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44
1
作者 陆芸 宝通 +12 位作者 郭若霖 张建国 吴英华 庞贵根 辛景义 叶伟胜 邹玉安 王毅 董强 王学谦 Kerry H Paul C John F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93-698,共6页
目的研究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探讨骨科创伤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天津医院收治的新鲜四肢及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骨折类型、受伤... 目的研究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探讨骨科创伤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天津医院收治的新鲜四肢及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骨折类型、受伤机制、肿胀程度、既往DVT病史、手术及治疗方法等资料进行统计,并以3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为诊断依据。需要手术的患者入院24h内进行第1次静脉多普勒检查,第2次和第3次检查分别在术前2d及术后7d;非手术患者3次检查分别在入院后24h、第5及14天。将需要分析的数据输入临床报告系统数据库1.1版,进行统计学分析及DVT发生率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统计的547例患者中,平均年龄为39.6岁,DVT发生率为12.4%。以股骨干骨折DVT发生率为最高达30.6%,其次为髋部骨折15.7%,膝关节周围骨折14.5%,胫腓骨骨折10.8%。3个部位以上的多部位骨折患者DVT发生率为50%,单部位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低于10%。超过半数的DVT(56.7%)发生于受伤3d之内。随着年龄增加DVT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年龄超过60岁患者的发病风险为184%。吸烟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几乎是非吸烟患者的2倍。结论DVT在骨科创伤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发生率,其年龄、病史、骨折部位、多发骨折及受伤距手术时间等均与DVT发生相关,须引起骨科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肺栓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骨折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LISS手术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2
2
作者 袁天祥 宝通 +7 位作者 赵宝成 张金利 孙杰 曹清 李恩琪 王捷 庞贵根 张铁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稳定系统(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LISS)治疗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并分析术中相关因素。方法自2003年7月至2005年3月,应用瑞士Mathys公司的LISS钢板治疗16例17处骨折。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9岁(19 ̄58... 目的探讨微创稳定系统(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LISS)治疗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并分析术中相关因素。方法自2003年7月至2005年3月,应用瑞士Mathys公司的LISS钢板治疗16例17处骨折。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39岁(19 ̄58岁)。股骨远端骨折9处,胫骨近端骨折8处,其中1例为同侧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手术采用间接复位(关节内骨折除外),微创切口,经骨膜外和肌肉之间插入钢板,经皮小切口将带锁定头的螺钉与钢板的螺孔单皮质锁定。仅对1例伤后21d且开放复位者给予植骨。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5 ̄2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3例内固定器已取出。膝关节功能按照患者的主观感受及客观检查结果以Karlstr!m评分法进行评估。优10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1%。1例Ⅱ期骨折复位丢失,但未影响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所有病例无感染发生。无内固定器的钢板及螺钉脱出和断裂。结论LISS钢板设计独特,可保护骨膜及骨折部位血运,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LISS所具备的生物学接骨特性为股骨远端、胫骨近端骨折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然而作为一种以全新理念设计的新型内固定器,临床应用过程中除要加强对理念的理解外,亦要严格掌握操作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LCP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3
3
作者 董强 信龙 +1 位作者 宝通 吴磊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比较LCP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分别采用LCP钢板和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其中LCP组38例,男13例,女25例;年龄23《5岁,平均45.1岁;按AO/OTA分型:C1型1... 目的比较LCP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分别采用LCP钢板和外固定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病例。其中LCP组38例,男13例,女25例;年龄23《5岁,平均45.1岁;按AO/OTA分型:C1型15例,C2型18例,C3型5例。外固定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25-60岁,平均47.1岁;按A0/OTA分型:C1型11例,C2型13例,C3型2例。比较两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功能指标,并采用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LCP组12-36个月,平均23.8个月;外固定组12-44个月,平均31.2个月。X线片均显示两组骨折全部愈合。两组患者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背伸、掌屈、尺偏、桡偏、旋前、旋后及Gartland-Werley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LCP组掌倾角11.7l°±3.02°,外固定组掌倾角7.15°±2.98°,LCP组优于外固定组。LCP组伤口感染2例,正中神经损伤1例,固定松动1例;外固定组钉道感染3例,固定松动1例,腕关节僵硬2例。结论两种固定方式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可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LCP钢板术后影像学结果稍好,固定可靠。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原文传递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植骨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附50例报告) 被引量:61
4
作者 姚树源 尚天裕 +4 位作者 于建华 朱式仪 宝通 张建国 顾云五 《中华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24-329,T001,共7页
