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活动在ICU医护人员手消毒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70
1
作者 潘海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154-2155,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ICU医护人员手消毒的影响,改善手消毒不规范行为,为临床手卫生管理提供有效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计手消毒现况调查表,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确立并落实4项改进措施。结果卫生手消毒不规范行为由活动前的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ICU医护人员手消毒的影响,改善手消毒不规范行为,为临床手卫生管理提供有效方法。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计手消毒现况调查表,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确立并落实4项改进措施。结果卫生手消毒不规范行为由活动前的177人次/周减少至40人次/周。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改善了手消毒现状,是一种有效提高手卫生管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医护人员 手消毒
原文传递
品管圈活动提早胸外科出院患者离院时间的效果 被引量:54
2
作者 庄海英 +1 位作者 潘海燕 王姚娜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67-68,71,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早胸外科出院患者离院时间的影响,以达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2011年8月15日至9月14日出院的163例患者进行调查,对影响患者离院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确立并落实了4项改...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早胸外科出院患者离院时间的影响,以达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2011年8月15日至9月14日出院的163例患者进行调查,对影响患者离院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确立并落实了4项改进措施。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患者平均离院时间由8月份的15:09提早至12月份的12:37。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早了胸外科患者的离院时间,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缩短 胸外科 患者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毛依芬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以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以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患者护理后的满意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身体锻炼依从性、主动寻求建议依从性、术后注意事项依从性以及总依从性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外展、前屈、旋内、旋外以及后伸等活动范围(165.02±23.02°、159.78±21.45°、87.02±10.23°、89.02±10.89°、48.12±8.02°)大于对照组(150.78±20.1°、142.02±20.89°、75.89±9.56°、78.08±9.56°、40.78±8.39°),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32.12±6.02分、42.89±9.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8.12±4.89分、49.56±8.23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的SAS、SDS评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干预 乳腺癌 肢体功能 心理状况
原文传递
不同吸痰方式对肺不张患者呼吸循环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宋樱桃 +4 位作者 胡萍芬 郑汉阳 谢培艳 陈旭霞 张久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1-52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吸痰方式对肺不张患者呼吸循环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肺不张并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CS)组(n=13)和开放式吸痰(OS)组(n=11)。观察两组不同方式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3min、20min呼吸(RR)、心率(HR)、收缩... 目的研究不同吸痰方式对肺不张患者呼吸循环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肺不张并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CS)组(n=13)和开放式吸痰(OS)组(n=11)。观察两组不同方式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3min、20min呼吸(RR)、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潮气量(Vt)及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结果OS组吸痰后3min与吸痰前1min比较,SBp、HR、RR、Ppeak、Pplat显著增高(P<0.05),SpO2、PaO2显著下降(P<0.05);OS组吸痰后20min与吸痰前1min比较,RR仍显著增高(P<0.05),PaO2显著下降(P<0.05);CS组吸痰前后上述各参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与CS组同时段比较,OS组吸痰后SBp、HR、RR、Ppeak、Pplat显著增高(P<0.05),SpO2、PaO2显著下降(P<0.05)。结论肺不张患者使用CS较之OS能较好地维持机体氧合状态,保持循环参数及气道压力的相对稳定。对肺不张患者选择CS方式更适宜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液 吸引 肺不张 通气机 机械 监测 生理学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巧巧 吕萍 《预防医学》 2017年第9期906-908,913,共4页
目的了解舟山市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和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对2015—2016年2月在舟山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并完成术后化疗的124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 目的了解舟山市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和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对2015—2016年2月在舟山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并完成术后化疗的124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4例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总得分平均为(50.17±13.22)分,其中生理状况平均得分为(11.23±4.00)分,社会/家庭状况平均得分为(8.73±2.99)分,情感状况平均得分为(8.98±2.88)分,功能状况平均得分为(8.13±3.00)分,附加关注平均得分为(13.10±3.2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病理分期、主要照顾者职业、居住地和医保类型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舟山市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命质量较低,并受家庭人均年收入、病理分期、主要照顾者职业、居住地和医保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生命质量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人工气道患者两种鼻饲方法与吸入性肺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5-336,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气道 鼻饲 吸人性肺炎 护理
下载PDF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急诊车祸外伤患者创伤性应激障碍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蒋艳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7期3026-3028,共3页
