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1
作者 祁和平 马伊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25期112-115,共4页
“美国文学”课程是高校英语类专业高年级的核心课程,寓西方意识形态和主流话语于各类文学作品之中,是学生直接接触西方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之一。“美国文学”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 “美国文学”课程是高校英语类专业高年级的核心课程,寓西方意识形态和主流话语于各类文学作品之中,是学生直接接触西方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之一。“美国文学”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结合“美国文学”课程内容及其特点,挖掘思政元素,从品德修养、批判性思辨和文化自信三个方面实施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综合使用文本细读法、项目教学法和对比式教学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将显性的文学知识与隐性的课程思政有机结合,以实现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批判性思维和本土文化精神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式教育 美国文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多丽丝·莱辛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以《幸存者回忆录》为例
2
作者 马伊林 张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0-94,共5页
多丽丝·莱辛在其科幻小说《幸存者回忆录》中,通过一个中年女性主人公的视角,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和女性问题进行了敏锐的审视。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作为支撑,探讨莱辛在《幸存者回忆录》中对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女性与自... 多丽丝·莱辛在其科幻小说《幸存者回忆录》中,通过一个中年女性主人公的视角,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和女性问题进行了敏锐的审视。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作为支撑,探讨莱辛在《幸存者回忆录》中对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女性与自然这三组关系及其未来愿景的思虑,旨在凸显莱辛在该小说中所体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莱辛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有望为解决当代社会中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缓解激化的性别矛盾提供一个参照,同时也预设了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关涉的生态要义和性别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幸存者回忆录》 生态女性主义
下载PDF
《孤独的割麦女》:一个充满帝国话语与反帝国话语张力的文本 被引量:2
3
作者 马伊林 王小博 《科学.经济.社会》 2018年第4期100-108,共9页
学界对威廉·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割麦女》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美学、风格等纯艺术角度的分析上,这虽维持了其自律性审美的前提,却排斥了它与同时代话语复杂交织的可能。本文结合旅游凝视、后殖民主义等研究方法,试图分析诗人的凝视... 学界对威廉·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割麦女》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美学、风格等纯艺术角度的分析上,这虽维持了其自律性审美的前提,却排斥了它与同时代话语复杂交织的可能。本文结合旅游凝视、后殖民主义等研究方法,试图分析诗人的凝视行为与割麦女吟唱行为的交锋以及歌声中的战争与文化冲突,在揭示殖民话语与抗争性指涉的张力基础上,亦可展现浪漫主义诗人同帝国政治的矛盾纠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华兹华斯 《孤独的割麦女》 帝国话语 矛盾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野草在歌唱》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士虎 马伊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86-88,共3页
