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动者网络理论在翻译生产描述研究中的应用--以亚瑟·韦利英译《西游记》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90,共7页
《猴》是众多《西游记》英译本中在西方传播最为广泛的版本,对西方人了解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相关概念和原则为基础,通过调整使其适应翻译研究的需要,建立理论框架;以雷丁大学的特色馆藏(Univ... 《猴》是众多《西游记》英译本中在西方传播最为广泛的版本,对西方人了解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相关概念和原则为基础,通过调整使其适应翻译研究的需要,建立理论框架;以雷丁大学的特色馆藏(University of Reading,Special Collections)“Records of George Allen&Unwin Ltd.”中《猴》的相关出版资料为主要的数据来源,还原20世纪40年代初《猴》译本的生产过程。描述并讨论翻译《猴》的各个生产阶段、参与其中的翻译行动者,以及这些行动者们在现实社会条件下的实际翻译活动中如何行动并建立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翻译生产 亚瑟·韦利 《西游记》 《猴》 翻译社会学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名与实及其对社会翻译学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61,共7页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包括历史的、翻译的和现实的)条件中开展,由社会中的要素(人、物、知识等)推进,同时对社会及其构成要素产生影响。单纯从语言、文本、甚至文化层面理解翻译很难触及翻译的社会本质,因此翻译的社...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包括历史的、翻译的和现实的)条件中开展,由社会中的要素(人、物、知识等)推进,同时对社会及其构成要素产生影响。单纯从语言、文本、甚至文化层面理解翻译很难触及翻译的社会本质,因此翻译的社会性研究亟需社会学介入。本文选取社会学中的行动者网络理论,融合多位行动者网络理论学者的研究成果,从系统的、发展的和适用的角度,探索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基本逻辑和关键概念。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这一理论为翻译研究带来的可能性与发展契机。本文是对现有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引介研究的发展和补充,旨在推进行动者网络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为未来创新性的理论应用型研究做好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 行动者 行动者网络 翻译 黑箱 社会翻译学研究
原文传递
论诺德文本分析模式对翻译批评的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25-128,共4页
克里斯蒂安.诺德在《翻译批评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论、方法及教学应用》一书中提出将文本分析模式运用到翻译批评中的建议。本文旨在概述其具体的操作过程,并试图从微观和宏观层面讨论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对翻译批评的意义。
关键词 文本分析模式 翻译批评 意义
原文传递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翻译”模式与铭文概念及其对社会翻译学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6-91,共6页
行动者网络理论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中,理论内涵丰富,且存在着不同的支派;不同学者或同一学者在不同时期,对某些概念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掌握行动者网络理论,科学地整合其中的概念,将它们系统地应用于翻译研究中,能给翻译研究带来许多... 行动者网络理论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中,理论内涵丰富,且存在着不同的支派;不同学者或同一学者在不同时期,对某些概念的解释并不完全一致。掌握行动者网络理论,科学地整合其中的概念,将它们系统地应用于翻译研究中,能给翻译研究带来许多创新性的启示与研究发现。本文主要围绕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利益翻译ANT模式及铭文两个概念展开讨论;同时,在系统地介绍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它们能为翻译研究带来哪些新的研究问题、方向或视角,以及未来可能对翻译研究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 利益翻译ANT模式 铭文 社会翻译学
下载PDF
功能主义目的论三准则对文学翻译的适用性——以陆谷孙译《战前星期天》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3期98-101,共4页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核心,该理论自提出以来,引起了翻译界广泛关注,褒贬不一,更有学者就其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指导和解释作用提出了质疑。文章结合目的论三准则,以陆谷孙翻译的《战前星期天》为例,分析其对翻译实践的...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核心,该理论自提出以来,引起了翻译界广泛关注,褒贬不一,更有学者就其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的指导和解释作用提出了质疑。文章结合目的论三准则,以陆谷孙翻译的《战前星期天》为例,分析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与解释意义,以此验证目的论三准则对文学翻译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三准则 文学翻译 适用性 陆谷孙 《战前星期天》
下载PDF
诺德的文内因素及其对译文的批评意义——以英译《叩门》为例
6
作者 《百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06-109,共4页
诺德提出的翻译文本分析模式主要以功能派翻译理论和篇章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从文本的文外因素和文内因素入手,全面地分析源文。文章以茅盾《叩门》为源文本,以文内因素的其中五个方面为重点,分析它们在源文的体现和相互作用,并结合Robert... 诺德提出的翻译文本分析模式主要以功能派翻译理论和篇章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从文本的文外因素和文内因素入手,全面地分析源文。文章以茅盾《叩门》为源文本,以文内因素的其中五个方面为重点,分析它们在源文的体现和相互作用,并结合Robert Neather的译文,讨论上述因素对目标文本的批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德文本分析模式 文内因素 批评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