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纲华 王立勋 +6 位作者 卢增停 陈立新 李瑞钰 郭瑞 马钧 刘细斌 朱亮先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肥胖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体重指数≥30kg/m2的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18~50岁。随机均分为四组(n=30):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组(US-NS)、超声引导...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实施肥胖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体重指数≥30kg/m2的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18~50岁。随机均分为四组(n=30):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组(US-NS)、超声引导定位组(US)、神经刺激仪定位组(NS)和传统异感定位组(TS)。记录各组臂丛神经阻滞的评价指标。结果 US-NS组、US组和NS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TS组(P〈0.01);US-NS组、US组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NS组和TS组(P〈0.01),US-NS组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US组、NS组和TS组(P〈0.01);刺破血管发生率US-NS组、US组明显低于NS组和TS组(P〈0.01),术后感觉异常发生率US-NS组、US组明显低于TS组(P〈0.01)。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肥胖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阻滞起效快,阻滞完善时间短,并发症少,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刺激仪 臂丛 神经阻滞 肥胖
下载PDF
激痛点臭氧注射与射频热凝治疗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2
作者 马钧 王立勋 +3 位作者 陈友利 程松鹤 杨纲华 蔡永红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比较激痛点臭氧注射与射频热凝两种技术在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疼痛门诊100例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年龄17~6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臭氧注射... 目的比较激痛点臭氧注射与射频热凝两种技术在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疼痛门诊100例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年龄17~6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臭氧注射治疗组(臭氧组)50例和射频热凝治疗组(射频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六点行为评分(BRS-6评分),治疗后1个月的疼痛缓解优良率和满意度,治疗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臭氧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VAS评分为(1.52±1.30)分,BRS-6评分为(1.26±0.72)分,治疗后1年的VAS评分为(2.82±1.41)分,BRS-6评分为(2.59±1.24)分;射频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VAS评分为(1.51±1.41)分,BRS-6评分为(1.27±0.69)分,治疗后1年的VAS评分为(2.73±1.52)分,BRS-6评分为(2.62±1.21)分。两组VAS评分和BRS-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臭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0%,射频组为96.0%,两组治疗满意度均为100%。两组的优良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臭氧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为16%,射频组为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痛点臭氧注射与射频热凝在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中均有确切疗效,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激痛点 臭氧 射频热凝 疗效
下载PDF
NI和BIS监测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卢增停 王立勋 +1 位作者 李瑞钰 马钧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2878-2880,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趋势指数(NI)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ASAⅠ~Ⅱ级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I组、BIS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 目的探讨麻醉趋势指数(NI)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ASAⅠ~Ⅱ级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I组、BIS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麻醉药物的用量、苏醒时间、术中知晓率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I组和BIS组麻醉药用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苏醒时间显著缩短,NI组和BIS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患者的麻醉时间、术中知晓率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期间使用NI和BIS监测,有利于减少麻醉药用量,缩短苏醒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趋势指数 脑电双频指数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麻醉深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纲华 王立勋 +6 位作者 卢增停 陈立新 李瑞钰 郭瑞 马钧 刘细斌 朱亮先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1738-174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择期施行上肢手术的肥胖(体重指数≥30 kg/m^2)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对照组应用神经刺激仪定...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择期施行上肢手术的肥胖(体重指数≥30 kg/m^2)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对照组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及肌皮神经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完全阻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的15.15%(P<0.05)。结论对于肥胖患者,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麻醉可提高阻滞的精确性与有效性,缩短阻滞起效时间,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麻醉 肌间沟 肥胖 超声 神经刺激仪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杨纲华 卢增停 +1 位作者 马钧 王立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6期34-36,共3页
