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魔芋组织培养的一步成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玲 李勇军 +1 位作者 房亚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636-638,共3页
以花魔芋顶芽生长点为外植体,经消毒处理,接种在MS+6BA1mg·L-1+NAA1mg·L-1培养基上,约10d左右的诱导培养,材料边诱导愈伤组织边分化幼苗、生根,约28d在同一种培养基中一步成苗,形成完整植株。并且成苗率极高,达95%。苗壮,移... 以花魔芋顶芽生长点为外植体,经消毒处理,接种在MS+6BA1mg·L-1+NAA1mg·L-1培养基上,约10d左右的诱导培养,材料边诱导愈伤组织边分化幼苗、生根,约28d在同一种培养基中一步成苗,形成完整植株。并且成苗率极高,达95%。苗壮,移植入苗床5~6个月就能形成50~100g左右的块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顶端生长点 组织培养 褐变 一步成苗
下载PDF
魔芋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勇军 王玲 +2 位作者 陈建华 尹桂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16-2320,共5页
研究了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温度对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适宜蔗糖浓度为10%~15%,适宜培养温度为26~28℃,该培养条件下,花魔芋和白魔芋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分别达26.78%、22.35%和455.1... 研究了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温度对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适宜蔗糖浓度为10%~15%,适宜培养温度为26~28℃,该培养条件下,花魔芋和白魔芋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分别达26.78%、22.35%和455.18、427.22μm。硼酸、硝酸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浓度过高时起抑制作用;适宜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硼酸、硝酸钙浓度分别为150~200和200~300 mg/L。硝酸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离体萌发 培养温度 蔗糖 硼酸 硝酸钙
下载PDF
魔芋组织培养中褐变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玲 房亚南 +1 位作者 李勇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719-721,共3页
研究了魔芋在组培时制约其成功的瓶颈问题——褐变的成因。结果表明,培养物的生理状态,培养的光、温条件及外源激素的种类、水平、组合影响了培养物酚类物质的多少、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决定了培养物的褐变程度.通过试验比较,一... 研究了魔芋在组培时制约其成功的瓶颈问题——褐变的成因。结果表明,培养物的生理状态,培养的光、温条件及外源激素的种类、水平、组合影响了培养物酚类物质的多少、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决定了培养物的褐变程度.通过试验比较,一龄芋的顶芽在培养基MS+6BA 1mg/L+NAA 1mg/L+4.5%琼脂,温度25~30oC、光照1500lx的条件下培养物褐变率仅为6%,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4%,成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组织培养 褐变 酚类物质 多酚氧化酶
下载PDF
影响魔芋花药培养褐变因素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建华 王玲 +4 位作者 尹桂芳 李勇军 王云富 方顺权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8-461,共4页
魔芋花药培养中褐变的一些因素研究,花药的消毒方法、冷处理、基因型、培养过程的温度、光照强度等都影响褐变的发生。通过对以上几个因素的调整,使褐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褐变率得以降低。
关键词 魔芋 花药培养 基因型 褐变
下载PDF
云南地方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Pita功能区段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奕 +2 位作者 孙一丁 王炎炎 许明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5-272,共8页
