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罗比詹计划始末
1
作者 马丹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9,共8页
比罗比詹计划是20世纪20年代苏联政府提出的在远东地区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计划,目的是转移犹太人对巴勒斯坦的热情,解决苏联国内犹太问题并加强苏联在远东的现实存在。但是,尽管有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国外犹太组织的帮助,这一计划的实施效... 比罗比詹计划是20世纪20年代苏联政府提出的在远东地区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计划,目的是转移犹太人对巴勒斯坦的热情,解决苏联国内犹太问题并加强苏联在远东的现实存在。但是,尽管有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国外犹太组织的帮助,这一计划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未能实现预期目的。恶劣的生存条件、敏感的地理位置使比罗比詹很难吸引并留住犹太移民,政府准备不足和政策多变也使该计划屡屡受挫。本文研究比罗比詹计划的由来、实施情况及失败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该计划做一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罗比詹计划 犹太人 苏联政府 农业定居
下载PDF
纳粹德国对欧洲犹太文化财产的劫掠
2
作者 马丹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39,共10页
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实施了全方位的灭绝政策,不仅致力于从肉体上消灭犹太人,还从精神上消灭犹太文化。为此,纳粹在迫害犹太知识分子和文化界人士的同时,劫掠、破坏了成千上万个犹太会堂﹑图书馆﹑档案馆、艺术画廊等公共、私人文化... 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实施了全方位的灭绝政策,不仅致力于从肉体上消灭犹太人,还从精神上消灭犹太文化。为此,纳粹在迫害犹太知识分子和文化界人士的同时,劫掠、破坏了成千上万个犹太会堂﹑图书馆﹑档案馆、艺术画廊等公共、私人文化机构。纳粹对犹太文化的破坏不仅导致欧洲犹太文化中心的毁灭,促使其向美国和以色列转移,还对犹太社会乃至欧洲非犹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文化角度考察纳粹德国对欧洲犹太文化财产的劫掠,分析纳粹劫掠犹太文化财产的动因,探讨纳粹文化劫掠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关注犹太社会为拯救犹太文化财产所付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粹德国 文化财产 犹太书籍 罗森博格特别行动队
原文传递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犹太人的职业转型
3
作者 马丹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22,共13页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犹太人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后,犹太人获得了法律上的平等公民权,但政府的有关社会政策却又使犹太人成为所谓的“被剥夺权利者”。他们不仅丧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犹太人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领域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后,犹太人获得了法律上的平等公民权,但政府的有关社会政策却又使犹太人成为所谓的“被剥夺权利者”。他们不仅丧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且在教育、医疗、福利等诸多方面遭受歧视性待遇。为了摆脱生存困境、恢复公民权利,犹太人积极向劳动阶级靠拢,投身于诸如工业、农业、手工业等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行业,努力实现职业转型。对犹太人来说,这种职业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们必须放弃原本擅长的例如商业之类的行业,涉足极为陌生的行业。20世纪20—30年代既是苏联犹太人在政治领域大放异彩的时期,也是他们对苏联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考察这个时期苏联犹太人的职业转型,有助于说明同一历史时期苏联经济政策和民族政策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犹太人 “被剥夺权利者” 外国犹太慈善组织 职业转型
原文传递
哈西德运动在东欧兴盛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丹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5-199,共5页
哈西德运动是近代犹太教历史上最突出最持久的宗教运动。它兴起于18世纪中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席卷东欧大地,将半数以上的东欧犹太人囊括到自己的阵营里。该运动之所以能吸引人们的注意,不仅因为它空前绝后的传播速度,还因为它强... 哈西德运动是近代犹太教历史上最突出最持久的宗教运动。它兴起于18世纪中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席卷东欧大地,将半数以上的东欧犹太人囊括到自己的阵营里。该运动之所以能吸引人们的注意,不仅因为它空前绝后的传播速度,还因为它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本文主要从传播方式、领袖魅力和人文关怀等几个方面探讨这一运动在东欧兴盛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西德运动 犹太人 柴迪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