本文报告了采用滑膜切除,开窗减压,病骨刮除及同侧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植骨综合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长期随访结果。根据Marcus分期方法,本组51个髋中,Ⅱ期7个髋,Ⅲ期6个髋、Ⅳ期32个髋,Ⅴ期6个髋,26个... 本文报告了采用滑膜切除,开窗减压,病骨刮除及同侧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植骨综合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长期随访结果。根据Marcus分期方法,本组51个髋中,Ⅱ期7个髋,Ⅲ期6个髋、Ⅳ期32个髋,Ⅴ期6个髋,26个髋随访三年以上(平均52.5个月)。临床评价采用改良的Jacobs方法,术前平均为50分,术后为86.7分(t=2.5356,p<0.05),临床优良率为88.5%。术后X线评价显示无1例出现股骨头的进一步塌陷,所有已塌陷的股骨头均有不同程度修复再塑光园现象,X线修复率为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蒂骨瓣 股骨头坏死 骨移植
原文传递
前外侧加后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59
5
作者 东靖明 孙翔 宝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胁外侧加后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68例sehatzkerV、vl型雌骨平台骨折患荷资料.男42例,女26例;年龄22~64岁,平均42.3岁;左侧24例,右侧44例。受伤... 目的探讨胁外侧加后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68例sehatzkerV、vl型雌骨平台骨折患荷资料.男42例,女26例;年龄22~64岁,平均42.3岁;左侧24例,右侧4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5d,平均7.4d、所有患行胫骨平台骨折均采用前外侧加后内侧入路,外侧采用T 型或L型钢板、后内侧采用重建设钢板或桡骨远端T型钢板固定治疗.末次随访时按照荚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3.13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26.7mL住院时间平均为20.4d .68例患者术后获12~38个月(平均18.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6.7个月,68例患者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股胫角平均分别为87.3°=1.5°、12.0°±2.5°、170.0°±2.5°,术后年 平均分别为86.8°±1.2°、13.0°±1.8°、171.0°±1.7°,以上项目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木次随访时按J!i{荚同特种外科医院膝父节功能评分法评定疗效:优36例,良24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为88.2%、小组患行无神经及血僻损伤、深邮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或裂断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刚前外侧加后内侧人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达到解削复位、坚强固定及早期进行期进行功能锻炼的目的,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5
6
作者 袁天祥 宝通 +1 位作者 刘林涛 张铁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7-259,i0002,共4页
[目的]总结肱骨髁间粉碎骨折不同入路、不同固定方法、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63例不同类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患者采用不同入路、不同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平均随访44个月(14~84个月),采用3种不同的评分系统进行... [目的]总结肱骨髁间粉碎骨折不同入路、不同固定方法、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63例不同类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患者采用不同入路、不同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平均随访44个月(14~84个月),采用3种不同的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经鹰嘴入路、A0钢板固定技术适应证广、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经鹰嘴入路和A0钢板固定技术应作为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损伤的严重程度、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患者的配合程度对术后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 粉碎骨折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带蒂皮瓣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52
7
作者 舒衡生 张铁良 +8 位作者 宝通 阚世廉 张建国 于建华 金硕 孙杰 林枫松 崔玉杰 晓冬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评价。方法1997年6月至2005年12月,43例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男38例,女5例;年龄7~63岁,平均35岁;皮瓣面积4cm×3cm~25cm×15cm。采用9种带蒂的肌皮瓣和筋... 目的探讨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评价。方法1997年6月至2005年12月,43例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男38例,女5例;年龄7~63岁,平均35岁;皮瓣面积4cm×3cm~25cm×15cm。采用9种带蒂的肌皮瓣和筋膜皮瓣进行治疗:(1)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小腿中上1/3合并膝关节前及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2)小腿前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中段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3)带隐神经小腿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前足足底缺损1例;(4)带胫后动脉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5)小腿内侧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6)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7)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8)外踝上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9)足内侧远端带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第一跖骨头处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结果43例皮瓣中有37例术后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例皮瓣浅层坏死,5例皮瓣远端边缘少许坏死,经短期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皮瓣全部良好。结论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皮瓣种类。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锁定加压钢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5
8
作者 曹清 宝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30-931,共2页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 临床应用 内固定器材 骨折治疗 骨折固定 生物力学 失败病例 骨生理
下载PDF
