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基体NiHCF薄膜的离子交换性能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玫 郝晓刚 +3 位作者 马旭 刘世斌 樊彩梅 孙彦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2期249-253,共5页
以石墨为基体材料,采用电沉积和毛细化学沉积方法制备出电活性NiHCF薄膜。通过EDS和SEM考察了薄膜组成及其形貌,在1 mol/l KNO3溶液中采用电势循环可逆地置入与释放K离子,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NiHCF薄膜的电活性、离子交换容量、... 以石墨为基体材料,采用电沉积和毛细化学沉积方法制备出电活性NiHCF薄膜。通过EDS和SEM考察了薄膜组成及其形貌,在1 mol/l KNO3溶液中采用电势循环可逆地置入与释放K离子,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NiHCF薄膜的电活性、离子交换容量、再生性能和循环寿命:在1 mol/l(KNO3+CsNO3)混合溶液中测定了不同浓度下薄膜的伏安特性曲线,分析了薄膜对Cs+/K+的选择性。实验表明,石墨基体上制得的NiHCF膜能实现电化学控制的离子变换(ESIX)过程;两种方法制得的薄膜对Cs+均有较强的选择性,其中电沉积膜的再生速度高于化学沉积膜,而化学沉积膜的寿命高于电沉积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控制离子交换 铁氰化镍膜 电沉积 毛细化学沉积
下载PDF
基于自热再生的化学吸收法CO2捕集工艺模拟及节能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东良 张忠林 +4 位作者 杨景轩 马旭 李鹏 郝晓刚 官国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38-2945,共8页
基于能量集成,将化学吸收CO2捕集工艺与烟道气余热回收单元耦合,应用自热再生理论对其优化,挖掘捕集过程高耗能单元的节能潜力,并使用计算机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该过程建模分析。优化后的捕集工艺实现了捕集过程反应热的回收,将塔顶蒸... 基于能量集成,将化学吸收CO2捕集工艺与烟道气余热回收单元耦合,应用自热再生理论对其优化,挖掘捕集过程高耗能单元的节能潜力,并使用计算机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该过程建模分析。优化后的捕集工艺实现了捕集过程反应热的回收,将塔顶蒸气的冷凝潜热回收作为塔底再沸器的热源,合理利用了烟道气余热和换热后的贫液能量,降低了系统对额外热源的需求。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捕集工艺最小能耗为1.46 GJ/(t CO2),节能约41.36%。综合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对工艺进行经济性评价,优化后的捕集成本为326.70 CNY/(t CO2),较传统化学吸收法降低了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热再生 节能 CO2捕集 优化设计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碳纤维/石墨基电控离子分离NiHCF膜电极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永国 郝晓刚 +3 位作者 马旭 张忠林 刘世斌 孙彦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9-952,956,共5页
在碳纤维/石墨基体上通过毛细化学沉积法制备出具有高离子交换容量与高稳定性的铁氰化镍(nickel hexacyanoferrate,NiHCF)薄膜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在石墨颗粒粒径100μm、PTFE含量0.05g/g石墨、乙醇量4ml/g石墨、制膜液浓度0.1mo... 在碳纤维/石墨基体上通过毛细化学沉积法制备出具有高离子交换容量与高稳定性的铁氰化镍(nickel hexacyanoferrate,NiHCF)薄膜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了在石墨颗粒粒径100μm、PTFE含量0.05g/g石墨、乙醇量4ml/g石墨、制膜液浓度0.1mol/L(含1.07mol/L乙醇)条件下得到碳纤维/石墨基膜电极的离子交换容量、循环寿命与再生能力;并通过SEM、XPS分析了膜电极表面形貌、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此多孔石墨基体电极比表面积大,沉积得到的NiHCF膜具有较大的离子分离能力、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与再生能力,可用于电化学控制离子分离(electro-chemically controlled ion separation,ECIS)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离子分离 毛细化学沉积 NiHCF薄膜 碳纤维/石墨基体
下载PDF
电化学控制离子分离(交换)膜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0
4
作者 郝晓刚 马旭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721-2726,共6页
