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初探 被引量:67
1
作者 郭勇 蔡祖龙 +4 位作者 蔡幼铨 安宁豫 高元 马林 梁燕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表面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 10人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 49例 ,其中恶性肿瘤 2 6例 ,良性病变 2 3例...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表面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健康志愿者 10人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 49例 ,其中恶性肿瘤 2 6例 ,良性病变 2 3例。DWI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 (echo planarimaging ,EPI)技术 ,14例取 5个b值 (b为扩散敏感度 ) ,余者取 2个b值 ,计算ADC值。以恶性肿瘤ADC值单侧上界 95 %容许区间为界限判断病灶的良恶性 ,诊断结果与动态增强比较。结果 除 1例原位癌和 1例小腺瘤外 ,DWI显示所有良恶性病变。恶性肿瘤组ADC值为 (0 96 0 8± 0 2 0 43)×10 -3 mm2 /s,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的 [(1 5 85 8± 0 32 3 4)× 10 -3 mm2 /s]及正常组的 [(1 76 17±0 40 3 1)× 10 -3 mm2 /s(P <0 0 5 ) ],良性病变组ADC值与正常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DC诊断的敏感性为 92 3% (2 4/ 2 6 ) ,特异性为 85 0 % (17/ 2 0 ) ,准确性为 89 1% (4 1/ 46 )。其诊断能力与动态增强扫描近似 ,二者对病变良、恶性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很好 (P <0 0 1)。结论 DWI能清楚地显示乳腺良恶性肿瘤 ,ADC值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回波平均成像 鉴别诊断 弥散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乳腺肿瘤表观弥散系数与组织细胞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8
2
作者 郭勇 王辅林 +2 位作者 蔡幼铨 蔡祖龙 高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评估组织细胞密度在良恶性乳腺病变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 ,ADC)不同中所起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6例乳腺病变 (恶性肿瘤 2 6例 ,良性病变 2 0例 )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 目的 :评估组织细胞密度在良恶性乳腺病变弥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s ,ADC)不同中所起的作用。材料和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6例乳腺病变 (恶性肿瘤 2 6例 ,良性病变 2 0例 )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 ,DWI)检查 ,并计算病变的ADC值。用AdobePhotoshop 4.0software软件分析乳腺病变病理切片的细胞密度。统计分析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肿瘤平均ADC值为 ( 0 .96 0 8± 0 .2 0 43)× 10 -3mm2 /s ,明显小于良性病变组 ( 1.5 934± 0 .2 0 84)× 10 -3mm2 /s ;P <0 .0 0 1)。恶性肿瘤平均细胞密度为 ( 14 .5 9± 4.35 ) % ,明显大于良性病变组 ( 10 .2 0± 4.32 % ;P <0 .0 5 )。乳腺病变ADC值与细胞密度的相关性很好 (r =-0 .5 42 )。结论 :在乳腺良恶性肿瘤ADC不同中 ,细胞密度起了重要作用。通过测量肿瘤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但仍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回波平面成像 细胞密度 ADC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52
3
作者 郭勇 蔡祖龙 +4 位作者 蔡幼铨 陈凛 马林 高元 梁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71-675,共5页
目的 前瞻性评估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增强形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形态、早期增强率以及鉴别病变的价值。方法  40例乳腺病变行三维动态增强MRI检查 ,在工作站上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早期增强率 ,分别根据病灶增强形态、时间 ... 目的 前瞻性评估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增强形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形态、早期增强率以及鉴别病变的价值。方法  40例乳腺病变行三维动态增强MRI检查 ,在工作站上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早期增强率 ,分别根据病灶增强形态、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分型和早期增强率大小诊断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40例 41个病灶经病理证实 ,恶性病灶 2 3个 ,良性病灶 18个。良性病变边缘 77 8% (14/ 18)为光滑或分叶 ,16 7% (3/ 18)为不规则或毛刺 ,早期增强率为 (5 5 5± 2 8 3) % ,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72 % (13/ 18)为单相型 ;恶性病变边缘 82 6 % (19/ 2 3)为不规则或毛刺 ,13% (3/ 2 3)为光滑或分叶 ,早期增强率为 (90 5± 38 6 ) % ,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78 3% (18/ 2 3)为流出型。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分布、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和早期增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值分别为 18 42、2 0 6 8、10 38,P值均 <0 0 1)。病灶增强形态诊断的敏感性 82 6 % (19/ 2 3) ,特异性 77 8% (14/ 18)。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诊断的敏感性 95 7% (2 2 / 2 3) ,特异性 72 2 % (13/ 18)。早期增强率诊断的敏感性 87%(2 0 / 2 3) ,特异性 6 1 1% (11/ 18)。结论 典型毛刺状形态和流出型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均强烈提示恶性 ;单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鉴别诊断 影像学表现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53