“尖顶距”值与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关系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肖湘 张铁良 宝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722-724,共3页
目的验证“尖顶距(TAD)”值与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关系,并分析其它因素对该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2月,对106例接受切开复位,135°动力髋螺钉(DHS)固定且病历资料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5例,... 目的验证“尖顶距(TAD)”值与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关系,并分析其它因素对该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2月,对106例接受切开复位,135°动力髋螺钉(DHS)固定且病历资料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5例,女41例;年龄20~83岁,平均52.4岁。Evans骨折分型:Ⅱ型19例,Ⅲ型25例,Ⅳ型32例,Ⅴ型29例,R型1例。采用Singh分级评定骨的质量:其中Ⅵ级44例,Ⅴ级34例,Ⅳ级23例,Ⅲ级5例。根据Baumgaertner等提出的预测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TAD”预测值25mm分组。A组:“TAD”值<25 mm 59例,B组:“TAD”值>25 mm 47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4.5~28.0个月(平均14.45个月)随访。3例患者并发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其中“TAD”值>30 mm 15例,拉力螺钉切出1例;“TAD”值>40mm 7例,拉力螺钉切出2例(P=0.000)。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8.7岁(75~83岁),超出骨折顺利愈合的10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27.1岁(P=0.000)。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3例患者,均见于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EvansⅤ型2例和R型1例。骨折复位质量:优43例,良47例,中9例(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1例),差7例(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2例)。结论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受患者年龄、骨折类型以及骨折复位稳定性等多因素影响,但是“TAD”值越高,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危险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顶距 动力髋螺钉 切出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被引量:40
10
作者 张金利 袁天祥 +7 位作者 宝通 刘锡步 袁树强 曹清 孙杰 赵宝成 董强 张铁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 探讨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1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4例;年龄33~60岁,平均47.8岁.AO/OTA分型:41-B2.2.4型... 目的 探讨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1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4例;年龄33~60岁,平均47.8岁.AO/OTA分型:41-B2.2.4型2例,41-B3.1.2型3例,41-B3.3.2型3例,41-B3.1.2型+41-B3.3.2型2例,41-C3.3型1例.5例后外侧骨折采用膝关节Carlson后外侧入路;3例后内侧骨折采用Carlson后内侧入路;3例累及胫骨平台前、后侧及胫骨髁间嵴骨折者采用Carlson后内和(或)后外入路,辅以前侧入路行钢板螺钉内固定.关节面塌陷者采用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1.6年.全部病例均获得影像学上的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6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5~18分,平均16.7分.骨折愈合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75~96分,平均86.2分.后外侧入路5例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0°-135°,后内侧入路3例0°-130°,混合入路3例-10°-12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表现为以后侧为主时,应选择后外或后内侧手术入路,于直视下进行复位及固定,便于操作,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应用调节固定器治疗股骨髁间骨折的研究 被引量:37
11
作者 朱式仪 刘伟航 +5 位作者 李佩芳 姚树源 顾云伍 张建国 宝通 师宜健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股骨髁间骨折纵向重叠、髁间分离和远端后倾三种主要移位方式研制的调节固定器和膝功能架,经4年来30例临床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平均随访24.1月,疗效优良率为85.7%,膝活动度平均为111.4 ̄0。本装置的优越... 以股骨髁间骨折纵向重叠、髁间分离和远端后倾三种主要移位方式研制的调节固定器和膝功能架,经4年来30例临床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平均随访24.1月,疗效优良率为85.7%,膝活动度平均为111.4 ̄0。本装置的优越性:①可以多方向、多部位进行应力调节,起到骨折的牵引、撬拨和扣挤作用。②固定可靠,能有效地控制骨折的多向移位。③利用膝功能架,为病人创造了早期主动和被动活动膝关节的条件。④调节固定器只有4~6个经皮穿针眼,避免了外固定器穿针过多,伤害骨干及造成应力遮挡现象。⑤本装置可用于股骨干下1/3和腔骨上、下端骨折,也可连续应用于多个病人,起到一器多用,一器久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折 调节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辛伐他汀间断给药对去卵巢大鼠成骨作用的初步实验观察 被引量:32
12
作者 叶伟胜 于顺禄 +1 位作者 宝通 李健兵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28-432,共5页
目的了解辛伐他汀间断给药对骨形成的作用。方法7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手术组实验组,50只和假手术组对照组,20只,术后30d,两组各处死10只动物,以确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制备成功。假手术组另10只动物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实验组40... 目的了解辛伐他汀间断给药对骨形成的作用。方法7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手术组实验组,50只和假手术组对照组,20只,术后30d,两组各处死10只动物,以确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制备成功。假手术组另10只动物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实验组40只动物重新分为4组,每组各10只动物单纯去卵巢组B组;雌激素组阳性对照组C组,给予尼尔雌醇0.1mg/kg·d;钙制剂组D组,给予碳酸钙10mg+维生素D32IU/kg·d辛伐他汀组E组,服用辛伐他汀5mg/kg·d,连续给药14d,停用28d再给药14d。于术后30d通过胃肠灌注给药,3个月后取材进行骨密度测量和骨计量学测定。结果E组动物服用辛伐他汀后,骨矿含量(46±11.34)mg和骨密度值(41.8±8.38)mg/cm2明显高于B组(34±5.16mg、31.6±7.04)mg/cm2和D组P<0.05但B、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组织计量学结果显示,E组骨体积(52.18%±3.42%)、类骨质表面(44.16%±3.99%)、骨重建时间(9.91±1.09d均高于B组P<0.01;同时骨吸收表面明显增加(30.62%±3.32%,P<0.01)。结论辛伐他汀间断给药具有刺激骨形成作用,但同时也有明显的促进骨质吸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切除术 骨质疏松 绝经 酶类 辅酶 酶抑制剂 动物替代试验 骨组织形态 他汀类药物
