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测一号卫星在近地磁尾观测到的尾向流统计特性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振兴 张灵倩 +4 位作者 王继业 濮祖荫 沈超 郭九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5-661,共7页
在磁静和亚暴期间,TC-1卫星在近地磁尾,包括晨昏两侧和夜侧的尾瓣、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和等离子体片区域都观测到大量来自电离层的尾向流事件.尾向流在赤道面附近最强,在夜侧较晨昏两侧强;尾向流有从晨昏两侧向夜侧运动的趋势;尾向流随距... 在磁静和亚暴期间,TC-1卫星在近地磁尾,包括晨昏两侧和夜侧的尾瓣、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和等离子体片区域都观测到大量来自电离层的尾向流事件.尾向流在赤道面附近最强,在夜侧较晨昏两侧强;尾向流有从晨昏两侧向夜侧运动的趋势;尾向流随距地球距离增加而逐渐增强.与来自中磁尾的地向流相比,近地磁尾近赤道区域来自电离层的尾向流具有低温高密特性.2004年7月1日至2004年10月31日期间TC-1卫星在近地磁尾(7RE^13RE之间,RE为地球半径)观测到持续时间超过3min的尾向流共516起.对这516起尾向流的统计研究结果显示:(1)尾向流在从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向等离子体片的运动过程中流速会逐渐减弱、密度逐渐增高,温度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对尾向流平行温度和垂直温度的分析显示不同等离子体区域的尾向流都有较明显的各向异性;(3)在从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向等离子体片的运动过程中,尾向流逐渐趋向各向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磁尾 尾向流 等离子体片 等离子体片边界层
下载PDF
来自电离层的尾向流对近地磁场位形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灵倩 刘振兴 +3 位作者 王继业 濮祖荫 沈超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2-197,共6页
探测一号(TC-1)卫星的观测结果表明,尾向流能够拉伸近地磁尾的磁力线,从而导致磁场位形改变.尾向流具有垂直于磁场的速度分量,这种垂直磁场的速度分量会导致磁力线向尾向拉伸,磁场的结构由偶极型变为非偶极型.而随尾向流的终止,地向... 探测一号(TC-1)卫星的观测结果表明,尾向流能够拉伸近地磁尾的磁力线,从而导致磁场位形改变.尾向流具有垂直于磁场的速度分量,这种垂直磁场的速度分量会导致磁力线向尾向拉伸,磁场的结构由偶极型变为非偶极型.而随尾向流的终止,地向流的出现,磁场的结构由非偶极型变为偶极型,磁力线恢复原状.另外在磁场的结构由非偶极型变为偶极型的过程中,伴随磁能的释放热离子温度的迅速升高,温度由各向同性逐渐趋向各向异性.其次,观测结果显示来自电离层的尾向流对磁场By分量有重要的影响,能够引起磁场By分量的显著增强.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来自电离层的尾向流对近地磁尾动力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磁尾 低纬上行尾向流 离子细流
下载PDF
地球磁层内近地磁尾流场的分布特性:探测一号卫星的观测结果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灵倩 刘振兴 +4 位作者 王继业 濮祖荫 沈超 郭九苓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43-847,共5页
TC-1卫星的观测清晰表明近地磁尾流场的流速随地心距离变化.其中尾向流的流速随地心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并且有从晨昏两侧向夜侧运动的趋势;地向对流的流速随地心距离的下降而逐渐下降,并且有自夜侧向晨昏两侧运动的趋势.尾向流和地... TC-1卫星的观测清晰表明近地磁尾流场的流速随地心距离变化.其中尾向流的流速随地心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并且有从晨昏两侧向夜侧运动的趋势;地向对流的流速随地心距离的下降而逐渐下降,并且有自夜侧向晨昏两侧运动的趋势.尾向流和地向对流在不同等离子体区域的分布有明显不同:在低纬瓣区以尾向流为主;在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尾向流和对流都较强;在等离子体片内以地向流为主.近地磁尾流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尾向流和地向流在11RE附近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强流分布区域,在此区域地向流和尾向流的流速都较强.强流分布区域的位置和亚暴膨胀相触发区域的位置一致,可能对亚暴膨胀相的触发有重要的影响.另外TC-1卫星的观测显示来自中磁尾的BBF和对流有明显区别.BBF基本上分布在9RE以外,且主要发生在|Z|<3RE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磁尾 地向流 尾向流
原文传递
TC-1卫星在近地磁尾观测到的持续尾向流事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灵倩 刘振兴 +3 位作者 濮祖荫 王继业 沈超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2-437,共6页
2004年7月11日ACE卫星、Imagine卫星和TC-1卫星联合观测到伴随有持续尾向流的亚暴过程.TC-1卫星在近地磁尾晨侧观测到的磁尾亚暴过程有三个阶段:增长相过程(11:43~12:19),预膨胀过程(12:19~12:28)和偶极化过程.Imagine卫... 2004年7月11日ACE卫星、Imagine卫星和TC-1卫星联合观测到伴随有持续尾向流的亚暴过程.TC-1卫星在近地磁尾晨侧观测到的磁尾亚暴过程有三个阶段:增长相过程(11:43~12:19),预膨胀过程(12:19~12:28)和偶极化过程.Imagine卫星在12:26观测到极光突然增亮;2min后偶极化过程发生.尾向流的持续时间约45min,经历了增长相和预膨胀相.随偶极化过程的发生,TC-1卫星进入等离子体片内观测到高速地向流.尾向流具有明显的高密、低温和沿磁场方向流动的特征,与Cluster等卫星在近地磁尾观测到的电离层上行离子流特征吻合.卫星的联合观测表明近地磁尾尾向流与南向行星际磁场密切相关,对亚暴过程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暴膨胀相突发 偶极化 南向行星际磁场 尾向流