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女性的关怀。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支撑,采用"环境"与"性别"双重视角,重新审视《野草在歌唱》中人与自然、两性之间以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解读... 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女性的关怀。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支撑,采用"环境"与"性别"双重视角,重新审视《野草在歌唱》中人与自然、两性之间以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解读出莱辛对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性平等共存局面的期盼,希望这一解读能对人类构建和谐社会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在歌唱》 生态女性主义 和谐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性的碰撞——论《瓦解》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5
作者 马伊林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6期53-56,共4页
《瓦解》是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成名之作。作品客观真实地展现出英国殖民主义者入侵尼日利亚前后,伊博人的传统生活图景和社会的翻天巨变。英国殖民者以文化霸权入侵伊博土地,不可避免地与伊博传统文化发生冲突,伊博人坚... 《瓦解》是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成名之作。作品客观真实地展现出英国殖民主义者入侵尼日利亚前后,伊博人的传统生活图景和社会的翻天巨变。英国殖民者以文化霸权入侵伊博土地,不可避免地与伊博传统文化发生冲突,伊博人坚守传统文化,但终究无法抵挡现代性的入侵,外来文化在伊博社会取得胜利。但作者不仅描写了文化冲突的现实,作品中还能看出作者在文化冲突中追求文化共存的理想,现代化的到来,意味着一切都需要重新界定,唯有勇于回顾自己历经曲折和坎坷的民族,才能在现代性的洪流中立足,勇敢地面对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解 钦努阿·阿契贝 文化冲突 文化融合
下载PDF
作者研究的理论阐释与方法指南——评析刁克利的《作者》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伊林 《写作》 2021年第2期43-47,共5页
作者在文学世界中的地位不言自明,作者研究有必要成为文学研究的核心话题之一。刁克利的《作者》一书,不仅溯源了作者在西方文学进程中从中心到边缘到消解及其后续被重构的过程,而且还以巴尔特的《作者之死》和福柯的《作者是什么》两... 作者在文学世界中的地位不言自明,作者研究有必要成为文学研究的核心话题之一。刁克利的《作者》一书,不仅溯源了作者在西方文学进程中从中心到边缘到消解及其后续被重构的过程,而且还以巴尔特的《作者之死》和福柯的《作者是什么》两篇经典文论为案例,回应了学界对作者之死与作者再生的争论。最后还对当前作者研究困境进行突围,并提出了作者生态研究等批评理论及作者研究的最新趋势。作为国内学者专论西方作者研究的著作,《作者》扎实系统的研究脉络和富有洞见的讨论,有望进一步推动国内学界关于作者研究和文学研究的纵深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刁克利 《作者》 作者研究 文学理论
下载PDF
T.E.休姆与意象派诗歌运动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士虎 马伊林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9-83,共5页
T.E.休姆的诗学理念和诗歌创作对发轫期的意象派有着独特贡献,其倡导的"语言干练"、"用词准确"、"意象新颖"、"自由韵律"等诗学观为意象派诗歌运动指明了方向;而"反浪漫主义思想"作... T.E.休姆的诗学理念和诗歌创作对发轫期的意象派有着独特贡献,其倡导的"语言干练"、"用词准确"、"意象新颖"、"自由韵律"等诗学观为意象派诗歌运动指明了方向;而"反浪漫主义思想"作为意象派的"根本立场",至今仍被津津乐道。因此,用"《秋》意无限"来形容其对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影响,再恰当不过。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局限性也一览无余。意象的"客观与精准"以及语言的"具体"等让意象派诗歌失去了"朦胧之美";他反对"宏大主题"的理念也束缚了诗人的创作。这或多或少地为意象派诗歌走向没落埋下祸根,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其只能"昙花一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休姆 诗学观 意象派诗歌运动 兴衰
下载PDF
构建理想的伊甸园——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玛拉和丹恩历险记》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士虎 马伊林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7期153-155,共3页
多丽丝·莱辛的《玛拉和丹恩历险记》讲述了玛拉和丹恩一路冒险去寻找北方伊甸园的故事。在此,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作为支撑,采用"环境"和"女性"双重视角,重新审视《玛拉和丹恩历险记》中人与自然、两性之间以... 多丽丝·莱辛的《玛拉和丹恩历险记》讲述了玛拉和丹恩一路冒险去寻找北方伊甸园的故事。在此,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作为支撑,采用"环境"和"女性"双重视角,重新审视《玛拉和丹恩历险记》中人与自然、两性之间以及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指明玛拉和丹恩的冒险之旅就是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二元对立的瓦解之旅,凸显莱辛对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性之间和谐共存局面的期盼,同时希望这一解读能对现代社会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拉和丹恩 生态女性主义 消解二元对立 和谐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中国文学的外译、传播与接受——以友情主题的唐诗的英译为例