原文传递
经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 被引量:37
13
作者 东靖明 田旭 宝通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6-540,共5页
目的评价行腓骨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尤其是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1年7月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32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Ⅳ度2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10例,均采用切开复... 目的评价行腓骨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尤其是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1年7月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32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auge—Hansen旋后外旋型Ⅳ度2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1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通过12—18个月(平均15.5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问卷调查,平均得分为90.75分,结果为优。根据Kellgren创伤性关节炎分级:0级8例,I级18例,Ⅱ级5例,Ⅲ级1例,疗效满意。结论采用腓骨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可以直接对后踝骨折进行复位与固定,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器 后外侧入路
原文传递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7
14
作者 舒衡生 张铁良 宝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1997年6月~2002年3月,对13例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跟腱等处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5cm...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1997年6月~2002年3月,对13例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跟腱等处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5cm×6cm。结果13例腓肠神经皮瓣中11例皮瓣全部成活,一期愈合。2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3个月~4年,皮瓣质地满意,有保护性感觉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即使在下肢血管条件相对较差的患者也可成活,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跟腱等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皮神经 腓肠神经逆行 岛状皮瓣 下肢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带锁髓内钉治疗526例长骨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36
15
作者 赵宝成 宝通 +1 位作者 刘林涛 张铁良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6-142,共7页
目的评价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和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4年4月至2003年9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546处(526例)。男430处(412例),女116处(114例);平均年龄36.4岁。新鲜闭合骨折432处,开放骨折38处;陈旧骨折76处... 目的评价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和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4年4月至2003年9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546处(526例)。男430处(412例),女116处(114例);平均年龄36.4岁。新鲜闭合骨折432处,开放骨折38处;陈旧骨折76处。手术利用“C”型臂或“G”型臂行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闭合复位194处,切开复位352处;扩髓485处,未扩髓61处;静力型固定539处,动力型固定7处;顺行髓内钉固定519处,逆行髓内钉固定27处。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1.6个月(9~123个月),543处骨折获得愈合,愈合率为99.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4个月。其中531处(97.2%)一期愈合,12处(2.2%)二期愈合。延迟愈合11处(2.0%),10处经动力化,1处维持外固定和制动,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不愈合4处(0.7%),1处经更换带锁髓内钉后骨折愈合;畸形愈合3处(0.5%);感染5处(0.9%);外伤性骨折2处(0.4%);内固定失败7处(1.3%),其中主钉断裂3处,远侧锁钉弯曲或退出4处。髋周异位骨化9处;桡神经轻瘫1例;肺栓塞1例。股骨或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肩、膝、髋关节功能活动优良,术后膝前痛15例,肩部疼痛6例。结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胫骨和肱骨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新鲜长骨骨折尽可能闭合复位、陈旧骨折切开复位,均采用静力固定,根据骨折部位和伤情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骨折 带锁髓内钉治疗 扩髓 股骨 闭合复位 术后 髓内钉固定 新鲜 利用 平均年龄
原文传递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与并发症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6
作者 李恩琪 袁天祥 +1 位作者 宝通 张金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092-2094,共3页
锁骨骨折是目前临床上较多见的骨折类型,统计显示其占到全身骨折构成的6%以上。对于锁骨骨折的治疗,目前临床可用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传统观念认为,对锁骨骨折采取保守治疗即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取得良好的... 锁骨骨折是目前临床上较多见的骨折类型,统计显示其占到全身骨折构成的6%以上。对于锁骨骨折的治疗,目前临床可用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传统观念认为,对锁骨骨折采取保守治疗即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取得良好的功能恢复。但最新的研究显示,成人锁骨骨折经保守治疗有部分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和部分肩关节功能受损,并相当一部分患者出现畸形愈合,影响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手术治疗 手术并发症