原文传递
Validation of the current and pressure coupling schemes with nonlinear simulations of TAE and analysis on the linear stability of tearing mode in the presence of energetic particles
5
作者 张豪伟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9-50,共12页
Both current and pressure coupling schemes have been adopted in the hybrid kinetic–magnetohydrodynamic code CLT-K recently.Numerical equivalences between these two coupling schemes are strictly verified under differe... Both current and pressure coupling schemes have been adopted in the hybrid kinetic–magnetohydrodynamic code CLT-K recently.Numerical equivalences between these two coupling schemes are strictly verified under different approximations.First,when considering only the perturbed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energetic particles(EPs),the equivalence can be proved analytically.Second,when both the variations of the magnetic field and the EP distribution function are included,the current and pressure coupling schemes numerically produce the same result in the nonlinear simulations.On this basis,the influences of co-/counter-passing and trapped EPs on the linear stabilities of the m/n=2/1 tearing mode(TM)have been investigated(where m and n represent the poloidal and toroidal mode numbers,respectively).The results of scanningβh of EPs show that the co-passing and trapped EPs are found to stabilize the TM,while the counter-passing EPs tend to destabilize the TM.The behind(de)stabilization mechanisms of the TM by EPs are carefully analyzed.Furthermore,after exceeding critical EP betas,the same branch of the high-frequency mode is excited by co-/counterpassing and trapped EPs,which is identified as the m/n=2/1 energetic particle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kinetic–magnetohydrodynamic simulation tearing mode energetic particle
下载PDF
上行离子对近地场向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灵倩 刘振兴 +3 位作者 沈超 周旭之 张贤国 《中国科学(G辑)》 CSCD 2007年第2期179-186,共8页
采用三维resistive MH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行离子对近地磁尾场向电流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起源于夜侧电离层极光椭圆带源区的上行离子沿等离子体片边界层进入磁尾,对近地磁尾场向电流有着重要的影响.上行离子对场向电流的影响主要在近... 采用三维resistive MH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行离子对近地磁尾场向电流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起源于夜侧电离层极光椭圆带源区的上行离子沿等离子体片边界层进入磁尾,对近地磁尾场向电流有着重要的影响.上行离子对场向电流的影响主要在近地磁尾(15Re以内);场向电流密度随上行离子通量增加而增加;在通量相同的条件下,上行离子速度越高,场向电流密度越高;近地磁尾场向电流密度与上行离子的纬度密切相关,来自电离层较低纬度接近闭合磁力线区域的上行离子流更容易引起场向电流密度的增强;由上行离子引起的场向电流和By磁场分量有直接关系.最后进一步将上行离子引起的近地磁层场向电流密度与电离层高度的场向电流密度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行离子流 近地磁尾 场向电流
原文传递
TC-1卫星在近地磁尾观测到的持续尾向流、等离子体片变薄和偶极化过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继业 张灵倩 +3 位作者 刘振兴 史建魁 郭九苓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83-1188,共6页
2004年7月14日TC-1卫星在近地磁尾(-9.3Re,-5.4Re,1.2Re)附近观测到了伴随有持续尾向流s的等离体片变薄和偶极化过程.尾向流持续时间为32分钟.偶极化过程中磁场By分量没有明显变化.在偶极化过程发生两分钟之后,地面台站观测到的Pi2脉动.... 2004年7月14日TC-1卫星在近地磁尾(-9.3Re,-5.4Re,1.2Re)附近观测到了伴随有持续尾向流s的等离体片变薄和偶极化过程.尾向流持续时间为32分钟.偶极化过程中磁场By分量没有明显变化.在偶极化过程发生两分钟之后,地面台站观测到的Pi2脉动.ACE卫星的观测表明行星际磁场有弱的南向行星际磁场(-2nT),持续时间约55分钟.Imagine卫星在电离层区域没有观测到极光出现.和伴随有极光增亮的亚暴过程相比,南向行星际磁场明显较弱,且持续时间短.TC-1卫星和ACE卫星的联合观测表明尾部释能有大有小,并非达到某值才能发生.但能量小时,不能够引起极光亚暴.其次南向行星际磁场有可能与近地磁尾尾向流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际磁场南转北 偶极化 亚暴膨胀相突发 Pi2脉动
