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离科技强国有多远 被引量:16
1
作者 柳卸林 马瑞 刘建华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54-1767,共14页
文章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绩效"角度建立科技大国指标体系和科技强国指标体系,衡量国家科技总量和人均发展水平,对比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和中国2004-2017年指标数据,分析中国建设科技大国与强国的发展趋势。... 文章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绩效"角度建立科技大国指标体系和科技强国指标体系,衡量国家科技总量和人均发展水平,对比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和中国2004-2017年指标数据,分析中国建设科技大国与强国的发展趋势。利用标杆分析法和专家赋权分析方法得出科技大国与强国评分,计算出科技强国综合指数,并运用灰色Verhulst模型和GM(1,1)模型预测2020-2035年美国等6个国家的科技强国评分和科技强国综合指数。得出结论:目前中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与科技强国还有一定距离,到2035年,中国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科技强国综合指数超过法国,与英国基本持平,与日本、德国差距缩小,但同美国还有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强国 科技大国 中国 评价与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结构—动力—绩效”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建华 马瑞 姜照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6-104,共9页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绩效”框架 战略性新兴产业 协同创新 新能源汽车产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