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CC模式及其开展的CMIP6试验介绍 被引量:67
1
作者 辛晓歌 吴统文 +13 位作者 张洁 张芳 李伟平 张艳武 路屹雄 房永杰 颉卫华 张莉 董敏 史学丽 李江龙 储敏 刘茜霞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3-539,共7页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国家气候中心作为参与单位之一,通过近几年的模式研发,推出3个最新模式版本参与该计划,包括含有气溶胶化学模块的地球系统模式BCCESM1.0、中等分辨率气候模式BCC-...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国家气候中心作为参与单位之一,通过近几年的模式研发,推出3个最新模式版本参与该计划,包括含有气溶胶化学模块的地球系统模式BCCESM1.0、中等分辨率气候模式BCC-CSM2-MR和高分辨率气候模式BCC-CSM2-HR。除了CMIP6中的气候诊断、评估和描述试验(DECK)和历史气候模拟试验(Historical),这3个模式共将参与CMIP6中的10个模式比较子计划。文中主要介绍这3个模式的基本情况以及所开展的CMIP试验,并对BCC-CSM2-MR模式的Historical试验结果进行简要评估,为试验数据使用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C BCC-CSM BCC-ESM CMIP6 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系统模式
下载PDF
华北地区未来30年气候变化趋势模拟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柳艳香 吴统文 +1 位作者 郭裕福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51,共7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研发的全球海洋-大气-陆面系统模式(GOALS 4.0),引入了大气中真实的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对华北地区的气候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为了检验GOALS 4.0模式对于未来30年华北地区气候变化趋势模拟结果的可信度...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研发的全球海洋-大气-陆面系统模式(GOALS 4.0),引入了大气中真实的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对华北地区的气候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为了检验GOALS 4.0模式对于未来30年华北地区气候变化趋势模拟结果的可信度,分析评估了GOALS 4.0模式对当代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模拟结果基本再现了20世纪60—70年代末的全球和北半球温度偏低以及80年代开始的增温现象,也较好地模拟了华北地区近50年来的两个重要气候冷(1950—1976年)、暖(1977—2000年)时期,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相关为0.34(达到了0.05信度),华北地区的冬季温度变化幅度介于中国大陆东、西部之间。模式对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经历的丰枯时期转变模拟也比较理想。在此基础上,根据IPCC提供的大气温室气体未来排放情景,进一步模拟预估了华北地区未来3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在未来的30年中,中国大陆冬季温度将会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华北是中国大陆增温最显著、增温幅度最大的地区,到2030年华北地区冬季的增温幅度相对多年平均(1961—1990年)上升2.5℃左右。未来30年的夏季,由于华北地区处于明显的水汽辐合区,偏南气流较强,大气中的可降水量增加,使得中国大陆的降水格局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呈现出南少北多的分布型态,华北地区夏季降水会明显增多,南方地区降水则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ALS 4.0.华北地区 温室气体情景排放浓度 气候预测.