下载PDF
密度非对称的二维无碰撞磁场重联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60-967,共8页
使用二维粒子模拟(PIC)的方法研究了在电流片两侧具有不同温度或密度情况下的无碰撞磁场重联过程.在初始等离子体密度非对称的情况下,发现重联区等离子体流场结构、电磁场结构以及重联过程与对称情况下的结果有明显不同.通过对电流片两... 使用二维粒子模拟(PIC)的方法研究了在电流片两侧具有不同温度或密度情况下的无碰撞磁场重联过程.在初始等离子体密度非对称的情况下,发现重联区等离子体流场结构、电磁场结构以及重联过程与对称情况下的结果有明显不同.通过对电流片两侧温度比取不同的参数T_m/T_(?)=1,2,5进行模拟(其中T_m和T_s分别代表磁层侧和磁鞘侧的温度),结果分析发现。(1)在密度非对称系统中.出流区电子沿着分离面出现一个整体的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的流动,并围绕磁岛形成一个电流环;(2)在高温低密度一侧,在重联过程中,分离面两侧将出现很强的电荷分离并产生一个基本垂直于分离面的强度较大的电场E_z,其幅度和空间尺度与温度梯度近似地成线性正比和反比关系,在初始电流片两侧温度之比取T_m/T_s=5的情况下,E_z的幅度将达到0.71。其空间尺度与局地电子惯性长度d_(?)同一量级,这一结果与观测相吻合;(3)重联率随着温度梯度增大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层顶 无碰撞磁场重联 粒子模拟 非对称电流片 温度梯度 重联率 垂直电场
下载PDF
TC-1卫星在近地磁尾(9~13 R_E)探测到的对流型高速流和场向高速流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灵倩 刘振兴 +6 位作者 W.Baumjohann M.W.Dunlop 王国军 王霄 H.Reme C.Carr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719-1723,共5页
对2004~2006年期间每年的6~11月(2006年截止到10月),共17个月的TC-1卫星上4s精度的FGM和HIA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区域(-14RE<X<-9RE,|Y|<10RE,|Z|<5RE)内,TC-1卫星共观测到的高速流事件共465起,其中对流型... 对2004~2006年期间每年的6~11月(2006年截止到10月),共17个月的TC-1卫星上4s精度的FGM和HIA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区域(-14RE<X<-9RE,|Y|<10RE,|Z|<5RE)内,TC-1卫星共观测到的高速流事件共465起,其中对流型高速流94起,场向流型事件371起.对流型高速流和场向高速流有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流型高速流流场和磁场夹角超过45°,Bx磁场强度小于15nT较弱,β的最可几值为0.4;场向高速流流场和磁场夹角的最可几值为20°,Bx磁场强度的最可几值约为30nT,β的最可几值0.1.对流型高速流主要发生在等离子体片内;场向高速流主要分布在等离子体片边界层附近.TC-1卫星的观测结果表明,近地对流型高速流与爆发性整体高速流(bursty bulk flows,BBFs)的特性一致,说明有相当数量的BBFs是可以进入近地13RE以内的.由于对流型高速流能够更有效的向近地磁尾输运能量,有可能会对亚暴触发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流 对流型高速 流场向高速流 爆发性整体高速流
原文传递
通量堆积和偶极化过程中的超低频波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继业 张灵倩 +3 位作者 刘振兴 史建魁 郭九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85-1295,共11页
2004年9月17日TC-1卫星在近地磁尾夜侧观测到一次伴随有通量堆积和偶极化过程的典型亚暴事件.本文利用离散小波分析和FFT分析方法对本次事件中4s精度的FGM和HIA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通量堆积过程和偶极化过程中的低频波特性.分析结果表明... 2004年9月17日TC-1卫星在近地磁尾夜侧观测到一次伴随有通量堆积和偶极化过程的典型亚暴事件.本文利用离散小波分析和FFT分析方法对本次事件中4s精度的FGM和HIA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通量堆积过程和偶极化过程中的低频波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通量堆积过程和偶极化过程中场和粒子有明显的不规则低频波动,主要波动频率范围为4~15mHz,和Pi-2脉动一致.通量堆积过程中磁场各个分量的低频波动和偶极化过程中的低频波动有明显不同,表明这两个物理过程可能存在不同的波动机制.在通量堆积过程和偶极化过程中,平行磁场方向上温度和速度的波动和垂直方向上温度和速度的波动有明显区别,平行磁场方向上温度和速度的波动有较好的相关性,且热离子密度的波动和平行磁场方向上的波动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存在快模压缩波.TC-1卫星的观测显示通量堆积过程中磁场By分量有明显增长.我们的分析结果表明ULF波与By分量的增长有密切关系,从而可能对亚暴膨胀相的触发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堆积 偶极化过程 膨胀相触发 超低频波(ULF)
下载PDF
关于磁重联区三维磁零点的卫星观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池阶 王晓钢 +6 位作者 濮祖荫 赵辉 周桂萍 汪景琇 傅绥燕 刘振兴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9-295,共7页
