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俊 孔德斌 +2 位作者 蔡云鹏 李建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6期1851-1854,共4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将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开颅组,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的6...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将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开颅组,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微创组。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血肿量、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情况。结果微创组术后1、3、5d的血肿量与开颅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术后3个月的ADL评分与开颅组相比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7%)与对照组(28.3%)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组和开颅组术后病死率(1.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率较高,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较少,并发症较少发生,病死率低,患者ADL有所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引流术 血肿
下载PDF
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183例报告)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建华 +4 位作者 田增民 尹丰 罗谊 轶杰 卢葛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治疗的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3例,按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发病6h内进行手术,n=70)、早期组(发病48h内...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治疗的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8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3例,按手术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发病6h内进行手术,n=70)、早期组(发病48h内进行手术,n=90)、延期手术组(发病48h后进行手术,n=23),均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辅助手术。术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测,并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手术安全有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超早期组术后死亡8例(11.4%),ADL1~ADL353例(85.5%)。早期组死亡11例(12.2%),ADL1~ADL347例(59.5%)。延期手术组死亡1例(4.3%),ADL1~ADL313例(59.1%)。三组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DL1~ADL3患者比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定位准确、创伤小、操作方便快捷,可满足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救治的要求。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外科手术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与后颅窝开颅术治疗老年小脑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建华 +2 位作者 田增民 尹峰 轶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96-2698,共3页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老年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5例老年小脑出血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后颅窝开颅术,27例)和B组(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28例),分析两组的手术...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老年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5例老年小脑出血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后颅窝开颅术,27例)和B组(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28例),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1、3 d的血肿清除率,术后1、7 d和1个月的血清生化指标(IL-6、NSE和hs-CRP),并随访术后2个月的生存及日常生活能力。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小脑出血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两组术后血肿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7 d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低于A组(P<0.05);截止术后2个月,A、B组分别有2例和1例死亡,存活率为92.6%和96.4%;B组存活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A组(χ2=10.54,P<0.05),ADL1比例高于A组,ADL3比例低于A组(P<0.05)。影响老年小脑出血手术疗效的因素为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脑积水、环池受压和术式。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老年小脑出血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较优,且早期血清生化指标较好,对年龄较大、发病至手术时间较长及合并脑积水、环池受压者建议选用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清除 后颅窝开颅术 小脑出血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热应激预处理对创伤性休克大鼠早期脑组织中一氧化氮、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与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轶杰 崔薇 +4 位作者 李建华 于立 蔡云鹏 王帮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热应激预处理对创伤性休克早期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浓度、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m RNA表达量与脑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9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未处理组和处理组,每组又分别设未休克组、休克后0 h、1 h、2 h... 目的研究热应激预处理对创伤性休克早期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浓度、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m RNA表达量与脑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96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未处理组和处理组,每组又分别设未休克组、休克后0 h、1 h、2 h、3 h及4 h组6个亚组,热应激预处理后建立创伤性休克模型,留取脑组织,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和检测脑组织NO浓度、i NOS m 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病理观察可见处理组各时间点脑病理损伤较未处理组病理损伤轻;NO浓度处理组均低于同时间点未处理组,休克后0 h时均有升高(P<0.05),休克后1 h时脑组织NO浓度均有明显降低(P<0.05);i NOS m RNA表达量处理组均低于同时间点未处理组,未处理组在休克后3 h出现一个峰值(3.50±0.150)u/mg·prot。