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颈椎侧位X线断层融合图像上颈椎矢状位参数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马胜 丁昌懋 +4 位作者 宋瑞鹏 蔡一鸣 李国闯 王利民 王卫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965-96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颈椎侧位X线断层融合图像上颈椎矢状位参数。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70例无症状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颈椎侧位... 目的对比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颈椎侧位X线断层融合图像上颈椎矢状位参数。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70例无症状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颈椎侧位X线断层融合图像资料。在颈椎侧位X线断层融合图像上分别测量T_1倾斜角(T_1S)、胸廓入口角(TIA)、颈倾斜角(NT)、颈椎前凸角(Cobb角)、枕颈角(OC_2A)及C_2~C_7矢状位轴向距离(C_2~C_7 SVA)。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颈椎矢状位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组内颈椎矢状位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TI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bb角、T_1S、NT、OC_2A及C_2~C_7 S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1S与C_2~C_7 SVA呈负相关(r=-0.272,P<0.05),其余各参数间无相关性(P>0.05)。观察组C_2~C_7 SVA与Cobb角呈负相关(r=-0.246,P<0.05),其余各参数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无症状正常人颈椎矢状位参数存在明显差异,正常人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前凸程度更大,从而更有力地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X线断层融合图像 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广场舞与中老年女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毅 张钰 +5 位作者 周振海 吴春阳 马胜 刘志铭 邓文强 曹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6期620-621,共2页
目的探讨广场舞与中老年女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的关联性。方法纳入自2017-01—2020-04确诊的4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统计患者中参加广场舞运动的例数,参加广场舞运动的年限,每周参加广场舞运动的次数,每次广场舞运动的时间(单次广场... 目的探讨广场舞与中老年女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的关联性。方法纳入自2017-01—2020-04确诊的4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统计患者中参加广场舞运动的例数,参加广场舞运动的年限,每周参加广场舞运动的次数,每次广场舞运动的时间(单次广场舞运动分为5个等级,即<60 min、≥60~90 min、≥90~120 min、≥120~150 min、≥150 min)。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460例中196例参加广场舞运动,运动年限为1~9年,平均3.3年。每周参加广场舞运动的次数1~5次,平均2.5次。每次广场舞运动的时间:43例<60 min,66例≥60~90 min,41例≥90~120 min,36例≥120~150 min,10例≥150 min。196例中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级72例,Ⅱ级73例,Ⅲ级42例,Ⅳ级9例。参加广场舞运动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Kellgren-Lawrence分级与运动年限、每周参加广场舞运动的次数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每次广场舞运动的时间呈正相关(P<0.05)。进一步分析的结果显示,单次广场舞运动时间每增加一个等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高一级的可能性增加1.902倍。结论中老年女性规律、适当的广场舞锻炼可保持身心健康,但需要把握每次跳广场舞时间,每天不超过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女性 广场舞 中老年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颈椎矢状位序列在站立位与平卧位测定中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国闯 丁昌懋 +4 位作者 宋瑞鹏 蔡一鸣 马胜 王利民 王卫东 《医药论坛杂志》 2019年第4期18-21,共4页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矢状位序列在站立位与平卧位测定中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5月因脊髓型颈椎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颈椎影像资料;测量站立位颈椎侧位X线断层融...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矢状位序列在站立位与平卧位测定中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5月因脊髓型颈椎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颈椎影像资料;测量站立位颈椎侧位X线断层融合图像、仰卧位CT及MRI正中矢状面图像上颈椎前凸角(CobbC2~7)、颈2~7矢状位轴(SVAC2~7)、胸1椎体倾斜角(T1 slope,T1S)、颈倾斜角(neck tilt,NT)、胸廓入口角(thoracic inlet angle,TIA),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三种不同测量方式两两间的差异性,并说明各自的临床意义。