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上TLR4表达的siRNA筛选及转染复合物细胞毒性的检测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思兰 杨建平 +8 位作者 王丽娜 刘磊 李彩芳 任春光 周静 李伟 江淼 马珍妮 邱桥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7-465,共9页
目的筛选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上TLR4(Toll-like receptor 4)表达的小干扰RNA(si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序列,并检测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TLR4的siRNA4条(siRNA312,siRNA439,siRNA1495,siRNA2062)及1条与TLR4... 目的筛选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上TLR4(Toll-like receptor 4)表达的小干扰RNA(si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序列,并检测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TLR4的siRNA4条(siRNA312,siRNA439,siRNA1495,siRNA2062)及1条与TLR4基因无同源性的带绿色荧光标记的阴性对照siRNA:在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下转染小胶质细胞。用RT-PCR方法测定干扰后小胶质细胞上TLR4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干扰后TLR4蛋白表达,比较其抑制率,筛选出有效抑制靶基因表达的siRNA。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结果①siRNA(40nmol·L-1)和LipofectamineTM 2000(1μl)有较高的转染效率;②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LR4 siRNA(40nmol·L-1)干扰小胶质细胞24h后TL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分别为:85%(siRNA439)、73%(siRNA312)、67%(siRNA1495)和33%(siRNA2062)。③siRNA439干扰小胶质细胞48h后TLR4蛋白表达最低(P<0.01)。④LipofectamineTM 20001μl复合低于40nmol·L-1的siRNA的各组细胞存活率均在85%以上。结论①siRNA439对小胶质细胞上TLR4表达的抑制效果最大。②siRNA浓度40nmol·L-1,LipofectamineTM 2000浓度1μl,细胞毒性很低,适合转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TOLL-LIKE RECEPTOR 4 小干扰RNA 筛选 转染复合物 细胞毒性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α链Arg16His突变导致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小娟 王兆钺 +7 位作者 江明华 张威 曹丽娟 马珍妮 董宁征 白霞 余自强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对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用血凝仪检测先证者家系3代6人外周血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Y)、凝血酶原时间(胛)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We... 目的对1例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方法用血凝仪检测先证者家系3代6人外周血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Y)、凝血酶原时间(胛)和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Western blot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其片段分布。PCR扩增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先证者APTT、PT正常,而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抗原正常,而纤维蛋白原活性降低,先证者母亲和胞姐表型与之相似。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纤维蛋白原FGA基因2号外显子g1233→a杂合碱基改变(密码子CGT→CAT),导致Argl6His错义突变,该突变来源于母系。结论纤维蛋白原α链Argl6His杂合错义突变是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分子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人重组IL-17/His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8
3
作者 刘高勤 吴鸿雅 +4 位作者 张光波 泓冰 马珍妮 居颂光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5-718,共4页
目的:研究人IL-17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了hIL-17基因序列。将测序正确的人IL-17基因装入PQE3.0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载体hIL-17/PQE3.0。该重组载体导入宿主菌M15,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产生IL... 目的:研究人IL-17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了hIL-17基因序列。将测序正确的人IL-17基因装入PQE3.0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载体hIL-17/PQE3.0。该重组载体导入宿主菌M15,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产生IL-17/His融合蛋白,并经West-ernblot实验确认。结果:原核表达的hIL-17/His重组蛋白经变性、复性后,利用HiTrapTM亲和层析得到纯品蛋白。体外活性实验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刺激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分泌IL-6和GM-CSF的作用。结论:制备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IL-17/His重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分子在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原核表达 复性 纯化
