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AFP、AFU、HA、β_2-m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高自颖 葛君琍 +2 位作者 王静 李云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658-659,共2页
目的探讨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肝癌诊断,尤其是鉴别诊断的价值,优选组合血清肿瘤标志物,以提高原发性肝癌检测的敏感度和阳性检出率。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AFP)、透明质酸(HA)、β2-微球蛋白(β2-m),应用全自动生化仪... 目的探讨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肝癌诊断,尤其是鉴别诊断的价值,优选组合血清肿瘤标志物,以提高原发性肝癌检测的敏感度和阳性检出率。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AFP)、透明质酸(HA)、β2-微球蛋白(β2-m),应用全自动生化仪连续监测法检测α-岩藻糖苷酶(AFU),测定原发性肝癌64例、其他消化系癌症51例、肝硬化48例、健康体检者61例。结果原发性肝癌4项指标与其他消化系癌症(胃癌、胰腺癌、食道癌)、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3项P〈0.01;β2-m:P〈0.05)。原发性肝癌组单项AFP、AFU、HA、β2-m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8%、78%、90%、86%;前3项或4项联合检测敏感度达98.2%,比AFP单项检测敏感性(6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对AFP阴性22例的原发性肝癌的检测中,HA、AFU、β2-m则更有优势。结论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有显著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类 Α-L-岩藻糖苷酶 透明质酸 Β2微球蛋白 肝肿瘤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细菌和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秋剑 高海锋 +2 位作者 乔正梅 高炎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772-773,776,共3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儿童细菌性感染和支原体感染中的检测水平,以提高hsCRP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的101例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学和细菌培养情况分成细菌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分别为67、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儿童细菌性感染和支原体感染中的检测水平,以提高hsCRP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的101例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学和细菌培养情况分成细菌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分别为67、34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的儿童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上述幼儿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hs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hsCRP、WBC水平及异常率均高于支原体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支原体感染组NEUT%及其异常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hsCRP、WBC水平和异常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最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68,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9%、88.3%。结论 hsCRP水平检测对儿童细菌感染有早期诊断价值,其检测可以动态地反映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 支原体感染 诊断
下载PDF
手术前检测阴道分泌物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秋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8期2377-2378,共2页
目的了解妇女妇科手术前感染状况,指导临床科学治疗。方法对1 256例妇科患者进行手术前妇科体检,分析其阴道分泌物中病原体分布。结果被检人群中病原体总检出率32.9%,其中检出滴虫30例,检出率2.39%;念珠菌99例,检出率7.88%;线索细胞284... 目的了解妇女妇科手术前感染状况,指导临床科学治疗。方法对1 256例妇科患者进行手术前妇科体检,分析其阴道分泌物中病原体分布。结果被检人群中病原体总检出率32.9%,其中检出滴虫30例,检出率2.39%;念珠菌99例,检出率7.88%;线索细胞284例,检出率22.61%。结论被检群体的妇科感染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广泛重视。妇科手术前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测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对症治疗后再择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泌物 感染 病原体
下载PDF
我院2009~2011年非发酵菌耐药情况及变迁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钰 江奎 +3 位作者 刘子昀 姜凤丽 刘冬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576-2580,共5页
目的:了解本院感染常见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病人各类标本分离出的719株非发酵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19株非发酵菌分离率居前3位分别为不... 目的:了解本院感染常见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病人各类标本分离出的719株非发酵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19株非发酵菌分离率居前3位分别为不动杆菌属(41.9%)、铜绿假单胞菌(37.4%)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0.8%)。与2010年CHINET监测结果相比,我院非发酵菌的检出率与耐药率较低,但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呈一定相关性。结论:我院非发酵菌的分离率与耐药率正在逐年上升,抗菌药物的使用对非发酵菌造成了很大压力,临床治疗中应加强病原学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重视非发酵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发酵菌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