车辆固然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车祸的发生对个人乃至其家庭仍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尤其是在车祸后造成的患者心理应激性反应、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甚至还有患者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从而可能会因此而失去社交能力,并且生活... 车辆固然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车祸的发生对个人乃至其家庭仍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尤其是在车祸后造成的患者心理应激性反应、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甚至还有患者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从而可能会因此而失去社交能力,并且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患者一旦出现PTSD后主要表现为警觉性增高、情感麻木回避以及创伤过程的重新体验,这些症状会持续到出现创伤后的1个月,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研究探讨对急诊车祸外伤后出现PTSD的患者实施“评估患者-确定心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心理干预-效果评价”的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案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反应 针对性心理干预 车祸外伤 社交能力 护理计划 PTSD 康复效果 焦虑情绪
下载PDF
品质管理活动在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艳 潘海燕 +1 位作者 石银盛 《护理与康复》 2014年第11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活动对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效果。方法成立品质管理活动小组,选定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不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护士强化培训和定期考核措施、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简化和...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活动对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效果。方法成立品质管理活动小组,选定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不规范使用心电监护仪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护士强化培训和定期考核措施、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简化和规范使用流程、及时排除干扰因素、调整监护仪参数设置等。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最优化状态合格率、报警设置正确率、患者对宣教知识掌握率及满意度评价应用效果。结果品质管理活动后心电监护仪监测最优化状态合格率、报警设置正确率、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质管理活动能提高心电监护仪监测的规范性使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监护仪 监测质量 品质管理活动 效果
下载PDF
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48h内重返率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1
9
作者 范力明 潘海燕 《护理学报》 2011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48 h内重返率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9月—2007年8月ICU转出1 189例危重患者的基本资料并进行重返原因分析,对2007年9月—2009年8月的1 082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比较护理... 目的探讨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48 h内重返率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9月—2007年8月ICU转出1 189例危重患者的基本资料并进行重返原因分析,对2007年9月—2009年8月的1 082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比较护理干预前后ICU患者非计划性48 h内重返率。结果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后,2007年9月—2009年8月ICU转出的危重患者1 082例48 h内重返5例,重返率为0.46%,较护理干预前的重返率1.26%(15/1 189)明显降低(χ2=4.1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转科护理流程,提高护理交接班质量,加强医护、护患之间的沟通和护理宣教,以及提供ICU外的模拟培训和护理会诊等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性48 h内重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48h内重返率 非计划性 护理
下载PDF
一指垂直采血法在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潘海燕 《护理学报》 2013年第6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一指垂直采血法在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刚入科需要动脉采血的患者按入科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经桡动脉采血,观察组采用一指垂直采血法经桡动脉进行采血,观察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一指垂直采血法在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刚入科需要动脉采血的患者按入科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经桡动脉采血,观察组采用一指垂直采血法经桡动脉进行采血,观察两组患者的1次采血成功率、总采血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1次采血成功率、总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采血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指垂直采血法采集桡动脉血可提高1次采血成功率,并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血气分析 采血 标本采集 成功率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骨科新入科护士基础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蒋伟亚 潘海燕 +1 位作者 张荣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1期70-71,共2页
2010年3月我院开展了"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护理人员按编制逐渐到位。"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要求护理人员夯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基础护理是护士的基本技能,为了提高新入科护士对骨科专科护理基础护理的掌握能力,
关键词 FOCUS-PDCA 护士 基础护理 带教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潘海燕 石银盛 《护理与康复》 2015年第7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病房单双号将84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康复指导,观察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病房单双号将84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康复指导,观察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手术侧肢体功能训练依从性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2.2%)低于对照组(15.4%),经比较,x2=4.738,P=0.029;手术侧肢体功能训练依从性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经比较,Z=3.211,P=0.0013;术后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结论思维导图能促进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 术后康复训练 思维导图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肺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永奎 +3 位作者 乐涵 陈志军 张斌杰 王善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评价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在肺小结节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MDT诊疗模式运作后肺小结节门诊就诊量变化、小肺癌的检出例数、诊断符合率以及手术数量的变化。结果:MDT诊疗模式运作后肺小结节门诊就诊人数从2012年的1... 目的:评价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在肺小结节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MDT诊疗模式运作后肺小结节门诊就诊量变化、小肺癌的检出例数、诊断符合率以及手术数量的变化。结果:MDT诊疗模式运作后肺小结节门诊就诊人数从2012年的1 136例次增加到2014年的4 455例次,小肺癌检出例数由2012年的56例(直径≤1 cm)、106例(直径≤2 cm)增加到2014年的118例(直径≤1 cm)、210例(直径≤2 cm),诊断符合率由2012年的83.4%提高到2014年的91.4%。结论:MDT诊疗模式的应用显著地增加了肺小结节门诊就诊人数,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小肺癌的检出率及肺小结节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诊疗 肺小结节 诊治 诊断符合率