结论热应激预处理能明显降低创伤性休克大鼠早期脑组织中NO、i NOS的表达,减轻创伤性休克早期大鼠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创伤性休克 损伤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建华 《兵团医学》 2005年第4期39-41,共3页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 NSC)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这两个基本属性,目前已成为神经组织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疾病和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焦点,大量的动物实验为神经干细胞移植提供了理论依据,全能的干细胞既可以在体外无限制的增值分...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 NSC)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这两个基本属性,目前已成为神经组织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疾病和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焦点,大量的动物实验为神经干细胞移植提供了理论依据,全能的干细胞既可以在体外无限制的增值分裂,保持未分化状态,又可在一定条件下向神经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移植提供了物质条件。1 神经干细胞的概念,来源与特性1.1 对 NSC 的精确定义尚存在某些争论,自1992年Reynolds[1]等从胚胎鼠脑的纹状体区首次分离出能在体外持续增殖且具有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潜能的细胞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临床应用 分化潜能 胚胎干细胞 神经细胞 自体移植 神经元 自我更新 神经损伤修复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的预防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建华 罗谊 +2 位作者 周凯 井玉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521-521,523,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的途径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5例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同期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防治进行分析。结果4例感染得到控制,1例因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采取合理的...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的途径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5例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同期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防治进行分析。结果4例感染得到控制,1例因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采取合理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是防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医院感染 预防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
7
作者 良飞 尹翎 +3 位作者 方婷 曾西西 佟佳璇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6期346-351,共6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虚拟现实技术(VR)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53例PS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用组、rTMS组和对照组,根据纳...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虚拟现实技术(VR)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53例PS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用组、rTMS组和对照组,根据纳排标准最终得到联用组49例,rTMS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认知康复训练+假磁刺激,rTM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改用真实的rTMS刺激,联用组在rTMS组基础上加用VR技术,3组均干预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观察3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量表、Stroop色词试验(SCWT)、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联用组的MoCA评分和SCWT结果均高于rTMS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的BDNF水平高于rTMS组和对照组,NSE、HCY水平低于rTMS组和对照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VR技术能够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相关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虚拟现实技术
原文传递
无框架立体定向下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少勇 +1 位作者 李建华 张冀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8-670,共3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一种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神经痛,可由轻微刺激或面部运动诱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方法有抗惊厥药物、手术及微创介入治疗,射频温控热凝术即...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一种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神经痛,可由轻微刺激或面部运动诱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方法有抗惊厥药物、手术及微创介入治疗,射频温控热凝术即属于微创介入治疗方法[1]。此项治疗的关键技术在于精确的卵圆孔定位并使用专用18 G射频针,比传统22 G射频针热凝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治疗 立体定向 射频针 抗惊厥药物 NEURALGIA TRIGEMINAL 神经分布区域 微创介入治疗 顽固性神经痛 卵圆孔
下载PDF
