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 被引量:100
1
作者 邓晨晖 白红英 +4 位作者 高山 刘荣娟 马新 黄晓月 孟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5-438,共14页
论文基于MODIS-NDVI数据、DEM及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反演了秦岭地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及分析了其"格局—过程—趋势"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结... 论文基于MODIS-NDVI数据、DEM及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反演了秦岭地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及分析了其"格局—过程—趋势"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近16 a来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2.77%/10 a,呈"中间高、周边低,西部高、东部低,南坡高、北坡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升高在2 200 m左右达到最大,700~3 200 m达0.7以上,1 300~2 700 m达0.9以上,3 400 m以上为0.5以下的低值区;2)秦岭地区的植被覆盖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对气温的响应总体上没有明显的时滞效应,而与降水的响应存在以滞后1个月为主的时滞效应;3)人类活动对秦岭地区植被变化的作用日趋增强,且以正向作用为主,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而负向作用则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4)秦岭地区植被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因子对植被覆盖变化的解释能力依次为人类活动>降水>气温>潜在蒸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双重响应 秦岭地区
原文传递
50年来渭河干流径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73
2
作者 侯钦磊 白红英 +2 位作者 任园园 贺映娜 马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05-1512,共8页
利用渭河干流林家村、咸阳和华县3个水文站1960年以来的径流资料,应用Kendall秩相关系数、R/S分析、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法等多种数值模型方法,计算分析了渭河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年际变化特征、径流变化趋势、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 利用渭河干流林家村、咸阳和华县3个水文站1960年以来的径流资料,应用Kendall秩相关系数、R/S分析、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法等多种数值模型方法,计算分析了渭河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年际变化特征、径流变化趋势、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渭河径流量年内主要集中于5月-10月份,占年径流总量的75%左右;年际变化剧烈,1960年-1970年基本处于丰水期阶段,1994年后基本处于枯水期阶段,其余年份呈丰枯波动;②径流变化趋势现在处于极显著的递减状态(p<0.001),递减率处于-17.752(m3/s)/10a至-37.654(m3/s)/10a之间;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同一势态;③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渭河径流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④渭河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降水变化为次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干流 径流变化 M-K突变检验 R/S分析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基于NDVI的秦岭山地植被遥感物候及其与气温的响应关系——以陕西境内为例 被引量:57
3
作者 马新 白红英 +1 位作者 贺映娜 秦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16-1621,共6页
基于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秦岭山地2000-2010年的物候参数,并结合实测物候资料进行验证,在宏观尺度上量化了气温升高对植物物候的影响程度。研究得出:基于NDVI的物候变化趋势与实测物候资料结果一致;2000-2010年... 基于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秦岭山地2000-2010年的物候参数,并结合实测物候资料进行验证,在宏观尺度上量化了气温升高对植物物候的影响程度。研究得出:基于NDVI的物候变化趋势与实测物候资料结果一致;2000-2010年间物候始期提前的速率为0.165 6 d/a,末期推后速率为0.109 1 d/a;空间上,秦岭山地北部区域的植被物候始期主要发生在第120-130 d,相对于南坡较晚,物候末期主要发生在第300-325 d,北部区域物候末期的到来较迟,南部区域相对较早;物候始期NDVI与有效气温、春季、生长期气温相关性较好,末期NDVI与夏、秋季节气温相关性较好;气温对生长季开始阶段的NDVI在时间上存在2-3旬的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物候 秦岭山地 动态阈值法 GIS MODIS-NDVI
下载PDF
基于DEM的秦岭山地1月气温及0℃等温线变化 被引量:50
4
作者 白红英 马新 +1 位作者 高翔 侯钦磊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43-1450,共8页
以秦岭南北39个气象站点1959-2009年1月平均气温为基础,考虑地形因素对温度场的影响,采取基于DEM的空间插值方法,获取秦岭山地复杂地形下的1月气温空间插值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提取1月0oC等温线,研究了50年来秦岭山地1月平均气温和1月0o... 以秦岭南北39个气象站点1959-2009年1月平均气温为基础,考虑地形因素对温度场的影响,采取基于DEM的空间插值方法,获取秦岭山地复杂地形下的1月气温空间插值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提取1月0oC等温线,研究了50年来秦岭山地1月平均气温和1月0oC等温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秦岭南北1月月均气温均表现为上升趋势,温度变化倾向率约为0.2oC/10a;50年来秦岭1月0oC等温线发生了明显上升,平均上升高度为143.7m。从经度上看,107°E~109°E范围内1月0oC等温线所处海拔高度的变化最为强烈,50年来上升高度达166.2m,明显高于东西两段;1993年是秦岭地区气温明显上升的突变点,气温突变后1月0oC等温线比突变前平均上升了113.8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0℃等温线 DEM