下载PDF
血清骨形成蛋白-4水平与异位骨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伟方 王晔恺 +4 位作者 刘晓光 邓杰 蒋伟亚 林旭 《中医正骨》 2012年第6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成蛋白-4水平与异位骨化发生的关系,为异位骨化的临床预防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入院的外伤患者145例,按创伤类型分为3组:单纯脑外伤患者57例,纳入A组;单纯四肢骨折患者48例,纳入B组;脑... 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成蛋白-4水平与异位骨化发生的关系,为异位骨化的临床预防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入院的外伤患者145例,按创伤类型分为3组:单纯脑外伤患者57例,纳入A组;单纯四肢骨折患者48例,纳入B组;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患者40例,纳入C组。入院后根据患者创伤类型予以治疗,并于伤后0.5 d、3 d、15 d、30 d经肘静脉采血测定患者血清骨形成蛋白-4含量。治疗后14~16个月随访时对患者肩、肘、髋、膝关节进行X线检查,然后按患者是否出现异位骨化分为2组:发生异位骨化者纳入Ⅰ组,未发生异位骨化者纳入Ⅱ组。比较A、B、C组患者的异位骨化发生情况,并对各测量时间点的血清骨形成蛋白-4含量进行分析。结果:①异位骨化发生情况。145例患者中发生异位骨化者17例(Ⅰ组),未发生异位骨化者128例(Ⅱ组);A、B、C组患者异位骨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1,P=0.017),进一步两两比较(调整检验水准:a'=0.017):A组异位骨化率大于B组(χ2=6.430,P=0.011),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比较:χ2=3.303,P=0.069;B组与C组比较:χ2=0.044,P=0.834)。②A、B、C组患者血清骨形成蛋白-4含量。不同时间点血清骨形成蛋白-4含量不同(F=41.753,P=0.000):A组0.5 d时含量与3 d时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9,P=0.633),15 d时含量高于3 d和30 d时含量(t=7.134,P=0.000;t=7.338,P=0.000);B组各时间点血清骨形成蛋白-4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0,P=0.678);C组0.5 d时含量与3 d时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7,P=0.446),15 d时含量大于3 d和30 d时含量(t=5.725,P=0.000;t=4.326,P=0.000)。3组间血清骨形成蛋白-4含量总体有差别(F=122.299,P=0.000),进一步比较显示:0.5 d时A组含量大于B组和C组(t=5.391,P=0.000;t=5.567,P=0.000);3 d时A组含量大于B组和C组(t=4.678,P=0.000;t=3.848,P=0.000);15 d时A组含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 异位性 骨折 颅脑损伤 血清骨形成蛋白-4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综合防护措施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1 位作者 戴建娟 袁惠萍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1489-1492,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防护措施预防乳腺癌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接受乳腺癌手术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医院进行JCI认证准备及通过认证后这段时间接受乳腺癌手术患者90... 目的观察综合防护措施预防乳腺癌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接受乳腺癌手术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医院进行JCI认证准备及通过认证后这段时间接受乳腺癌手术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为创建JCI制定的更全面的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下肢酸痛1例,皮温升高1例,下肢水肿0例;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下肢酸痛8例,皮温升高7例,下肢水肿6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9、5.731、5.328、6.397,均P〈0.05)。察组手术后髌下10 cm肢体周径(33.02±1.97)cm,髌下10 cm肢体体表温度(33.54±0.48)℃;对照组手术后髌下10 cm肢体周径(35.87±2.58)cm,髌下10 cm肢体体表温度(35.94±1.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9、19.721,均P〈0.05)。观察组手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3.12±2.05)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5.27±2.26)分;对照组手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9.03±3.23)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51.15±4.03)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55、12.073,均P〈0.05)。结论综合防护措施在乳腺癌手术中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减轻患者负性心理压力,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乳腺肿瘤 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技术在双侧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君芬 王信娟 +2 位作者 潘海燕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2期357-358,共2页
目的为双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建立正确有效的静脉通路。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对23例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在13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结果在B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PICC... 目的为双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建立正确有效的静脉通路。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对23例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在13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结果在B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的2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6—8次化疗,疗程结束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B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可有效解决双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静脉通路的问题,一次置管可以完成整个化疗疗程,又不影响患者双侧上肢的术后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乳腺癌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 护理
下载PDF