下载PDF
关于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动力学研究的若干近期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吴国雄 段安民 +7 位作者 刘屹岷 刘伯奇 任素玲 张亚妮 王同美 梁潇云 关月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1-228,共18页
资料分析显示,与850hPa风场相比,地面风的变化能更好地表征亚洲各季风系统的特征。基于地面风的季节性反转和降水的显著变化所构建的亚洲夏季风(ASM)爆发指数和等时线图表明:亚洲热带夏季风(TASM)在5月初首先在孟加拉湾(BOB)东南部爆发... 资料分析显示,与850hPa风场相比,地面风的变化能更好地表征亚洲各季风系统的特征。基于地面风的季节性反转和降水的显著变化所构建的亚洲夏季风(ASM)爆发指数和等时线图表明:亚洲热带夏季风(TASM)在5月初首先在孟加拉湾(BOB)东南部爆发后不是向西传播,而是向东经中印半岛向东推进,于5月中到达中国南海(SCS),6月初到达热带西北太平洋。印度夏季风的表面低压系统源于近赤道阿拉伯海地区,于6月初到达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印度夏季风随之爆发。亚洲副热带夏季风(STASM)5月初在西北太平洋日本本州东南的海区发生后向西南伸展,于6月初与南海季风降水区连接,形成东北—西南向雨带,夏季风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日本的"梅雨"(Baiu)开始。6月中该雨带向北到达长江流域和韩国,江淮梅雨和韩国的"梅雨"(Changma)开始。本文还回顾了亚洲热带夏季风爆发的动力学研究的若干近期进展。春季青藏高原和南亚海陆分布的联合强迫作用使海表温度(SST)在BOB中东部形成短暂但强盛的暖池,在高层南亚高压的抽吸作用下,常伴有季风爆发涡旋(MOV)发展,使冬季连续带状的副高脊线在孟加拉湾东部断裂,导致亚洲热带季风首先在BOB爆发。BOB东/西部有东/西风型垂直切变,利于激发/抑制对流活动,并增加/减少海洋向大气的表面感热加热,从而使得亚洲夏季风爆发的向西传播在BOB西海岸遇到屏障。季风爆发逐渐向东伸展引发南海和热带西太平洋夏季风相继爆发。季风降水释放的强大潜热使南亚高压发展西伸,纬向非对称位涡强迫显著增强;在阿拉伯半岛强烈的表面感热加热所诱发的中层阿拉伯反气旋的共同作用下,位于阿拉伯海近赤道的低压系统北移发展成为季风爆发涡旋,导致印度季风爆发。由此可见,历时约一个月的亚洲热带夏季风爆发的三个阶段(孟加拉湾、南海和印度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南亚高压 纬向非对称位涡强迫 孟加拉湾春季暖池 季风爆发涡旋
下载PDF
中国探空观测与多套再分析资料气温序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郭艳君 张思齐 +2 位作者 陈哲 阮新 《气象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1-284,共14页
为比较中国探空观测与再分析气温的差异,利用中国118站850—30hPa经质量控制和均一化处理后逐月气温和NCEPv1、NCEPv2、ERA-40、ERA-Interim、JRA55、20CR、MERRA和CFSR等8套再分析月平均气温,通过对比1981—2010年探空观测与多套再分... 为比较中国探空观测与再分析气温的差异,利用中国118站850—30hPa经质量控制和均一化处理后逐月气温和NCEPv1、NCEPv2、ERA-40、ERA-Interim、JRA55、20CR、MERRA和CFSR等8套再分析月平均气温,通过对比1981—2010年探空观测与多套再分析气温序列的平均偏差、相关系数、标准差和变化趋势,分析两者在数值、年际变率、离散度及长期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探空温度原始序列存在较为显著的非均一性,均一化对原始气温序列总体为负订正,对流层上层至平流层下层(200—100hPa)订正值最为显著。均一化气温去除了原始序列中由仪器换型和系统升级等因素导致的系统误差,与再分析气温相关较原始序列明显提高。再分析气温与均一化气温偏差约1℃,多数再分析气温较均一化气温在对流层偏低、平流层偏高。再分析与均一化气温年际变率较为一致,正相关达到显著。多数再分析与均一化气温均在对流层中低层呈上升趋势、平流层中层呈下降趋势。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下层不确定性较大。总体上,ERA-Interim、JRA55和MERRA与其他再分析相比更相近中国均一化探空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空观测 再分析 中国 原始气温 均一化气温 对比
下载PDF
国家级极端高温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绿柳 孙林海 +4 位作者 廖要明 朱艳峰 邹旭恺 王有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2-107,共6页
目前,国家级旬、月极端高温预测的业务工作尚未展开,国家级极端高温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制为中国高温预测业务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该系统以百分位相对阈值和35°C、38°C绝对阈值作为高温阈值指标,应用月动力预测模式、动力... 目前,国家级旬、月极端高温预测的业务工作尚未展开,国家级极端高温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制为中国高温预测业务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该系统以百分位相对阈值和35°C、38°C绝对阈值作为高温阈值指标,应用月动力预测模式、动力预测与统计降尺度相结合、物理统计相似三种不同的方法,预测未来1~40天的旬、月极端高温发生概率及高温日数,定期滚动发布预测产品。并以相关系数为衡量指标,应用交叉检验方法对三种方法的预测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高相关区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在进行高温预测时,应综合各方法高相关区的预测结果给出综合预测意见。对2007年7月极端高温预测个例分析表明三种方法均有一定的预测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预测 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 统计降尺度 物理统计相似
下载PDF