原文传递
1959年至2010年秦岭灞河流域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8
5
作者 马新 白红英 +2 位作者 侯钦磊 袁博 章杰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98-1305,共8页
利用灞河流域马渡王水文站1959年-2010年的实测径流量数据,结合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小波分析法、M-K突变点检验法等数理方法,研究分析了灞河流域年内、年际径流深度变化特征,并定量估算了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显... 利用灞河流域马渡王水文站1959年-2010年的实测径流量数据,结合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小波分析法、M-K突变点检验法等数理方法,研究分析了灞河流域年内、年际径流深度变化特征,并定量估算了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灞河径流深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达到0.92;②季节分配上,径流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占到全年径流量的68.15%,并且夏季到秋季灞河径流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春季和冬季是径流量变化低谷时期;③运用Kendall秩相关系数计算得出的M值为-2.572(|-2.572|>1.96)(在0.0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灞河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④近50a来灞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的突变点是1989年,其时间序列主周期为16a;⑤人类活动使径流量减少并且是导致灞河流域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降水变化是次要原因,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灞河流域 径流变化 M-K突变检验 小波分析 双累积曲线
原文传递
卡维地洛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血管内皮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张勤仓 马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914-916,共3页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对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血管内皮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7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并经临床确诊的86例CHF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收治顺序单双号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对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血管内皮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7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并经临床确诊的86例CHF老年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收治顺序单双号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抗心衰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卡维地洛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内分泌激素、血管内皮功能及糖脂代谢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和内皮素(ET)检测结果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显著降低,而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糖代谢各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INS)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脂代谢各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可抑制神经内分泌激素的过度激活,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糖脂代谢,尤其适合于合并血糖或血脂功能紊乱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慢性心衰 神经内分泌激素 内皮功能 糖脂代谢
下载PDF
多粘菌素B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燕菊 汪海涛 +2 位作者 马新 滕威 周晶晶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多粘菌素B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 目的探讨多粘菌素B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中,每隔12 h静滴,2 h之后静滴注射用替加环素,首剂用量100 mg,之后每隔12 h静滴50 mg进行维持,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硫酸多粘菌素B,100~150万单位/d,分2~3次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共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CRP和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WBC、CRP和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细菌清除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粘菌素B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菌素B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替加环素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细菌清除率
