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LAIR影像组学模型鉴别H3K27改变弥漫中线胶质瘤与胶质母细胞瘤
1
作者 梁寿衡 +1 位作者 王敏阳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影像组学模型鉴别H3K27改变弥漫中线胶质瘤(a-DMG)与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a-DMG和63例GBM患者资料,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两名神经影像专业放... 目的探讨基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影像组学模型鉴别H3K27改变弥漫中线胶质瘤(a-DMG)与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a-DMG和63例GBM患者资料,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两名神经影像专业放射科医师勾画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I),利用3D-Slicer软件提取FLAIR序列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进行特征选择,根据特征回归系数计算Rad评分。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Rad评分的诊断效能。结果a-DMG和GBM患者的平均年龄、肿瘤位置和在Rad评分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DMG和GBM基于FLAIR序列的11个组学特征Rad评分分别为0.898±0.229和0.558±0.189。Rad评分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896和0.829,敏感度分别为84.4%和78.6%,特异度分别为74.2%和83.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2.6%和78.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7%和83.3%,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3%和81.3%。结论基于FLAIR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可以用于鉴别a-DMG和GBM,并有望在中线区高级胶质瘤中预测H3K27突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K27 弥漫中线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 影像组学
原发性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MRI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肖刚 胡玉川 +3 位作者 王圣中 崔光彬 南海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41-946,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PMLBCL)的临床及MRI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21年1月唐都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1例PMLBCL的临床及MRI资料,包括肿瘤大小、形态、信号均匀性、瘤旁囊肿等形态学参...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PMLBCL)的临床及MRI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21年1月唐都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1例PMLBCL的临床及MRI资料,包括肿瘤大小、形态、信号均匀性、瘤旁囊肿等形态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评估MRI特征与PMLBCL分子分型及Ann Arbor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PMLBCL病灶大小7.1~19.0 cm,平均(12.3±2.9)cm。26例(83.9%)肿瘤形态不规则;27例(87.1%)信号不均匀,出现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坏死区,部分坏死区边缘清楚;11例(35.5%)伴发瘤旁囊肿。肿瘤侵犯肺组织21例(67.7%)、心包18例(58.1%)、血管17例(54.8%)、胸壁7例(22.6%)、膈神经6例(19.4%)。肿瘤ADC值为(0.495~0.889)×10^(−3)mm^(2)/s,平均(0.715±0.109)×10^(−3)mm^(2)/s。非生发中心型PMLBCL的ADC值显著小于生发中心型(t=2.905,P<0.001),晚期PMLBCL肿瘤大小明显大于早期(t=0.435,P=0.027)。结论PMLBCL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其ADC值在不同分子分型、肿瘤大小在不同临床分期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小脑幕上下H3K27M改变弥漫中线胶质瘤临床及影像分析
3
作者 梁寿衡 +1 位作者 王敏阳 崔光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幕上下H3K27M改变弥漫中线胶质瘤(A-DMG)临床及磁共振(MRI)征象差异。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A-DMG的术前MRI和临床资料。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和KPS评分。MRI资料包括常规MRI特征和弥散加权成像(DWI)。... 目的探讨小脑幕上下H3K27M改变弥漫中线胶质瘤(A-DMG)临床及磁共振(MRI)征象差异。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5例A-DMG的术前MRI和临床资料。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和KPS评分。MRI资料包括常规MRI特征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年龄、肿瘤位置、T2-FLAIR错配征、囊变、出血、瘤周水肿、肿瘤边缘清晰度、室管膜侵犯、强化程度、强化占比、rADC、水肿最大径、.坏死最大径在幕上和幕下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临床症状、KPS评分、有无坏死、坏死占比、强化模式、强化边缘清晰度在在幕上和幕下组中无统计学差异。肿瘤位于幕下时,内部信号均匀,缺乏囊变、坏死和出血,T2-FLAIR错配征多见;肿瘤边缘清晰,无瘤周水肿或范围较小;肿瘤强化程度较轻,呈点线状、环状或混合强化模式,强化区域范围小于肿瘤全部体积50%。结论幕上与幕下A-DMG的年龄及MRI征象存在差异,鉴别诊断时需要考虑肿瘤所在脑区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 K27M改变 弥漫中线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ADC值定量鉴别胸腺上皮性肿瘤与胸腺淋巴瘤
