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分析恶性青光眼临床中的临床防治,改善患者的青光眼治疗效果。方法对18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小梁切除患者,其中16例(16眼)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172例(226眼)未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目的研究分析恶性青光眼临床中的临床防治,改善患者的青光眼治疗效果。方法对18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小梁切除患者,其中16例(16眼)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172例(226眼)未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55.6±2.6)岁小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64.3±4.6)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眼压(33.2±2.3)mm Hg(1 mm Hg=0.133 k Pa)高于对照组(24.6±1.9)mm Hg;术后观察组的眼轴长度(22.7±2.2)mm、前房深度(1.9±0.6)mm小于对照组眼轴长度(26.3±4.6)mm、前房深度(2.3±1.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中青光眼会因为术前眼高压、短眼轴、慢性类型等因素而存在较大的危险,应该要对这些危险因素积极的预防。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分析恶性青光眼临床中的临床防治,改善患者的青光眼治疗效果。方法对18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小梁切除患者,其中16例(16眼)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172例(226眼)未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作为对照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55.6±2.6)岁小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64.3±4.6)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眼压(33.2±2.3)mm Hg(1 mm Hg=0.133 k Pa)高于对照组(24.6±1.9)mm Hg;术后观察组的眼轴长度(22.7±2.2)mm、前房深度(1.9±0.6)mm小于对照组眼轴长度(26.3±4.6)mm、前房深度(2.3±1.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中青光眼会因为术前眼高压、短眼轴、慢性类型等因素而存在较大的危险,应该要对这些危险因素积极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