稻瘟病抗性基因序列变异的分析与认识是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基因资源的基础.对来源于云南省56个县(市)的218份地方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 第二编码区功能位点区段的609个碱基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在此序列上有18个变... 稻瘟病抗性基因序列变异的分析与认识是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基因资源的基础.对来源于云南省56个县(市)的218份地方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 第二编码区功能位点区段的609个碱基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在此序列上有18个变异位点,存在46种DNA单倍型和28种蛋白类型,其中DNA 单倍型Pita-H1、Pita-H2、Pita-H6频率较高,三者比例分别为17.89%、29.82%、20.18%,合计67.89%,是云南的优势单倍型,而其他单倍型频率较低,频率0.46%-3.67%.携带Pita 抗性基因(编码区第2752位功能位点碱基为G)的品种共61个,占供试材料的27.98%,其中39个品种(占63.93%)与越南抗性品种Tetep序列一致.Pita 抗性基因在水稻各亚种和生态型中的分布是不平衡的,籼稻中的频率为35.06%,粳稻中为24.11%,水稻中31.03%,陆稻中21.92%,黏稻中30.77%,糯稻中18.37%.Pita 抗性基因在云南省广泛分布,36县(市)检测到了Pita 抗性基因,但南部地区频率高于其他地区,且有的县频率较高,呈小集中的特点,海拔2200m 以上的7个品种未能检测到Pita 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稻瘟病 Pita
下载PDF
魔芋试管芋形成的因素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玲 +1 位作者 房亚南 李勇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280-282,共3页
一步成苗分化的魔芋组培苗长至3~4cm,分株切割,置入诱导试管芋的不同配比的6种培养基中培养,在不同的光、温条件下培养约20d,在培养基MS+NAA 1mg/L+PP3331mg/L、光照1500~2000lx、温度25~30℃的培养条件下,试管内大量形成... 一步成苗分化的魔芋组培苗长至3~4cm,分株切割,置入诱导试管芋的不同配比的6种培养基中培养,在不同的光、温条件下培养约20d,在培养基MS+NAA 1mg/L+PP3331mg/L、光照1500~2000lx、温度25~30℃的培养条件下,试管内大量形成试管芋。试管芋播种于大田,成活率达100%,5~6个月收获150~200g的球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试管芋 NAA PP333 光照 温度
下载PDF
5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云南水稻育种中的利用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孙一丁 +2 位作者 杨奕 李进斌 许明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44-1854,共11页
为明确Pi9等5个抗稻瘟病主效基因在云南省抗稻瘟病育种中的利用状况,明确种质资源携带的抗性基因,本研究用4个分子标记对云南省80年代以来育成的60个推广品种和23份优异地方稻种的Pik-h、Pi2、Pi9、Pi5抗稻瘟病基因进行了分子检测,并对... 为明确Pi9等5个抗稻瘟病主效基因在云南省抗稻瘟病育种中的利用状况,明确种质资源携带的抗性基因,本研究用4个分子标记对云南省80年代以来育成的60个推广品种和23份优异地方稻种的Pik-h、Pi2、Pi9、Pi5抗稻瘟病基因进行了分子检测,并对抗稻瘟病基因Pita第二编码区功能位点碱基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Pik-h、Pi5、Pita在地方品种中出现频率比较高,分别为65.22%、52.17%和43.48%,而Pi9和Pi2极少或未出现;现代育成推广品种中Pik-h、Pi5、Pi9、Pita频率分别为70%,38.33%,33.33%和11.67%,仅1个品种携带Pi2基因;一个品种一般携带5个基因中的0~3个;根据基因组合,可将83个品种归为14种基因型,现代育成品种具有14种,其中Pik-h、(Pik-h)-Pi5、(Pik-h)-Pi9等组合是优势类型;地方品种具有14种基因组合中的9种,2000年后审定品种中不携带或只携带1个基因的品种比例有所增加,且集中在Pik-h,比例高达此类品种的57.89%,抗性基因单一化严重,易造成成批品种抗性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水稻 种质资源 抗稻瘟病基因 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适用于云南粳稻种植区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孙一丁 +2 位作者 杨奕 李进斌 许明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56-1568,共13页