9
作者 张陶永 马伊林 《现代英语》 2022年第1期94-97,共4页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中国文学成为“中国故事”的来源之一。现如今,在“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的历史与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它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国家软实力的竞争以及世界文学格局的角力。然而,中国文学在海外传播不如... 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中国文学成为“中国故事”的来源之一。现如今,在“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的历史与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它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国家软实力的竞争以及世界文学格局的角力。然而,中国文学在海外传播不如预期已经成为既定事实。鉴于此,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便成为跨文化传播领域的重要使命。文章以友情主题的唐诗为例,基于该主题的英译现状,分析其中的症结所在,提出中国文学译介和跨文化传播的可行性进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外译 跨文化传播
原文传递
中国的威廉·华兹华斯研究
10
作者 马伊林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74-80,共7页
中国的威廉·华兹华斯研究始于1900年,历经1900~1949年的开拓期、1949~1978年停滞期和1978年后复苏期的初始阶段,自1991年后走向成熟。成熟阶段,尤其是21世纪以来,研究成果颇丰。受西方理论思潮和西方学界研究范式的影响,研究呈多... 中国的威廉·华兹华斯研究始于1900年,历经1900~1949年的开拓期、1949~1978年停滞期和1978年后复苏期的初始阶段,自1991年后走向成熟。成熟阶段,尤其是21世纪以来,研究成果颇丰。受西方理论思潮和西方学界研究范式的影响,研究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但低水平重复、理论生搬硬套、整体研究缺失等现象也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华兹华斯 述评 中国
下载PDF
古典主义诗歌的“复兴”及其“特殊武器”——从《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管窥休姆的诗学观
11
作者 杨士虎 马伊林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22-27,共6页
托马斯·厄内斯特·休姆是英美现代派诗歌运动的重要奠基者,但由于学术界对其思想体系特别是诗学观认识不足等原因,致使休姆未能享有其应有的"先锋地位"。休姆的诗学文论中影响最大的要属《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因... 托马斯·厄内斯特·休姆是英美现代派诗歌运动的重要奠基者,但由于学术界对其思想体系特别是诗学观认识不足等原因,致使休姆未能享有其应有的"先锋地位"。休姆的诗学文论中影响最大的要属《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因为这篇文章暗含休姆主要的诗学思想。因而,解析休姆在这篇文章中所阐明的诗学观:一方面,他预言了古典主义诗歌的复兴,并表明其必要性与可能性;另一方面,他还阐明了"联想"这一古典主义诗歌复兴的"特殊武器",优于"想象"的原因。笔者希望这一解读有助于宏观把握休姆的诗学观,对确立其在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中之先锋地位亦极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厄内斯特·休姆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 诗学观 现代主义诗歌运动
下载PDF
艾略特的“传统观”与现代文学批评
12
作者 马伊林 张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23-128,共6页
以T.S.艾略特的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为基础,尝试管窥艾略特独具一格的见解:"传统观"分析"陌生化"、"互文性"、"重复理论"、"影响的焦虑"等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与"传统观"... 以T.S.艾略特的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为基础,尝试管窥艾略特独具一格的见解:"传统观"分析"陌生化"、"互文性"、"重复理论"、"影响的焦虑"等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与"传统观"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解读不仅拓展了艾略特"传统观"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证实了艾略特"传统观"具有极强的先锋性与预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传统观 现代文学批评