4
作者 马林 蔡幼铨 +3 位作者 高元 梁燕 梁丽 秋萍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01-604,共4页
目的 描述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的MRI表现 ,探讨该病变的病理学改变特征以及MRI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 对 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 1例经临床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进行了MR检查 ,对其MR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 描述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的MRI表现 ,探讨该病变的病理学改变特征以及MRI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 对 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 1例经临床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进行了MR检查 ,对其MR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显示 8例病变均表现为局限性肿块 ,邻近未见伴有多发病灶 ;5例呈均匀长T1信号 ,2例呈不均匀长T1信号 ,1例呈短T1及长T1混杂信号 ;5例呈均匀长T2 信号 ,3例呈不均匀长T2 信号 ;7例经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增强者病灶均有明显强化 ,其中 1例左额顶叶病灶强化后有垂直于侧脑室分布的倾向 ,1例颈段脊髓病灶可见以背侧白质为主的强化 ;MR复查未见病变复发征象 ,其中 1例激素治疗后病变逐渐缩小。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较困难 ,MR检查常将本病误诊为肿瘤。诊断时若能认真分析临床病史并仔细观察MRI表现 (特别是增强MRI表现 ) ,则有可能提出本病的诊断 ,此时可以先使用激素试验治疗 ,以避免手术或放射治疗造成的严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假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原文传递
肝腺瘤的综合影像诊断 被引量:30
5
作者 叶慧义 郭智萍 +3 位作者 李俊来 高元 纪小龙 于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 描述肝腺瘤的超声 (US)、CT和MRI表现与病理基础 ,探讨综合影像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 6例肝腺瘤的US、CT和MRI表现 ,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  6例肝腺瘤均为单发肿块 ,1例术前综合影像诊... 目的 描述肝腺瘤的超声 (US)、CT和MRI表现与病理基础 ,探讨综合影像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 6例肝腺瘤的US、CT和MRI表现 ,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  6例肝腺瘤均为单发肿块 ,1例术前综合影像诊断为肝腺瘤 ,4例误诊为肝癌 ,1例误诊为肝局灶结节性增生。US :6例呈稍低或低回声 ,4例有低回声晕 ,彩色多普勒显示 6例肿块内有较丰富的门脉样血流和低速动脉样血流。CT :6例为稍低或低密度 ,4例有假包膜 ,4例动脉期、门脉期均轻度强化 ,1例动脉期中度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MRI:T1WI和T2 WI上 ,6例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用脂肪抑制后T1WI上的高信号无变化 ;2例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强化 ,3例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均轻度强化。 6例均有假包膜 ,且在门脉期或延迟期出现轻度强化。结论 肝腺瘤的综合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对有假包膜和混杂高信号 (用脂肪抑制后T1WI上的高信号无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腺瘤 病理学 诊断 CT MRI
原文传递
直径≤3cm的肺癌和结核瘤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30
6
作者 彭光明 蔡祖龙 高元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8-220,共3页
对121个直径≤3cm的孤立肺结节(SPN)(包括97个恶性结节,24个结核瘤)做了薄层CT、磁共振成像(MRI)与病理的对照研究。在CT上,恶性结节的主要形态学特点是分叶、毛刺、血管连接、泡样征及空气支气管征;而结... 对121个直径≤3cm的孤立肺结节(SPN)(包括97个恶性结节,24个结核瘤)做了薄层CT、磁共振成像(MRI)与病理的对照研究。在CT上,恶性结节的主要形态学特点是分叶、毛刺、血管连接、泡样征及空气支气管征;而结核瘤的主要形态学特点是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卫星灶及钙化。在24个SPN的MRT_2加权成像(T_2WI)中,13个恶性结节呈高信号,而全部4个结核瘤表现为中等信号,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MRI与CT对于恶性结节与结核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结节 结核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血管造影、MRA和CTA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程流泉 赵锡海 +5 位作者 高元 马林 王新疆 蔡幼铨 刘宏斌 盖鲁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85-91,共7页