为筛选广适用于云南粳稻区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在云南宜良、建水、祥云、永平这4种生态条件下对22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抗病性进行了自然诱发鉴定;将在宜良筛选出来的来自中国8省区的89份抗叶瘟粳稻品种(系)进行了6个稻瘟病菌株的接种鉴定,... 为筛选广适用于云南粳稻区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在云南宜良、建水、祥云、永平这4种生态条件下对22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抗病性进行了自然诱发鉴定;将在宜良筛选出来的来自中国8省区的89份抗叶瘟粳稻品种(系)进行了6个稻瘟病菌株的接种鉴定,并用Pib、Pikh、Pi9、Pi5基因功能性分子标记进行了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单基因系Pib、Pikh、Piz、Pi9连续2年在4个试验点对叶瘟和穗颈瘟均表现抗病,Pi5前期感叶瘟,但均中抗穗颈瘟;Pia、Pi1、Pil9、Pi3、Pi12、Pii、Pikm、Pik、Piks、Pish、Pit、Pita和Pita213个单基因系在4个试验点均感叶瘟和穗颈瘟,Pi7、Pizt、Pikp、Piz5仅在永平和祥云点中的1~2个点表现抗病。接种鉴定表明89份资源中79份抗6个菌株(占88.76%),8份抗5个菌株,2份抗4个菌株,从而确认这些材料对叶稻瘟病具有一定的抗性。89份资源基因分析表明携带Pib、Pikh、Pi9、Pi5的材料分别占62.92%、56.18%、21.35%、26.97%,但云南省内外存在差异,在云南省选育品种中分别为67.50%、57.50%、22.50%、37.50%,在云南省外品种中分别为62.16%、48.65%、27.03%、10.81%;78个材料携带Pib、Pikh、Pi9这3个基因中的1~3个,这可能是这些材料表现抗叶稻瘟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表明Pib、Pikh、Piz、Pi9、Pi5这5个基因在云南籼粳稻交错区-温暖粳稻亚区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田间试验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原文传递
魔芋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勇军 尹桂芳 +2 位作者 陈建华 王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90-1793,F0003,共5页
采用I2-KI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TTC染色法、无机酸法检测魔芋花粉的生活力,同时以培养基萌发法测定花粉萌发率,并以此为对照研究各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培养基萌发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2-KI染色法、醋酸洋... 采用I2-KI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TTC染色法、无机酸法检测魔芋花粉的生活力,同时以培养基萌发法测定花粉萌发率,并以此为对照研究各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培养基萌发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I2-KI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测定结果极显著高于培养基萌发法,不适于魔芋花粉活力的测定;TTC染色法测定结果极显著高于培养基萌发法,但与培养基萌发法极显著相关,适用于魔芋花粉活力的快速检测;无机酸法测定结果与培养基萌发法差异不显著,且与培养基萌发法极显著相关,适于魔芋花粉活力的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花粉活力 检测方法 相关性
下载PDF
野生稻Wx基因(CT)n卫星序列和第一内含子SNP特征标签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炎炎 孙一丁 +2 位作者 杨奕 许明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458-3464,共7页