原文传递
50年来秦岭金钱河流域水文特征及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5
8
作者 白红英 侯钦磊 +2 位作者 马新 章杰 袁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29-1235,共7页
运用集中度和集中期、Kendall秩相关系数、R/S分析法、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模型及其他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金钱河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年际、季节及月尺度上径流变化的趋势并预测了未来趋势,用集中期指标反映了径流对降水响应的... 运用集中度和集中期、Kendall秩相关系数、R/S分析法、降水—径流双累积曲线模型及其他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金钱河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年际、季节及月尺度上径流变化的趋势并预测了未来趋势,用集中期指标反映了径流对降水响应的滞后效应,并定量分析了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50 a来径流量呈现出显著的递减趋势(p〈0.05),递减率为34.33 m3(/s 10a),Hurst指数H=0.669〉0.5,表明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变化趋势与现在相同;1-12月各月径流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流域内径流对降水的响应存在滞后效应,50 a径流对降水平均每年滞后23.6 d,且滞后天数具有明显上升趋势。50 a来径流系数呈极显著减小趋势,降水量转化为径流的部分在逐年减少,被植物截留、填洼、入渗和蒸发的部分增加;径流发生突变后比突变前径流系数降低了35.2%。50 a来降水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率为53.4%,高于人类活动影响率46.6%,是导致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为次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河流域 径流 集中度 集中期 径流系数 滞后 水文效应
下载PDF
大西安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马新 韩申山 +2 位作者 王磊 王建兴 许晓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9-507,共9页
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西安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演变特征、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大西安地区土地利用优化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在G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对区域1996年、2006年、2016年3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进行解译,采用土地利用... 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西安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演变特征、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大西安地区土地利用优化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在G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对区域1996年、2006年、2016年3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进行解译,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对大西安1996年以来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覆被时空动态变化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大西安近20 a来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林业用地面积总体减少,草地小幅增加,水域略有萎缩,各地类间相互转换频繁。(2)土地利用综合程度较高且不断加强,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均衡。(3)空间变化上,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显著,建设用地、耕地、林业用地重心转移的速度呈现出先快后慢的阶段性特征。(4)综合相关文献,大西安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为政策因素。论文从时空变化角度首次提出大西安地区的土地利用演变规律,该结果可为大西安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土地优化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安地区 土地利用类型 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模型
下载PDF
2000—2017年秦岭山地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南北差异 被引量:17
10
作者 邓晨晖 白红英 +2 位作者 马新 黄晓月 赵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68-1080,共13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山地过渡带植被物候变化规律及区域差异研究对于揭示过渡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7年MODIS EVI2数据,反演了秦岭山地植被物候参数并建立了遥感物候数据集,分析了近18年来秦岭山地植被物候... 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山地过渡带植被物候变化规律及区域差异研究对于揭示过渡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7年MODIS EVI2数据,反演了秦岭山地植被物候参数并建立了遥感物候数据集,分析了近18年来秦岭山地植被物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南北差异。