下载PDF
氧化高密度脂蛋白通过MAPKs信号转导途径诱导ECV304细胞表达组织因子 被引量:6
4
作者 卜梓斌 姜志胜 +10 位作者 马珍妮 董宁征 赵战芝 季顺东 沈飞 江淼 王静 谢丽倩 冯雪娟 陈晶晶 阮长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6-641,共6页
目的:探讨氧化高密度脂蛋白(oxH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加组胺)、HDL、oxHDL 4组,ECV304细胞经不同浓度oxHDL、HDL(10-120 mg/L)和组胺(1×10-9-1... 目的:探讨氧化高密度脂蛋白(oxH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加组胺)、HDL、oxHDL 4组,ECV304细胞经不同浓度oxHDL、HDL(10-120 mg/L)和组胺(1×10-9-1×10-4mol/L)处理不同时间(2-8 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RQ-PCR)和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TF表达。同时,分别应用SP600125[c-Jun氨基端激酶(JN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特异性抑制剂],观察其对oxHDL和组胺诱导的ECV304细胞表达TF的影响。结果:正常ECV304细胞未检测到TF,经组胺处理1 h后TF mRNA表达明显增加,在1×10-5mol/L时最高,约为1×10-9mol/L时的4.8倍。oxHDL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方式诱导ECV304细胞TF mRNA表达,在oxHDL20 mg/L时最高,为10 mg/L时的1.8倍,在第6 h时TF mRNA表达水平为第2 h的5.3倍(P<0.05),并在20 mg/L时显著刺激ECV304细胞TF蛋白表达,为40 mg/L时的1.5倍,而HDL没有此效应。MAPKs(JNK、p38 MAPK、ERK1/2)抑制剂可部分解除oxHDL诱导ECV304细胞TF表达的效应,TF分别下调表达至原来的19.0%、5.0%和13.0%(P<0.05)。结论:oxHDL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诱导ECV304细胞产生TF,其机制可能通过JNK、p38 MAPK和ERK1/2所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脂蛋白类 HDL p38 MAPK通路 ERK 1/2通路 JNK通路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的稳定表达及其活性检测 被引量:6
5
作者 马珍妮 董宁征 +3 位作者 张敬宇 苏健 汪安友 阮长耿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4-248,共5页
本研究旨在得到重组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进一步研究其在血栓止血中的作用。利用脂质体将编码ADAMTS13全长序列的重组质粒pSecTag-ADAMTS13转染Hela细胞,用潮霉素(Hygromycin-B)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株,并扩大培养,... 本研究旨在得到重组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进一步研究其在血栓止血中的作用。利用脂质体将编码ADAMTS13全长序列的重组质粒pSecTag-ADAMTS13转染Hela细胞,用潮霉素(Hygromycin-B)筛选得到阳性克隆细胞株,并扩大培养,收集上清。利用Ni-NTA琼脂糖柱、梯度咪唑淋洗法纯化蛋白,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鉴定纯化产品纯度和免疫学活性,采用GST-His双抗夹心法测定蛋白剪切活性。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一株能恒定分泌重组ADAMTS13蛋白的细胞株ADAMTS2-4,每1L培养上清可纯化得到5.8mg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DAMTS13多抗能与重组蛋白在190kDa处显单一条带,并且蛋白具有6.4U/mL的剪切活性(每毫升正常人混合血浆中ADAMTS13活性为1U)。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活性和酶活性,为进一步研究ADAMTS13作用机理和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真核表达 重组蛋白
原文传递
骨癌痛大鼠脊髓NF—κB、IL-6和TNF—α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思兰 杨建平 +8 位作者 王丽娜 刘磊 李彩芳 任春光 周静 李伟 江淼 马珍妮 邱桥成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评价骨癌痛大鼠脊髓NF,κB、IL-6和TNF-α表达的变化。方法雌性健康SD大鼠72只,体重150~180g,随机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和骨癌痛组(BP组)。BP组于大鼠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5μl Walker 256... 目的评价骨癌痛大鼠脊髓NF,κB、IL-6和TNF-α表达的变化。方法雌性健康SD大鼠72只,体重150~180g,随机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和骨癌痛组(BP组)。