本研究利用特异引物对来源于云南的22份栽培稻及分别来源于海南、云南元江、江西东乡的3份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和1份长雄野生稻(O.longistaminata)Wx基因中第1内含子和第1内含子上游微卫星序列(CT)n的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 本研究利用特异引物对来源于云南的22份栽培稻及分别来源于海南、云南元江、江西东乡的3份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 Griff.)和1份长雄野生稻(O.longistaminata)Wx基因中第1内含子和第1内含子上游微卫星序列(CT)n的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显示所有材料均能扩增出产物并获得碱基测序(包括长雄野生稻),4份野生稻的(CT)重复次数分别是(CT)8、(CT)10、(CT)10、(CT)11,较栽培稻少;第1内含子中+1位碱基均为G。相较于栽培稻,野生稻在第1内含子与(CT)n重复中有明显区别于栽培稻的SNP位点,包含基因突变的In Del、转换和颠换3种类型。说明野生稻和栽培稻在进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差异。Wx基因中微卫星序列(CT)n和第1内含子的序列可作为检测野生稻遗传组分的一个遗传标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WX基因 SNP
原文传递
不同授粉时期对花魔芋杂交结实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道旺 赵琴 +6 位作者 杨奕 尹桂芳 潘开华 吴康 徐道楠 王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36-2440,共5页
魔芋在产业发展中,长期无性繁殖导致种性退化和品质下降。利用魔芋杂交有性繁殖,是保持种性、品种定向培育和丰富遗传资源的有效途径。魔芋有性繁殖周期为4~5年,为提高杂交结实率,获得需要的杂交种子量,研究杂交种子繁育技术尤其... 魔芋在产业发展中,长期无性繁殖导致种性退化和品质下降。利用魔芋杂交有性繁殖,是保持种性、品种定向培育和丰富遗传资源的有效途径。魔芋有性繁殖周期为4~5年,为提高杂交结实率,获得需要的杂交种子量,研究杂交种子繁育技术尤其必要。文章通过人工授粉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授粉时期对花魔芋杂交结实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魔芋开花第2天和上午9:00—10:00时是人工杂交授粉的最佳时期,有明显的杂交结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魔芋 杂交 人工授粉 结实率
下载PDF
利用组织培养成芋技术快速构建魔芋杂交品系的探索 被引量:5
12
作者 尹桂芳 +2 位作者 孙道旺 杨奕 王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98-1403,共6页
魔芋杂交种子休眠期长和种芋繁殖慢等特性,一粒杂交种子衍生为一个品系至少需3~4年,选育周期长成为杂交育种的主要障碍。本研究选取曲靖花魔芋异株人工授粉约1个月左右的幼嫩杂交种子,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获得了试管微型芋。研究表明... 魔芋杂交种子休眠期长和种芋繁殖慢等特性,一粒杂交种子衍生为一个品系至少需3~4年,选育周期长成为杂交育种的主要障碍。本研究选取曲靖花魔芋异株人工授粉约1个月左右的幼嫩杂交种子,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获得了试管微型芋。研究表明:剥去绿色的外层果皮及叠生木栓组织后具有活性的杂交种子(块茎原始体)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外植体;适宜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是MS+6BA 1.5 mg/L+NAA 0.4 mg/L+白糖3.0%,诱导率达100%;适宜诱导不定芽培养基是MS+6BA 0.8 mg/L+NAA 0.4 mg/L+白糖3.0%,分化率达63%;适宜诱导试管微型芋培养基是1/2MS+NAA 1.0 mg/L+PP3330.4 mg/L+白糖5.0%,诱导率为93%,培养35 d左右,收获试管芋平均1~3 g。本研究对幼嫩杂交种子组织培养和试管微型芋的培养技术进行了初探,1年内即可构建单粒杂交种子衍生的品系,为品系比较和选择提供了材料,为加速魔芋杂交育种进程提供了一项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杂交种子 组织培养 试管微型芋
下载PDF
云南菜食花植物资源与食花文化调查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奕 +3 位作者 陈伟 李卫芬 孙一丁 许明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5-1136,共12页
为了摸清云南省菜食花植物资源种类、自然分布与食用地区、食用方法等土著知识,对云南省16个地州102个县(市)农贸市场、地方菜餐馆、民间食花者进行了访问调查,对菜食花植物进行了植物学实地鉴定。调查到云南省菜食花植物140种,隶属52科... 为了摸清云南省菜食花植物资源种类、自然分布与食用地区、食用方法等土著知识,对云南省16个地州102个县(市)农贸市场、地方菜餐馆、民间食花者进行了访问调查,对菜食花植物进行了植物学实地鉴定。调查到云南省菜食花植物140种,隶属52科108属,其中木本植物82种,草本植物58种;人工栽培76种,人工驯化栽培14种,野生资源50种。首次报道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Franch.)Rehder)、滇海水仙花(Primula pseudodenticulata Pax)、长毛黄葵(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尖叶美容杜鹃(Rhododendron caloplytum var.openshawianum(Rehd.et Wils.)Chamb.)