结果表明:(1)秦岭山地植被物候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地形和气候地域分异规律,尤以高海拔区的变化最为显著,全区GSS(物候始期)主要发生于70-130DOY(Day of Year),83.29%的区域呈提前趋势,提前主要集中在0-5d/10a(44.46%)与5-10d/10a(28.60%);GSE(物候末期)主要发生于270-310DOY,50.17%的区域呈推迟趋势,变化趋势不明显;GSL(生长期)集中在150-210d,65.34%的区域呈延长趋势,延长在0-5d/10a(19.28%)、5-10d/10a(20.71%)及10-15d/10a(14.12%)均有分布。(2)秦岭山地GSS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显著大于GSE,南北坡植被物候变化不仅存在区域差异且存在季节差异,GSS北坡较南坡平均约早6.2d且南坡提前趋势较北坡显著,GSE南坡较北坡平均约晚5.8d且北坡推迟趋势较南坡显著,GSL北坡较南坡约长18.7-23.2d。(3)GSS、GSS及GSS变化表现出显著的海拔敏感性,随着海拔上升,GSS逐渐推迟,GSE逐渐提前,GSL逐渐缩短,三者在海拔≤600m及≥2700m地区随海拔变化的波动幅度较大,南北坡三者随海拔的变化亦存在明显的差异,海拔每上升100m,北坡GSS推迟1.76d,GSE提前0.25d,GSL缩短2.01d;南坡GSS推迟1.50d,GSE提前0.44d,GSL缩短1.94d。(4)不同植被垂直带上GSS、GSE及GSL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尤以≤600m植被带上及高山灌丛草甸带上的差异最为明显,且三者在高山灌丛草甸带的发生时间及时长北坡与南坡发生转换,表现为GSS、GSE、GSL北坡较南坡分别平均早3.5d、晚2.9d、长6.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物候 海拔敏感性 南北差异 植被垂直带 秦岭山地
下载PDF
基于NDVI的米仓山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贺映娜 白红英 +1 位作者 高翔 马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77-1682,共6页
基于1998年4月至2009年12月的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采用MVC(最大值合成法)获得月NDVI值,用均值法计算各季及年均NDVI值;对5种植被类型的年均NDVIy和生长季NDVIg进行一元线性回归,辅助以趋势线分析定量描述研究区植被覆盖动态... 基于1998年4月至2009年12月的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采用MVC(最大值合成法)获得月NDVI值,用均值法计算各季及年均NDVI值;对5种植被类型的年均NDVIy和生长季NDVIg进行一元线性回归,辅助以趋势线分析定量描述研究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并采用R/S分析(重标极差法)动态预测米仓山植被覆盖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12年间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相对于前期(1999~2001年)、中期(2003~2005年)和后期(2007~2009年)的NDVI增加显著;年最大NDVI≥0.70的区域占总面积的98.95%,年均NDVI≥0.70的区域占93.69%,且植被覆盖增加的面积远大于减少的面积;划分的5种植被类型中,阔叶林类NDVI值最高,人工植被类NDVI值最低;R/S法计算结果显示,Hurst指数(H)为0.876 8,表现为很强的持续性,预示未来一定时限内米仓山植被覆盖将有稳定的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覆盖 HURST指数
下载PDF
秦岭太白山气温垂直递减率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马新 白红英 +2 位作者 郭帅 邓晨晖 韩申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9-144,共6页
山地气候是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基础,气温垂直递减率是研究山地气候的重要指标之一。综合太白山最新高海拔区域站点以及4个低海拔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研究太白山不同时间尺度气温垂直递减率,利用克里格空间插值法获得太白山25×25m... 山地气候是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基础,气温垂直递减率是研究山地气候的重要指标之一。综合太白山最新高海拔区域站点以及4个低海拔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研究太白山不同时间尺度气温垂直递减率,利用克里格空间插值法获得太白山25×25m的气温空间栅格数据集,并利用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对其进行验证,最终得出采用年均温的气温递减率计算出的结果误差最小,其次是夏季,由此确定太白山地区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均为-0.5℃/100m。该结果是山地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并可为其他山地气候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山 气温垂直递减率 克里金插值法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52a来秦岭南北径流变化对比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新 白红英 +2 位作者 冯海鹏 李佩晓 弥园园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2-1040,共9页
运用集中期、M-K突变检验法、径流系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基于1960-2011年马渡王与南宽坪径流数据及气象数据,对比分析灞河与金钱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揭示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差异得出:(1)52 a来灞河与金钱河年均径流深变化趋势相似,金钱河年... 运用集中期、M-K突变检验法、径流系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基于1960-2011年马渡王与南宽坪径流数据及气象数据,对比分析灞河与金钱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揭示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差异得出:(1)52 a来灞河与金钱河年均径流深变化趋势相似,金钱河年径流深的变异程度大于灞河;(2)灞河与金钱河流域径流与降水在年内分配上存在滞后效应,秦岭南北从流域降水开始经过停蓄、漫流、河槽集流,然后汇流至金钱河河道大概需要20 d左右的时间;(3)秦岭南北气候因子突变的时间点具有一致性,均发生在1990年左右,该突变可能是由于大尺度的气候变化导致局部地区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4)径流变化的下降趋势是降水、气温、植被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末的径流突变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引起的,人类活动对其影响十分微小,因此,某些明显的突变现象是由于大的气候变化引起的,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对自然资源应采取开发与治理同时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秦岭南北 径流变化 集中期 M-K突变检验法
