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余X10-2区块点坝储层构型刻画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程 李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0-43,125,共4页
点坝是曲流河沉积的主体,点坝内部构型的描述是曲流河研究的重点。以A.D.Miall的层次界面分析法为指导,对扶余X10-2区块曲流河点坝砂体内部建筑结构进行刻画。曲流河点坝单砂体构型刻画研究为油藏分析建立更为精确的三维地质模型,形成... 点坝是曲流河沉积的主体,点坝内部构型的描述是曲流河研究的重点。以A.D.Miall的层次界面分析法为指导,对扶余X10-2区块曲流河点坝砂体内部建筑结构进行刻画。曲流河点坝单砂体构型刻画研究为油藏分析建立更为精确的三维地质模型,形成对剩余油富集规律的新认识,为更准确查找剩余油分布提供了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 砂体构型 曲流河 单砂体 点坝 扶余X10-2区块
下载PDF
涠洲11-X油田水淹层地质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陈建 杨朝强 +2 位作者 李凤霞 陈杨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10,共6页
在涠洲11-X油田开发的过程中,随着水淹程度的不断加大,油藏的储层物性、孔隙结构以及黏土矿物含量等储层微观特征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水淹油层的识别和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开展不同驱替倍数... 在涠洲11-X油田开发的过程中,随着水淹程度的不断加大,油藏的储层物性、孔隙结构以及黏土矿物含量等储层微观特征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水淹油层的识别和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开展不同驱替倍数的岩心驱替实验,开展水驱前后储层特征参数对比,以此明确水淹前后储层的变化规律和影响水淹层地质特征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注水油田中水淹层储层参数变化主要是由开发过程中地层水与注入水相互作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地层微粒的迁移和黏土矿物的变化,并伴随着地下液流对微粒的冲刷,产生分散、迁移现象,从而造成储层物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层 驱替实验 储层物性 孔隙结构 黏土矿物
下载PDF
乌石凹陷东区流沙港组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发育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袁凌荣 孔令辉 +3 位作者 商建霞 刘东华 侍文芳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6期33-37,共5页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X射线分析等手段,对乌石凹陷东区流沙港组二段和三段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石凹陷东区流沙港组二段和三段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纵向上发育4类次生孔隙发育带。Ⅰ类次生孔隙发育带...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和X射线分析等手段,对乌石凹陷东区流沙港组二段和三段成岩作用及次生孔隙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石凹陷东区流沙港组二段和三段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纵向上发育4类次生孔隙发育带。Ⅰ类次生孔隙发育带压实作用相对较弱,以原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起次要作用。Ⅱ、Ⅲ、Ⅳ类次生孔隙发育带随着压实作用的加强,原生孔隙逐渐减少,次生孔隙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物性。尤其是Ⅱ次类生孔隙带,胶结作用相对较弱,次生孔隙最为发育,且与生油层相邻,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东区 流沙港组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发育带
下载PDF
乌石凹陷主干断层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4
作者 袁凌荣 孔令辉 +3 位作者 曾晓华 商建霞 刘东华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10,共6页
采用断层落差和断层活动速率两种方法,对乌石凹陷主干断层活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石凹陷主干断层活动始于古近纪流二期,且断层活动强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至新近纪角尾期,断层活动基本停止。据此,结合生排烃期、生烃量和生烃门限... 采用断层落差和断层活动速率两种方法,对乌石凹陷主干断层活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石凹陷主干断层活动始于古近纪流二期,且断层活动强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至新近纪角尾期,断层活动基本停止。据此,结合生排烃期、生烃量和生烃门限,最终确定:古近纪—新近纪下洋期,7号断层、WS21-1南断层、NW向走滑断层和WS16-1断层具有良好的输导性,可在流一段—下洋组形成储量规模相对较小的油气藏;新近纪下洋期后,所有断层活动停止,不具有输导性,可在流二段形成储量规模较大的自生自储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 断层活动 垂向输导 油气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