、大纽子花(Vallaris indecora(Baill.)Tsiang et P.T.Li)、大花虫豆(Cajanus grandiflorus(Benth.ex Baker)Maesen Vaniot der Maesen)、须弥葛(Pueraria wallichii DC.)、白花灯笼(Clerodendrum fortunatum L.)等9种植物的花可以做菜食用。菜食花植物自然分布区与食用地区并非完全重叠,食用地区一般分布有该植物,而分布有该植物的地区不一定食用;食用种类具有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特点,与食花植物丰富度和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关系;食花习俗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主要体现食花的种类和烹饪口味上。不同菜食花食用的部位不同,烹饪方式也呈多样化。本文针对食用花传统文化的消失与野生菜食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菜食花植物 资源 少数民族 食花文化
下载PDF
外源GA_3对魔芋成花效应及育性的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勇军 王玲 +3 位作者 尹桂芳 陈建华 孙道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59-2065,共7页
通过外源GA3诱导魔芋开花,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花粉离体萌发试验和田间试验、形态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诱导花的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A3可诱导营养生长期魔芋球茎开花,诱导率随处理浓度增高而升高;诱导花主要生... 通过外源GA3诱导魔芋开花,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花粉离体萌发试验和田间试验、形态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诱导花的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A3可诱导营养生长期魔芋球茎开花,诱导率随处理浓度增高而升高;诱导花主要生物学特性与正常花一致,花魔芋诱导花的花期推迟约70 d,白魔芋诱导花的花期推迟约30 d;诱导花的雌、雄花均可育,并随GA3处理浓度升高表现为育性降低;田间授粉结果表明,以诱导花为亲本的杂交组合可获得杂交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GA3 成花诱导 育性 杂交育种
下载PDF
Pikh,Pi2,Pi9,Pi5 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贵州禾中的分布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一丁 +6 位作者 杨奕 李进斌 陈惠查 焦爱霞 谭金玉 阮仁超 许明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17-2222,共6页
【目的】了解"贵州禾"携带的稻瘟病抗性基因以明确其利用价值。【方法】对来自贵州省黎平、从江、雷山、榕江、荔波5个县的82份"贵州禾"品种在云南宜良(海拔1600 m)条件下鉴定了其田间叶稻瘟抗性,并用与抗稻瘟病基... 【目的】了解"贵州禾"携带的稻瘟病抗性基因以明确其利用价值。【方法】对来自贵州省黎平、从江、雷山、榕江、荔波5个县的82份"贵州禾"品种在云南宜良(海拔1600 m)条件下鉴定了其田间叶稻瘟抗性,并用与抗稻瘟病基因Pikh、Pi2、Pi9、Pi5紧密连锁的4个分子标记进行了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检测。【结果】46个品种对叶瘟表现高抗(0~1级),占56. 1%,表明多数贵州禾对云南宜良的稻瘟病菌具有一定的抗性;贵州禾通过长期的人工和自然选择,Pi5(32. 35%)、Pikh(30. 86%)基因频率相对较高,而Pi9(2. 56%)和Pi2(2. 47%)频率较低;这4个基因可以组合成0、Pikh、Pi5、Pi9、Pi5+Pikh、Pi2+Pi5、Pi9+Pi5等7种基因型,其比例分别是50%、21. 95%、14. 63%、1. 22%、8. 54%、2. 44%、1. 22%,即50%不携带这4个抗性基因。每个县分布有其中2~6种基因型,从江县61. 54%的品种不携带这4个抗性基因,0型是优势类型,黎平县的优势类型是0型(46. 43%)和Pikh型(42. 86%),荔波县基因型达到6种,比从江县(4种)和黎平县(3种)多,没有明显的优势类型,品种类型相对丰富; 0、Pikh、Pi5+Pikh和Pi5这4种基因型平均抗性分别为2. 39、1. 28、1. 57和1. 17级,Pikh、Pi5+Pikh和Pi5这3种基因型平均抗性明显高于0型,说明田间叶瘟抗性与所检测的Pi5、Pikh基因有一定的关联,携带0个基因的部分品种在田间也表现出对叶稻瘟抗性,表明这些材料携带所检测的4个基因之外的抗性基因。【结论】研究结果为挖掘和利用贵州禾种稻瘟病抗性基因资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贵州禾 抗稻瘟病基因 分子标记