BP组于大鼠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5μl Walker 256(1×10^5)乳腺癌细胞制备骨癌痛模型,S组左胫骨上端注射Hank液5μl。分别于肿瘤细胞接种前、接种后2、4、6、9、12、14、16、18和21d时测定机械阈值。分别于肿瘤细胞接种后6、12和18d时,处死3只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RT-PCR法测定NF—KBp65mRNA、IL-6mRNA和TNF—dmRNA的表达;另处死3只大鼠,取L4-6。脊髓组织,计数NF-κB阳性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 p65表达。结果与C组和S组比较,BP组机械痛阈降低,脊髓NF—κB p65及其mRNA、IL-6mRNA和TNF—α mRNA的表达上调,NF—κB p65阳性细胞计数增加(P〈0.05或0.01);C组和s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胫骨骨髓腔内注射肿瘤细胞通过激活脊髓NF-κB,导致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大量释放,从而诱发骨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疼痛 NF-κB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ADAMTS13活性和vWF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文娟 韩悦 +8 位作者 马珍妮 王倩 唐雅琼 王杰 苏健 孙爱宁 王兆钺 阮长耿 吴德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3-1507,共5页
本研究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收集73例初治AML患者缓解前后的血浆标本,荧光标记v WF73底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 本研究观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活性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探讨相关的临床意义。收集73例初治AML患者缓解前后的血浆标本,荧光标记v WF73底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验(FRETS-v WF73)检测患者血浆中的ADAMTS13活性,以ELISA试剂盒检测v WF抗原量。结果表明,初治AML患者治疗缓解前的ADAMTS13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3.3±25.5)%vs(105.1±37.7)%,(P<0.01);v WF抗原则高于正常对照组(226.6±127.0)%vs(111.4±39.7)%,(P<0.01)。经标准诱导化疗后缓解期患者的ADAMTS13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v WF抗原则明显低于治疗前组(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AML患者治疗前合并感染者的ADAMTS13活性明显低于无感染组:(52.2±20.6)%vs(73.9±24.7)%,(P<0.01);感染组v WF抗原明显高于无感染组:(262.2±135.7)%vs(193.8±110.2)%,(P<0.05)。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的ADAMTS13活性明显低于无DIC组:(42.0±14.5)%vs(73.4±22.7)%,(P<0.01);DIC患者的v WF抗原明显高于无DIC组:(274.2±140.0)%vs(204.7±115.5)%,(P<0.05)。结论:初治AML患者治疗前伴有ADAMTS13活性的降低和v WF的升高,以合并感染和DIC的患者表现最显著。ADAMTS13和v WF在肿瘤的发生发展,炎症和DIC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急性髓系白血病 感染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VPS33B与GP1BA基因双重杂合变异致血浆VWF水平严重降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思倩 白霞 +4 位作者 曹丽娟 马珍妮 丁子轩 余自强 江淼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2-605,共4页
一例28岁女性,孕期常规体检发现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1%。二代测序未发现其VWF基因外显子区域存在致病变异。由于该患者临床表现与Ⅲ型血管性血友病(VWD)临床特征不符,因此采用三代测序技... 一例28岁女性,孕期常规体检发现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1%。二代测序未发现其VWF基因外显子区域存在致病变异。由于该患者临床表现与Ⅲ型血管性血友病(VWD)临床特征不符,因此采用三代测序技术对该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该患者父系家族中有多位成员中携带VPS33B基因杂合变异c.869G>C,携带该变异的家系成员均有不同程度的VWF水平降低(39%~56%)。同时,先证者还检出GP1BA基因杂合变异c.1474dupA,ACMG及Clinvar数据库判断该变异与"血小板型假性VWD"相关。VPS33B基因杂合变异导致的VWF水平降低家系为国际首次报道,VPS33B基因与GP1BA基因双重杂合变异引起血浆VWF水平严重降低病例之前也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系成员 常规体检 血管性血友病 先证者 GP1 全基因组测序 VPS 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鞘内注射NF-κ B抑制剂对骨癌痛大鼠的抗伤害效应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思兰 杨建平 +8 位作者 王丽娜 刘磊 李彩芳 任春光 周静 李伟 江淼 马珍妮 邱桥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9-303,307,共6页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it) NF-κ B活化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me dithiocarbamate,PDTC)对骨癌痛大鼠机械痛敏及脊髓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NF-κ B在大鼠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本实验室建立的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建模...