下载PDF
秦岭山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0
14
作者 袁博 白红英 +1 位作者 章杰 马新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5-231,共7页
基于1999~2009年的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CASA模型对秦岭山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productivity,NPP)进行模拟估算,并分析了秦岭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99~2009年11年间秦岭山地的平均年NPP为5... 基于1999~2009年的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CASA模型对秦岭山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productivity,NPP)进行模拟估算,并分析了秦岭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99~2009年11年间秦岭山地的平均年NPP为542.24 gC.m-2.a-1;研究期内秦岭NPP呈显著增长趋势(P<0.01),2008年最高(718.77 gC.m-2.a-1),2001年最低(471.78 gC.m-2.a-1);四季对全年NPP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夏季(49.90%)>春季(26.16%)>秋季(18.87%)>冬季(5.07%);月NPP与温度和降水都显著相关,但与温度的相关性更高,月水平上温度对NPP的影响比降水大;生长季期间NPP与温度和降水的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都以正相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秦岭山地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秦岭地区气温变化统计降尺度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章杰 白红英 +1 位作者 袁博 马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2-328,共7页
运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及秦岭地区7个站点1961—2011年的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SMLR)选取NCEP大气环流预报因子中的最优因子,建立了预报量与预报因子之间的定量统计关系,对秦岭地区未来气温... 运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及秦岭地区7个站点1961—2011年的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SMLR)选取NCEP大气环流预报因子中的最优因子,建立了预报量与预报因子之间的定量统计关系,对秦岭地区未来气温变化进行适用性分析,并对未来3个不同时期(2011—2040年、2041—2070年、2071—2099年)气温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SDSM模型对秦岭地区气温模拟效果良好,秦岭地区未来气温增幅明显,不同时间尺度增幅呈现明显时间差异,3个预报量在月尺度、季尺度呈现相似的时间变化特征:月尺度呈现8月增温最大,12月增温最小;季尺度呈现冬<春<秋<夏的趋势。2011—2040年气温的空间分布呈现秦岭北坡增幅大于秦岭南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变化趋势 降尺度 SDSM 未来情景 秦岭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DPSR模型的陕西关中城市群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新 龙双双 +1 位作者 李玉婷 武涛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0年第1期82-94,共13页
针对陕西关中地区生态环境受规划驱动特征,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过去关中地区生态安全存在的影响,来评估预测未来关中地区的生态安全可能潜在的影响,旨在为规划与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 针对陕西关中地区生态环境受规划驱动特征,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过去关中地区生态安全存在的影响,来评估预测未来关中地区的生态安全可能潜在的影响,旨在为规划与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DPSR模型评估关中地区2011年、2014年、2018年生态安全演变特征,结果发现关中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基本都在向好的方向演变,且变化的幅度都不大。而单向指标表明西安市的生态环境发展更占优势。此外,由于DPSR模型能够较好反映规划对城市生态安全时空演变所起的驱动作用,且以规划控制指标作为评价数据源,便于规划及建筑专业人员应用,故鼓励将其运用于城市新区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ES) DPSR模型 层次分析法(AHP) 陕西关中城市群
下载PDF
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无偿献血者血常规计数的变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明 卢媛 +4 位作者 张建民 王霞 杨卫华 马新 王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0-741,共2页
目的了解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捐献者血常规计数的连续变化,为制定合理的机采血小板捐献间隔周期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血常规专用真空标本管分别抽取捐献者捐献前、捐献后6、12、24、48、72 h检测标本,在抽取后0.5 h内使用Mary全自动5分类血... 目的了解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捐献者血常规计数的连续变化,为制定合理的机采血小板捐献间隔周期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血常规专用真空标本管分别抽取捐献者捐献前、捐献后6、12、24、48、72 h检测标本,在抽取后0.5 h内使用Mary全自动5分类血常规检测仪上机检测,同1份样本取3次检测的平均值。结果捐献者在捐献机采血小板后24 h,血小板计数达到最低值,此后逐步回升,并在捐献后96 h达到捐献前水平;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也在捐献后出现下降,捐献前与捐献后12 h、24 h的计数均值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捐献机采血小板后捐献者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在捐献后24 h达到最低值,在捐献后96 h(4 d)恢复捐献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 血常规