下载PDF
红魔芋块茎组培培养基筛选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晓云 陈燕萍 +3 位作者 常梅仙 杨红梅 尹桂芳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22-23,共2页
采用对比方法对红魔芋块茎组培培养基的不同激素浓度配比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组培培养基配方组合,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1 mg/L;不定芽分化培养基:MS+6-BA 2.0 mg/L+NAA 1.0 mg/L;生根培养基:1/2MS+NAA 1.... 采用对比方法对红魔芋块茎组培培养基的不同激素浓度配比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组培培养基配方组合,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1 mg/L;不定芽分化培养基:MS+6-BA 2.0 mg/L+NAA 1.0 mg/L;生根培养基:1/2MS+NAA 1.0 mg/L+活性炭1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魔芋 块茎 组织培养
下载PDF
云南城乡楼顶绿色微农场构建初探
17
作者 刘文安 刘彦坤 《云南农业》 2023年第5期53-55,共3页
为了探索云南省低纬高原地区城乡平顶房楼顶空间的利用途径,将永平县蔬菜种植、养鱼、养蜂、养鸡等传统农耕习作内容引入楼顶利用,构建了包括菜地、鱼池、蜂箱、鸡舍、化粪池、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构成而具地方特色的楼顶绿色生态微农场... 为了探索云南省低纬高原地区城乡平顶房楼顶空间的利用途径,将永平县蔬菜种植、养鱼、养蜂、养鸡等传统农耕习作内容引入楼顶利用,构建了包括菜地、鱼池、蜂箱、鸡舍、化粪池、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构成而具地方特色的楼顶绿色生态微农场。将家庭剩菜剩饭和产生的废弃菜叶作为鸡、鱼饲料来源,自然降水作为鱼池和种植蔬菜的主要水源,经发酵的鸡粪和鱼池泥作为蔬菜种植的肥料来源,2021年实现了蔬菜、鸡、鱼、蜂蜜等无公害食品的部分自给,每年节省生活开支5 068.6元。夏天具有微农场的顶楼房间温度比普通楼房低0.9℃,改善了顶楼居室的居住体验,同时美化了住宅,节约了耕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结果将为云南城镇和农村平顶房楼顶空间利用提供了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房楼顶 种植养殖 绿色食品 家庭微农场
下载PDF
不同叶稻瘟抗性水稻品种对根际真菌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一丁 +1 位作者 杨奕 许明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5-80,共6页
为了解水稻稻瘟病抗性与土壤根际真菌之间的关系,利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对7个不同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土壤根际真菌ITS1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根际真菌ITS1有效片段486250个,以97%的相似度聚为1178分类操作单位(operational taxo... 为了解水稻稻瘟病抗性与土壤根际真菌之间的关系,利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对7个不同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土壤根际真菌ITS1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根际真菌ITS1有效片段486250个,以97%的相似度聚为1178分类操作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简称OTU);物种查询显示,归为12个门(含1个未分类的真菌群),35个纲(含8个未分类的菌群),82个目(含12个未分类的菌群),146个科(含34个未分类的菌群),248个属(含63个分类地位未定或未分类的菌群)和362个种(含63个未分类种)。7个土样真菌门类相似,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最大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67.04%。抗和感稻瘟病品种群土样在稻绿核菌属(Ustilaginoidea)和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sp.)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相对丰度平均数分别为5.09%、7.31%,即在稻瘟病病菌侵染条件下抗稻瘟病品种对稻曲病病原菌稻绿核菌具有抑制作用。结果可为探寻水稻抗稻瘟病机制提供土壤微生物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根际真菌 ITS1序列 测序