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it) NF-κ B活化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me dithiocarbamate,PDTC)对骨癌痛大鼠机械痛敏及脊髓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NF-κ B在大鼠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本实验室建立的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建模.雌性SD大鼠96只,体重150~180 g,按照数字表随机化的原则将大鼠分为4组(n=24):正常对照组(N组)、骨癌痛组(BP组)、生理盐水组(S组)和NF-κB抑制剂组(PDTC组).BP组于大鼠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5μlWalker256(1×10^5)乳腺癌细胞制备骨癌痛模型,N组仅左胫骨上端注入5 μl Hank's液.于接种后9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μl或PDTC 20 μg/10μl(生理盐水溶解),2次/d,共3d.于接种前、后2、4、6、9和12d、鞘内给药后1、3、6、12、24 h采用von Frey丝测定大鼠术侧后爪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PWT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L4~6脊髓,采用real time-PCR法测定NF-κ B p65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 B p65蛋白表达.结果:接种后6dBP组大鼠的PWT值与基础值相比开始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其下降更加显著.鞘内注射PDTC可显著提高骨癌痛大鼠的PWT值,且与没注射PDTC前PWT值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接种后6d时相比较,骨癌痛大鼠脊髓NF-κ B p6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在接种后9d (P<0.01)和12d(P<0.01)时均显著上调,而鞘内注射PDTC可显著降低大鼠脊髓NF-κ B p6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1).结论:鞘内注射PDTC可减轻大鼠骨癌痛引起的痛敏,NF-κ B的激活可诱导或促进大鼠的胫骨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骨肿瘤 疼痛
下载PDF
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体在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敬宇 刘芳 +6 位作者 马珍妮 董宁征 苏健 赵益明 沈飞 汪安友 阮长耿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8-1124,共7页
目的在具有正常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且不存在抗ADAMTS13自身抗体的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vrP)患者血浆中检测是否存在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自身抗体,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鼠源性抗人VwF单克隆抗体(... 目的在具有正常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且不存在抗ADAMTS13自身抗体的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vrP)患者血浆中检测是否存在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自身抗体,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鼠源性抗人VwF单克隆抗体(单抗)是否可以降低ADAMTS13对VwF的裂解活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实验诊断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53例成人特发性1TrP患者检测抗VWF自身抗体,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VwF多聚体分析,检测是否存在超大分子量VwF(uL—VWF)多聚体。并且,在高剪切力和变性条件下分别观察8种鼠源性抗VwF单抗对重组ADAMTS13(rADAMTS13)裂解血浆源纯化VwF的活性的影响。结果在2例具有正常血浆ADAMTS13活性且不存在抗ADAMTS13自身抗体的特发性TrP患者血浆中检测到抗VwF自身抗体和UL—VwF多聚体。另外,一种鼠源性抗人VwF单抗SZ34在高剪切力条件下能够降低rADAMTS13对VwF的水解活性,但在静态/盐酸胍变性条件下并无此影响。结论抗VwF抗体有可能是具有正常ADAMTS13活性且不存在抗ADAMTS13自身抗体的特发性TTP患者的发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VONWILLEBRAND因子 自身抗体 ADAM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抗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11
作者 袁娇娇 殷杰 +6 位作者 凌婧 沈飞 谢丽倩 白霞 阮长耿 何杨 马珍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5-1210,共6页