脑多发胶质瘤影像特点与病理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轶杰 崔薇 +2 位作者 李建华 张俊 《兵团医学》 2015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多发性胶质瘤的影像学特点与病理结果关系,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断。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多发性胶质瘤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行手术取材,进行... 目的:探讨脑多发性胶质瘤的影像学特点与病理结果关系,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断。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多发性胶质瘤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行手术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切片检查,比较患者影像学特征和病理结果。结果:影像表现为脑内各叶多发肿块样病灶,病变主要在额叶、颞叶呈弥漫性生长,病灶间相互独立。影像MRI增强扫描共显示30个病灶,呈中度至明显强化的病灶13个,都以不均匀强化方式为主,其中有12个经病理证实为星形胶质瘤WHOⅢ-Ⅳ级;17个病灶无明显或轻度强化,其中13个经病理证实为星形胶质瘤WHOⅡ级,3例为少突胶质细胞瘤Ⅱ级。结论:脑多发胶质瘤影像表现特征与其病理学类型及分级相关,可初步诊断该疾病并判断其恶性程度,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多发性胶质瘤 影像学特征 病理学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神经干细胞移植术在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谊 +3 位作者 曾杰 轶杰 张俊 李建华 《兵团医学》 2009年第3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术在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均行靶点刺激加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靶点为内囊前肢。对病例行术前,术后及半年均表面肌电图检查,并采用当前国际上通用的残疾评价方法——粗大...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术在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均行靶点刺激加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靶点为内囊前肢。对病例行术前,术后及半年均表面肌电图检查,并采用当前国际上通用的残疾评价方法——粗大运动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进行评估。结果术后表面肌电图复查158组肌肉肌电,改善及显著改善为80组,术后半年与术后3天50组比较,改善及显著改善为10组。术后与术前GFMF(粗大运动评估)比较,T=10.3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者粗大运动较术前改善。术后与术前Berg(平衡量表)评估比较,T=6.4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者平衡力较术前改善。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瘫患者的后遗症,可提高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 表面肌电图 粗大运动评估量表 BERG平衡量表
原文传递
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小脑出血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俊 孔德斌 +4 位作者 轶杰 周敏 于立 李建华 《兵团医学》 2015年第4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和后颅凹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小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小脑出血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后颅凹开颅血肿清除术,实验组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和后颅凹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小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小脑出血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后颅凹开颅血肿清除术,实验组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死亡率为9.4%,远期后遗症发生率为6.3%,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躯体功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出血患者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小脑出血置管引流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框架立体定向 小脑出血 后颅凹开颅
原文传递
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脑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建华 +3 位作者 吴超 张俊 铁杰 王亚民 《新疆医学》 2005年第5期152-154,共3页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出血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这方面越来越多的医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存在其局限性及不足之处.无框架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技术能弥补部分术前和术中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今年我科和北京海军总医院合作,应用CT定位无框...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出血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这方面越来越多的医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存在其局限性及不足之处.无框架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技术能弥补部分术前和术中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今年我科和北京海军总医院合作,应用CT定位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辅助治疗脑出血2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框架立体定向 机器人辅助 手术治疗 脑出血 临床分析 立体定向技术 医院合作 辅助治疗 CT定位
下载PDF
碘-125体内照射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建华 《新疆医学》 2006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碘-125体内照射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被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应用,脑胶质瘤复发时间及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目前大多应用微创的手术方法,精度进一步提高。体内照射法即将放射性同位素植入肿瘤组织内进行照射,又称间质内放疗。是按“放射... 碘-125体内照射治疗脑胶质瘤的方法被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应用,脑胶质瘤复发时间及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目前大多应用微创的手术方法,精度进一步提高。体内照射法即将放射性同位素植入肿瘤组织内进行照射,又称间质内放疗。是按“放射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率,可以使靶区达到较高的放射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照射治疗 碘-125 脑胶质瘤 放射性同位素 间质内放疗 生存时间 复发时间 手术方法 放射剂量 正常组织
下载PDF
CT、MRI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脑内病灶活检87例的临床报告
14
作者 张少勇 +2 位作者 轶杰 李建华 王亚明 《兵团医学》 2010年第4期8-10,共3页
图像引导的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脑深部病变活检术是明确脑内病变病理学性质的有效方法,既补充了影像技术对病变定性诊断的不足,又避免深部病变开颅手术导致神经功能损害。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活检术定位精确,创伤小,并发症少,
关键词 CT MRI 无框架立体定向 活检
原文传递
无框架立体定向器人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幕上少、中量脑出血探讨
15