4
作者 兰江涛 +3 位作者 张杰 胡玉川 张振显 张贝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3年第6期408-414,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胸腺上皮性肿瘤和胸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胸腺瘤、17例胸腺癌和25例胸腺淋巴瘤的DWI及临床资料。在肿瘤最大层面测...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胸腺上皮性肿瘤和胸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胸腺瘤、17例胸腺癌和25例胸腺淋巴瘤的DWI及临床资料。在肿瘤最大层面测定肿瘤的相对最低ADC值(ADCmin)和全域ADC值(ADCtotal)。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三组间ADCmin与ADCtotal值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参数对胸腺瘤、胸腺癌和胸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胸腺瘤、胸腺癌和胸腺淋巴瘤的ADCmin(1.39×10^(-3)mm^(2)/s、0.94×10^(-3)mm^(2)/s及0.76×10^(-3)mm^(2)/s)和ADCtotal(1.51×10^(-3)mm^(2)/s、1.21×10^(-3)mm^(2)/s及0.60×10^(-3)mm^(2)/s)值在三组间总体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除ADCtotal在胸腺瘤和胸腺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6),ADCmin与ADCtotal值在不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ADCmin和ADCtotal值鉴别胸腺瘤与胸腺淋巴瘤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和截断值分别为0.898、89.6%、72.0%、0.97×10^(-3)mm^(2)/s及0.968、97.9%、84.0%、0.94×10^(-3)mm^(2)/s;在鉴别胸腺癌与胸腺淋巴瘤上,AUC、敏感度、特异度和截断值分别为0.694、64.7%、68.0%、0.92×10^(-3)mm^(2)/s及0.925、94.1%、84.0%、0.93×10^(-3)mm^(2)/s。结论胸腺瘤、胸腺癌和胸腺淋巴瘤的ADCmin值和ADCtotal值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ADC定量对鉴别胸腺上皮性肿瘤和胸腺淋巴瘤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胸腺淋巴瘤 胸腺癌 胸腺瘤
下载PDF
胸腺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MRI特征分析
5
作者 肖刚 王圣中 +2 位作者 胡玉川 崔光彬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23-1528,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腺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MRI特征,提高其MRI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13年11月-2021年7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胸腺MALT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例,女16例;年龄29~68岁,平均(46.5±12.3)... 目的:探讨胸腺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MRI特征,提高其MRI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13年11月-2021年7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胸腺MALT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例,女16例;年龄29~68岁,平均(46.5±12.3)岁。患者均行胸部MRI平扫及DWI检查,11例同时行动态增强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独立观察和分析肿瘤的大小、形态、均匀性、囊变程度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等MRI特征,并对两位医师的评估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肿瘤最大径2.3~13.9 cm,平均(7.0±3.2)cm。3例(15.8%)体积较小的肿瘤形态规则;16例(84.2%)肿瘤形态不规则,呈长梭形或箭头状。19例肿瘤边界均较清晰,未见瘤周水肿。2例(10.5%)较小肿瘤信号均匀;17例(89.5%)肿瘤信号不均匀,伴有不同程度囊性变,其中轻度囊变4例(21.1%)、明显囊变13例(68.4%)。11例行MRI增强扫描,肿瘤均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周围伴有肿大淋巴结者3例(15.8%),其中2例淋巴结呈囊性变。肿瘤侵犯心包2例(10.5%);19例肿瘤均未见血管包绕、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胸膜或心包转移瘤等。肿瘤实性区域在DWI上呈高信号(高于同层面胸大肌的信号),ADC值为1.01×10^(-3)~1.97×10^(-3) mm^(2)/s,平均(1.76±0.31)×10^(-3) mm^(2)/s。结论:胸腺MALT淋巴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恶性程度较低,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内多伴有不同程度囊性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淋巴瘤 B细胞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