目的:拟研制能特异性识别血浆中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VWF propeptide,VWFpp)的单克隆抗体,并且通过获得的抗VWFpp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快速而可靠的检测血浆中VWFpp抗原的方法。方法:使用真核表达的重组人VWFpp(D1、D2... 目的:拟研制能特异性识别血浆中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VWF propeptide,VWFpp)的单克隆抗体,并且通过获得的抗VWFpp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快速而可靠的检测血浆中VWFpp抗原的方法。方法:使用真核表达的重组人VWFpp(D1、D2区)蛋白作为免疫原,以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获取融合细胞的生长克隆,经过筛选和鉴定后,挑选能特异性分泌VWFp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然后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构建VWFpp抗原检测试剂盒,用于人血浆VWFpp的测定,对收集的12例行骨髓移植的白血病患者血浆进行VWFpp抗原水平动态检测。结果:最终获得两株可持续传代并分泌VWFp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分别命名为SZ175和SZ176。经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抗体能特异性识别VWFpp而不能识别成熟的VWF(不含前导肽)。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的原理,将单克隆抗体SZ175和SZ176成功制备成检测VWFpp抗原的试剂盒,动态检测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前后血浆中的VWFpp水平,结果显示移植后较移植前血浆中VWFpp水平有明显上升。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两株抗VWFpp单克隆抗体,并且建立了VWFpp抗原双抗体夹心检测试剂盒,为进一步研究VWFpp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血管性血友病临床诊断分型和内皮损伤相关疾病的预后监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导肽 双抗体夹心ELISA
下载PDF
ADAMTS13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珍妮 凌婧 +2 位作者 殷杰 苏健 阮长耿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93-499,共7页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发病机制直到ADAMTS13的发现才揭开了超过半世纪的谜底.ADAMTS13主要合成于肝脏,它主要的功能是特异性切割锚定在内皮细胞表面、血液循环中以及血管损伤部位的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发病机制直到ADAMTS13的发现才揭开了超过半世纪的谜底.ADAMTS13主要合成于肝脏,它主要的功能是特异性切割锚定在内皮细胞表面、血液循环中以及血管损伤部位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当由于ADAMTS13基因突变或存在ADAMTS13自身抗体而导致血浆中ADAMTS13活性缺失(〈10%)能引起遗传性或获得性(特发性)TTP.在其他形式如继发引起(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和弥漫性恶性肿瘤)的血栓性微血管病或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中ADAMTS13活性通常为正常或中度减少(〉20%).现今初治方案仍然选择血浆输注或血浆置换,但新的治疗方法如重组的ADAMTS13和基因治疗仍在研制中.另外ADAMTS13活性的缺失已经被认为是发展为心肌梗死、中风、脑型疟疾和先兆子痫的一个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蛋白酶 动脉血栓形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突变 自身抗体
下载PDF
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马珍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7期81-83,共3页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135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口服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控制优良率,血压、心率水...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135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口服治疗。比较两组血压控制优良率,血压、心率水平,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血压控制优良率97.06%(66/68)高于对照组的83.58%(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收缩压(121.18±23.61)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2.32±16.04)mm Hg、心率(69.53±13.55)次/min低于对照组的(130.27±25.19)mm Hg、(88.85±17.18)mm Hg、(76.46±14.79)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能够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水平,提升血压控制优良率,且保证用药安全,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 贝那普利 高血压 心率 血压控制
下载PDF
