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三叠纪生物地层研究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邹光富
毛琼
陈永明
饶荣标
-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
-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6-395,i0007-i0008,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0272012)
1:25万聂拉木县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成果。
-
文摘
本文对珠穆朗玛峰地区三叠系地层中的生物地层层序、古生物化石的产出状态、组合面貌和发育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自下而上将区内三叠系划分出19个生物化石组合(带)。这些生物化石组合(带)分别是1Oceraslatilobatum—Anchignathodotusparvus组合;2Ophicerassakuntala—Isarcicellaisarcica组合;3Gyronitespsilo-gyrus—Claraiaaurita—Neospathoduscristagalli组合;4Owenites—Neospathoduswaageni组合;5Procarnitesxizan-gensis—Neogondolellamilleri组合;6Neospathodustimorensis带;7Japonitesmangus—Neogondolellaregale组合;8Anacrochordicerasnodosus—Tulongospiriferstracheyi组合;9Paracertitestrinodosus—Neogondolellaconstricata组合;01Protrachycerasladinum—Daonellaindica—Neogondolellaexcelsa组合;11Indonesitesdieneri—Lilanginanobilis组合;21Haplotropites—Epigondolelladiebeli组合;31Parahaueritesacutus—Halobia—Neogondolellapolygnathiformis组合;41Nodotibetitesnodosus—Epigondolellaabneptis组合;15Griesbachites—Guembilites组合;61Indojuwavitesangu-latus—Epigondolellamultidentata—Himalayasaurstibetensis组合71Cyrtopleuritesbicrenatus带;18Pinacocerasmetter-nichi—Himavatitescolumbianus组合;91Tulongocardiumpluriraditum—Palaeocarditamansuyi组合。据此厘定了该区三叠系下统、中统和上统的界线。珠穆朗玛峰地区三叠系生物化石组合带的重新建立,提高了该区三叠系生物地层的研究程度,为开展青藏高原地区及其与全球的三叠系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
关键词
三叠系
生物地层层序
生物化石组合带
珠穆朗玛峰地区
西藏南部
-
Keywords
Triassic
Biostratigraphic sequence
fossil assemblage zones
Qomolongma area
southern Xizang (Tibet).
-
分类号
P534.5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论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冈瓦纳古大陆的北界
被引量:6
- 2
-
-
作者
饶荣标
-
机构
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
出处
《四川地质学报》
1989年第1期18-26,共9页
-
文摘
冈瓦纳古大陆的北界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作者根据现有资料,从地层古生物,古气候、岩石构造组合、岩石化学、航磁及古地磁诸方面的证据,提出云岭—无量山构造区是冈瓦纳古大陆的组成部份,金沙江构造带是冈瓦纳古大陆的北界,并论证了这里是古特提斯大洋位置所在。
-
关键词
冈瓦纳古大陆
特提斯
构造区
北界
构造域
古地磁研究
岩石构造
蛇绿岩带
复理石
基性
-
分类号
P5
[天文地球—地质学]
-
-
题名川西松潘地区中三叠统拉丁阶的再认识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饶荣标
朱占祥
黎上品
李世林
-
出处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2-47,T001,共7页
-
文摘
川西高原是否存在中三叠统拉丁阶?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朱占祥等对拉丁阶的一些零星发现作过初步报导。松潘地区安壁村拉丁期瓣鳃类Daonella lommeli和牙形石 Neogondolella excelsa等也作了分析。殷鸿福也讨论了中国的拉丁阶问题。 在松潘以北、岷江以西8—12km范围内,曾做过初期阶段的地质填图,西部香腊台—花山—黄胜关—则哈一带的石灰岩和砂板岩,被定为泥盆系、石炭系和下二叠统。
-
关键词
中三叠世
拉丁阶
瓣鳃类
-
分类号
Q915.65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川西高原变质的下三叠统
- 4
-
-
作者
朱占祥
廖远安
潘云唐
饶荣标
-
机构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09-418,共10页
-
文摘
此文根据沉积相、火山岩发育特征、夹红层情况、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生物相及化石的时代等,将川西高原变质下三叠统划分为7个沉积相区,并分别建立地方性地层单位,以代表不同相区。这些相区及其地层单位,自西向东是:巴塘-得荣相区(茨岗组);乡城然乌卡相区(然乌卡组);义敦相区(党恩组);理塘相区(巴鲁组);木里桐翁相区(领麦沟组),九龙相区(横岩框组);炉霍-宝兴相区(菠茨沟组)。巴塘-得荣相区缺失印度阶,仅发育奥仑尼克阶,其余相区缺失奥仑尼克阶,仅发育印度阶,这体现了川西高原各部分在早三叠世地壳升降、海水进退的差异,反映了早期印支运动的特征。
-
关键词
早三叠世
沉积相
地层单位
川西
-
分类号
P534.5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三江褶皱系上三叠统的类型及对比
- 5
-
-
作者
饶荣标
-
机构
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
出处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0年第3期222-230,共9页
-
文摘
三江褶皱系是中三叠世末主印支褶皱幕形成的一个早期印支褶皱系。由于产生了极其复杂的造山带结构,覆盖在该褶皱系之上的上三叠统就具有同样复杂的沉积性质。本文从剖面结构、岩石组合、生物化石、接触关系等几个方面对上三叠统进行了沉积类型划分和对比。
-
关键词
晚三叠世
沈积
类型
地层
对比
-
分类号
P534.5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