目的: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为参照,比较冠状动脉MRA和CTA诊断狭窄的准确性,探讨斑块的MRA表现。材料和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接受冠状动脉MRA、CTA和CA检查。MRA使用呼吸导航触发的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CTA检查使用64排螺旋CT。... 目的: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为参照,比较冠状动脉MRA和CTA诊断狭窄的准确性,探讨斑块的MRA表现。材料和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接受冠状动脉MRA、CTA和CA检查。MRA使用呼吸导航触发的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CTA检查使用64排螺旋CT。以CA为诊断金标准,评价MRA和CTA检测≥50%狭窄血管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的MRA表现。结果:MRA和CTA判断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0%、86.9%、86.1%和85.1%、87.2%、86.8%。斑块的MRA复杂信号是MRA高、低估冠脉狭窄的主要原因,钙化是导致CTA高估狭窄的主要原因,MRA可以校正CTA对钙化所致狭窄的错误判断。结论: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MR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效能与CTA接近,MRA对显示钙化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比CTA有优势;斑块的MRA表现比较复杂,给狭窄的判断带来困难,也为斑块性质的判断提供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CTA MRA
下载PDF
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序列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20
8
作者 程流泉 高元 +3 位作者 孙玮 盛复庚 盖鲁粤 蔡幼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以普通冠状动脉导管造影为参照,评价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FIESTA)序列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效能。方法连续33例患者在冠状动脉导管造影检查的3周内接受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检查,将冠状动脉狭窄划分成0%、0%~25%、25%~50%... 目的以普通冠状动脉导管造影为参照,评价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FIESTA)序列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效能。方法连续33例患者在冠状动脉导管造影检查的3周内接受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检查,将冠状动脉狭窄划分成0%、0%~25%、25%~50%、50%~75%,75%~100%共5个级别,对两者判断的结果逐段进行比较。结果CMRA对区分>50%和<50%狭窄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3%、848%和841%,阴性预测值为923%;对区分50%~75%与75%~100%狭窄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615%。结论屏气三维FIESTA冠状动脉成像序列对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狭窄的排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更细致的分级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气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 特异度 MR血管成像 导管造影检查 冠状动脉成像 三维 快速 显示
原文传递
脑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PRESS与STEAM序列的对比 被引量:15
9
作者 程流泉 蔡幼铨 +1 位作者 高元 梁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9-352,共4页
为比较PRESS与STEAM两种序列在脑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 (1H MRS)临床应用和特征 ,挑选 2 45 1岁的成年人 2 0名进行1H MRS检查 ,同一位置、同一体素采用PRESS和STEAM两种脉冲序列采样 ,以水为内参照计算代谢物NAA ,Cr,Cho的浓度。结果显... 为比较PRESS与STEAM两种序列在脑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 (1H MRS)临床应用和特征 ,挑选 2 45 1岁的成年人 2 0名进行1H MRS检查 ,同一位置、同一体素采用PRESS和STEAM两种脉冲序列采样 ,以水为内参照计算代谢物NAA ,Cr,Cho的浓度。结果显示 ,对PRESS和STEAM两种序列各代谢物浓度分别为 :N 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 :(13.74± 1.16 )mmol/L、 (12 .6 5± 2 .12 )mmol/L(P >0 .0 5 ) ;肌酸 (Cr) :(7.5 0± 0 .5 6 )mmol/L、(9.2 8± 1.44 )mmol/L(P <0 .0 5 ) ;胆碱 (Cho) :(1.43± 0 .2 2 )mmol/L、(1.5 9± 0 .35 )mmol/L(P >0 .0 5 )。只有Cr在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其差别的来源主要是水抑制不充分和T1饱和所致。本研究表明PRESS和STEAM序列在脑的1H MRS检查具有一致性 ,但是又各具特征 ,为1H MRS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脉冲优化选择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核磁共振 波谱 Press序列 Steam序列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弥散加权MRI与病理对照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安宁豫 高元 +2 位作者 孟祥辉 李向红 秋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脑梗塞弥散加权MRI表现的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新西兰白兔27 只制成急性自身动脉血栓性脑梗塞动物模型,用弥散加权(DW)和T2 WMRI技术于0 .5 ~48h 行系列扫描。