电化学控制离子分离(electrochemically controlled ion separation,ECIS)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型膜分离技术,通过电化学方法调节附着在导电基体上的离子交换膜的氧化还原电位来控制离子的置入与释放,从而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得到分... 电化学控制离子分离(electrochemically controlled ion separation,ECIS)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型膜分离技术,通过电化学方法调节附着在导电基体上的离子交换膜的氧化还原电位来控制离子的置入与释放,从而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得到分离并使膜得到再生。铁氰化镍(NiHCF)是一种结构类似分子筛的无机配位化合物,由于其对碱金属离子的选择性(Cs^+〉Rb^+〉K^+〉Na^+〉Li^+)不同可用于分离混合溶液中的碱金属离子,成为电控离子分离膜的首选材料。就ECIS过程机理、NiHCF薄膜的制备-结构-性能关系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控制离子分离 铁氰化镍薄膜 制备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电-Fenton反应降解苯酚及中间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马旭 梁镇海 孙彦平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09-411,共3页
介绍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苯酚及其电化学方法降解的中间产物的方法 ,确定了HPLC适宜的测试条件 ,检测波长为 2 1 0nm和 2 80nm ,流动相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 6 0∶4 0 ,流速为 0 .5mL/min .在 1 5min内实现了苯酚、对苯二酚、邻... 介绍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苯酚及其电化学方法降解的中间产物的方法 ,确定了HPLC适宜的测试条件 ,检测波长为 2 1 0nm和 2 80nm ,流动相甲醇与水的体积比为 6 0∶4 0 ,流速为 0 .5mL/min .在 1 5min内实现了苯酚、对苯二酚、邻苯二酚、顺丁烯二酸的分离 ,外标法定量。实验测得的相对偏差为 0 .2 %~ 6 .7% ,回收率为 94 .6 %~ 1 0 2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苯酚 中间产物
下载PDF
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HKUST-1为模板制备多孔聚苯胺电极及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栾琼 薛春峰 +3 位作者 祝红叶 杨复娟 马旭 郝晓刚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0,共8页
以涂敷在碳布基体上的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HKUST-1为硬模板,使用单极脉冲法沉积聚苯胺制备了具有电活性的多孔复合电极Micro-PANI/CC,同时以空白碳布(Carbon Cloth,CC)为基体制备了聚苯胺电极PANI/CC,并研究、比较了它们的电化学电容... 以涂敷在碳布基体上的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HKUST-1为硬模板,使用单极脉冲法沉积聚苯胺制备了具有电活性的多孔复合电极Micro-PANI/CC,同时以空白碳布(Carbon Cloth,CC)为基体制备了聚苯胺电极PANI/CC,并研究、比较了它们的电化学电容器性能.使用XRD、SEM分析了所得电极的结构,结果显示电极Micro-PANI/CC表面具有大量的纳米孔状结构.在0.5 mol·L^(-1)硫酸为电解液的体系中测试了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阻抗以及稳定性等特性,在扫速为2 mV·s^(-1)时,电极Micro-PANI/CC和PANI/CC的比电容分别为895.6 F·g-1和547.6 F·g^(-1),在其它测试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前者的比电容保持在后者的1.64倍以上,且具有更好的倍率特性、更低的电阻和较好的稳定性等特点,说明这种以HKUST-1为模板形成的多孔聚苯胺更适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HKUST-1 多孔 聚苯胺 单极脉冲法
下载PDF
低阶煤热解-气化-燃烧TBCFB系统模拟及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亚雄 杨景轩 +4 位作者 张忠林 马旭 李鹏 郝晓刚 官国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596-3604,3766,共10页
三塔式循环流化床(TBCFB)是基于低阶煤分质转化利用理念开发的新型工艺系统,包含热解、气化及燃烧三个主反应器。提出了采用半焦颗粒代替石英砂作为循环热载体的新工艺,并使用Aspen Plus建立了基于半焦颗粒的TBCFB系统模拟流程,寻求系... 三塔式循环流化床(TBCFB)是基于低阶煤分质转化利用理念开发的新型工艺系统,包含热解、气化及燃烧三个主反应器。提出了采用半焦颗粒代替石英砂作为循环热载体的新工艺,并使用Aspen Plus建立了基于半焦颗粒的TBCFB系统模拟流程,寻求系统内物料转化和能量利用的适宜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只需燃烧40%的热解半焦,即可满足低阶煤在600℃热解和60%的热解半焦在800.9℃进行水蒸气气化所需热量;与石英砂或高温灰相比,利用热容较高的半焦颗粒作为循环介质可以显著降低热载体循环量,与原煤质量比仅为5.5。综合气化产物组成、低热值和冷煤气效率等指标,适宜的水蒸气与反应半焦质量比为1.5。上述模拟结果对半焦循环TBCFB新技术的工业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质利用 循环流化床 模拟 气化 优化
