脲(亚莫利)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N)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122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来得时)与格列美脲(亚莫利)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N)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122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睡前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n=62)或低精蛋白胰岛素(n=60),清晨口服3mg格列美脲两组,进行为期24周的观察。结果(1)基线时除甘精胰岛素组口服降糖药物使用的时间显著长于低精蛋白胰岛素组之外,两组其他指标相似;(2)24周时,甘精胰岛素组与低精蛋白胰岛素组的平均HbA1c分别下降了1.38%和1.41%,平均空腹血糖分别从12.30和11.90mmol/L降至6.05和6.19mmoL/L,日平均血糖降幅分别为5.28和4.56mmoL/L;(3)试验结束时,甘精胰岛素组和低精蛋白胰岛素组分别有46.8%和71.1%的患者发生症状性低血糖(156次和293次),其中严重低血糖事件分别为3.2%和15.O%(2次和21次),夜间低血糖分别为37.1%和61.7%(87次和229次),两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甘精胰岛素组与低精蛋白胰岛素组的日平均胰岛素剂量分别从9.7IU和9.8IU增至32.5IU和29.5IU。结论与低精蛋白胰岛素比较,睡前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和清晨口服3mg格列美脲联合应用可使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得到良好控制,且严重低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降低;作为基础胰岛素治疗,甘精胰岛素优于低精蛋白胰岛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精胰岛素 格列美脲 糖尿病 2型
原文传递
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54
9
作者 王立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 对新型口服降糖药—瑞格列奈 (Repaglinide ,商品名诺和龙 )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6个临床中心共对 2 96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 12周应用瑞格列奈的观察。试验为单组、开放临床试验 ,由清洗期、剂量调整期和剂量维... 目的 对新型口服降糖药—瑞格列奈 (Repaglinide ,商品名诺和龙 )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6个临床中心共对 2 96例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 12周应用瑞格列奈的观察。试验为单组、开放临床试验 ,由清洗期、剂量调整期和剂量维持期组成。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 ,瑞格列奈治疗 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 (FBG)、餐后血糖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 ,分别下降 1.75mmol/L、3.0 8mmol/L、0 .80 %。瑞格列奈降低FBG、PBG、HbA1c的有效率分别为 77.0 %、77.4%、48.8%。药物疗效相关分析表明 :药物疗效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药物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和消化道反应 ,发生率分别为 6 .4%和 6 .1%。治疗后体重略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无关。结论 瑞格列奈有明确的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 ,副反应发生率低 ,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NIDDM 药物治疗 瑞格列奈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预混胰岛素转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1
10
作者 卜石 郭晓蕙 +4 位作者 杨文英 卢桂芝 杨兆军 任婷婷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4期3115-3118,共4页
目的探讨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的血糖控制情况与人群特征的关系及基础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方法为随机、开放、两中心的平行对照研究,治疗期12周,选择每日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加或不... 目的探讨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的血糖控制情况与人群特征的关系及基础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方法为随机、开放、两中心的平行对照研究,治疗期12周,选择每日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加或不加口服降糖药治疗),空腹血糖(FBG)在7.8~16.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7%~10%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至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加格列美脲3 mg 或每日注射两次预混30 R(诺和灵)胰岛素加格列美脲3 mg 治疗组,胰岛素剂量每3天调整1次,至目标 FBG≤6.0 mmol/L。结果治疗12周后,甘精胰岛素组和预混胰岛素组的 HbA1c 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两组 HbA1c 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8.0%vs 8.9%→7.8%,P>0.05)。