春季孟加拉湾涡旋形成及其对亚洲夏季风爆发的激发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国雄 关月 +3 位作者 王同美 刘屹岷 毛江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59-1467,共9页
通过利用多源资料对1998年亚洲夏季风爆发过程的综合分析,本文证明北印度洋和亚洲热带区域春季强烈的海-陆-气相互作用是激发孟加拉湾季风爆发涡旋发生及亚洲夏季风爆发的一个根本原因.春季南亚陆面对大气的强烈感热加热形成了陆表的显... 通过利用多源资料对1998年亚洲夏季风爆发过程的综合分析,本文证明北印度洋和亚洲热带区域春季强烈的海-陆-气相互作用是激发孟加拉湾季风爆发涡旋发生及亚洲夏季风爆发的一个根本原因.春季南亚陆面对大气的强烈感热加热形成了陆表的显著的气旋性环流和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北部的反气旋环流,利于那里的洋面升温.这种表层大气流场对海洋环流的驱动作用在北印度洋沿岸产生离岸流,深层冷海水上翻,海表温度下降.4月下旬至5月上旬,随着中南半岛春季降水的增强,孟加拉湾东部的离岸流消失,甚至转变为向岸流,海温上升.自阿拉伯海东南部到孟加拉湾东岸形成了一个西南-东北走向、表层温度大于31℃的春季孟加拉湾暖池.南北的海温差异及非洲大陆的加热在5月初形成了索马里跨赤道气流,它在沿赤道惯性振荡的过程中与位于北部阿拉伯海上空的反气旋同相迭加,惯性槽中的西风激增,海表向大气释放大量感热.其所强迫的气旋涡度迭加在惯性槽上使其急剧增长,大气的惯性运动被破坏.气流以气旋式弯曲偏离惯性路径而转向北部的孟加拉湾暖池,与孟加拉湾北部反气旋南侧的偏东气流在斯里兰卡以东海面辐合.由于该处海洋对大气加热,最后形成了孟加拉湾季风爆发涡旋.该涡旋向北部暖海水区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最终使冬季纬向分布的高压带在孟加拉湾东部断裂,涡旋东部和南部的热带西南风与原高压带北部的副热带西风打通联接,激烈对流在孟加拉湾东部和中南半岛西部发生,亚洲夏季风于是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加拉湾春季暖池 季风爆发性涡旋 惯性振荡 海-气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秋季旱涝特征预测 被引量:6
7
作者 柯宗建 王永光 +2 位作者 贾小龙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45-1350,共6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以干旱日数为预报对象,以前期500 hPa高度场为预报因子,结合最优子集回归(OSR)方法建立回归预报模型,对1971-2007年期间中国区域秋季干旱形势进行交叉检验预报。针对秋季华西秋雨与华南干旱特征,...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以干旱日数为预报对象,以前期500 hPa高度场为预报因子,结合最优子集回归(OSR)方法建立回归预报模型,对1971-2007年期间中国区域秋季干旱形势进行交叉检验预报。针对秋季华西秋雨与华南干旱特征,分别建立以华西洪涝站数与华南干旱站数为预报对象的预报模型,研究OSR方法的预报技巧。研究表明:OSR预报方法对秋季中国区域的干旱日数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距平相关系数(ACC)在全国大部地区均通过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中国东部地区整体预报水平高于西部地区,ACC在中国区域平均达到0.45。对于秋季华西洪涝站数与华南干旱站数,OSR方法也体现出较好的预报能力,ACC分别达到0.71和0.55。此外,对华南区域干旱站数的独立预报检验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报出2003-2007年秋季华南地区偏旱的趋势,但对干旱范围的预报有所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 旱涝 最优子集回归 秋季 干旱指数
下载PDF
基于CMA区域集合预报的海河流域面雨量预报评估与应用
8
作者 王静 陈宏 +2 位作者 徐威 徐姝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3-668,共16页
面雨量是流域防汛抗洪调度的重要依据,单模式的确定性预报无法反映面雨量的多种可能性,为了解决面雨量预报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国气象局区域集合预报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Regional Ensemble Prediction ... 面雨量是流域防汛抗洪调度的重要依据,单模式的确定性预报无法反映面雨量的多种可能性,为了解决面雨量预报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本文基于中国气象局区域集合预报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Regional 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 CMA-REPS)降水结果对海河流域集合预报面雨量开展了适用性评估和分析,结合高分辨率格点实况资料对其2020—2022年5—8月面雨量进行检验,并依检验结果开展了集合预报面雨量产品及跨度预报产品研发。检验表明CMA-REPS集合预报对海河流域面雨量预报有改进:1)海河流域集合平均面雨量预报的绝对误差明显优于控制预报,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部河系预报误差较大,中部次之,北部最小。2)模糊评分表明小雨和中雨量级集合平均预报更贴近实况,而暴雨量级则需进一步参考集合成员的极端性。3)TS及Bias评分表明集合平均在小雨量级预报效果较好,中雨及以上量级在预报后期改进更加明显。4)概率预报评分发现CMA-REPS对海河流域中部河系中雨以下面雨量有较好的表现,而南部河系的评分则低于中部河系。开发集合预报面雨量产品并对海河流域两次致洪暴雨过程检验发现:1)集合成员对24 h大暴雨等级面雨量的预报有较高的概率,与实况量级相当,对极端降水有较好的提示。2)24 h内集合平均具有较好的评分,而24~48 h, 75%分位数产品对于强降水过程预报效果更好;本文依据检验结果开发的集合预报混合百分位产品及跨度预报产品对于强降水有较好的参考性。3)依据概率预报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对面雨量进行平滑拟合,可以得到更贴近于实况的逐小时面雨量预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预报 海河流域 面雨量 CMA-REPS