结果 X线断层融合图像与CT图像上测量的TIA无显著性差异(P>0.05),SVAC2~7、CobbC2~7、T1S、NK有显著性差异(P<0.05);断层融合图像与MRI图像上测量的SVAC2~7、CobbC2~7、T1S、NK、TI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T图像上与MRI图像上测量的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矢状位参数在站立位与仰卧位时差异较大,站立位可以准确的反映患者术前颈椎曲度情况,并且对术中重建颈椎矢状位序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术前拍摄清晰的站立位颈椎侧位片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X线断层融合图像 颈椎矢状位参数 体位
原文传递
后路截骨式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段平国 林思俭 +7 位作者 范荣豪 郭润生 马胜 段满生 姚浩群 张斌 戴闽 曹凯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6期976-981,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截骨式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资料,其中29例接受截骨式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术(... 目的探讨后路截骨式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资料,其中29例接受截骨式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术(截骨组),67例接受刮除式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刮除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影像学评估局部Cobb角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截骨组手术时间为(186.0±39.6)min,较刮除组[(207.6±75.8)min]缩短(P=0.043);截骨组术中出血量为(903.0±88.9)mL,较刮除组[(1094.1±265.1)mL]减少(P=0.028)。两组患者住院时间[(9.7±1.3)d vs(10.0±1.1)d]和局部Cobb角纠正度[(13.1±5.6)°vs(12.6±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截骨组植骨融合时间平均为(7.7±1.3)个月,较刮除组[(8.4±1.8)个月]更短(P=0.047)。两组患者VAS、JOA、ODI评分术后均得到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截骨组与刮除组分别有2、1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截骨组无复发病例,刮除组有5例复发。结论与刮除式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比较,后路截骨式病灶清除钛笼植骨融合术病灶清除更彻底、术后复发率更低,是治疗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截骨术 清除 脊椎融合
下载PDF
年龄对腰椎关节突关节水平化和矢状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侯宁 宋瑞鹏 +5 位作者 韩奇财 蔡一鸣 李国闯 马胜 丁延 王卫东 《医药论坛杂志》 2018年第1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究腰椎关节突关节的角度和退变程度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以说明年龄因素是否对腰椎关节突关节水平化和矢状化的形成有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行腰椎64... 目的探究腰椎关节突关节的角度和退变程度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以说明年龄因素是否对腰椎关节突关节水平化和矢状化的形成有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体检中心行腰椎64排CT检查的非腰椎疾病患者共计180例(男性96例,女性84例)。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划分为6个组,第1组:20~30岁(除外儿童、青少年),第2组:31~40岁,第3组:41~50岁,第4组:51~60岁,第5组:61~70岁,第6组:>70岁,每组均包括30例研究对象。在CT图像上分别测量各组人群L4/5节段的关节突关节角和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pediclefacetangle,P-F角),和评估各组L4/5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严重程度,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角度和退变程度是否有差异,并分析角度和退变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第1组至第6组,L4/5关节突关节角的大小分别为(52.37°±2.49°)、(48.12°±2.27°)、(45.63°±1.28°)、(43.73°±2.14°)、(41.51°±1.38°)、(37.95°±3.26°)(P<0.001);L4/5P-F角分别为(100.34°±1.42°)、(103.62°±1.26°)、(105.36°±2.06°)、(108.12°±1.05°)、(109.25°±1.31°)、(109.83°±2.29°)(P<0.001);不同年龄组之间L4/5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Hχ2=86.335,P<0.001)。年龄与L4/5关节突关节角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r=-0.747,P<0.05);年龄与L4/5P-F角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0.695,P<0.05);年龄与L4/5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之间同样呈正相关关系(Gamma=0.916,P<0.05)。结论与年龄相关的退变过程可能导致腰椎关节突关节发生结构重塑,产生水平化和矢状化的形态学改变。因此,年龄增长很可能是引起腰椎关节突关节产生水平化和矢状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腰椎 关节突关节 角度 退变