单中心162例血管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欧阳皖雁 余自强 +7 位作者 殷杰 赵小娟 王兆钺 张威 马珍妮 苏健 白霞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总结国内单中心血管性血友病(VWD)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VW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162例患者中男76例[中位年龄7.2(2.0-41.0)岁]、女86例[中位年龄20.7(5.0-48.0)岁]。1型VWD患者8... 目的总结国内单中心血管性血友病(VWD)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VW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162例患者中男76例[中位年龄7.2(2.0-41.0)岁]、女86例[中位年龄20.7(5.0-48.0)岁]。1型VWD患者86例(53.1%),2型42例(25.9%,其中2A型33例、2M型4例、2N型5例),3型34例(21.0%)。87例(53.7%)患者有明确出血性疾病家族史。出血表现以皮肤瘀斑(61.7%)、鼻出血(53.7%)、手术或外伤后出血不止(53.1%)为主,月经量多为女性患者常见主诉(66.3%)。56例(34.6%)患者Vieenza出血评分为异常出血。45例(27.8%)患者接受血制品替代治疗,8例患者接受1.去氨基.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治疗。57例月经量多的女性患者中,8例联合孕激素控制出血,2例行子宫切除术。结论VWD临床表现异质性较高,应分步进行确诊及分型检查并实施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荧光标记VWF73底物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试验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璐萍 苏健 +2 位作者 韩悦 马珍妮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61-762,共2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是体内重要的金属蛋白酶,它可以作用于VWF的A2区域,将血浆中具有高黏附性的超大分子VWF(UL—VWF)裂解为黏附性较低的小分子VWF,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诊断价值 荧光标记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金属蛋白酶 患者 试验
原文传递
人外周血来源的过度生长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殷杰 马珍妮 +1 位作者 赵小娟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11-1715,共5页
与内皮干细胞相比,外周血来源的过度生长内皮细胞(blood outgrowth endothelial cells,BOECs)富含血管新生和细胞黏附所需的蛋白,生物学特性更像内皮细胞;同时它克服了成熟的人脐血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扩增量少和表型易发生改变的缺点,成... 与内皮干细胞相比,外周血来源的过度生长内皮细胞(blood outgrowth endothelial cells,BOECs)富含血管新生和细胞黏附所需的蛋白,生物学特性更像内皮细胞;同时它克服了成熟的人脐血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扩增量少和表型易发生改变的缺点,成为一种研究血管异常相关性疾病的新工具。本研究旨在建立从人外周血中体外培养、扩增BOECs,并进行鉴定的方法。采集外周血,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接种于胶原铺板的细胞培养皿上,EGM-2培养4周。观察BOECs的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抗原表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多聚体分析BOECs上清v WF多聚体分布,荧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细胞内v WF的贮存及v WF的刺激分泌。结果表明,体外诱导培养4周左右,出现克隆性生长的细胞集落,BOECs呈现"铺路石"样外观。经过3周左右的扩增后,过度生长的内皮细胞表达CD31、CD34、EPCR阳性,CD14、CD45、CD133阴性。收集BOECs上清,进行v WF多聚体分析,与正常血浆相比v WF多聚体分布无差异。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BOECs内贮存v WF,加入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刺激后,细胞内v WF增加,细胞表面可见v WF丝状结构。结论:本研究运用该实验方法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人BOECs的体外培养、扩增及鉴定。该方法可以为血管性血友病病人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天然的细胞模型,并可能为病人基因治疗提供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过度生长内皮细胞 细胞表型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7
作者 欧阳皖雁 余自强 +7 位作者 殷杰 赵小娟 王兆钺 张威 马珍妮 苏健 白霞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2-695,共4页
目的加深对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AVWS)的认识。方法对3例AVW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①例1,男,70岁,诊断:华氏巨球蛋白血症、AVWS。表现为自发鼻腔、皮肤出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16%。予输... 目的加深对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AVWS)的认识。方法对3例AVW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①例1,男,70岁,诊断:华氏巨球蛋白血症、AVWS。表现为自发鼻腔、皮肤出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16%。予输注冷沉淀、VDT方案(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化疗2个疗程,获部分缓解,随访半年无活动性出血。