下载PDF
太白山保护区气温变化及其空间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荣娟 白红英 +3 位作者 马新 冯林林 秦进 程德强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共10页
根据太白山保护区周边15个气象站1959-2013年以及保护区内11个高山气象站2012-2014年的数据,采用Kriging插值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等,结合Arc GIS分析太白山保护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并对比保护区南... 根据太白山保护区周边15个气象站1959-2013年以及保护区内11个高山气象站2012-2014年的数据,采用Kriging插值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等,结合Arc GIS分析太白山保护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并对比保护区南北坡和高海拔区域(海拔≥2800m)与保护区整体的气温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1959-2013年太白山保护区的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329℃·10a-1(P<0.05)。气温变化空间差异明显,东南部和西部地区气温上升趋势显著(P<0.05或P<0.01),最高达0.383℃·10a-1;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升温最快,春季最慢。(2)M-K检验表明,1998年前后保护区整体气温发生增温突变。突变后气温上升加快,上升趋势达显著水平的区域为86.76%。(3)空间差异分析显示,55a来太白山保护区北坡年平均气温和升温速率明显低于南坡,北坡和南坡年平均气温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247和0.291℃·10a-1。高海拔区域的年平均气温线性倾向率为0.244℃·10a-1,低于保护区整体,其气温突变发生在2001年,突变前东南部升温最快,突变后西部升温速率降低,中部地区升温明显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山保护区 气温变化 空间差异 KRIGING插值 气温变化倾向率
下载PDF
新疆多地居民用药风险KAP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燕菊 焦敏 +5 位作者 滕威 马新 麦合木提·麦提如则 艾斯木提拉·奴拉合买提 马迪 周晶晶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17-320,355,共5页
目的:了解新疆多地居民用药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探索可能引起新疆居民用药风险的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微信问卷星和线下纸质问卷的形式于2019年3~7月对新疆多地常住居民(年龄>18岁)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居民的基... 目的:了解新疆多地居民用药知识-态度-行为(KAP)的现状,探索可能引起新疆居民用药风险的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通过微信问卷星和线下纸质问卷的形式于2019年3~7月对新疆多地常住居民(年龄>18岁)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居民的基本信息、用药KAP等信息,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居民基本信息对用药KAP的影响。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756份。居民用药的知识、态度、行为平均得分分别为(72.7±22.9),(19.8±4.74),(71.9±17.3)分;多重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与用药安全知识有相关性(P<0.05);年龄、不同的医疗保险方式与用药安全态度有相关性(P<0.05);居住地、医疗保险状况与工作状况和用药行为有相关性(P<0.05)。结论:新疆多地居民用药风险良好,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医疗保险状况、居住地等,应重点关注老年人、教育程度低、无业或失业、农村居民及其他保险等特殊人群的用药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态度-行为 用药风险 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 新疆居民
下载PDF
近50年来渭河干流中段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裴金 马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4-219,共6页
利用渭河干流咸阳站1960—2009年径流及降水数据,采用Kendall秩相关系数、R/S分析法、M-K突变检验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渭河干流中游四季径流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得出结果:(1)渭河干流中游四季径流均呈极显著递减趋势,尤其是秋季径... 利用渭河干流咸阳站1960—2009年径流及降水数据,采用Kendall秩相关系数、R/S分析法、M-K突变检验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渭河干流中游四季径流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得出结果:(1)渭河干流中游四季径流均呈极显著递减趋势,尤其是秋季径流减少最为明显,并且未来流量变化与现在保持相同的态势,即有持续递减的特征;(2)渭河干流中游段年均流量的集中期主要分布在8月中旬左右,年降水量集中期主要分布在7月底左右,径流从降水开始经过停蓄、漫流、河槽集流,然后汇流至下游河道大概需要32 d左右的时间,径流对降水的滞后期在不断延长,50年来渭河干流中游径流系数呈下降趋势;(3)采用M-K突变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得出年均流量的突变时间点为1987年,春季与秋季突变时间一致,夏季突变时间与年均突变时间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干流 径流变化 M-K突变检验法 径流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