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黍种子休眠特性及破除方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贾金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88-91,共4页
近年来,野黍逐渐成为黑龙江省玉米田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重的一种较难防除的杂草。针对野黍种子的休眠性进行的研究表明,野黍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用物理化学等不同方法来打破野黍种子的休眠,结果表明,不同储存条件对野黍种子发芽的影响... 近年来,野黍逐渐成为黑龙江省玉米田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重的一种较难防除的杂草。针对野黍种子的休眠性进行的研究表明,野黍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用物理化学等不同方法来打破野黍种子的休眠,结果表明,不同储存条件对野黍种子发芽的影响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5 cm土层下湿润保存的野黍种子发芽率达到100%;温水浸泡野黍种子是打破野黍种子休眠比较成功的方法之一,但不同水温、不同浸种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80℃水温浸种24 h,野黍种子发芽率达到100%;化学药剂硫酸、氢氧化钠、硝酸钾和赤霉素处理都能不同程度地打破野黍种子休眠,均表现为低浓度下随着浸种时间的增加,发芽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高浓度处理下,一般在短时间内发芽率较高。综合试验结果可知,10 g/L氢氧化钠浸种9 h、150 g/L氢氧化钠浸种7 h以及200 g/L氢氧化钠浸种5、7 h处理的野黍种子发芽率达到7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黍 种子 休眠 破解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绿豆和赤小豆中10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陶波 乔禹欣 +2 位作者 陈国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34,41,共10页
研究旨在建立绿豆和赤小豆中氟磺胺草醚、烯草酮、精喹禾灵等10种常用除草剂及其代谢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试验样品经乙腈溶液提取,25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吸附剂净化,利用乙腈和0.1%甲酸水作为... 研究旨在建立绿豆和赤小豆中氟磺胺草醚、烯草酮、精喹禾灵等10种常用除草剂及其代谢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试验样品经乙腈溶液提取,25 mg乙二胺-N-丙基硅烷(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吸附剂净化,利用乙腈和0.1%甲酸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C18色谱柱分离,动态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定量分析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结果表明,10种农药及其代谢物5~100μg·L^(-1)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78~0.9999。3个加标水平下,10种农药及其代谢物平均回收率90.2%~110.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3%。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绿豆和赤小豆中多种除草剂及其代谢物同时检测,对解决绿豆和赤小豆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绿豆 赤小豆 农药 代谢物
下载PDF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麦田环境中的磺酰胺类残留 被引量:8
3
作者 乔禹欣 陈国峰 +3 位作者 邵百惠 宋秀丽 陶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21-224,231,共5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麦田环境中三种磺酰胺类除草剂残留的改进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振荡提取,小麦籽粒和小麦植株以石墨化碳黑(graphitized carbon black,GCB)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处理、土壤样... 建立了同时测定麦田环境中三种磺酰胺类除草剂残留的改进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方法。样品经乙腈振荡提取,小麦籽粒和小麦植株以石墨化碳黑(graphitized carbon black,GCB)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处理、土壤样品采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UPLC-MS/MS外标法检测定量。结果表明,唑嘧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和五氟磺草胺在0.01~1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8、0.9997和0.9997,检出限均为0.01 mg/L。小麦籽粒、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三种磺酰胺类除草剂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5.9%~105.5%,相对标准偏差(RSDs)不大于9.8%。方法简便、快速,能够满足麦田环境中上述3种磺酰胺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胺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麦田 残留
下载PDF
野黍对烟嘧磺隆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2 位作者 贾金蓉 乔禹欣 陈国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7-55,73,共10页
以黑龙江省野黍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生理生化指标,探讨野黍对烟嘧磺隆抗药性水平及抗性机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不同地区野黍种群对烟嘧磺隆产生不同程度抗药性。不同抗性水平野黍种群抗药机理主要表现在施用烟嘧磺隆后,高抗性野黍种群... 以黑龙江省野黍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生理生化指标,探讨野黍对烟嘧磺隆抗药性水平及抗性机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不同地区野黍种群对烟嘧磺隆产生不同程度抗药性。不同抗性水平野黍种群抗药机理主要表现在施用烟嘧磺隆后,高抗性野黍种群叶片中保护酶(SOD、POD)、代谢解毒酶(GSH、GST)含量和活性高于中抗性和敏感性野黍种群,对烟嘧磺隆代谢解毒能力强,靶标酶(ALS)活性、叶绿素含量恢复快,正常新陈代谢恢复速度快,因此种群抗性水平较高。研究为野黍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黍 烟嘧磺隆 抗性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