计算病灶和对照侧不同时间的表观弥散系数(ADC) ,... 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脑梗塞弥散加权MRI表现的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新西兰白兔27 只制成急性自身动脉血栓性脑梗塞动物模型,用弥散加权(DW)和T2 WMRI技术于0 .5 ~48h 行系列扫描。计算病灶和对照侧不同时间的表观弥散系数(ADC) ,并与光镜和电镜对照分析。结果:栓塞后梗塞核心ADC 逐渐降低,在6 ~12h 达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对应病理改变为细胞内水肿逐渐加重到细胞破裂、血管源性水肿出现,至组织坏死液化。T2 WI仅能显示血管源性水肿出现后的梗塞灶。结论:DWMRI敏感反映了脑缺血病理生理学演变过程,有助于确定梗塞后细胞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弥散成像 NMR 成像
下载PDF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RI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叶慧义 谢智峰 +3 位作者 高元 梁燕 纪小龙 于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79-682,共4页
目的 描述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HAML)的MRI表现与病理基础 ,探讨MRI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 8例HAML的MRI表现 ,术前或穿刺前诊断 ,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  8例均为单发肿块 ,其中 5例混合型HAML术前... 目的 描述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HAML)的MRI表现与病理基础 ,探讨MRI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 8例HAML的MRI表现 ,术前或穿刺前诊断 ,并与病理所见对照。结果  8例均为单发肿块 ,其中 5例混合型HAML术前诊断准确 ,1例肌瘤型和 1例血管瘤型HAML分别诊断为肝腺瘤和局灶结节性增生 ,1例混合型HAML有明显的出血和囊变 ,术前误诊为恶性肿瘤。 6例混合型HAML在T1和T2 WI上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T1WI上的高信号在用脂肪抑制后 5例完全消失 ,1例大部分消失 ,部分高信号仍存在并见多囊状改变。 1例肌瘤型和 1例血管瘤型HAML在T1WI上呈低信号、T2 WI上呈高信号。 6例行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 ,动脉期均显著强化 ,门脉期和延迟期 4例中度强化 ,2例轻度强化。 5例HAML有假包膜 ,且在门脉期和 (或 )延迟期出现轻度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肌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HAML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磁共振影像表现 被引量:22
12
作者 马林 安宁豫 +5 位作者 高元 蔡幼铨 梁燕 郭行高 梁丽 李宏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773-775,共3页
目的描述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表现,探讨MRI在本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10例,年龄15~53岁,病史1~10年。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或精神症状(其中9例符合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 目的描述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表现,探讨MRI在本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10例,年龄15~53岁,病史1~10年。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或精神症状(其中9例符合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在出现症状1~5个月内行头部MRI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对MRI进行分析。结果本组MRI显示为弥漫性白质或灰质异常信号6例(其中1例并发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死亡);局灶性异常信号2例,其中1例合并出血;2例显示为正常;全部病例均无脑萎缩表现。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病因复杂,MRI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其主要作用不仅在于发现病变并确定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图像质量的评价 被引量:19
13
作者 程流泉 高元 +2 位作者 盛复庚 孙玮 蔡幼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399-401,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CMRA)图像质量 (IQ)评价方法。方法  86例CMRA检查者 ,使用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 (FIESTA)共进行 73 4次采样。采用分级的IQ评价方法 ,分别对呼吸运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和组织对比度... 目的 建立一种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CMRA)图像质量 (IQ)评价方法。方法  86例CMRA检查者 ,使用屏气三维快速平衡稳态进动成像序列 (FIESTA)共进行 73 4次采样。采用分级的IQ评价方法 ,分别对呼吸运动伪影、血管搏动伪影和组织对比度三个方面进行评分 (0~ 2 ) ,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像质量分级(0~Ⅳ ) ,并与传统的图像质量分级方法进行比较 ;对分级较低的图像低评分项进行调整后重新扫描。结果 分级的IQ评价方法与传统的分级方法具有显著意义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r =0 .96,P <0 .0 5。按照评分项调整后重复扫描 ,2 5次扫描的图像质量提高 1~ 3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评分分级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可以准确反映CMRA的IQ影响因素 ,有利于CMRA图像质量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 图像质量 评价