治疗期间,预混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频率均显著高于甘精胰岛素组,总低血糖事件分别为123次、57次,经证实的低血糖例次(94 vs 21,x^2=23.692 P=0),其中午餐前低血糖发生尤其显著(64 vs 17,x^2=7.762,P=0.005)。甘精胰岛素治疗后 HbA1c≤7.5%者达28.2%(11例),剂量为(0.58±0.29)U·kg^(-1)·d^(-1);HbA1c>8.5%者占23.1%(9例),剂量为(0.66±0.30)U·kg^(-1)·d^(-1)。甘精胰岛素两亚组治疗前 HbA1c、糖尿病病程、餐后2 h C 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1±0.8)% vs(9.6%±1.2)%,10年(6.0~14.5年)vs 13年(8~19.5年),餐后 C 肽:2.5 nmol/L(1.4~3.3 nmol/L)vs 1.4 nmol/L(1.2~2.6 nmol/L),均 P<0.05。结论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治疗前 HbA1c 水平、糖尿病病程和餐后2 hC 肽水平是影响一次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疗效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胰岛素 Β细胞功能
原文传递
餐后高血糖及其评价 被引量:47
11
作者 姚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95-396,共2页
关键词 餐后高血糖 糖尿病 诊断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左氧氟沙星甲硝唑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效果 被引量:49
12
作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2期2070-2071,共2页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一种慢性炎性病变,也是妇科常见疾病,具有病程漫长、复发率高的特点。因衣原体感染、妇科手术、免疫因素、性生活、病情迁移等因素导致女性盆腔腹膜、结缔组织或内生殖器发生慢性炎性改变。患者主要表现腰骶疼痛、...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一种慢性炎性病变,也是妇科常见疾病,具有病程漫长、复发率高的特点。因衣原体感染、妇科手术、免疫因素、性生活、病情迁移等因素导致女性盆腔腹膜、结缔组织或内生殖器发生慢性炎性改变。患者主要表现腰骶疼痛、月经紊乱、下腹坠胀、白带增多等,对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发病率持续上升,而目前临床尚未研发出能根治该疾病的特效药物,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静滴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康妇消炎栓 左氧氟沙星 治疗方法 甲硝唑 妇科手术 衣原体感染 炎性病变
下载PDF
地诺孕素用于难治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9
13
作者 徐冰 李华军 +6 位作者 贾婉璐 龚萍 周延 孙涛 刘朝晖 郭红燕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8-184,共7页
目的评价地诺孕素(DNG)对于难治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将难治性内异症疼痛定义为:(1)内异症相关疼痛时间≥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60 mm;(2)既往经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 目的评价地诺孕素(DNG)对于难治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将难治性内异症疼痛定义为:(1)内异症相关疼痛时间≥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60 mm;(2)既往经口服避孕药、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2种以上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VAS评分降幅<50%;或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米非司酮等可控制疼痛,但停药后疼痛再次发生;(3)疼痛经手术或反复手术后,仍不能控制。本研究对2016年11月至2020年2月48例符合标准的难治性内异症疼痛患者口服DNG(2 mg/d)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用药前后VAS评分、CA125水平、雌二醇、FSH、LH、内异症病灶大小的变化,并记录副作用。结果DNG用药时间为(20.1±12.8)个月。用药3个月时VAS评分由基线的(77.9±15.8)mm显著降低至(20.8±10.7)mm(P<0.01),CA125水平由基线的(95±139)kU/L显著降低至(38±45)kU/L(P<0.05)。随着用药时间延长,疼痛缓解的治疗效果继续维持,CA125继续维持在低水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经用药12个月后囊肿最大径线由(3.1±1.0)cm显著缩小至(1.9±1.2)cm(P<0.05)。用药期间雌二醇平均水平维持在124.82~221.04 pmol/L,FSH、LH水平无明显变化。主要副作用是不规则出血(75%,36/48)。结论DNG能有效缓解内异症疼痛,且耐受性好,可作为复杂的难治性内异症疼痛患者长期治疗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疼痛 顽固性 骨盆痛 地诺孕素
原文传递
抗甲状腺药物引起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6
14
