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的CT检查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30
1
作者 卞琳杰 巫丹萍 +7 位作者 张雷 吴文娟 陈昉铭 姜春娟 王均庆 顾琛 张追阳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4-200,共7页
目的:总结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的CT检查影像学特征,旨在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 2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 目的:总结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的CT检查影像学特征,旨在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 2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检查,并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CT检查影像学特征。(2)鉴别比较。(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为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5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结果:(1)CT检查影像学特征:26例患者中,行胸、腹、盆腔双期增强扫描17例,行腹、盆腔双期增强扫描9例;原发肿瘤位于结肠18例,直肠8例。26例患者共收集41枚肿瘤沉积,肿瘤沉积数目为(1.6±0.9)枚/例,数目〈3枚20例,数目≥ 3枚6例。41枚肿瘤沉积中,肿瘤沉积常孤立存在于直肠或结肠周围脂肪间隙中,与周围原发肿瘤或淋巴结不连续,其中心距原发肿瘤中心距离为(2.6±1.0)cm(0.2~5.0 cm),距离〈2.6 cm 22例,≥2.6 cm 19例;其中33枚可见分叶征,22枚可见毛刺征,7枚可见液化坏死,同一枚肿瘤沉积可合并多种影像学特征。41枚肿瘤沉积的长径、短径、最大径线、平扫CT值、动脉期CT强化值、静脉期CT强化值分别为(1.15±0.60)cm、(1.11±0.44)cm、(1.13±0.49)cm、(27±13)HU、(28±14)HU、(49±19)HU。41枚肿瘤沉积中, 34枚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早期强化明显,且呈均匀强化;7枚平扫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液化坏死,增强扫描坏死区域无强化,非坏死区域早期强化明显。(2)鉴别比较:26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8例、横结肠切除术2例、左半结肠切除术4例、单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肿瘤沉积 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索 孙金兵 《微创医学》 2023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开腹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开腹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天数及淋巴结清扫数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及术后2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天数短/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PGC-1α、SA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PGC-1α、SAA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2/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结肠癌D3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手术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肠癌D3根治术 右半结肠癌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