目的 比较常规异感法和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60例ASA分级Ⅱ~Ⅲ级择期行上肢手术的高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刺激仪组和异感法组,每组30例.神经刺激仪组采用神经刺... 目的 比较常规异感法和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60例ASA分级Ⅱ~Ⅲ级择期行上肢手术的高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刺激仪组和异感法组,每组30例.神经刺激仪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异感法组按常规异感法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组所用局部麻醉药均为0.375%罗哌卡因,剂量为0.4 ml/kg.两组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药剂量各半.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术中麻醉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和不良反应.结果 神经刺激仪组操作时间和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异感法组[(5.2±1.7) min比(8.6±2.2) min和(19.4±3.2) min比(29.0±3.9) min],术中VAS评分明显低于异感法组[(0.7±0.4)分比(2.3±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刺激仪组和异感法组镇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4±3.6)h比(13.1±3.8)h,P>0.05].神经刺激仪组无不良反应;异感法组有5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局部血肿2例,喉返神经麻痹1例,霍纳综合征2例.结论 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定位准确,成功率高,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自主神经传导阻滞 老年人 神经刺激仪
原文传递
小榄地区慢性疼痛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立勋 朱亮先 +3 位作者 郭瑞 马钧 程松鹤 李瑞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0期1062-1064,共3页
目的了解小榄地区慢性疼痛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2009年2月-2012年2月间,对小榄地区常住人口,年龄在40-70岁间进行整群多级抽样,随机取样。采用调查员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3226份。结果疼痛患病率为53.6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2... 目的了解小榄地区慢性疼痛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2009年2月-2012年2月间,对小榄地区常住人口,年龄在40-70岁间进行整群多级抽样,随机取样。采用调查员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3226份。结果疼痛患病率为53.6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2.97%,女性为57.03%,女性多于男性。慢性疼痛患者常见的疼痛区域分别是腰、颈、膝关节和三叉神经。67.3%慢性疼痛患者由于缺乏目的性分布在非疼痛专科门诊就诊,32.7%就诊于疼痛专科。慢性疼痛与患者焦虑、抑郁呈正相关关系,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小榄地区慢性疼痛发病率较高,导致许多患者焦虑、抑郁。疼痛和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但干预措施有限,地区性疼痛专科医疗服务还需积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流行病学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膝关节腔脉冲射频与臭氧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马钧 朱亮先 +3 位作者 蔡永红 王立勋 叶燕红 卢凯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1期3553-3555,共3页
目的比较关节腔内脉冲射频与臭氧注射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疼痛门诊收治的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年龄44~65岁。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脉冲射频治疗组(PRF组)和臭氧注... 目的比较关节腔内脉冲射频与臭氧注射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疼痛门诊收治的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年龄44~65岁。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脉冲射频治疗组(PRF组)和臭氧注射治疗组(O3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和治疗后1年的疼痛缓解优良率。结果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PRF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3.05±0.99)分、(3.07±1.10)分、(4.12±0.94)分,O3组分别为(3.06±0.94)分、(3.04±1.11)分、(4.23±0.82)分,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治疗后各时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PRF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23.15±1.38)°、(123.27±1.44)°、(114.52±1.65)°,O3组分别为(122.76±1.46)°、(123.09±1.25)°、(116.03±1.13)°。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优良率均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射频治疗周期为3 d,臭氧注射治疗周期为4周。结论关节腔内脉冲射频与臭氧注射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均有确切疗效,但脉冲射频治疗周期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脉冲射频 臭氧 关节内 疗效
下载PDF
臭氧治疗难治性皮肤溃疡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叶燕红 王立勋 +5 位作者 罗红 卢增停 余丽华 李瑞钰 马钧 徐心爱 《全科护理》 2017年第9期1070-1072,共3页
[目的]探讨臭氧治疗难治性皮肤溃疡病人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难治性皮肤溃疡病人50例进行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臭氧气浴治疗... [目的]探讨臭氧治疗难治性皮肤溃疡病人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难治性皮肤溃疡病人50例进行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臭氧气浴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则采取"可控臭氧治疗舱"臭氧气浴治疗与综合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病人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焦虑与抑郁评分、病人对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满意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控臭氧治疗舱臭氧气浴治疗难治性皮肤溃疡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效果与病人满意率,更好地改善负面情绪,相比传统臭氧气浴与常规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可控臭氧治疗舱 难治性皮肤溃疡 综合护理干预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C2-3小关节阻滞联合寰枢侧关节后方针刀松解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立勋 马钧 +1 位作者 朱亮先 蔡永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8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究颈源性头痛应用超声引导下颈2-3小关节阻滞联合寰枢侧关节后方针刀松解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象选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用超声引导下寰枢侧关节后方局麻后针刀松... 