下载PDF
电控煤基炭膜基于双电层效应高效分离稀溶液中铅离子 被引量:7
8
作者 常璐通 高凤凤 +2 位作者 杜晓 马旭 郝晓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1-357,共7页
选用煤基管状炭膜作为电控离子交换膜电极,利用双电层-电控离子交换机制分离稀溶液中Pb^2+,考察了操作方式(静态、动态)、膜电极电位、Pb^2+初始浓度和共存阳离子对Pb^2+电控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炭膜作为石墨化多孔炭材料,具... 选用煤基管状炭膜作为电控离子交换膜电极,利用双电层-电控离子交换机制分离稀溶液中Pb^2+,考察了操作方式(静态、动态)、膜电极电位、Pb^2+初始浓度和共存阳离子对Pb^2+电控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炭膜作为石墨化多孔炭材料,具有良好的电活性;在负电位条件下,利用炭膜电极表面与离子形成的双电层效应和含氧官能团的络合作用共同实现了Pb^2+的高效分离;在动态渗透过程中,吸附电位为-5 V时,渗透液中始终未检测到Pb^2+;在多种阳离子共存溶液中,炭膜对Pb^2+仍然保持100%的去除率;此外,炭膜在5次吸脱附循环后,去除率仍可达96%,表现出良好的再生性能及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炭膜 电控离子交换 双电层 铅离子 选择性分离
下载PDF
碳纳米管/铁氰化镍/聚苯胺杂化膜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6
9
作者 马旭 孙守斌 +5 位作者 王忠德 杨宇娇 郝晓刚 臧杨 张忠林 刘世斌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2,共7页
采用循环伏安一步共聚法在碳纳米管修饰的铂基体上制备了立方体的铁氰化镍/聚苯胺/碳纳米管杂化膜;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测试了杂化膜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杂化膜电极的表观形貌。结果表明,... 采用循环伏安一步共聚法在碳纳米管修饰的铂基体上制备了立方体的铁氰化镍/聚苯胺/碳纳米管杂化膜;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测试了杂化膜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杂化膜电极的表观形貌。结果表明,该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在0.1 mol/L PBS和0.1 mol/L KNO3的溶液中,该杂化膜电极对抗坏血酸的催化氧化电流与其浓度在1×10-5~1.4×10-4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性系数R=0.996 6,检出限为6.09×10-6mol/L,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754.8 mA.M-1.cm-2,并采用计时电流法对抗坏血酸催化氧化的扩散系数和催化速率常数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铁氰化镍 聚苯胺 电催化 电化学共聚杂化膜
下载PDF
绿色化学——21世纪的化学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素巧 马旭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5-89,共5页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 ,对绿色化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化学原料、催化剂、溶剂、化学反应过程及工艺和产品的绿色化展开的 .2
关键词 21世纪 绿色化学 无毒无害 环境保护 化学原料 催化剂 化学反应过程
下载PDF
新型Ce掺杂MnO_(x)高效低温甲苯催化氧化性能
11
作者 王佩芬 安小伟 +2 位作者 马旭 官国清 郝晓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53-4863,共11页
采用氧化-共沉淀方法制备新型Ce-MnO_(x)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探究Ce,Mn活性组分间协同作用对甲苯低温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SEM、XRD、N_(2)吸脱附曲线、XPS、EPR、H_(2)-TPR和in situ DRIFTS对催化剂物理及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C... 采用氧化-共沉淀方法制备新型Ce-MnO_(x)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探究Ce,Mn活性组分间协同作用对甲苯低温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SEM、XRD、N_(2)吸脱附曲线、XPS、EPR、H_(2)-TPR和in situ DRIFTS对催化剂物理及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Ce:Mn物质的量比为1:3时,CeMn_(3)O_(x)具有最低的甲苯催化温度及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且在215和233℃下分别实现甲苯的50%和90%催化,远低于MnO_(x)催化温度.表征结果证实,Ce的引入有利于调节CeMn_(3)O_(x)催化剂形成珊瑚形貌,降低催化剂结晶度形成晶相-非晶相界面,创造更多缺陷位点,提高氧空位浓度,调节氧种类促进O_(latt)←→O_(sur)←→O_(ads)的转换,增强还原性能.同时,in situ DRIFTS图谱证实了在有氧条件下,甲苯氧化遵循两条反应路径,Ⅰ:吸附→苯甲醇→苯甲醛→苯甲酸→苯酚→苯环C=C断裂→CO_(2)和H_(2)O,Ⅱ:吸附→苯环C=C断裂→环状酸酐→CO_(2)+H_(2)O两条反应路径,其中苯环C=C双键的断裂为控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氧化 铈锰氧化物 氧空位 催化机理