磁重联是等离子体中磁场能量快速转换为粒子动能和热能的主要途径,是空间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中的重要现象。磁重联过程发生在磁场的拓扑分形面上;这种分形面一般是由磁零点附近磁场梯度张量的本征矢量确定的。磁零点的三维特性要求至少... 磁重联是等离子体中磁场能量快速转换为粒子动能和热能的主要途径,是空间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中的重要现象。磁重联过程发生在磁场的拓扑分形面上;这种分形面一般是由磁零点附近磁场梯度张量的本征矢量确定的。磁零点的三维特性要求至少空间4点的同时测量。Cluster计划提供了迄今为止唯一的卫星测量手段。基于Poincare指数方法分析Cluster卫星在地球磁尾的探测数据,(1)找到了磁重联过程中存在4种磁零点的证据;(2)发现磁零点周围磁场的空间特征尺度大约为离子惯性长度,从而首次揭示霍尔效应可能在三维磁重联中起重要作用;(3)在重联区找到匹配的磁零点对,并计算出零点连线的长度,确定了所产生的磁场的拓扑分形面;(4)发现在零点连线附近存在低杂波频率的电磁振荡,这为磁重联过程中可能的电子加速、加热机制提供了观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重联 磁零点 分形面 零点连线 低杂波频率振荡
下载PDF
Free-boundary plasma equilibria with toroidal plasma flows
12
作者 Wenjin CHEN Zhiwei MA +2 位作者 Haowei ZHANG Wei ZHANG Longwen YAN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61-70,共10页
Magnetohydrodynamic equilibrium schemes with toroidal plasma flows and scrape-off layer are developed for the'divertor-type'and'limiter-type'free boundaries in the tokamak cylindrical coordinate.With a... Magnetohydrodynamic equilibrium schemes with toroidal plasma flows and scrape-off layer are developed for the'divertor-type'and'limiter-type'free boundaries in the tokamak cylindrical coordinate.With a toroidal plasma flow,the flux functions are considerably different under the isentropic and isothermal assumptions.The effects of the toroidal flow on the magnetic axis shift are investigated.In a high beta plasma,the magnetic shifts due to the toroidal flow are almost the same for both the isentropic and isothermal cases and are about 0.04a_(0)(a_(0)is the minor radius)for M_(0)=0.2(the toroidal Alfvén Mach number on the magnetic axis).In addition,the X-point is slightly shifted upward by 0.0125a_(0).But the magnetic axis and the X-point shift due to the toroidal flow may be neglected because M_(0) is usually less than 0.05 in a real tokamak.The effects of the toroidal flow on the plasma parameters are also investigated.The high toroidal flow shifts the plasma outward due to the centrifugal effect.Temperature profiles are noticeable different because the plasma temperature is a flux function in the isothermal c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kamak plasma plasma flow EQUILIBRIA
下载PDF
Sawtooth-like oscillations and steady states caused by the m/n=2/1 double tearing mode
13
作者 Wei ZHANG Zhiwei MA +1 位作者 Haowei ZHANG Xin WANG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89-97,共9页
The sawtooth-like oscillations resulting from the m/n=2/1 double tearing mode(DTM)a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three-dimensional,toroidal,nonlinear resistive-MHD code(CLT).We find that the nonlinear evolut... The sawtooth-like oscillations resulting from the m/n=2/1 double tearing mode(DTM)a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three-dimensional,toroidal,nonlinear resistive-MHD code(CLT).We find that the nonlinear evolution of the m/n=2/1 DTM can lead to sawtooth-like oscillations,which are similar to those driven by the kink mode.The perpendicular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 external heating rate can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behaviors of the DTM driven sawtooth-like oscillations.With a high perpendicular thermal conductivity,the system quickly evolves into a steady state with m/n=2/1 magnetic islands and helical flow.However,with a low