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浓度氧或HCl处理条件下家蚕胚胎早期比较转录组分析
1
作者 龚竞 杨领振 +3 位作者 郑茜 唐苗 瑞丰 朱勇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71,共12页
本研究以阐明阻断蚕卵滞育机制为目标,通过获得连续时间点的转录组数据,深入解析滞育过程的分子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高浓度氧、HCl处理的滞育蚕卵(以下简称"处理组")和未处理的对照组,在产后26 h、32 h和44 h取样进行... 本研究以阐明阻断蚕卵滞育机制为目标,通过获得连续时间点的转录组数据,深入解析滞育过程的分子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高浓度氧、HCl处理的滞育蚕卵(以下简称"处理组")和未处理的对照组,在产后26 h、32 h和44 h取样进行转录组测序,在产后26 h到32 h阶段,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共同差异基因(DEGs) 233个,占整个数量的44.5%;32 h到44 h的阶段,处理组和对照组共同DEGs仅16个,占整体数量的6.7%,但是此时处理组的共同DEGs为93个,占整体数量的38.9%。进一步对筛选的DEGs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GO分析表明DEGs在处理组中在氧化还原功能上得到了显著富集,但是在对照组中没有得到显著富集;KEGG分析发现在产后26 h到32 h,处理组和对照组的DEGs都在溶酶体等代谢通路上调富集,但在产后32 h到44 h,处理组的蚕卵代谢通路变化相似,都在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等代谢通路富集,而对照组在精氨酸和脯氨酸等代谢通路富集。综上,在产后初期,发育时间对蚕卵发育的影响大于处理的影响,然而到了后期处理的影响则逐渐突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滞育 高浓度氧 HCL 转录组
原文传递
低产低效林改造中的难点以及解决策略
2
作者 瑞琼 赵刚 瑞丰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6期181-181,共1页
低产低效林改造是科学造林、科学营林的具体实践,是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低产低效林改造要科学、规范、有序推进。分析了低产低效林改造中存在的难点,然后针对这些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低产低效林改造 难点 解决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