下载PDF
云南地方稻waxy基因序列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一丁 +2 位作者 杨奕 王炎炎 许明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5-370,共6页
利用特异引物Wx-F/AG-2对来源于云南省16个州市64个县的252份地方稻种waxy基因中含有微卫星序列(CT)n和第一内含子的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在268个碱基的序列内检测到4个变异位点:第一内含子上游56位处(CT)n存在(CT)10、(CT)1... 利用特异引物Wx-F/AG-2对来源于云南省16个州市64个县的252份地方稻种waxy基因中含有微卫星序列(CT)n和第一内含子的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在268个碱基的序列内检测到4个变异位点:第一内含子上游56位处(CT)n存在(CT)10、(CT)11、(CT)12、(CT)14、(CT)16、(CT)17、(CT)18、(CT)19、(CT)20、(CT)21等10种变异;(CT)11、(CT)18、(CT)17、(CT)12、(CT)10等5种单倍型是云南优势类型,合计占供试材料的92.85%;籼稻以(CT)10、(CT)11、(CT)12为主,而粳稻以(CT)11、(CT)12、(CT)17和(CT)18为主;第一内含子+1位存在G/T变异,81.75%品种是G,T只出现在(CT)16、(CT)17、(CT)18和(CT)20的品种中,其频率在籼稻中为13.48%,粳稻20.86%,水稻16.17%,陆稻22.35%,粘稻10.47%,糯稻42.62%。+86-88位存在ATA/GTA/A--3种变异;+128位处存在(AATT)5和(AATT)6 2种变异。根据这4个变异位点,可将252个云南地方稻种归为16种单倍型,其中Wx4(32.54%)、Wx9(13.89%)、Wx12(12.7%)、Wx5(12.3%)、Wx1(8.33%)、Wx11(7.94%)是主要类型,合计87.7%,其他类型频率较低。籼/粳亚种、水/陆稻和粘/糯中存在单倍型种类和单倍型频率两方面的差异,籼稻/粳稻、水/陆稻和粘/糯稻各亚种或生态型均有独享的单倍型,共享单倍型频率也存在差异,表明亚种间或生态型间发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单倍型地理分布分析表明,临沧、普洱单倍型种类最丰富,以之为中心向外扩展,单倍型种类有减少的趋势,第一内含子+1位的T主要分布在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德宏等南部地区。本研究揭示了云南地方稻种群体waxy基因的变异和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云南 WAXY基因 单倍型
下载PDF
水稻酵母双杂交文库构建及PID2胞内结构域互作蛋白的筛选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一丁 杨奕 +2 位作者 刘畅媛 许明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931-3937,共7页
为了进一步挖掘水稻PID2胞内互作蛋白质,阐明Pid2介导的稻瘟病抗性机制。本研究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受稻瘟病诱导后不同时间段的含抗性基因Pid2水稻材料的cDNA文库;通过PCR扩增获得PID2胞内结构域编码片段Pid2-JM,构建了诱饵表达载体pG... 为了进一步挖掘水稻PID2胞内互作蛋白质,阐明Pid2介导的稻瘟病抗性机制。本研究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受稻瘟病诱导后不同时间段的含抗性基因Pid2水稻材料的cDNA文库;通过PCR扩增获得PID2胞内结构域编码片段Pid2-JM,构建了诱饵表达载体pGBK-Pid2-JM,并进一步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Pid2-JM的互作蛋白。结果表明,构建的cDNA酵母文库细胞密度为9.0×10;Cells/mL,文库插入片段在500~2000 bp之间,重组率为100%,诱饵载体无自激活活性;利用诱饵载体经筛选文库后,新发现一个能与Pid2-JM互作的U-box类E3泛素连接酶PBP1,经回转试验验证了PBP1与Pid2-JM可在烟草细胞内互作。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稻瘟病诱导下的水稻酵母双杂交文库,并筛选到一个能与PID2胞内结构域互作的U-box类E3泛素连接酶,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水稻抗稻瘟病信号转导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酵母双杂交 Pid2 互作蛋白 E3泛素化连接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