perpendicular thermal conductivity,the system tends to exhibit sawtooth-like oscillations.With a sufficiently high or low heating rate,the system exhibits sawtooth-like oscillations,while with an intermediate heating rate,the system quickly evolves into a steady state.At the steady state,there exist the non-axisymmetric magnetic field and strong radial flow,and both are with helicity of m/n=2/1.Like the steady state with m/n=1/1 radial flow,which is beneficial for preventing the helium ash accumulation in the core,the steady state with m/n=2/1 radial flow might also be a good candidate for the advanced steady state operations in future fusion reactors.We also find that the behaviors of the sawtooth-like oscillations are almost independent of tokamak geometry,which implies that the steady state with saturated m/n=2/1 islands might exist in different tokama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M reversed magnetic shear pressure crash sawteeth SAWTOOTH double tearing mode steady state advanced scenario
下载PDF
A Simulation Study of Hall Effect on Double Tearing Modes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城龙 董家齐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07-411,共5页
A Hall magnetohydrodynamics (MHD)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dynamic process of double tearing mod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owth rates in the earlier nonlinear and transition phases agree with ... A Hall magnetohydrodynamics (MHD)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dynamic process of double tearing mod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owth rates in the earlier nonlinear and transition phases agree with the previous results. With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econnection, the current sheet thickness is much smaller than the ion inertia length, which leads to a strong influence of the Hall effects. As a result, the reconnection in the late nonlinear phase exhibits an explosive nature with a time scale nearly independent of resistivity. A localized and severely intensified current density is observed and the maximum kinetic energy is over one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in Hall MHD than that in resistive M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l effect double-tearing mode magnetic reconnection Hall MHD
下载PDF
Generation of Alfvén wave energy during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 Hall MHD 被引量:1
15
作者 Lingjie LI Zhiwei MA Licheng WANG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5-13,共9页
The effect of the reconnection rate on the generation of Alfvén wave energy i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using Hall magnetohydrodynamics(MHD). It is well known that a decrease in magnetic energy is proportion... The effect of the reconnection rate on the generation of Alfvén wave energy i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using Hall magnetohydrodynamics(MHD). It is well known that a decrease in magnetic energy is proportional to the reconnection rate. It is found that an instantaneous increase in Alfvén wave energy in unit Alfvén time is the square dependence on the reconnection rate. The converted Alfvén wave energy is strongly enhanced due to the large increase in the reconnection rate in Hall MHD. For solar-terrestrial plasmas, the maximum converted Alfvén wave energy in unit Alfvén time with the Hall effect can be over 5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without the Hall effect during magnetic reconn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reconnection Alfvén wave energy Hall effect