原文传递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4
17
作者 宝通 张铁良 +2 位作者 舒衡生 张建国 于建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自1998年6月~2000年12月,对8例小腿下1/3、踝关节周围及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其中3例皮瓣的血管筋膜蒂上保留1.5cm...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自1998年6月~2000年12月,对8例小腿下1/3、踝关节周围及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其中3例皮瓣的血管筋膜蒂上保留1.5cm宽的皮桥,作为切开隧道的顶部,这样可避免皮瓣蒂经皮下隧道时血管受压。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6cm×5cm,平均9cm×6.3cm。结果7例全部成活,1例部分坏死,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满意。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取材方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即使下肢受区皮肤血运条件差的患者也可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修复术 软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后踝骨折分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8
作者 何锦泉 信龙 +1 位作者 宝通 辛景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863-870,共8页
后踝在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与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后踝骨折约占踝关节损伤的7%~44%。研究显示,当踝关节骨折累及后踝时,其治疗效果通常不能令人满意,骨折复位不良可导致畸形愈合、疼痛和活动受限等并发症,症状明显者还需行截骨... 后踝在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与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后踝骨折约占踝关节损伤的7%~44%。研究显示,当踝关节骨折累及后踝时,其治疗效果通常不能令人满意,骨折复位不良可导致畸形愈合、疼痛和活动受限等并发症,症状明显者还需行截骨矫形手术。Haraguchi等将后踝骨折分为三型:Ⅰ型,后外斜型;Ⅱ型,内侧延伸型;Ⅲ型,小壳型(小片剥脱型)。Mangnus等认为可将后踝骨折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后外型和后内型。Bartonícek等在CT扫描和三维重建的基础上,根据骨块位置、形状、大小和胫骨腓切迹完整性等因素,将后踝骨折分为四型:Ⅰ型,切迹外骨折;Ⅱ型,后外侧骨折;Ⅲ型,后踝两部分骨折;Ⅳ型,后外侧大三角形骨折。后踝骨折的形态在个体间差异较大,目前尚没有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分型方法能够充分体现骨折的受伤机制和损伤程度,并对治疗有指导意义。骨折块的大小仍然是决定后踝骨折是否需行内固定术的重要因素,患者伤后应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以了解踝关节骨折、脱位和韧带损伤等情况,同时通过CT及三维重建对后踝骨折块的形态、大小、移位程度等进行详细地术前评估和计划,确定适宜的手术入路,如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或后外侧与后内侧联合入路,并根据骨折块的大小选择螺钉或钢板内固定,以达到后踝骨折解剖复位、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以及胫距关节和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骨折分型 治疗效果 踝关节损伤 后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踝关节骨折 截骨矫形手术
原文传递
微创经皮钢板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33
19
作者 董强 宝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而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具有显著...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而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预后Johner-Wruhs评分的优良率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不仅符合生物力学的内固定原则,还最大程度的保护了骨折部位的局部血运功能,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中下段骨折
原文传递
重度开放性Pilon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32
20
作者 曾宪铁 庞贵根 +4 位作者 宝通 梅晓龙 孙翔 王佳 贾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92-1196,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开放性Pilon骨折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选择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03年4月至2008年7月收治开放性Pilon骨折患者21例,骨折按AO/OTA分类,均为C型,C2型17例,C3型4例;软组织损伤程度按照Gustilo标准,Ⅱ度18例,ⅢA... 目的探讨重度开放性Pilon骨折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选择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03年4月至2008年7月收治开放性Pilon骨折患者21例,骨折按AO/OTA分类,均为C型,C2型17例,C3型4例;软组织损伤程度按照Gustilo标准,Ⅱ度18例,ⅢA度2例,ⅢB度1例。根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及受伤时间的不同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GustiloⅡ度C2型16例,GustiloⅡ度C3型2例,GustilomA度C2型1例,采用创面清创胫骨有限内固定结合支架外固定术;GustilomA度C3型1例,GustiloⅢB度C3型1例,采用创面清创跟骨牵引、延期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6-48个月的随访,平均24个月。骨折复位情况影像学评估结果(Burwell—Charnley标准):解剖复位6例,复位~般14例,复位差1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2.5-11个月,平均4.7个月,其中骨折延迟愈合2例,延迟愈合率9.5%。创面皮肤浅表坏死2例,浅表感染2例,深部感染1例,感染率14.3%。早期出现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8例,发生率38.1%。按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外科分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评分为66-94分,平均8512分。主要并发症包括皮肤、软组织坏死、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结论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要根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及受伤时间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正确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骨与软组织血运的保护是治疗关键。严格的清创、合理应用抗生素、酌情植骨、适时的功能锻炼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研究Ⅳ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