下载PDF
凯特的自我发现之旅——荣格原型视角下的《天黑前的夏天》
13
作者 杨士虎 马伊林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4-27,96,共5页
多丽丝·莱辛的《天黑前的夏天》讲述了中年妇女凯特通过夏日旅程重新发现自我的故事。用荣格的人格面具原型、阴影原型和自性原型理论,分析了凯特解脱困境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潜藏危机阶段、对抗危机阶段和内省阶段,并对现代... 多丽丝·莱辛的《天黑前的夏天》讲述了中年妇女凯特通过夏日旅程重新发现自我的故事。用荣格的人格面具原型、阴影原型和自性原型理论,分析了凯特解脱困境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潜藏危机阶段、对抗危机阶段和内省阶段,并对现代妇女凯特的命运进行了反思,进而揭示了多丽丝·莱辛在该小说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凯特 人格面具 女性主义
下载PDF
威廉·华兹华斯女性观之再审视——从《序曲》的性别审美及其在实践中对女性作家和女性读者的态度谈起
14
作者 马伊林 齐品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2-78,共7页
国内外既有评论较多地对威廉·华兹华斯的女性观持“一刀切”之态,认为其是女性代言人,抑或是男权捍卫者。结合《序曲》以及埃德蒙·伯克的美学理论等文本及其现实生活境况重新审视,发现威廉·华兹华斯既在审美体验中同时... 国内外既有评论较多地对威廉·华兹华斯的女性观持“一刀切”之态,认为其是女性代言人,抑或是男权捍卫者。结合《序曲》以及埃德蒙·伯克的美学理论等文本及其现实生活境况重新审视,发现威廉·华兹华斯既在审美体验中同时肯定女性气质的“秀丽”与男性经验的“崇高”的双重审美,又在实际生活中认可女性具有同男性一致的创作价值和鉴赏能力。威廉·华兹华斯对女性的果敢思考和有效行动超越了浪漫主义时期的主流话语的禁锢,同时也预设了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关涉的性别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华兹华斯 女性观 平等
下载PDF
穷山乡变成幸福庄--布楞沟脱贫纪实
15
作者 谢汉卿 马伊林 张昕昕 《中国穆斯林》 CSSCI 2021年第2期61-67,共7页
金凤凰展开花翅膀,驮来了五彩的霞光,我站在总书记走过的地方,阵阵暖流心中激荡。亲切的话语,微笑的脸庞,谆谆的嘱托响耳旁,世世代代谁曾想,穷山乡变成幸福庄,山间的大道已通畅,民族团结架起了连心的桥梁。校园里歌声朗,幸福的花儿漫山... 金凤凰展开花翅膀,驮来了五彩的霞光,我站在总书记走过的地方,阵阵暖流心中激荡。亲切的话语,微笑的脸庞,谆谆的嘱托响耳旁,世世代代谁曾想,穷山乡变成幸福庄,山间的大道已通畅,民族团结架起了连心的桥梁。校园里歌声朗,幸福的花儿漫山岗,新农村披彩妆,布楞沟今天变了模样……--选自花儿歌舞剧《布楞沟的春天》唱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凤凰 花儿 歌舞剧 幸福 民族团结
原文传递
偃师二里头遗址北早期夯土城垣遗址勘探报告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承信 马虎信 +3 位作者 海孟亮 马建春 马伊林 严辉 《洛阳考古》 2019年第2期3-7,28,共6页
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洛阳邙山陵墓群”东区文物保护范围内南部区域的古代墓冢进行了钻探调查,发现一条东西向的长约770、宽10米的早期夯土城垣,及大量的夯土基址、灰坑、沟、道路、砖基等遗迹,对比文献记载... 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洛阳邙山陵墓群”东区文物保护范围内南部区域的古代墓冢进行了钻探调查,发现一条东西向的长约770、宽10米的早期夯土城垣,及大量的夯土基址、灰坑、沟、道路、砖基等遗迹,对比文献记载分析,该城垣遗址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东圉”,东汉、西晋时期的“圉乡”,但也不能排除该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可能会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师二里头遗址 早期夯土城垣 东圉 圉乡
原文传递
“洛阳邙山陵墓群”东区古墓冢调查勘探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虎信(图) 马伊林(图) 严辉 《洛阳考古》 2020年第1期3-13,F0002,共12页
2012年10月2日至2013年2月2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偃师市文物旅游局有关"邙山陵墓群"东区文物保护范围调整工作,对"洛阳邙山陵墓群"东区文物保护范围内南部的古代墓冢进行了钻探调查。共勘探古墓冢22座,新... 2012年10月2日至2013年2月2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偃师市文物旅游局有关"邙山陵墓群"东区文物保护范围调整工作,对"洛阳邙山陵墓群"东区文物保护范围内南部的古代墓冢进行了钻探调查。共勘探古墓冢22座,新发现夷平墓5座,查明了它们的准确位置、性质内涵和文物保存状况,推测其年代均为东汉时期。另发现了保存较完整的汉代墓园遗址2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邙山陵墓群 古墓冢 东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