目的:探究颈源性头痛应用超声引导下颈2-3小关节阻滞联合寰枢侧关节后方针刀松解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象选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用超声引导下寰枢侧关节后方局麻后针刀松解联合颈2/3小关节阻滞。对照组超声引导下行寰枢侧关节后方局麻,联合颈2-3小关节阻滞,将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头痛持续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在治疗之前无明显差异,疼痛持续时间无差异,治疗结束后1周两组患者患者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均降低,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之后,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V A S评分显著降低,疼痛持续时间显著降低(P<0.01)。结论:颈源性头痛应用颈2-3小关节阻滞能缓解头痛,联合应用寰枢侧关节后方针刀松解能够明显提升长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针刀松解 神经阻滞 寰枢侧关节 颈源性头痛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CO_2气腹对全身麻醉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及呼吸调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卢增停 王立勋 +1 位作者 李瑞钰 马钧 《河北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对全身麻醉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以及呼吸调节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于气腹前(T1),以及气腹后30 min(T2)、60 min(T3)和90 min(T4)时进行血气分析,并记...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对全身麻醉患者通气功能的影响以及呼吸调节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于气腹前(T1),以及气腹后30 min(T2)、60 min(T3)和90 min(T4)时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pH值和PaCO2的变化,同时观测PETCO2和Pa-PETCO2的变化情况。A组患者气腹后PaCO2>8.00 kPa时,呼吸频率维持12次/min不变;B组患者在气腹后PaCO2>8.00 kPa时,将呼吸频率由12次/min调整至18次/min。结果:气腹后两组患者的pH值明显下降,PaCO2、PETCO2和Pa-PETCO2值均升高,与同组T1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经呼吸频率调整后,B组患者的PaCO2值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在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可对患者的通气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有助于通气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通气功能 呼吸调节
下载PDF
局封结合针刀与传统手术治疗腱鞘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惠文 马钧 冷树立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局封结合针刀与传统手术治疗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腱鞘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局封结合针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 目的探讨局封结合针刀与传统手术治疗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腱鞘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局封结合针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Quinnell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5.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13.33%(P<0.05)。结论腱鞘炎采用局封结合针刀治疗可获得较传统手术更为理想的效果,且治疗时间短、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鞘炎 局封 针刀 传统手术
下载PDF
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低压吹氧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卢增停 王立勋 +1 位作者 李瑞钰 马钧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1180-1181,共2页
目的探讨在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吹氧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择期开胸手术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直接开口于空气中,观察组在单肺通气期间非... 目的探讨在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吹氧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择期开胸手术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直接开口于空气中,观察组在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吹入氧气,分别于单肺通气前(T1)、通气后30min(T2)、60min(T3)以及关胸双肺通气30min(T4)做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结果在T2和T3时间点,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时观察组的Qs/Q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持续吹入氧气有助于提高动脉的血氧分压,降低肺内分流率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气 非通气侧肺 血氧分压 肺内分流率
下载PDF
颈源性头痛针刀治疗靶点体表定位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立勋 马钧 +2 位作者 朱亮先 蔡永红 郭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2期3705-3707,共3页
目的分析颈源性头痛患者诊疗信息,研究针刀治疗靶点的体表定位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初步诊断为颈源性头痛患者,按以下方法查找阳性反应点:①患者主诉疼痛部位;②高位颈神经(C1-C3)走向的体表投影;③高位颈神经支配的肌筋膜组织及其筋膜链... 目的分析颈源性头痛患者诊疗信息,研究针刀治疗靶点的体表定位及其分布规律。方法初步诊断为颈源性头痛患者,按以下方法查找阳性反应点:①患者主诉疼痛部位;②高位颈神经(C1-C3)走向的体表投影;③高位颈神经支配的肌筋膜组织及其筋膜链。行阳性反应点局麻药阻滞效果阳性后行针刀治疗,1次/周,共3次。分别于治疗后2周、6周、12周随访;统计头痛缓解、颈椎活动度及伴随症状改善等临床疗效,分析有效治疗点(靶点)的体表定位和组织结构,并探讨其分布规律。结果①确诊119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访治疗后2周、6周、12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111例)、94.9%(113例)、86.6%(103例);②治疗靶点定位及频数:颈源性头痛病例中治疗靶点出现在第C2棘突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占78.2%(93例)、C2-C3小关节处75.6%(90例),乳突下缘C1横突尖65.5%(78例),枕骨粗隆与乳突连线的内1/3处52.1%(62例)和外1/3处43.7%(52例)、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35.3%(42例)、其余出现在C3-C7棘突旁开2~3 cm区域、头皮下筋膜、上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区域。结论颈源性头痛针刀治疗靶点主要分布在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第三枕神经及耳大神经易被肌筋膜卡压处,其次为中下位颈神经后内侧支/小关节处;针刀松解肌筋膜链上激痛点亦可有效缓解颈源性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针刀 治疗靶点