作者 郭晓蕙 赵明辉 +2 位作者 王淑凤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32-935,共4页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不同阶段和不同药物治疗时的意义以及ANCA靶抗原与血管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将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 2 1 6例原发甲亢患者分为初发未治疗组 (n =34) ,...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不同阶段和不同药物治疗时的意义以及ANCA靶抗原与血管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将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 2 1 6例原发甲亢患者分为初发未治疗组 (n =34) ,丙基硫氧嘧啶 (PTU )组 (n =62 ) ,他巴唑 (MMI)组 (n =77)和混合用药组 (n =43)。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检测患者血清 ,对ANCA和抗核抗体 (ANA)IIF检测为阳性的患者 ,进一步应用ELISA法检测 7种ANCA靶抗原 ,即髓过氧化物酶 (MPO)、蛋白酶 3(PR3)、乳铁蛋白 (LF)、人弹力蛋白酶 (HLE)、天青杀素 (AZU )、组织蛋白酶G(CG)和杀菌 /通透性增高蛋白 (BPI)。结果 未治疗组IIF阳性者占 5 9% (2 / 34) ;PTU组IIF阳性者占 2 2 6 % (1 4 / 62 ) ,均为IIF ANCA阳性 ;MMI组中占 6 5 % (5/ 77) ,均为IIF ANA阳性 ;混合组中占 2 7 9% (1 2 / 4 3) ,8例IIF ANA阳性 ,3例IIF ANCA阳性。PTU组IIF ANCA的阳性率高于未治疗组 (P <0 0 1 7) ;PTU组IIF及IIF ANCA的阳性率均高于MMI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7)。服药的 1 82例患者中 ,6/ 31例IIF阳性的患者 (1 9 4% )出现了血管炎相关症状。 6例中 4例 (66 7% )识别MPO ,2例 (33 3 % )识别PR3 ,4例识别LF ,3例识别 (HL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甲状腺药物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血管炎 间接免疫荧光法 ELISA法 靶抗原 诊断
原文传递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和价值 被引量:46
15
作者 卢桂芝 燕明 +1 位作者 唐素恩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 总结 143 2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FNAC)的经验 ,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进行细胞病理学诊断。结果 成功作出细胞学诊断者 12 41例 ,成功率 86 66%。其中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 2 0例 ,桥本甲状腺... 目的 总结 143 2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FNAC)的经验 ,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进行细胞病理学诊断。结果 成功作出细胞学诊断者 12 41例 ,成功率 86 66%。其中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 2 0例 ,桥本甲状腺炎 5 0 4例 ,桥本甲状腺毒症 2 5例 ,亚急性甲状腺炎 40例 ,甲状腺肿 12 2例 ,甲状腺肿囊性变 41例 ,滤泡细胞腺瘤 64例 ,腺瘤囊性变 65例 ,余为个别少见的疾病 ( 160例 )。可疑恶性病变 13例 ,无法诊断 178例。结论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对桥本甲状腺炎有确诊意义 ;能鉴别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桥本甲状腺功能亢进、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桥本甲状腺炎 ;FNAC的诊断快速安全、费用低、准确率较好、近于无损伤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细针穿刺 细胞学检查 临床应用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桥本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原文传递
灯盏花素对高糖环境肾系膜细胞c-fos、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7
16
作者 蒋涛 熊祖应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 观察高葡萄糖环境中 ,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 (GMC)c fos、c jun蛋白表达和Ⅳ型胶原 (C Ⅳ )合成的影响 ,探索糖尿病肾病防治的新途径。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GMC ,分别置于正常葡萄糖 (对照组 )、高葡萄糖 ... 目的 观察高葡萄糖环境中 ,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 (GMC)c fos、c jun蛋白表达和Ⅳ型胶原 (C Ⅳ )合成的影响 ,探索糖尿病肾病防治的新途径。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GMC ,分别置于正常葡萄糖 (对照组 )、高葡萄糖 (高糖组 )和高葡萄糖加灯盏花素 (高糖加灯盏花素组 )环境中 ,观察干预 2 4h、4 8h和 1wk后GMCc fos、c jun蛋白表达、C Ⅳ合成和PKC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高糖组干预 2 4h后c fos、c jun蛋白表达同时明显增高 ,4 8h后c fos开始下降 ,而c jun 1wk后仍保持高水平 ,高糖组C Ⅳ合成 1wk后增加 ,各观察时点PKC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而高糖加灯盏花素组各时点c fos、c jun蛋白表达、C Ⅳ合成和PKC活性均低于高糖组。结论 高葡萄糖可促使GMC中c fos、c jun蛋白表达和C Ⅳ合成增加 ,此可能为PKC活化所介导 ,灯盏花素可通过抑制PKC活化而有效阻止高葡萄糖引起的上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肾系膜细胞 葡萄糖 原癌基因 蛋白激酶C Ⅳ型胶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内蒙古塔尔气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5
17
作者 张健 陈井胜 +2 位作者 李泊洋 张彦龙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21-531,共11页