下载PDF
Prediction Research of Climate Change Trends over North China in the Future 30 Years 被引量:6
9
作者 柳艳香 +3 位作者 吴统文 郭裕福 陈丽华 王建平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8年第1期42-50,共9页
A simulation of climate change trends over North China in the past 50 years and future 30 years was performed with the actual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 and IPCC SRES B2 scenario concentration by IAP/LASG GOALS 4.0 ... A simulation of climate change trends over North China in the past 50 years and future 30 years was performed with the actual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 and IPCC SRES B2 scenario concentration by IAP/LASG GOALS 4.0 (Global Ocean-Atmosphere-Land system coupled model), developed by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SG),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IAP),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model, the modern climate during 1951-2000 was first simulated by the GOALS model with the actual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observed data. The simulation results basically reproduce the lower temperature from the 1960s to mid-1970s and the warming from the 1980s for the globe and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better the important cold (1950 1976) and warm (1977-2000) periods in the past 50 years over North China.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34 between simulations and observations (significant at a more than 0.05 confidence level). The range of winter temperature departures for North China is between those for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hina's Mainland. Meanwhile,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trend turning around the 1980s is also successfully simulated. The climate change trends in the future 30 years were simulated with the CO2 concentration under IPCC SRES-B2 emission scenario.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future 30 years, winter temperature will keep a warming trend in North China and increase by about 2.5~C relative to climate mean (1960-1990). Meanwhile, summer precipitation will obviously increase in North China and decrease in South China, displaying a south-deficit-north-excessive pattern of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ALS 4.0 North China CO2 concentration of B2 emission scenario climate change projection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Atmospheric Vorticity Equations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国雄 崔晓鹏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期769-772,共4页
下载PDF
A Comparison of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over China between Radiosonde Observations and Multiple Reanalysis Datasets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艳君 张思齐 +2 位作者 陈哲 阮新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242-257,共16页