下载PDF
三维膜电极电控离子分离过程离子扩散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言言 郝晓刚 +2 位作者 张忠林 马旭 刘世斌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9年第4期283-287,共5页
通过阴极电沉积法在石墨芯基体上制备铁氰化镍(NiHCF)薄膜,然后组装为多排石墨芯(MRGC)膜电极系统于1mol/LKNO3溶液中测定其循环伏安(CV)曲线。重点考察了不同电极厚度与间距的MRGC基体NiHCF膜电极CV图的阴阳极峰电位分离情况,以及不同... 通过阴极电沉积法在石墨芯基体上制备铁氰化镍(NiHCF)薄膜,然后组装为多排石墨芯(MRGC)膜电极系统于1mol/LKNO3溶液中测定其循环伏安(CV)曲线。重点考察了不同电极厚度与间距的MRGC基体NiHCF膜电极CV图的阴阳极峰电位分离情况,以及不同扫描速度下膜电极系统的CV图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三维MRGC膜电极系统内部离子扩散影响,CV图的峰电位将发生偏移。随着石墨芯间距的增加电极内离子扩散阻力降低,导致CV图阴阳极峰电位差ΔEp将减小;固定石墨芯间距而增加电极厚度时电极内离子扩散阻力增加使ΔEp也随之增加;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内扩散的影响加剧导致ΔEp增加。因此循环伏安图阴阳极峰电位的分离程度可用于三维膜电极内离子扩散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离子分离 三维膜电极 循环伏安法 离子扩散
下载PDF
电活性镍钴双金属氧化物高选择性去除/回收水中磷酸盐离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言言 李永国 +3 位作者 祝小雯 杜晓 马旭 郝晓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2-298,共7页
磷是植物体生长的重要营养素,也是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废水中磷酸盐的去除与回收均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单极脉冲电沉积法在炭布上制备镍钴双氢氧化物,并于管式炉中原位焙烧制得镍钴双金属氧化物(NiCo-Layered Double Oxide... 磷是植物体生长的重要营养素,也是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废水中磷酸盐的去除与回收均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单极脉冲电沉积法在炭布上制备镍钴双氢氧化物,并于管式炉中原位焙烧制得镍钴双金属氧化物(NiCo-Layered Double Oxide,NiCo-LDO),将其用于电控离子交换(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过程实现PO_(4)^(3-)的去除与回收。实验对比了ESIX与离子交换(Ion Exchange,IX)过程中NiCo-LDO对PO_(4)^(3-)的去除性能,并考察了其选择性及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0.00±0.05)mg/L的PO_(4)^(3-)溶液中,ESIX过程中膜对PO_(4)^(3-)的离子交换量约为IX的2倍;NiCo-LDO对PO_(4)^(3-)具有高选择性,且经过5次循环后,离子交换量仍可达到初始值的92%以上;结合XPS分析,发现NiCo-LDO对PO_(4)^(3-)的ESIX过程包括一个不可逆的"记忆效应"结构恢复过程及两个可逆的层板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和PO_(4)^(3-)与O-H基团的配体交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双金属氧化物 磷酸盐 电控离子交换 配体交换
下载PDF
脉冲电沉积制备电控离子分离NiHCF膜电极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旭 郝晓刚 +2 位作者 李永国 刘世斌 孙彦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94-1299,共6页
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在石墨基体上制备了铁氰化镍膜(NiHCF膜)。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不同脉冲参数(脉冲电压、脉冲周期、占空比、沉积次数)条件下制备的石墨基NiHCF膜电极的离子交换容量,并通过SEM和XPS分析了膜的表面形貌与组成。结果表明... 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在石墨基体上制备了铁氰化镍膜(NiHCF膜)。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了不同脉冲参数(脉冲电压、脉冲周期、占空比、沉积次数)条件下制备的石墨基NiHCF膜电极的离子交换容量,并通过SEM和XPS分析了膜的表面形貌与组成。结果表明:脉冲电压0.3V(vsSCE)、脉冲周期0.6s、占空比为50%时沉积得到的NiHCF膜均匀致密,且具有较大的离子交换容量和良好的稳定性。脉冲电沉积法可用于制备性能优良的电化学控制离子分离膜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沉积 NiHCF膜 电化学控制离子分离 循环伏安
下载PDF