下载PDF
肺癌与结核球的MRI增强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安宁豫 高元 +1 位作者 梁燕 施亚英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42-445,共4页
目的:研究肺癌增强MRI的表现和病理基础,探讨增强MRI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对19例原发周围型支气管肺癌,10例结核球行常规和动态增强MRI检查,分析其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测量病灶实体的增强程度,绘出动态时... 目的:研究肺癌增强MRI的表现和病理基础,探讨增强MRI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对19例原发周围型支气管肺癌,10例结核球行常规和动态增强MRI检查,分析其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测量病灶实体的增强程度,绘出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所有肺癌在静脉注入Gd-DT-PA后均有强化,表现为三种形式:均匀型、不均匀型和厚壁空洞型;结核球多数表现为薄壁环形增强;各种增强形式有不同的病理基础。肺癌组平均增强71%,明显高于结核球组(41%,P<0.01);肺癌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也与结核球不同,结论:肺癌的增强形式和增强程度与结核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NMR 成像 图像增强 肺结核 结核球
原文传递
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定位方法 被引量:19
15
作者 程流泉 高元 +2 位作者 孙玮 盛复庚 蔡幼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 摸索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MRCA)的扫描定位方法。方法  89例受检者 ,用快速平衡稳态成像 (FIESTA)序列获得标准四腔心位、左室和右室长轴位的电影图像并确定舒张中期触发延迟时间 ,在此基础上用脂肪抑制的三维FIESTA序列在呼气... 目的 摸索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 (MRCA)的扫描定位方法。方法  89例受检者 ,用快速平衡稳态成像 (FIESTA)序列获得标准四腔心位、左室和右室长轴位的电影图像并确定舒张中期触发延迟时间 ,在此基础上用脂肪抑制的三维FIESTA序列在呼气末屏气定位扫描冠状动脉右支(RCA)、左主干 (LM)、前降支 (LAD)和回旋支 (LCX) ,以美国心脏协会 (AHA)推荐的冠状动脉解剖分段法评价定位显示的可重复性。结果  86例受检者能够屏气配合完成检查 ,适用效率为 96 .6 3% ;9个位置可以稳定地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 ,各位置综合对RCA近段和中段 (AHA 18、19段 )、LM全长(AHA 1、2 )、LAD近段和中段 (AHA 3、5、7段 ) ,LCX近段 (AHA 10段 )的显示可重复性为 10 0 % ;对LAD、LCX和RCA的远段 (AHA 9、14、2 1段 )的显示可重复性分别为 94 .19%、72 .0 9%、96 .5 1%。结论 MRCA定位方法简单实用 ,可以稳定显示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近段和中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A 冠状动脉成像 磁共振 屏气 可重复性 受检者 临床应用 显示 扫描 定位方法
原文传递
肾癌假包膜征高场MRI表现特征、病理基础及意义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涛 高元 +2 位作者 高育 文载律 梁燕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781-783,共3页
作者对35个肾癌进行磁共振成像(MRI)与病理大切片对照观察,着重研究高场(1.0T)MRI肾癌假包膜征的表现特点及其病理基础。结果显示:高场MRI肾癌假包膜征主要表现为T_2加权像上肿瘤内侧缘弧形低信号,显示率为6... 作者对35个肾癌进行磁共振成像(MRI)与病理大切片对照观察,着重研究高场(1.0T)MRI肾癌假包膜征的表现特点及其病理基础。结果显示:高场MRI肾癌假包膜征主要表现为T_2加权像上肿瘤内侧缘弧形低信号,显示率为62.9%;假包膜征的病理基础为癌周结构[由纤维包膜和(或)受压致密肾实质组成],且当其厚度大于0.62mm时,MRI方能显示。此外,对假包膜征评估肾癌组织学分级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假包膜征 NMR 病理学 成像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和三维屏气MR冠状动脉成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新 蔡祖龙 +4 位作者 蔡幼铨 赵绍宏 安宁豫 安维民 高元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7-602,共6页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16multi detectorCT,16MD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和三维屏气冠状动脉MR血管造影(MRA)的图像质量以及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准确性。方法40例疑有冠心病患者在3d内均行冠状动脉CTA和MRA检查,其中31例...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16multi detectorCT,16MD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和三维屏气冠状动脉MR血管造影(MRA)的图像质量以及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准确性。