原文传递
寰椎改良椎弓根螺钉钉道进钉点及进钉角度的影像学测量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国闯 宋瑞鹏 +4 位作者 蔡一鸣 马胜 侯宁 王利民 王卫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0期3657-3660,共4页
目的在寰椎CT重建图像上测量以前、后弓和侧块交接点连线方向(改良椎弓根螺钉钉道方向)为进钉角度及以寰椎后弓内缘与侧块交接点为参照标志的椎弓根螺钉最佳的钉道位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颈椎64层C... 目的在寰椎CT重建图像上测量以前、后弓和侧块交接点连线方向(改良椎弓根螺钉钉道方向)为进钉角度及以寰椎后弓内缘与侧块交接点为参照标志的椎弓根螺钉最佳的钉道位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颈椎64层CT平扫的健康成年人97名,包括男48名,女49名,在寰椎横断面上测量以前、后弓和侧块交接点连线方向为内倾角的螺钉钉道可利用间隙宽度,分别与以0°、5°、10°、15°为内倾角时的可利用间隙宽度比较,测量钉道过最宽可利用间隙宽度中内1/3点(改良的椎弓根螺钉钉道位置)时进钉点距寰椎后弓内缘与侧块交接点的水平间距、进钉角度及钉道长度。结果内倾角为0°、5°、10°、15°及与前、后弓和侧块交接点连线方向平行(改良椎弓根螺钉钉道方向)时,随螺钉内倾角的增大,螺钉可利用间隙宽度呈增大趋势,并且两相邻内倾角的螺钉可利用间隙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男性内倾角为0°、5°、10°、15°、改良椎弓根螺钉内倾角度时所对应的螺钉可利用间隙宽度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男性和女性改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距寰椎后弓内缘与侧块交接处的水平距离分别为(7. 20±0. 72)、(6. 48±0. 52) mm;以改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标志时,男性和女性的螺钉内倾角度分别为(18. 73±2. 58)°、(18. 78±1. 87)°,男性和女性的钉道长度分别为(30. 85±1. 45)、(29. 45±1. 14) mm。男性改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距寰椎后弓内缘与侧块交接点的水平距离、钉道长度较女性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男、女螺钉最佳内倾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以寰椎后弓内缘与侧块交接点为参照标志,水平向外[男性(7. 20±0. 72) mm、女性(6. 48±0. 52) mm]做纵垂线与寰椎后弓下缘交点正上方2 mm处作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螺钉 可利用间隙宽度 CT测量
下载PDF
个性化导航模板辅助S2AI置钉与徒手置钉的对比
7
作者 薛登 宋瑞鹏 +3 位作者 蔡一鸣 马胜 王利民 王卫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4期4422-4425,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经后路第2骶椎髂骨(S2AI)螺钉置入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初次S2AI置钉患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2~74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导板组和徒手组,每组15例...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经后路第2骶椎髂骨(S2AI)螺钉置入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接受初次S2AI置钉患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2~74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导板组和徒手组,每组15例。导板组患者术前行骨盆CT三维重建,设计导航模板并在术中使用,徒手组采用常规手术徒手置钉。所有患者术后复查骨盆CT,三维重建后观察螺钉与皮质的关系,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CT在矢状面上尾向偏角(SA)、横断面与正中线夹角(TA)、进钉点与骶正中嵴的距离(HD)以及与第1骶后孔下缘的垂直距离(VD)。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S2AI置钉时间、术中置钉所需透视C型臂次数。结果导板组15例患者共置入S2AI钉30枚,所有螺钉均穿过骶髂关节,无侵犯及穿出皮质。徒手组15例患者共置入S2AI钉30枚,所有螺钉均穿过骶髂关节,无侵犯及穿出皮质。导板组患者术后SA(30.00±3.49)°、TA(40.43±2.10)°、HD(19.44±0.85)mm、VD(4.97±0.43)mm,与徒手组患者术后SA(30.72±3.34)°、TA(39.71±2.12)°、HD(19.15±1.31)mm、VD(5.02±0.5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板组测量置钉时间(19.60±1.30)min、透视次数(4.20±0.41)次低于徒手组测量置钉时间[(52.93±9.22)min]、透视次数[(13.80±2.8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成人骨盆固定中,应用3D打印导板与徒手置钉的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但3D导板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也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固定 3D打印导航模板 徒手置钉 骨盆测量 骶髂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