C@Co_(3)O_(4)的制备及电催化耦合电絮凝法除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子锐 郝晓琼 +3 位作者 安小伟 杜晓 郝晓刚 马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60,72,共6页
目前广泛使用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该技术会产生大量的高氯废水,使得设备和管道被严重腐蚀。因此,脱硫废水除氯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电催化法除氯时,生成的氯气返溶会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从而腐蚀电催化剂,... 目前广泛使用的烟气脱硫技术主要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该技术会产生大量的高氯废水,使得设备和管道被严重腐蚀。因此,脱硫废水除氯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电催化法除氯时,生成的氯气返溶会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从而腐蚀电催化剂,导致析氯性能下降。因此,开发一种耐腐蚀的新型析氯电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制备了一种碳层包覆四氧化三钴的新型析氯电催化剂(C@Co_(3)O_(4))用于电催化耦合电絮凝法进行除氯。实验结果表明,C@Co_(3)O_(4)不仅除氯性能优于形稳性阳极(DSA),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电压为5 V时,氯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o_(3)O_(4) 电催化耦合电絮凝 脱硫废水 除氯
下载PDF
镍网基NiHCF膜电极电控离子分离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永国 郝晓刚 +2 位作者 杨言言 张忠林 马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7-31,共5页
在镍网基体上通过阳极氧化、循环伏安电沉积、化学沉积与脉冲电沉积分别制备出具有电化学控制离子分离(ECIS)性能的铁氰化镍(Nickel hexacyanoferrate,NiHCF)薄膜电极。在1mol·L-1KNO3溶液中采用电势循环可逆地置入与释放碱金属离... 在镍网基体上通过阳极氧化、循环伏安电沉积、化学沉积与脉冲电沉积分别制备出具有电化学控制离子分离(ECIS)性能的铁氰化镍(Nickel hexacyanoferrate,NiHCF)薄膜电极。在1mol·L-1KNO3溶液中采用电势循环可逆地置入与释放碱金属离子,考察不同制备方法膜电极的离子交换容量、循环寿命与再生能力,并通过SEM、IR、IC分析了膜电极表面形貌、组成与ECIS过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镍网基NiHCF膜电极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较大的离子分离能力、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与再生能力,其中脉冲电沉积膜电极的离子交换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优于其它方法制得的膜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离子分离 NiHCF薄膜 镍网 制备
下载PDF
铁氰化铜钴复合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慧 郝晓刚 +3 位作者 段东红 张忠林 马旭 刘世斌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21,共5页
采用电沉积法在铂基体上制备出电活性铁氰化铜钴复合膜。在0.1 mol/LKNO3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并结合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考察了复合膜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循环寿命。并在0.1 mol/L(KNO3+CsNO3)溶液中测定不同混合浓度下复合薄膜的伏... 采用电沉积法在铂基体上制备出电活性铁氰化铜钴复合膜。在0.1 mol/LKNO3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并结合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考察了复合膜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循环寿命。并在0.1 mol/L(KNO3+CsNO3)溶液中测定不同混合浓度下复合薄膜的伏安曲线,分析了薄膜对Cs+和K+的选择性。实验表明:铁氰化铜钴复合膜是一种取代型杂化铁氰化物,非单一膜的简单组合。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特性及选择性,且循环寿命好于单膜,具备电化学控制离子分离膜的初步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控制离子分离 铁氰化铜 铁氰化钴 铁氰化铜钴复合膜 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
下载PDF
