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初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内侧间室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1±10)岁。分别于术前、术后1d、4周、3个月、...目的评价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初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内侧间室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1±10)岁。分别于术前、术后1d、4周、3个月、6个月随访并比较行腓骨近端截骨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协会评分(keen society score,KSS),并拍摄膝关节前后位和下肢负重X线片对比手术前后下肢力线股胫角的变化。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7±3)个月,手术时间(24±4)min,住院时间(4.6±0.5)d,术中出血量(17.6±2.5)ml。末次随访时,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7(0.5)分降低到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71,P〈0.01);HSS评分由术前(59±4)分提高到(7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4,P〈0.05);KSS评分由术前(62.2±2.3)分提高到(80.4±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4,P〈0.05)。下肢力线股胫角由术前的(182.2±0.7)°降低到(179.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9,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初期疗效确切。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对膝关节不同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LI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患者早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入组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目的研究对膝关节不同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LI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患者早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入组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00人,采用随机数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后侧方浸润麻醉组(A组)及前方浸润麻醉组(B组),每组50例。其中A组在术中于后侧方结构[腘动脉与后关节囊间隙(interspace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posterior capsule of the knee,IPACK)]及内外侧副韧带附着区分别注射镇痛药物,并于前方结构[髌上囊滑膜、股四头肌肌腱及切口周围]分别注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以下简称生理盐水)20 mL;B组在术中于后侧方结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并于前方结构分别注射镇痛药物。如患者出现不能耐受的疼痛则临时应用曲马多100 mg口服作为治疗补充。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术前及术后第5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美国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并统计两组术后曲马多的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前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在静息状态下,A组VAS明显优于B组(P<0.05);而在功能锻炼状态下,两组术后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KSS及WOM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曲马多用量小于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后侧方LIA对TKA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在静息条件下明显优于膝关节前方LIA,并可减少术后口服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对于TKA术后患者,建议加强膝关节后侧方区域的浸润镇痛而非单纯伤口等前方镇痛,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术后早期的静息痛。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病人疼痛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共126人,分为静脉组A(42人)、阻滞组B(42人)及联合组C(42人)。静脉组病人术后留置静脉...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病人疼痛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共126人,分为静脉组A(42人)、阻滞组B(42人)及联合组C(42人)。静脉组病人术后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氟比洛芬脂、盐酸恩丹西酮及生理盐水的混合液)至术后48小时拔除;阻滞组病人在术前进行股神经穿刺并留置导管,术后导管接镇痛泵(0.2%罗哌卡因),持续镇痛至术后48小时;联合组病人在进行股神经阻滞持续镇痛的同时静脉滴注氟比洛芬联合镇痛。观察指标包括:术后6、12、24、48、72小时膝关节疼痛程度(静息、活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术后48、72小时患侧膝关节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术后12、24、48小时,阻滞组的静息痛平均要小于静脉组,但大于联合组,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小时的活动痛阻滞组平均要小于静脉组,但大于联合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阻滞组术后48、72小时膝关节的活动度要明显大于静脉组,但小于联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出现副反应的比率要明显大于阻滞组及联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在围手术期临床效果明显,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利于康复练习等优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初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内侧间室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1±10)岁。分别于术前、术后1d、4周、3个月、6个月随访并比较行腓骨近端截骨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膝关节协会评分(keen society score,KSS),并拍摄膝关节前后位和下肢负重X线片对比手术前后下肢力线股胫角的变化。结果5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7±3)个月,手术时间(24±4)min,住院时间(4.6±0.5)d,术中出血量(17.6±2.5)ml。末次随访时,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7(0.5)分降低到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71,P〈0.01);HSS评分由术前(59±4)分提高到(7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4,P〈0.05);KSS评分由术前(62.2±2.3)分提高到(80.4±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4,P〈0.05)。下肢力线股胫角由术前的(182.2±0.7)°降低到(179.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9,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初期疗效确切。
文摘目的研究对膝关节不同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LI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患者早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入组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行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00人,采用随机数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后侧方浸润麻醉组(A组)及前方浸润麻醉组(B组),每组50例。其中A组在术中于后侧方结构[腘动脉与后关节囊间隙(interspace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posterior capsule of the knee,IPACK)]及内外侧副韧带附着区分别注射镇痛药物,并于前方结构[髌上囊滑膜、股四头肌肌腱及切口周围]分别注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以下简称生理盐水)20 mL;B组在术中于后侧方结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并于前方结构分别注射镇痛药物。如患者出现不能耐受的疼痛则临时应用曲马多100 mg口服作为治疗补充。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术前及术后第5天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KSS)、美国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并统计两组术后曲马多的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术前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在静息状态下,A组VAS明显优于B组(P<0.05);而在功能锻炼状态下,两组术后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KSS及WOM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曲马多用量小于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后侧方LIA对TKA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在静息条件下明显优于膝关节前方LIA,并可减少术后口服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对于TKA术后患者,建议加强膝关节后侧方区域的浸润镇痛而非单纯伤口等前方镇痛,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术后早期的静息痛。
文摘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病人疼痛及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共126人,分为静脉组A(42人)、阻滞组B(42人)及联合组C(42人)。静脉组病人术后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氟比洛芬脂、盐酸恩丹西酮及生理盐水的混合液)至术后48小时拔除;阻滞组病人在术前进行股神经穿刺并留置导管,术后导管接镇痛泵(0.2%罗哌卡因),持续镇痛至术后48小时;联合组病人在进行股神经阻滞持续镇痛的同时静脉滴注氟比洛芬联合镇痛。观察指标包括:术后6、12、24、48、72小时膝关节疼痛程度(静息、活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术后48、72小时患侧膝关节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术后12、24、48小时,阻滞组的静息痛平均要小于静脉组,但大于联合组,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小时的活动痛阻滞组平均要小于静脉组,但大于联合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阻滞组术后48、72小时膝关节的活动度要明显大于静脉组,但小于联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出现副反应的比率要明显大于阻滞组及联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在围手术期临床效果明显,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利于康复练习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