方法40例疑有冠心病患者在3d内均行冠状动脉CTA和MRA检查,其中31例患者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分成9个节段(右冠状动脉近、中、远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近、中、远段和旋支近、远段),由2名影像科医生共同对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按0~4级评分,比较CTA和MRA上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计算并比较CTA和MRA诊断31例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50%)各项准确性指标。结果CTA在右冠状动脉中段的图像质量低于MRA,右冠状动脉近段二者无区别,其他节段均优于MRA。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1例患者共有43个节段狭窄>50%,CTA和MRA分别正确诊断出36和27个,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4%、49%、97%和63%、90%、55%、93%。结论除右冠状动脉中段,CTA大部分节段的图像质量优于MRA。CTA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高于MRA,但特异性低于MRA。冠状动脉CTA和MRA均表现了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对排除冠状动脉狭窄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Alzheimer病杏仁核海马结构体积的MRI测量 被引量:14
18
作者 程流泉 蔡幼铨 +5 位作者 解恒革 王鲁宁 汤洪川 张京立 高元 梁燕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827-832,共6页
目的摸索利用磁共振图像重建测量杏仁核和海马结构体积的方法,探讨杏仁核和海马结构萎缩在诊断和鉴别诊断Alzheimer病(Alzheimerdisease,AD)及血管性痴呆(VD)中的意义。方法正常成人组22例、AD... 目的摸索利用磁共振图像重建测量杏仁核和海马结构体积的方法,探讨杏仁核和海马结构萎缩在诊断和鉴别诊断Alzheimer病(Alzheimerdisease,AD)及血管性痴呆(VD)中的意义。方法正常成人组22例、AD组27例、VD组7例和健康老年对照组(AC)14例,用三维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序列(3DFSPGR),对杏仁核海马复合体全长进行采样,用计算机工作站在原始冠状位和重组的横轴位、矢状位及斜位多视角监视下勾画海马结构,重建后测量海马结构的体积,并将海马结构划分成头部和体尾部分别测量,以颅腔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的乘积作标准化校正。比较标准化体积在AD、VD和正常老年人3组间的差别及其与简易智能状态评分(MMSE)的关系。结果此方法在操作者个体内变异系数CV<2%,操作者个体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很好的重复性。正常成年人海马体积右侧为(4.24±0.63)cm3、左侧为(402±063)cm3,左右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颅内三径乘积的校正可以减小因颅脑容积差异对海马体积的影响。杏仁核体积AD组[(1.17±0.30)cm3]小于AC组[(1.29±0.28)cm3],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老化性痴呆 痴呆 杏仁核 海马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肝豆状核变性的脑MRI诊断 被引量:17
19
作者 马林 高元 +3 位作者 蔡幼铨 梁燕 郭行高 梁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515-518,共4页
作者对8例临床确诊的肝豆状核变性脑MRI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异常信号分布广泛并且对称出现,以基底节、丘脑和脑干为著。病变形态及信号较具特点。T_2加权像高信号较常见,其信号基础为继发于铜沉积的水肿、胶质增生或空腔,T... 作者对8例临床确诊的肝豆状核变性脑MRI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异常信号分布广泛并且对称出现,以基底节、丘脑和脑干为著。病变形态及信号较具特点。T_2加权像高信号较常见,其信号基础为继发于铜沉积的水肿、胶质增生或空腔,T_2加权像低信号为本病特征性改变,系铜的顺磁性作用造成T_2弛豫时间缩短所致,它的出现对病程判断很有帮助。对MRI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也作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MRI对肝豆状核变性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以及评价预后有很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NMR 成像 诊断
原文传递
原发性纵隔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6
20
作者 孙红 蔡祖龙 +3 位作者 高元 白友贤 惠萍 王新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分析纵隔囊肿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不同类型囊肿不典型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纵隔囊肿的CT和(或)MRI资料(其中28和26例分别行CT和MR检查,10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囊肿位于... 目的分析纵隔囊肿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不同类型囊肿不典型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纵隔囊肿的CT和(或)MRI资料(其中28和26例分别行CT和MR检查,10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囊肿位于前、中、后纵隔者分别为13、18和11例,位于前中纵隔者2例。支气管囊肿和心包囊肿位于不典型部位者分别为7和5例。CT密度近似于水者12例,占42.9%(12/28)。MR T2WI病变均为等或高于脑脊液的长T2信号,1例水成像上信号有衰减。近似于脑脊液的长T1信号者8例,占30.8%(8/26)。MRI信号不均匀者5例,原因各异。误诊14例。结论后纵隔和前纵隔CT高密度和厚壁的囊肿易被误诊为肿瘤性病变;中纵隔气管旁的心包囊肿易被误诊为支气管囊肿。MRI有助于诊断CT高密度的纵隔囊肿。MRI信号不均匀或水成像上信号衰减是误诊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 支气管囊肿 MRI信号 不典型表现 肿瘤性病变 T2信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