内蒙古塔尔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兴安地块上,该区出露大面积晚古生代花岗岩。其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正长花岗岩形成于335±5 Ma,二长花岗岩形成于313±3 Ma,花岗闪长岩形成于320±1 Ma,表明塔尔气地区花岗... 内蒙古塔尔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兴安地块上,该区出露大面积晚古生代花岗岩。其锆石的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正长花岗岩形成于335±5 Ma,二长花岗岩形成于313±3 Ma,花岗闪长岩形成于320±1 Ma,表明塔尔气地区花岗岩为晚古生代多期花岗质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质岩浆的就位与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闭合中洋壳俯冲作用有重要关系。花岗闪长岩的176Hf/177Hf为0.282 833~0.282 951,εHf(t)为+1.1~+5.6,TDM2为525~752 Ma,暗示花岗岩的源岩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时期亏损地幔来源的基性下地壳物质。结合目前已发表的花岗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资料,认为兴安地块可能从中元古代就开始地壳增生,峰期集中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塔尔气 晚古生代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组成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系列讲座 第二讲:胰岛素抵抗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被引量:39
18
作者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宗文漪 杨文英 +7 位作者 向红丁 宁光 翁建平 程桦 冯凭 商淑华 潘长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评估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8个医院326例受试者随机分配到厄贝沙坦(300mg/d)组(160例)或安慰剂组(166例),治疗24周。检测尿白蛋白排... 目的 评估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8个医院326例受试者随机分配到厄贝沙坦(300mg/d)组(160例)或安慰剂组(166例),治疗24周。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bA1C水平。结果厄贝沙坦组UAER与基线相比显著下降(P〈0.01),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意向治疗(ITT)人群高血压和非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而在符合方案(PP)人群却无明显下降。治疗24周后,厄贝沙坦组的LDL—C水平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1)。治疗期间厄贝沙坦组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个别患者出现血钾升高。结论厄贝沙坦300mg/d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患者的UAER,其疗效独立于降血压作用之外,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厄贝沙坦 白蛋白尿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北京市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况调查 被引量:35
20
作者 刘薇薇 王媛媛 +1 位作者 陈君逸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方法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在北京3个社区(街道)对24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另对其中18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在过去7 d内,71人(占29.6%)没有经常按糖尿病饮食要...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方法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在北京3个社区(街道)对24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另对其中18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在过去7 d内,71人(占29.6%)没有经常按糖尿病饮食要求合理安排饮食;67人(占27.9%)没有经常进行持续时间>30min的运动;101人(占42.1%)没有经常完成适合自身情况的血糖监测;159人(占66.3%)没有经常认真完成足部观察和护理;54人(占22.5%)心理状况因患糖尿病而受到中重度影响。影响糖尿病控制效果因素有:缺乏专业人员帮助制定方案和监督(177人,73.8%)、嫌麻烦不能遵守各种注意事项(131人,54.6%)、经济因素(115人,47.9%)、对糖尿病自我保健知识了解较少(117人,48.8%)、对糖尿病控制缺乏信心(87人,36.3%)、时间因素(84人,35.0%)。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较差,心脑血管疾病、眼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控制情况也较差。在自我管理行为方面,社区糖尿病患者都基本能做到规律服药,控烟情况也较好,但在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等方面却表现较差。因此,社区医务人员应重视对患者在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心理指导等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定期随访;此外,社区糖尿病管理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医疗行为甚或健康管理行为,除了恰当的医疗或健康管理措施之外,社区医务人员还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并帮助患者建立人文执业或就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糖尿病 自我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