胸腔持续负压吸引在开胸术后患者胸腔引流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石银盛 张斌杰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1037-1038,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负压吸引在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的应用。方法170例开胸术后患者应用单腔水封瓶闭式引流(单纯引流组),182例开胸术后患者在常规应用单腔水封瓶闭式引流的基础上加用负压吸引(引流联合负压吸引组),记录比较两...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负压吸引在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的应用。方法170例开胸术后患者应用单腔水封瓶闭式引流(单纯引流组),182例开胸术后患者在常规应用单腔水封瓶闭式引流的基础上加用负压吸引(引流联合负压吸引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拔管天数。结果单纯引流组拔管时间为(6.50±1.42)d,高于引流联合负压吸引组的(3.50±1.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7,P〈0.01)。结论对开胸术后肺膨胀不全或漏气患者采用持续负压吸引闭式引流,施以正确的护理,治疗效果好于单纯的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吸 胸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重返工作岗位肺癌患者工作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戴建娟 王薇 +4 位作者 伍冬冬 袁旭晶 陈志军 章燕飞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3期513-516,共4页
目的 探讨重返工作岗位肺癌患者工作生活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便利选取于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于舟山医院心胸外科就诊的157例已重返工作岗位的肺癌患者为... 目的 探讨重返工作岗位肺癌患者工作生活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便利选取于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于舟山医院心胸外科就诊的157例已重返工作岗位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癌症患者工作生活质量量表、心理适应量表及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重返工作岗位肺癌患者工作生活质量得分为(75.36±10.01)分,各维度得分中,工作的意义维度得分最高,工作环境的氛围得分次之,健康状况带来的问题得分最低;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受教育水平、工作性质及重返工作时长在重返工作岗位肺癌患者工作生活质量得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重返工作岗位肺癌患者工作生活质量与心理适应、重返工作准备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重返工作准备度、心理适应、重返工作时长及受教育水平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总变异的36.3%。结论 重返工作岗位肺癌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水平有待提高,重返工作准备度、心理适应、重返工作时长及受教育水平能够对肺癌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护理管理者可尽早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开展个性化的延续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返工作岗位 肺癌生存者 工作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重返工作准备度
原文传递
海岛地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及短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国雄 +4 位作者 蒋凯 邬小花 王红娜 乐涵 《心电与循环》 2019年第3期204-207,216,共5页
目的探讨海岛地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及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从岛际转运过来的STEMI患者资料,以海岛急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海岛地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及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从岛际转运过来的STEMI患者资料,以海岛急性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首诊医院溶栓并早期岛际转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例数,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入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住院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30例,观察组46例。观察组首诊医院实行溶栓并早期岛际转运的患者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或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MC2B时间、D-to-B时间、住院期间MACE发生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海岛地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能有效缩短海岛STEAMI患者的急诊有效救治时间,减少MACE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海岛地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短期疗效
下载PDF
脑外伤与四肢骨折患者血清BMP-2与异位骨化的临床对照试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晔恺 孙伟方 +4 位作者 刘晓光 邓杰 蒋文亚 林旭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5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讨脑外伤和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成型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BMP2)在异位骨化发生中的作用,为异位骨化的临床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入院的外伤患者145例,包括原发性闭合性脑损伤96... 目的:探讨脑外伤和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成型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BMP2)在异位骨化发生中的作用,为异位骨化的临床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入院的外伤患者145例,包括原发性闭合性脑损伤96例,原发性开放性脑损伤1例,尺桡骨骨折29处,肱骨骨折11处,胫腓骨骨折32处,股骨骨折27处。按骨折类型分为A、B、C3组:A组(单纯脑外伤组)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龄29~61岁,平均(43.91±11.09)岁;病程13~67d,平均(18.96±10.46)d。B组(单纯四肢骨折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31~54岁,平均(41.73±8.41)岁;病程6~48d,平均(16.02±8.71)d。C组(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0~60岁,平均(45.87±14.15)岁;病程18~76d,平均(21.28±13.02)d。对移位不明显的31处四肢骨折采用牵引、石膏固定或夹板固定;对骨折移位明显或开放性的68处四肢骨折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或钢板螺钉内固定。对63例颅脑损伤患者立即行开颅手术,其余34例行止血、降脑压、改善脑血循环等综合治疗。按14~16个月后髋、肩、肘、膝关节部位X线平扫是否存在异位骨化分为D、E2组:D组(可见异位骨化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9~55岁,平均(46.88±7.13)岁;病程6~30d,平均(20.18±9.78)d。E组(未见异位骨化组)128例,男74例,女54例;年龄33~61岁,平均(43.31±12.94)岁;病程15~76d,平均(18.42±11.58)d。另设F组(体检人群)49例作为对照,男29例,女20例;年龄31~60岁,平均(43.50±14.40)岁。145例在骨折发生后0.5、3、15、30d抽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BMP2的含量,并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单纯脑外伤患者(21.05%,12/57)和单纯四肢骨折患者(4.17%,2/48)的异位骨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P<0.05)。0.5、3、15d时A、B组血清BMP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3、15、30d时D、E组血清BMP2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成型蛋白-2 骨化 异位性 脑损伤 创伤性 临床对照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