下载PDF
大米中黄曲霉毒素前处理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桂杰 +3 位作者 顾风云 王佳旭 郭伟 郭迎迎 《现代食品》 2020年第10期190-191,194,共3页
本文分别选择HLB、Silica、C18和PSA共4种不同填料的固相萃取柱及黄曲霉毒素专用净化柱对大米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前处理。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G2、G1、B1、B2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在88.3%~95.9%,除5号黄曲霉毒素专用净化柱外,4号(PSA)柱子... 本文分别选择HLB、Silica、C18和PSA共4种不同填料的固相萃取柱及黄曲霉毒素专用净化柱对大米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前处理。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G2、G1、B1、B2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在88.3%~95.9%,除5号黄曲霉毒素专用净化柱外,4号(PSA)柱子更适合粮食基质,回收率更高,净化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黄曲霉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三维磁重联观测研究进展
17
作者 肖池阶 王晓钢 +5 位作者 濮祖荫 赵辉 周桂萍 汪景琇 刘振兴 《中国科学(E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6-720,共5页
磁重联是等离子体中最主要的能量转换过程,在耀斑、CME和磁层亚暴等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和空间天气学过程以及磁约束核聚变的磁流体力学稳定性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等离子体物理的一个基本问题.除周期性边界条件,如环形磁约束核聚变装置外... 磁重联是等离子体中最主要的能量转换过程,在耀斑、CME和磁层亚暴等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和空间天气学过程以及磁约束核聚变的磁流体力学稳定性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是等离子体物理的一个基本问题.除周期性边界条件,如环形磁约束核聚变装置外,一般情况下三维磁重联都发生在以磁零点为基点的磁场拓扑分形面上.本文简要介绍三维磁重联中磁零点的理论和卫星观测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作一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重联 磁零点 分形面 零点连线 X点 X线
原文传递
粘滞效应对非线性电阻撕裂模的影响
18
作者 邱孝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5-72,112,共9页
本文研究粘滞效应对非线性电阻撕裂模的影响。利用准环坐标将具有标量电阻率和粘滞系数的MHD方程简化为一组无量纲的非线性方程。并对这组方程采用二步交替隐式差分格式进行数值计算。结果给出了2/1模的演变过程对无量纲粘滞系数的依赖... 本文研究粘滞效应对非线性电阻撕裂模的影响。利用准环坐标将具有标量电阻率和粘滞系数的MHD方程简化为一组无量纲的非线性方程。并对这组方程采用二步交替隐式差分格式进行数值计算。结果给出了2/1模的演变过程对无量纲粘滞系数的依赖关系和电流密度的分布。发现粘滞效应对饱和磁岛宽度的修正大约为5%(此时R=10^(-5)),同时发现由于粘滞效应的引入导致电流分布在奇异面附近的涨落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撕裂模 粘滞效应 磁岛 等离子体
下载PDF
等离子体模拟
19
作者 孙静 李灵杰 +1 位作者 张文敏 《国际学术动态》 2016年第3期51-52,共2页
第9届西湖等离子体模拟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5月18~21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聚变理论与模拟中心主办、计算物理协会计算等离子体物理分会赞助。会议旨在汇聚大家共研等离子体模拟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扩大该中心在国内... 第9届西湖等离子体模拟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5月18~21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聚变理论与模拟中心主办、计算物理协会计算等离子体物理分会赞助。会议旨在汇聚大家共研等离子体模拟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扩大该中心在国内外同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模拟 等离子体物理 浙江大学 计算物理 国际研讨会 国内外 聚变
下载PDF
磁零点与三维磁重联几何结构的卫星观测研究
20
作者 肖池阶 王晓钢 +5 位作者 濮祖荫 汪景琇 赵辉 周桂萍 刘振兴 《中国基础科学》 2007年第4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磁重联 中心区域 电流片 零点 点(数学) 卫星观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