α-ZrP/PANI电控离子交换膜对Pb^(2+)的选择性分离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旭 张权 +4 位作者 杜晓 郝晓刚 李修敏 乔文磊 李莎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39-2145,共7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水相中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电活性α-磷酸锆(α-Zr P)/聚苯胺(PANI)阳离子交换材料,考察该膜在含Pb^(2+)溶液中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分别在碳纳米管(CNTs)和PANI纳米纤维修饰的Au基体上制备了不同结构的α-ZrP/PANI杂化膜...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水相中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电活性α-磷酸锆(α-Zr P)/聚苯胺(PANI)阳离子交换材料,考察该膜在含Pb^(2+)溶液中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分别在碳纳米管(CNTs)和PANI纳米纤维修饰的Au基体上制备了不同结构的α-ZrP/PANI杂化膜,并结合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原位检测杂化膜的生长过程,分析其成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PANI纤维上制备的杂化膜因其三维多孔结构具有更高的离子交换容量;α-Zr P上的P-OH不仅能够为聚苯胺氧化还原提供氢质子,而且对Pb^(2+)表现出良好的吸附选择性,使该膜在中性含Pb^(2+)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电活性。通过控制该杂化膜的氧化还原状态可以实现对重金属Pb^(2+)离子的选择性分离和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ZrP/PANI 分离回收 电控离子分离 重金属离子
原文传递
WO_(3)/LiV_(3)O_(8)用于电控离子交换选择性提锂
19
作者 杜泽宇 杨薪攸 +5 位作者 王子锐 安小伟 王佩芬 马旭 杜晓 郝晓刚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首先通过水热合成制备了六方隧道结构的WO_(3),然后再通过两步法将LiV_(3)O_(8)与WO_(3)进行复合,制备成WO_(3)/LiV_(3)O_(8)复合材料。随后采用XRD、SEM、EDS等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不同复合比例的WO_(3)/LiV_(3)O_... 首先通过水热合成制备了六方隧道结构的WO_(3),然后再通过两步法将LiV_(3)O_(8)与WO_(3)进行复合,制备成WO_(3)/LiV_(3)O_(8)复合材料。随后采用XRD、SEM、EDS等手段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不同复合比例的WO_(3)/LiV_(3)O_(8)电控离子交换(ESIX)性能。实验结果表明,LiV_(3)O_(8)与WO_(3)成功复合,其中WO_(3)(10%)/LiV_(3)O_(8)的电化学性能最佳。将WO_(3)(10%)/LiV_(3)O_(8)涂覆到预处理好的碳纸上,制备成电活性功能膜,采用ESIX技术在30 mg/L的含Li^(+)溶液中对Li^(+)进行电化学吸附,在电位为-1.0 V(vs.SCE)时吸附容量最大,为14.2 mg·g^(-1)。在三种离子浓度均为0.015 mol/L的Li^(+)、Mg^(2+)、K^(+)混合溶液中测试了该材料的选择性,Li^(+)/Mg^(2+)和Li^(+)/K^(+)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15.88和52.23,五次吸附-脱附循环后,Li^(+)的吸附容量仍能保持初始容量的87.8%。WO_(3)/LiV_(3)O_(8)对Li^(+)吸附表现出较高的吸附选择性,且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可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LiV_(3)O_(8) 锂离子 电控离子交换 吸附容量 选择性分离
下载PDF
纳米棒状LiV_(3)O_(8)电控离子交换选择性提锂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薪攸 杜晓 +6 位作者 安小伟 王佩芬 王子锐 刘丹阳 郭晓阳 郝晓刚 马旭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8-634,共7页
通过水热-固相两步法制备了纳米棒状钒酸锂(LiV_(3)O_(8)),采用XRD、FTIR、SEM、XPS等手段测试了LiV_(3)O_(8)的结构和形貌,并考察了不同煅烧温度下合成的LiV_(3)O_(8)的电控离子交换(ESIX)性能。实验结果表明,500℃煅烧得到的LiV_(3)O_... 通过水热-固相两步法制备了纳米棒状钒酸锂(LiV_(3)O_(8)),采用XRD、FTIR、SEM、XPS等手段测试了LiV_(3)O_(8)的结构和形貌,并考察了不同煅烧温度下合成的LiV_(3)O_(8)的电控离子交换(ESIX)性能。实验结果表明,500℃煅烧得到的LiV_(3)O_(8)拥有均匀的纳米棒结构以及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将其制备成电活性功能膜,采用电控离子交换技术在100 mg/L的锂溶液中对Li^(+)的吸附量可达36.36 mg/g.同时LiV_(3)O_(8)对锂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及稳定性,在等摩尔Li^(+)、K^(+)、Mg^(2+)混合溶液中,Li^(+)/K^(+)和Li^(+)/Mg^(2+)的选择性因子分别达到38.43和4.75,经历5次循环后,锂离子的吸附容量仍可保持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锂 电控离子交换 吸附容量 脱附 选择性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