作者 罗谊 王建军 +3 位作者 李建华 张俊 轶杰 《新疆医学》 2008年第9期90-92,共3页
关键词 立体定向系统 脑出血 手术治疗 高血压 定向器 立体定向手术 引流治疗 穿刺置管
下载PDF
喉罩置入麻醉在脑瘫病儿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钱江 尹丰 +3 位作者 任军 翟慧华 田增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414-415,共2页
目的观察喉罩置入麻醉在脑瘫病儿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60例行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的脑瘫病儿分为两组:气管内插管麻醉组(气管插管组)与喉罩置入麻醉组(喉罩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两组术前麻醉时... 目的观察喉罩置入麻醉在脑瘫病儿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60例行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的脑瘫病儿分为两组:气管内插管麻醉组(气管插管组)与喉罩置入麻醉组(喉罩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两组术前麻醉时间、术后复苏时间、术后躁动评分及手术医师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气管插管组比较,喉罩组术前麻醉时间无明显延长(P>0.05);而两组术后复苏时间、术后躁动评分、手术医师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置入麻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适用于脑瘫病儿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气管插管 喉罩 立体定位技术 无框架
下载PDF
CT、MRI引导下无框架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
17
作者 李建华 《新疆医学》 2006年第6期145-147,共3页
20世纪70年代,由于CT扫描的问世及MRI技术的应用。并迅速与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大大改变了脑内病变的定位方法,也促进了脑内病变的立体定向活检的开展。由于CT引导立体定向活检比常规开颅术中活检创伤小,较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深受... 20世纪70年代,由于CT扫描的问世及MRI技术的应用。并迅速与立体定向技术相结合。大大改变了脑内病变的定位方法,也促进了脑内病变的立体定向活检的开展。由于CT引导立体定向活检比常规开颅术中活检创伤小,较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深受欢迎。Kelly等川报告用MRI引导立体定向活睑。使脑内小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有了更大的提高。我院2005年6月-2006年7月。在CT或MRI引导下尤框架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11例。病人活检前多次接受检查。颅内有明确病变。但不能肯定病变性质,部分给予抗炎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因定性诊断困难,而接受活检,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框架立体定向 立体定向活检 MRI引导 颅内病变 CT扫描 立体定向技术 脑内病变 MRI技术
下载PDF
无框架立体定向脑瘤间质内放疗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李建华 王亚明 《新疆医学》 2007年第6期48-50,共3页
位于脑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的肿瘤由于手术创伤大,脑组织损伤重,术后常残留一定的神经功能障碍,即使在显微手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些损伤也无法避免,因此这些部位肿瘤的手术治疗成为难题。我们与北京海军总医院合作自2005年3月至2... 位于脑深部或主要功能区的肿瘤由于手术创伤大,脑组织损伤重,术后常残留一定的神经功能障碍,即使在显微手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些损伤也无法避免,因此这些部位肿瘤的手术治疗成为难题。我们与北京海军总医院合作自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对43例脑内肿瘤进行了无框架立体定向脑瘤间质内、或腔、囊内同位素放射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框架立体定向 瘤间质内放疗 脑深部 临床应用 脑组织损伤 神经功能障碍 显微手术技术 脑内肿瘤
下载PDF
减影3D—CTA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19
作者 罗谊 党军 +1 位作者 李建华 《兵团医学》 2008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减影3D—CTA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作用。方法:对36例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CT检查,重建技术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以手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标准评价减影3... 目的:探讨减影3D—CTA成像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作用。方法:对36例临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CT检查,重建技术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以手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标准评价减影3D—CTA和3D—CTA检查结果。结果:减影3D—CTA检出动脉瘤45个,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000:3D—CTA检出动脉瘤43个,漏检2个颈内动脉床突下的动脉瘤,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220。结论:减影3D—CTA技术对颈内动脉床突下动脉瘤的检出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术 减影
原文传递
血小板在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出血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李建华 张少勇 +1 位作者 罗谊 《兵团医学》 2003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颅脑损伤引起应激性溃疡出血,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探讨血小板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改善凝血功能异常,是减少继发性颅脑损伤,提高颅脑损伤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凝血酶和甲氰咪胍进行治疗,同时监测血小板计数,对治疗无效者,... 目的:颅脑损伤引起应激性溃疡出血,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探讨血小板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改善凝血功能异常,是减少继发性颅脑损伤,提高颅脑损伤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凝血酶和甲氰咪胍进行治疗,同时监测血小板计数,对治疗无效者,使用血小板,观察疗效。结果:使用血小板加凝血酶能提高治疗效果。结论:血小板与凝血酶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治疗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出血。颅脑损伤引起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出血,可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最终导致继发性颅脑损伤,给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就颅脑损伤后使用血小板治疗SU作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后 血小板计数 应激性溃疡出血 凝血功能异常 凝血酶 治疗效果 治疗无效 继发性 内出血 重要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