下载PDF
麻醉趋势指数指导下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高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增停 杨纲华 +3 位作者 何绮桃 马钧 曾丽蓉 林霭婷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探讨以麻醉趋势指数( NTI)监测指导小剂量右美托咪定( DEX)用于高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期间镇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下肢骨科手术患者50例ASAⅡ或Ⅲ级高龄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腰-硬联合麻醉完成后... 目的探讨以麻醉趋势指数( NTI)监测指导小剂量右美托咪定( DEX)用于高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期间镇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下肢骨科手术患者50例ASAⅡ或Ⅲ级高龄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腰-硬联合麻醉完成后,两组均经静脉持续输注DEX,负荷量0.4μg·kg-1,10 min输完,继以0.4μg·kg-1·h-1持续静脉输注。治疗组以NTI值75-85为目标调节输注速度,对照组则以镇静/警觉( OAA/S)评分3或4级为目标值调节输注速度。记录给予DEX即时( t0),给药后10 min( t1)、20 min( t2)、30 min( t3)、60 min( t4)及术毕时( t5)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呼吸频率( R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NTI值及OAA/S评分。记录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率。记录低氧合事件、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术后随访24 h记录患者DEX用药后至手术结束前对有关操作的遗忘程度。结果与t0比较,两组患者NTI、MAP t1-t5时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各时点MAP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NTI t2-t5时高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两组患者OAA/S t1时均降低(P〈0.05),t2-t5时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各时点OAA/S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随访,治疗组患者对手术操作完全遗忘为72.0%,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NTI监测评价镇静深度,指导DEX用于高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期间镇静,安全可行,镇静深度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镇静 清醒 脑电描记术 指数 麻醉趋势 老年 麻醉 椎管内联合
下载PDF
电焊工肩痛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家兵 马钧 +3 位作者 姚道华 郑建如 凌瑞杰 靖惠超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年第12期979-981,共3页
目的探讨某汽车公司电焊工肩痛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对象为某汽车公司工龄﹥1年的电焊工,且无肩部外伤及手术史。按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754人。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危险因素的粗OR值,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 目的探讨某汽车公司电焊工肩痛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对象为某汽车公司工龄﹥1年的电焊工,且无肩部外伤及手术史。按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754人。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危险因素的粗OR值,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作为候选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该公司电焊工肩痛的年患病率为46.2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性)、年龄、文化程度、工龄、颈前倾、颈扭转、腕弯曲、腕扭转、经常或很频繁以不舒服的姿势工作、搬举的物体远离身体、用一只手搬重物、物件难用手抓住、上肢用很大的力、上臂或手重复动作、头部重复动作、姿势不适使不上劲、寒冷或气温变化、驾驶车辆;对肩痛的发生具有抑制作用的是有工间休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颈前倾、以不舒服姿势工作、上肢用很大的力、寒冷或气温变化是电焊工肩痛的危险因素。结论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积极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焊工 肌肉骨骼疾患 肩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肌电图检测及神经阻滞在颈源性头痛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立勋 马钧 +1 位作者 曹欣 李瑞钰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4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肌电图检测及神经阻滞在颈源性头痛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行健康检查者10例为对照组,均行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肌电图检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肌电图检测及神经阻滞在颈源性头痛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行健康检查者10例为对照组,均行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肌电图检测检查,明确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肌电图对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价值,随后对颈源性头痛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明确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效果。结果行超高频超声对3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检查,颈部血流正常患者4例(13.33%),颈部血流异常患者26例(86.67%),其中血流速度减慢患者11例,双侧血流不对称患者11例,血流不稳定患者4例。行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肌电图检查,观察组患者肌电图正常患者5例(16.67%),异常者25例(83.33%),对照组正常者10例(100.00%);两组患者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肌电图检查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3、6个月与治疗前对比,VAS评分均明显降低(F=58.389,P=0.000)。结论颈源性头痛患者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肌电图和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选择性肌电图 神经阻滞 颈源性头痛 诊断 疗效
下载PDF