②例2,女,48岁,诊断: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m症、AVWS。表现为反复齿龈出血,VwF:Ag7%,给予观察随诊。③例3,男,50岁,诊断: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AVWS。表现为轻微外伤后肌肉血肿,VWF:Ag12%,给予血浆、冷沉淀、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及利妥昔单抗治疗,随访半年中仍有反复出血。结论AVWS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对原因不明的出血患者应进行血浆VWF:Ag检测;成年AVWS患者应注意寻找原发病;治疗包括控制出血、原发病的治疗和预防出血;预后与原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 获得性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原文传递
去氨加压素治疗15例血管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梦佳 余自强 +7 位作者 马珍妮 张威 白霞 曹丽娟 苏健 沙萍萍 王兆钺 阮长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讨去氨加压素(DDAVP)在血管性血友病(VW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期间15例接受DDAVP治疗的VWD患者进行分析,观察治疗反应及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2 h凝血因子Ⅷ活性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相关指标变... 目的探讨去氨加压素(DDAVP)在血管性血友病(VW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期间15例接受DDAVP治疗的VWD患者进行分析,观察治疗反应及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2 h凝血因子Ⅷ活性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相关指标变化。结果15例VWD患者中,男7例,女8例,中位年龄23(6~46)岁。9例1型VWD患者中,7例达完全反应;1例2A型VWD患者达完全反应,5例3型VWD患者无反应。对5例患者进行VWF多聚体分析,结合其他VWF相关检测指标,DDAVP治疗效果与患者疾病分型相符合。结论DDAVP对1型VWD患者可达到较好疗效,对部分2型VWD及3型VWD患者反应不佳;VWD患者对DDAVP的治疗反应对治疗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 去氨加压素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老年高血压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19
作者 马珍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39-0042,共4页
高血压属于目前临床常见慢病之一,患者群体范围广泛,老年人为此病主要发病群体。老年人受年龄影响,身体机能下降,身体衰弱,动脉容易因为血管壁弹性下降出现粥样硬化,出现血压控制能力下降情况,继而出现高血压。国内诸多研究已经证实,高... 高血压属于目前临床常见慢病之一,患者群体范围广泛,老年人为此病主要发病群体。老年人受年龄影响,身体机能下降,身体衰弱,动脉容易因为血管壁弹性下降出现粥样硬化,出现血压控制能力下降情况,继而出现高血压。国内诸多研究已经证实,高血压是包括冠心病、急性脑梗死在内等多种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我国老龄化持续深化,探究老年高血压诊疗方法对于降低高血压对该群体造成的伤害具有重要意义。中西医均可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西医可通过氨氯地平在内的药物治疗、饮食疗法等,降低患者血压;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同时通过内服药物、外用针灸等手段,降低血压、预防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治疗手段还可联合应用,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西医 老年高血压病 针灸 药物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的鉴定以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珍妮 凌婧 +4 位作者 沈飞 谢丽倩 殷杰 苏健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4-1109,共6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真核表达的重组血浆金属蛋白酶ADAMTS13截断型蛋白(ADAMTS13-T7)纯品免疫BALB/c小鼠,经标准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鉴定单... 目的:构建并鉴定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真核表达的重组血浆金属蛋白酶ADAMTS13截断型蛋白(ADAMTS13-T7)纯品免疫BALB/c小鼠,经标准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应用免疫印迹技术确定单克隆抗体与全长ADAMTS13的识别能力;观察单克隆抗体对ADAMTS13水解v WF的影响。结果:最终获得6株抗ADAMTS13的单克隆抗体,克隆号分别为1G11、2F11、6G3、9E1、10A8、10B4。经ELISA鉴定,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1G11和2F11的效价最高,与截断型ADAMTS13-T7蛋白结合能力比较,明显高于全长ADAMTS13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6个单克隆抗体都能与全长ADAMTS13结合,其中1G11和2F11条带最亮。功能实验表明,在变性条件下1G11和2F11能够明显抑制ADAMTS13水解v WF,并随着单克隆抗体浓度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结论:成功获得针对ADAMTS13的单克隆抗体,其中两株为抑制性功能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