The quality controlled(RAW) and homogenized(ADJ) radiosonde temperatures within 850-30 hPa collected at 118 stations in China are compared,on a monthly mean basis,with the temperatures extracted from 8 reanalysis ... The quality controlled(RAW) and homogenized(ADJ) radiosonde temperatures within 850-30 hPa collected at 118 stations in China are compared,on a monthly mean basis,with the temperatures extracted from 8 reanalysis datasets(REA) including NCEP-1,NCEP-2,ERA-40(ECMWF 45-yr Reanalysis),ERAInterim,JRA-55(Japanese 55-yr Reanalysis),20CR(20th Century Reanalysis),MERRA(Modern Era Retrospective-Analysis),and 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Average differences,correlations,standard deviations,and linear trends among RAW,ADJ,and REA for the period 1981-2010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reveal significant inhomogeneity in the time series of RAW radiosonde temperature in China;an overall negative adjustment was thus employed to obtain the ADJ temperatures,and the effect of the negative adjustment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within 200-100 hPa.Such a homogenization process has removed the system errors in RAW,possibly caused by radiosonde instrument changes and observation system upgrades.Hence,the correlation is higher between ADJ and REA than that between RAW and REA.The mean difference between ADJ and REA is about 1℃ during 1981-2010,while REA are mostly cooler in the troposphere and warmer in the stratosphere than ADJ;nonetheless,they have a significant high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their annual variability is notably consistent.Furthermore,the linear trends in REA and ADJ both demonstrate warming in the lower-mid troposphere and cooling in the mid stratosphere,with large uncertainties found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In general,ERA-Interim,JRA-55,and MERRA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ADJ than other reanalysis datas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SONDE air temperature reanalysis data China raw versus homogenized data
原文传递
北京气候中心CMIP6数据共享平台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强 +4 位作者 魏敏 辛晓歌 张莉 张芳 吴统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7-627,共11页
为保障北京气候中心(Beijing Climate Center,BCC)气候模式在第6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中的大量试验数据产品面向国内外实现共享,建立了试验数据共享平台。由于模式试验数据具有数... 为保障北京气候中心(Beijing Climate Center,BCC)气候模式在第6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中的大量试验数据产品面向国内外实现共享,建立了试验数据共享平台。由于模式试验数据具有数据量大、要素种类繁多、元数据多样等特征,为提供高效的数据管理,平台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数据通过气候模式输出重写(climate model output rewriter,CMOR)软件进行格式规范,并实现基于THREDDS(thematic real-time environmental distributed data services)的数据组织与共享。在平台建设及软件设计部署等层面,充分考虑数据安全。该平台实现BCC 3个模式约190 TB的试验数据稳定、高效共享,为国内外气候变化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获取数据的方便快捷途径与方法,成为推动我国气候模式国际应用的有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 BCC 模式试验数据 数据共享 数据安全
下载PDF
2007年6月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
13
作者 任福民 《气象知识》 2007年第4期63-63,共1页
多米尼加暴雨成灾 6月初,加勒比海岛国多米尼加北部地区因持续性暴雨,引发洪水泛滥,造成8人死亡,1.6万人被转移,4100多座房屋被毁。
关键词 气候事件 天气 多米尼加 持续性暴雨 暴雨成灾 北部地区 加勒比海
原文传递
2007年3月全球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
14
作者 任福民 《气象知识》 2007年第3期62-62,共1页
玻利维亚水灾;印度尼西亚暴雨造成泥石流;暴风雪(雨)侵袭美国和加拿大;斐济群岛遭暴雨侵袭;
关键词 灾害性天气 气候事件 印度尼西亚 玻利维亚 泥石流 暴雨 加拿大 侵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