高容量血液稀释与控制性降压在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增停 王立勋 +1 位作者 李瑞钰 马钧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9期1354-1355,共2页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稀释(AHH)与控制性降压(CH)在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手术切除的肝脏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AHH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给CH联合处理,评估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失...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稀释(AHH)与控制性降压(CH)在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手术切除的肝脏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AHH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给CH联合处理,评估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24h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量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Hb、HCT、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1h观察组HR、CV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1d观察组HR、CVP、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HH与CH联合应用在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明确,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液稀释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Narcotrend指导下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增停 何绮桃 +3 位作者 杨纲华 马钧 曾丽蓉 林霭婷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9期2936-2938,共3页
目的:探讨以Narcotrend监测指导右美托咪定( DEX)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ASAⅡ或Ⅲ级老年患者,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6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腰-硬联合麻醉完成后,2组均经静... 目的:探讨以Narcotrend监测指导右美托咪定( DEX)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ASAⅡ或Ⅲ级老年患者,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6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EX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腰-硬联合麻醉完成后,2组均经静脉持续输注DEX,负荷量0.5μg/kg,10 min输完,继以0.5μg· kg-1· h-1持续静脉输注。 Narcotrend组以麻醉趋势指数( Narcotrend index ,NTI)值75~85为目标调节输注速度,对照组则以镇静/警觉(OAA/S)评分3~4级为目标值调节输注速度。记录给予DEX即时(T0)、给药后10 min(T1)、20 min(T2)、30 min (T3)、60 min(T4)及术毕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合度(SpO2)、NTI值及镇静/警觉( OAA/S)评分。记录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率。记录低氧合事件、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术后随访24 h记录患者DEX用药后至手术结束前对有关操作的遗忘程度。结果与T0比较,2组患者NTI、MAP T1~T5时均明显降低( P <0.01);2组比较,各时点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DEX组NTI T2~T5时高于对照组( P <0.05)。与T0比较,2组患者OAA/S T1时均降低( P <0.05),T2~T5时明显降低( P <0.01),2组比较,各时点OA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HR、RR及SpO2在组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中无心动过缓发生,每组4例应用麻黄碱升压。术后24 h随访,DEX组患者对手术操作完全遗忘为72%,对照组为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以Narcotrend监测评价镇静深度指导DEX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镇静,安全可行,镇静深度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清醒镇静 脑电描记术 麻醉趋势指数 老年 下肢手术
下载PDF
颈腰痛患者肌肉骨骼疾患知识知晓率及干预支持度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琴 马钧 +2 位作者 凌瑞杰 吴家兵 陈玉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年第4期309-310,共2页
目的了解颈腰痛患者对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知晓率、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及对干预措施的支持度。方法对2014年下半年本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颈腰痛患者开展问卷调查,计算不同人群的知晓率、知识来源构成比和干预措施支持度。率或构成比... 目的了解颈腰痛患者对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知晓率、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及对干预措施的支持度。方法对2014年下半年本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颈腰痛患者开展问卷调查,计算不同人群的知晓率、知识来源构成比和干预措施支持度。率或构成比的差异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调查对象对WMSDs知识知晓率为53.4%;调查对象获取相关知识途径依次是"医生"(60.7%)、"亲友"(14.6%)、"互联网"(11.2%)、"电视"(10.1%)、"报纸、杂志"(3.4%);疼痛程度高、年龄较大的人群对干预措施的支持度高于其他人群。结论颈腰痛患者WMSDs知识知晓率低,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腰痛 肌肉骨骼疾患 知识和态度
下载PDF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钧 杨纲华 +2 位作者 钟梅英 卢增停 叶燕红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180-1182,共3页
目的:比较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两种不同入路用于前臂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脱管的发生率,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ASAI-Ⅱ级前臂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置管,术后行连续臂丛神经... 目的:比较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两种不同入路用于前臂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脱管的发生率,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ASAI-Ⅱ级前臂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置管,术后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Ⅱ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置管,术后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观察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脱管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术后多个时间点(8,12,16,24,36h)镇痛评分均优于Ⅱ组(P<0.05),Ⅱ组术后脱管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对前臂手术术后镇痛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臂丛阻滞 术后镇痛 喙突旁 前臂手术 神经刺激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